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以来,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的推行,我国许多中小学美术教师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对提 高中小学生的美术素养具有重要作用,积极开展中国传统美 术的教学实践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但是,综观这 些教学活动及其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美术教师们往往致力于传授传 统美术中某一门类的知识和技能,如中国画、剪纸、扎染的 技法等,虽然也涉及方法与过程、情感与态度以及价值观等 方面,但仅仅停留在表面。另一方面,美术教育研究者和美 术教师对开展传统美术教学实践活动的认识仅局限于如何 继承的层面上,对如何开展植根于传统文化并结合现代生活 的美术教育,或灵活运用从传统美术中提取出来的“中国元 素”进行再创作的美术教育的认识明显不足,缺乏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研究成果。2010年以来,在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 育研究中心承担的《文化创意产业与当代学校美术教育的研 究》项目的研究过程中,研究团队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以“中 国元素”为核心的创意美术教育研究,力求提出解决上述问 题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以真正促进中小学生了解并理解祖国 优秀的传统美术及其文化内涵,养成对传统美术的持久兴趣, 逐步树立保护、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志向,以达到切实提 高中小学生美术素养的目的。
二、先行研究与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国内外先行研究的概况 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主要集中在三方面:有关“中国元 素”的研究成果、以中国传统美术为切入点的学校美术教育 研究成果、在学校美术教育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新的研 究成果。文献资料来源于2000年至今的《中国美术教育》(中 国大陆)、《香港美术教育》(中国香港)、《国际艺术教育 学刊》(中国台湾)以及美术教育的论文集。在检索文献时, 笔者发现相关论文或教学案例的数量相当可观,但集中探讨 并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要传承中国传统美术”以及“如何 通过学校美术课程与教学传承中国传统美术”,却很少涉及 “什么是中国元素”①,“如何开展植根于传统文化并结合 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美术教育”,或如何灵活运用“中国 元素”进行再创作等问题的探讨。而对“为什么要传承中国 传统美术”以及“如何通过学校美术课程与教学传承中国传统美术”的回答也仅仅停留在表层。究其原因,关键在于: 第一,美术教师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 美术的本质和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入;第二,对究竟为什么要 继承并发展传统文化的认识也比较肤浅,对传统与创新之间 的关系更缺乏深入的思考;第三,缺乏有效教学的方法,导 致中小学生进行创作时往往简单叠加中国传统纹样,并不是 对传统文化的内涵或神韵进行融会贯通后的再创造。在日本 已有许多植根于日本传统文化并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美术 教育研究成果。例如,日本北海道教育大学的佐藤昌彦所进 行的“基于日本文化特质的美术教育的理论探究及教材开 发”的研究;高知大学的金子宜正所开展的“包豪斯的美术 教育特性与日本传统文化相关联的研究”;兵库教育大学的 福本谨一所进行的“围绕传统文化的美术教育现状研究”等。
这些研究成果对传统与创新两者关系的探究具有一定的深 度,并提供相应的美术教学实践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二)本研究的问题 本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何谓“中国元素”?何谓“创 意”,它与“创造”或“创新”的含义有什么不同?传承与 创新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为什么要开展以“中国元素”为 核心的创意美术教育?它与仅以继承中国传统美术为目的的 美术教育相比,究竟有哪些不同之处?对作为新一代的中小 学生来说,他们更加需要哪一种美术教育,是以继承为重点 的美术教育,还是植根于传统文化进行创新的美术教育?如果认为有必要开展植根于传统文化进行创新的美术教育,那 么究竟应该如何开展这样的美术教学实践活动呢?本研究将 围绕这一系列问题开展比较深入的探讨,可能无法得到有关 所有问题的圆满答案,但期望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发积极的 思考,并力求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有所突破。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中国元素 为了探明“中国元素”的含义,笔者对相关词汇进行了 检索:② 1.元素 “元素”即“要素”。“要素”是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 如每个汉字都有形、音、义三个要素。“因素”是指构成事 物本质的成分或决定事物成败的原因或条件,而“成分”是 指构成事物的各种不同的物质或因素。
2.传统文化 “传统”是指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如文化、 道德、思想、制度等。“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 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 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由此推论,“传统文化”是 指中华民族世代相传、具有中华民族特点的物质财富和精神 财富的总和。“传承”的含义为:传授与继承。而“继承” 泛指将前人的作风、文化、知识等接受过来。在此,特别需 要强调的是,其实,每一种传统美术门类或样式都源于在当时的创新。如果没有创新的话,那么就不会有世代相传的传 统文化。
3.本研究中的“中国元素” 综合以上的各条词义,“中国元素”是指我国世代相传、 具有中华民族特点、反映其本质的文化要素。从美术(即视 觉艺术)的角度出发,“中国元素”包括形、色、义三个要 素。本研究中的“中国元素”特指:从中国传统美术作品中 提取出来的经典图形,既有完美的造型,也有深刻的内涵。
例如,鲤鱼(跳龙门,动物)、凤凰(涅��重生,动物)、龙(中 华民族的象征,想象中的动物);祥云(吉祥的云彩,天文);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植物)、牡丹(富贵昌盛,植物)、梅兰 竹菊(四君子,植物);斗拱(中华古典的建筑精神和气质,建 筑);飞天(敦煌艺术的象征,人);京剧脸谱(蕴藏中华民族的 审美意识和价值观,人);木、火、土、金、水(天为阳,地 为阴,五行在其间有规律地运动和变化,随着这五个要素的 盛衰,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人的命运,同时使宇宙万 物循环不已)等。
(二)创意 为了探明“创新”、“创造”、“创意”这几个常用词 汇的含义与异同,笔者对这些词汇进行了检索:③“创”是 指开始(做);(初次)做。“创新”是指:(1)抛开旧的,创造 新的。(2)创造性;新意。“创造”是指想出新方法、建立新 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创造性”是指:(1)努力创新的思想和表现。(2)属于创新的性质。“思维”是指:(1)在 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到认识活 动的过程。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从社会实践 中产生的。(2)进行思维活动。根据维基百科(Wikipedia)的 定义:“创意是要超越界限,重新定义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 系,也就是找出事物间的相关性,将既有的元素重新组合。” [1]英国创意集团主席约翰?霍金斯(JohnHowkins)指出: “创意的关键就在于抓住想象并让它逻辑化。现实和想象找 到结合点,创意就产生了”。[2]综观以上各词汇的含义, 可以认为“创意”与“创新”、“创造”之间呈现一种重叠 和相交叉的关系,但“创意”更强调思维的过程。在本研究 中,“创意”是指一种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的精神活动 和实践行为。
(三)有创意的儿童的特性 查理斯?斯卡弗(SikafuCharles)认为有创意的儿童具 有以下10个特性:[3]?好奇心和对世界不断增加的认识。? 开放的内心感觉和情绪。?好奇的、探索的、爱冒险的精神。? 想象力,形成目前没有实际感觉到的思想形象,或拥有通过 组合以前没有联系到的想法去创造新的形象的动力。?直觉 的思考,不以逻辑的推理解决问题。?不依赖已有的观点, 情愿自己查明真相也不按权威去接受。?亲自参与工作,完 全专注于富有意义的行为活动中。?分散性思考,寻求变化 和新颖的解决方式,提出几种可能而不只是寻找一个正确答案。?预先创造,不考虑事情被假定或常规的表示。?爱与思 想作游戏,思维上乐于摆弄某种想法的可能性及复杂性。由 此可见,有创意的儿童具有好奇心、开放性、想象力、直觉、 探究性、喜欢行动、寻求多样的答案和乐于思考,而这些特 性与美术教育的特性是相通的。通过学校美术教育,儿童的 这些特性都能得到提升、发展或养成。(四)本研究中的“创 意美术教育”本研究中的“创意美术教育”是指围绕从传统 美术中提取出来的“中国元素”开展的以创意为本的中小学 美术教育,包括美术课堂教学与美术课外活动。在论及教学 实践活动时,称为“创意美术教学”。图1DNA图形在此,借 用生命科学中DNA④(图1)的定义,将“中国元素”比喻为中 国传统文化中经典图像的遗传基因,即“中国DNA”,这表 明“中国元素”是一个固有的、有传承的、延续至今的、内 涵丰富且深刻的图像体系。同时,借用“重组DNA技术” (recombinantDNAtechnique;recombi-nantDNAtechnology) ⑤的定义,即用美术教育的手段对“中国元素”进行改造和 重新组合,这是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创意美术教育的基 本方式。其中,包括对“中国元素”的精细分析、部分序列 的去除、新序列的加入和连接、“中国元素”的扩增、复制 繁殖、筛选、克隆、鉴定等。我们明确提出以下观点:第一, 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创意美术教育,与仅以继承传统美 术为目的的美术教育是有区别的。这一教育追求的不是单纯 的继承,而是通过美术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对“中国元素”结合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力求创造出 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新的中国元素。第二,“创意”并不是要 让人惊异它崭新的形式和素材,而应该让人惊异于它来自于 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4]从日常生活中不断涌现出创意, 这才是学校美术教育所追求的创意。
四、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创意美术教育 (一)目的与意义 开展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创意美术教育的目的有以 下几方面:第一,通过在中小学开展以“中国元素”为核心 的美术课堂教学及课外教学活动,使新一代的中小学生通过 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图像了解并理解其造型、特征、艺术魅力 及其文化内涵。第二,指导或引导中小学生学习激发创意与 表达创意的方法,灵活运用“中国元素”进行美术创作活动, 在活动的全过程中体验“中国元素”和探究“以创意为本” 的美术学习方法,获得美术素养,提高创造体现中国传统文 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能力。第三,培养中小学生对传统美术的 持久兴趣,引导他们逐步树立保护、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文 化的志向,成长为奠基于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创意阶层,找到 自己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提升社会整体美感与文化活力。
(二)内容与方法 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创意美术课程既包括美术鉴赏 课程,又包括美术创作课程,可开发以下三大系列课程:第 一,以中国传统美术作品中的经典图像为内容的美术鉴赏系列课程。第二,以“中国元素”为内容,采用中国传统美术 表现形式的美术创作系列课程。第三,以“中国元素”为核 心,采用现代设计等表现方式,与现代生活密切结合的美术 创作系列课程。
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创意美术教学的方法如下: 1.创设有效的美术学习环境 创造性思维涉及创造性思维的方式、方法和形式。联想、 想象、类比等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法,发散思维、逆向思 维、求异思维、横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式,直觉、 灵感、顿悟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形式。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是 一个综合运用创造性思维的方式和方法,通过其基本形式产 生出新颖、独特思维成果的活动和过程。[5]根据这一原 理,我们应积极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直觉、灵感 和顿悟的美术学习环境,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促使学生综 合运用创造性思维的方式和方法,产生新颖、独特的思维成 果。以中小学生为主体的创意美术教学活动,学生参与程度 高,有利于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但往往会遇到古代的内 容难以激发现代中小学生的兴趣或难以控制课堂纪律等问 题。因此,在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意美术教学活动时,应 导入有趣的、参与式的、与中小学生的兴趣点密切结合的经 典图像及其表现形式的内容,如学生们被这些内容深深吸引 并渴望去创作的话,那么课堂纪律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例如,在开展中国古代经典作品的鉴赏教学时,用现代动画片《国宝总动员》(图2⑥)等进行引导,激发起中小学生的 好奇心、直觉和灵感后,再进一步引导他们对原作进行鉴赏。
在赏析的基础上,学生们学习提取作品中所包含的中国元素 的方法,灵活运用中国元素进行再创作,就能有效地激活学 生们的创造性思维,提高美术学习的效率。
2.运用“原型启发”的方法 “原型启发”是一种创新思维的方法,意指根据事物的 本质特征而产生新的设想和创意的方法。日常生活中所接触 的每件事物的属性和特征在头脑中可形成“原型”。在问题 解决过程中,问题解决者在“原型”中获得一些原理的启发, 结合当前问题的有关知识,形成解决方案,从而创造性地解 决问题。换言之,当我们进行想象时,往往会从其他事物中 得到启示,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我们把这种具 有启发作用的事物称作“原型”。从本质上说,原型之所以 具有启发作用,主要是因为这一事物本身的属性和特点与所 要创造的东西有相似之处。所以,多多留心身边的一切,自 然现象、日常用品、文字等都可能成为富有启发性的原型, 开启创造的源泉,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6]运用“原 型启发”的方法,用“新鲜视角”(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别人 没有发现的东西,或者预见到现在世界上还不存在,但却很 有必要的东西[7]235)去发现,可以先从头脑风暴开始。
教师可以组织中小学生选取一些中国元素,开展头脑风暴活 动,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活动不仅生动活泼、激动人心,而且自由活泼的氛围会给每一个孩子思维闪光的 机会。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将头脑风暴 的成果用思维图式表现出来。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将“牡丹” 等经典图形从各个角度展开丰富的联想,将与它相关的词汇 或图形串联起来,然后将思维的结果用思维图的方式加以描 绘,从中就可以得到许多原型启发。
3.探寻造型元素与原理 独创性的构思扎根于独创性的语言当中,语言可以使头 脑和感觉变得活跃起来。[7]64美术语言体系包括造型元 素及其原理。造型元素是所有艺术家在创作时所必需的。二 维的造型元素有:线条、形状、色彩、质感和空间。三维的 造型元素包括形体,它类似于二维的形状。多维(新媒体艺 术)的造型元素包括光、音等。造型原理有:多样统一、对比、 比例、对称、均衡、节奏和韵律等,在这些原理中,造型元 素起着应有的作用。美术语言的核心是形,构成美术作品的 形(form)有两个主要的意思:第一,它是指一件美术作品中 潜在的结构或构图;第二,它是某样东西的形状和外形。[8] 具有创意的美术作品由造型元素的新结合构成。在面向国际 市场的大舞台上,用好中国元素绝对不是设计形式上的简单 叠加,而是融会贯通东西方神韵后的再体现。例如,打入美 国时尚主流的华人奢华品牌服饰“源”(BlancdeChine)2011 年的秋冬时装设计中,将“五行”元素成功地融入服饰。赤 色代表中国五行中的火,又代表北京紫禁城墙庄严的赤色,以悦目的水晶及饰片装饰的旗袍晚装以中国传说中的凤凰 为灵感,走动时裙摆轻柔的摆动,宛如朱鸟飞翔之形态。依 照上述创意方法,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汇集中国古代经 典图像的资料,指导学生识别其中所包括的各种造型元素和 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由这些元素和原理组成的作品的内涵, 并学习重新组合这些元素和原理的方法,创作出新颖的富有 中国文化特质的作品。例如,学生们分享《清明上河图》作 品,分析作品中的造型元素、原理、材料和创作手法,解读 当时的风土人情以及画家创作这幅作品的目的,在此基础上, 尝试利用其原理重新组合造型元素,创作结合自己生活经验 和环境的新版《清明上河图》。为了激励2011年3月11日在 日本大地震中受灾的儿童,我们围绕日本5月5日的男孩节创 作了鲤鱼旗寄往福岛。这条鲤鱼旗的造型采用孩子们喜爱的 漫画表现形式,鱼的头部采用中国龙和牡丹的纹样,鱼鳞用 中国青铜器的纹饰进行装饰。(图4⑧)这件富有创意的作品 由中国元素的新结合构成,既凸显了中国文化的特色,也具 有新时代的特征。
4.探索创造性地使用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创新者是积极主动、充满干劲,非常注重实践的人,他 们往往善于找到新点子,乐于进行试验,不断将设想推进。
他们的想法有时会让人觉得有点奇怪,但取得的成效却非同 凡响。[9]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在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基 础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创造性地使用中国元素的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指导学生将自己的设想利用各种媒材和表现 手法、形式加以表现,取得独特的、甚至是非凡的艺术效果, 这对培养中小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效 的。例如,“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 度,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元素之一。以祥云这种常见的图 形入手,摒弃常规,学生不仅可以将祥云这一图形置于各种 图画之中,还可以将祥云的基本图形加以变化,设计成首饰、 门把手、钥匙吊环等各种配饰,或根据“祥云”的含义进行 联想,编写故事,创作绘本或动画作品。
5.运用小组讨论的方法 关于记忆持久性的实验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 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 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如果让学生 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出来,知识的记忆持久性将优于单纯的传授式教学模式。除 此之外,在几十人的班级中,由于时间的限制,不可能让每 一名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小组讨论的形式可以让每一名学 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消除胆怯,并激发参与美术活动的 兴趣。孩子们喜欢讨论,尤其喜欢各种形式的辩论,因为辩 论中有悬念的因素存在。教师可以经常组织中小学生以小组 形式围绕继承与发展中国文化的问题开展各种形式的讨论 或辩论。在小组讨论中,学生通过听与说产生互动,激发联 想和想象,既述说自己的看法,又倾听同伴的见解,共同感受中国元素所传递的价值与精神以及由此引发的感动,了解 并理解在继承的基础上创造凸显时代特征的新的中国元素 的意义,同时提高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6.将美术与其他科目联系起来 我们未来的社会、未来的城市是多维的,人、建筑会和 植物一样自由伸展、自由成长和自由交往。过去那种固定的 关系、直线化和平面化的表达方式、思维习惯和建筑空间都 将受到巨大的冲击。2009年,在古老的雅典卫城脚下,一栋 玻璃幕墙的超现代建筑拔地而起。它由160多根纤细的混凝 土柱支撑,地板与外墙都由玻璃制成。从这里可以透过玻璃 幕墙看到不远处的帕特农神庙。这座漂浮在古雅典城市遗址 之上的全新建筑正是雅典新卫城博物馆。当游客在博物馆里 欣赏卫城文物时,如果抬头从博物馆二楼的露台往回看,则 会发现卫城的影子正好映在眼前的玻璃幕墙上。[10](图 6)这一古代与现代完美结合并凸显希腊元素及其精神的博 物馆给予我们很多启发。例如,我们可以围绕敦煌石窟艺术 将“世界遗产与旅游”整合为一门跨学科的课程,包括美术、 地理、历史、语文、数学、社会和国际互联网。其中,美术 活动为:首先,提取敦煌石窟艺术中的元素,例如敦煌艺术 的标志“飞天”等。其次,灵活运用这些元素,设计一幅吸 引游客到敦煌参观的广告或设计一本为游客提供敦煌信息 的小册子,如有可能就把小册子印制出来。再则,把敦煌石 窟艺术的元素转换成抽象艺术、衣服图案等,或借鉴雅典新卫城博物馆的建筑,运用敦煌石窟艺术的元素设计一座新敦 煌石窟艺术博物馆,用手绘草图或模型的形式加以呈现,等 等。通过跨越美术学科界限的学习,引导学生以多元的、网 状的思考模式改变以往单一的、线性的思考模式,理解美术 与更广阔的领域中思维和行为之间的互相联系,学会跨领域 思考与学习的方法,提高创造能力。
7.利用互联网技术 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创意美术 教育,其功能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作为媒介,即作为 创造性表现的媒介和作为视觉交流的媒介。第二,作为信息 来源,即美术信息的来源、美术课程和教学信息的来源。以 “中国元素”为核心的创意美术教学中使用互联网的主要方 法有:利用网上资源支持这一教学活动的开展;到博物馆网 站或公共美术网站上对中国传统美术进行虚拟的考察;让学 生们围绕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进行自由交流;促 进学生对中国元素的自学和美术研究;在网上发布相关的学 习和研究计划;将网站作为创造性地表现中国元素的媒介;
美术教师之间开展相关的交流,等等。总之,利用互联网技 术易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和表现的手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 意,超越人类极限,获得新的美学的可能性,使作品呈现出 传统媒体所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但在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 时应注意的是,一方面,由于许多互联网上的资料都缺乏准 确性和可靠性,因此我们不能完全依靠互联网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手工描绘和制作有着计算机所缺乏的真实性,在中 小学美术教学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应遵循凸显学生 创意和表达的原则,选择并使用合适的教与学的技术。
五、结语 (一)结论 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发现相关研究的不足之处及 其原因;其次,对一些关键词汇进行了界定,为这一研究提 供理论支持。在此基础上,我们解决了有关以“中国元素” 为核心的创意美术教育的一系列问题。我们认为,第一,以 “中国元素”为核心的创意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生活 态度,它会让中小学生拥有将过去和现在以及未来相连接的 能力,让他们的学习、生活和生命变得与众不同,从而把一 切变得更美妙。因此,开展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创意美 术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深远的意义。第二, 开展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创意美术教育,即基于中国传 统文化的特质进行创新的美术教育是十分有效的。通过这样 的教育,可以使中小学生通过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图形了解并 理解其造型元素、原理、特征、艺术魅力及其文化内涵;学 习激发创意并将创意加以表达的方法,灵活运用“中国元素” 进行美术创作活动,在活动的全过程中深入体验“中国元素” 和创意美术学习;养成对传统美术的持久兴趣,逐步树立保 护、继承和发展中国文化的志向。
(二)展望时代向前发展,并不一定就代表文明的进步。创造力的 获得,并不一定要站在时代的前端。如果能够把眼光放得足 够长远,在我们的身后,或许也一样隐藏着创造的源泉。也 许未来就在眼前,但当我们转身,一样会看见悠久的历史为 我们积累了雄厚的资源。[3]15一个新的世纪到来了,我 们要走的道路不同于以往。我们将引导中小学生学会在这历 史与未来之间从容穿行,通过美术学习,将传统的继承和新 时代的创造结合起来。只有以传统为基础来建立新世界,才 能真正获得中国社会和文化发展所必需的创造力,促使文化 的再生和民族的复兴,并开创出一条通往世界的崭新道路。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