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总结 > 公司总结 > [高三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三语文教学

[高三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三语文教学

来源:公司总结 时间:2019-11-18 08:15:43 点击:

高三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三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面对比书桌还要高的复习题,高三语文教学似乎显得有些茫然与无措。

江苏高考语文理科卷满分160分,文科卷满分200分。面对浩如烟海的语文试卷, 浩如烟海的语文知识点,怎样复习才会更有效呢? 首先,高三语文教学贵在“生发”。

语文知识点漫无边际,识记必须要识记的内容。但是,仅仅靠识记知 识点,语文高考就能取得好成绩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高三语文教师不仅要让 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同时,更要教给学生如何阅读材料、怎样筛选有 用信息,如何分析材料、选取角度分析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2016年9月23日,有幸聆听了黄厚江老师上的“ 黄厚江老师先让学生畅所欲言,说一说自己喜欢一个人走,还是一群 人走,理由是什么。同学们有的认为一群人走好,理由是一群人走路不累,不孤 单,可以相互分担、互相帮助;
有的同学认为一个人走路自由,更能磨砺自己。

对于同学们的回答,黄老师给予了及时的肯定,但黄老师马上指出以上同学缺少 独立思考,进而提出议论文的审题要有“独到见解”的观点。

黄老师指出,要注意命题的陷阱。比如,上课只有一群人走,没有一 个人走:而一个人走的过程也是一群人走的过程,如航天英雄杨利伟,他所代表 的不只是他个人,而是中华民族,甚至是全人类。从这个角度来说,议论文的审 题“视野要宽”:独特的文章,一定要有一个独特的视角,思维也更独到。

除此以外,黄老师还讲述了议论文审题立意不要忘记“选择最适合自 己的”。一个材料,能写出几种观点,要从中选择更有质量的观点,睁大眼睛, 好好看看,该出手时就出手,但不能“看到第一眼”就决定。要善于从材料中发现 矛盾;
结合材料从不同角度审题:跳出简单的对立:每个观点都有好有坏,要互 相结合,最后选取一个适合自己的观点行文。

可以说,整堂课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如脱缰的野马,四处奔走,语 言的交汇,思想的碰撞,在笑语欢声中结束了美丽的作文课。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动起来。激活学生的语文思维,让学生的每一节语 文课都有所收获,语文教师就要“放”,要“引”。洪水之所以可怕,是由于他汹涌澎湃却无处可去:学生不会解决问题,是由于思维僵硬,无路可走。因此,从这 个角度来说,语文教学贵在“生发”,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思维,给 思维一片广阔的天地,就是给语文课堂一片广阔的天地,就是给学生的未来一片 广阔的天地。

其次,高三语文教学贵在触类旁通。

高三语文教学不能只讲题海战术,更应该注重解题技巧与答题思路的 培养,贵在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而真正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却又似乎 有一定的距离。语文教师讲了又讲,引导了又引导:学生听了又听,思考了又思 考,可为什么一旦自己独立做题时,却举一反不了三,触类不能旁通呢?我个人 认为还是学生没有能够真正学透、学懂,没能把握好材料,驾驭材料。

如2017年1月苏州高三语文模拟题4,下列诗句都写到了梅花,其中没 有用比喻的一项是( ) A.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B.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韩值《夜深》) C.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范成大《霜天晓角·梅》) D.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周邦彦《菩萨蛮·梅雪》) 做题时学生很快找到“落梅如雪乱…‘云来去、数枝雪”是比喻句。然 后在B、D之间犹豫之后,选择了B,而答案是D。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B“小梅飘 雪杏花红”,夜深时,能看到杏花“红”,而如果“小梅飘雪”是真的“飘雪”,在凛冽 的寒风中,杏花应该是“白”而非“红”。因此,从“杏花红”我们反推出“小梅飘雪” 也是比喻句,故答案选D。

这道题选错,主要是对材料分析不透,或者说没有结合材料对《夜深》 的“恻侧轻寒翦翦风”“杏花红”等信息进行分析。因此,做选择题时,除了识记知 识点外,绝对不能脱离材料。

分析材料、解决问题,要想达到触类旁通,必须找到“类”的特征,而 “类”在高三语文教学中,尤其离不开“材料”和所给的“问题”。与其抱着成千上万 的技巧行事,不如带着一颗“宁静、澄澈的心”解题。品读文本,筛选关键信息,找到切入点,变换角度分析。这道苏州的“梅花”题选B就是一个很好的反证。

最后,高三语文教学贵在反思、纠错、反思。

古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思考”对 于学习的重要性。试题也做过了,教师评讲了,可为何下一次学生再做题还是不 会呢?我想,这可能是学生只做了一个“秘书”,甚至或者“秘书”也未能达到,以 为答案记下了,就万事大吉了。可是,语文高考不考语文老师平时讲过的原题, 也不考死的知识点(名句默写除外)。学生自以为完成的学习任务,按照高考考 纲的要求來看,相距甚远,甚至还没有起步。原因在于学生没有对讲过的题(材 料)进行“消化吸收”,也就是没有思考,没有真正转化成自己的知识。

如2017届苏北四市高三语文模拟题14:
请简要分析小说尾段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素姑正是这样望着,右手支着头。……一颗泪珠从她脸上滚下来,接 着又是一颗。

参考要点:①写“雁嘹唳…‘晚风萧索的响声”,以动衬静,写出“果园 城”的沉寂、萧索。②以沉寂、萧索、凋零之景衬托素姑悲伤、寂寞的心情。③ 以景结情,含蓄蕴藉,意味悠长 评讲小说景物描写的作用时,一般情况下,会和学生一起复习归纳以 下几点:
1.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环境)。

2.营造了某种氛围,渲染了某种气氛,奠定了某种感情基调。

3.推动了情节发展,或者引出下文,为下文某个情节做铺垫。

4.烘托了人物怎样的形象,衬托了人物怎样的心境或情感。

5.深化小说主题,升华情感。

6.景物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推移、情节的发展或变化。

如果学生能够结合小说的三要素,把以上几点消化好,再做类似的题就轻松多了。

因此,语文教师在试卷评讲后,要给学生一个思考、消化的过程,哪 怕只给5分钟也是好的;
同时,给时间让学生进行纠错,纠错不是仅仅抄抄问题, 抄抄答案,而是再次反思,找到答案、问题、材料三者之间的关系,老师是怎样 分析的,怎样在材料中找到答案的信息点的,而自己为什么没有做出来,是材料 没有读懂,还是审题不清;
是不会筛选关键词语,还是其他原因等。只有知道错 在哪里,才有可能会改正。

高三语文教学,必须学会在题海中游泳,同时,又反对在不考虑环境 是否被污染的海水中无限量的游泳。与其教出个“书呆子”,不如留一根尚未雕琢 的原木;
与其束缚住学生的“手脚”,不如给学生一片驰骋的天地;
与其匆匆赶路、 艰辛跋涉,不如走走停停、欣赏一下路边的“野草花”——身体既无倦意,心情又 舒畅怡然。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三语文教学贵在 “生发”,贵在“触类旁通”,贵在“反思、纠错、反思”。

高三语文教学给学生思维一片驰骋的天空,良好的教学效果定会在丛 中笑。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