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总结 > 公司总结 > 中国传统美学书记【传统文化与美学精神】

中国传统美学书记【传统文化与美学精神】

来源:公司总结 时间:2019-11-19 10:10:59 点击:

传统文化与美学精神

传统文化与美学精神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新 时代的文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 华美学精神。” 总体来看,中国传统文化构成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儒、释、道三家。

其中,儒家文化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规范性文化,是秩序感最强的文 化;
道家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创生性文化,是最富于创意的文化;
而佛教,则 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普世情怀的慈悲文化,是最具悲悯意识的文化。与这 三种文化相对应的美学精神,都是当代文艺发展的血脉之根。

先说秩序文化,也就是规范意识和秩序感。西方文化是建立在把人理 解为“欲望的生物”这个基本前提上的,所以首重法律和宗教。中国传统文化却是 把人首先理解为“情感的生命”这个坚定立场上,所以倚靠道德和伦理来维系。孔 子说:“克己复礼为仁”,孟子说“仁者,爱人”,儒家为每一种情感关系附着一种 道德纲目,如孝与慈,忠与恕,贞与信,义与和,正是希望在人的基本伦理亲情 基础上,推己及人,建立起一整套的伦理体系,建立起一种由家庭推广至社会和 天下的人伦秩序。正如孔子所说,“礼之用,和为贵”,以情感的力量,通过道德 约束,实现和谐社会,正是儒家对社会规范的理想设计

由此出发,对于文艺创作来说,就是要从整个社会利益出发,为社会 和谐与进步而贡献正能量,而不是去一味暴露社会阴暗面,刻意渲染人性丑恶, 挑起社会矛盾,制造不和谐氛围。

再说创生性文化,其实也就是创新思维。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与科技思维息息相通,但是科技思维往往致力于纷繁细 节的再次裂变与细化,而道家的思维,却是向本原上溯求。

针对社会文化的各种过度建构,庄子的“齐物”思想正是一种解构性的 良方。庄子继承老子,通过消解各种对立概念,比如美与丑、贵与贱、健全与残 缺等,以这种方式省思既有文化,打破人们对现有秩序的迷恋和盲从,为个体生 命带来鲜活的生机。

最后再说慈悲文化,也就是普世情怀和悲悯意识。儒家的荀子谈到人 性时感慨道:“人情甚不美,又何问焉”。所以他希望用“礼”来约束住人的欲望,但是他的学生接受了他的立场而又抛弃了他的做法,认为只有用“法”才能控制住 横流的人欲。儒家和法家对欲望的认识,都没有佛教来得宽广和彻底。

佛家的慈悲文化和大爱精神,与儒家的“仁爱”思想结合起来,在长期 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我国高尚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念,如崇高、正义、仁爱、 善良、忠义等人文精神与人文传统。(摘自《人民论坛》李怀亮/文) 来源:党建文汇·下 2016年10期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