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岳》—美读法 通过几轮朗读之后让学生讨论并明确该诗主题:全诗气 象恢宏,境界开阔。歌颂的是祖国五岳之尊泰山,反映的则 是诗人自身的思想和情志,生动地表现出青年诗人那种勇于 攀登,蓬勃向上的朝气。然后通过分析诗句明确“岳之雄奇” 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雄心壮志”指自己能实现的远 大的理想和抱负。
全班学生再次集中朗读,之后思考:学了这两首诗后你 有什么感悟呢?并讨论交流。
生一:我原来仅仅把年级前名作为我的目标,没有雄心 壮志,学了这两首诗后我认识到要树立远大的目标,要有勇 于攀登的精神。
生二:我希望将来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教育更多的学生, 培养学生百折不挠的坚定意志,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石壕吏》—分角色朗读法 杜甫写于安史之乱的《石壕吏》,通过分角色朗读,可 以使同学们体会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伤害,和诗人直面现实 讥讽时弊的勇气。
在教学本诗前,首先布置学生查阅诗歌的背景资料和了 解“三吏”“三别”的大致内容,在教授本诗时,采用了这 样几个朗读步骤:①教师有感情的范读,提醒学生注意正确 读音;
②学生自由朗读,充分朗读出诗歌的情感;
③分角色 的朗读,正确表达出人物的心理;
④学生再次整体朗读,要 求流畅、读音正确、感情充沛;
⑤按照课下注释,理解课文, 把握诗歌的基本感情。最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语简单叙述 诗歌中的事件。
在这样几个朗读环节中,实际上最重要的是分角色朗读, 之后针对文章主要内容进行局部探讨:
(1)官吏怎么会半夜闯入抓人?(请学生联系前面的 背景知识,感受那个年代战乱的残酷) (2)官吏这次抓人,为何只剩下一位老太太?(仔细 阅读老妇的哭诉,感受一个家庭支离破碎后的艰难) (3)老妇人自己愿意去参军吗?(①在“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中,注意“一何”的意思,感受“呼”“怒” 中官吏的狠和“啼”“苦”中老妇的悲,在这两种人的对比 中,感受老妇人的痛苦和无奈。②“夜久语声绝”中“夜久”隐藏了什么含义,指导学生感受虽然老妇苦苦哀求官吏,但 最后还是被带走的悲苦。) (4)官吏对老妇到底讲了什么,使老人家虽然不情愿 还是去应征了?(请学生根据诗歌所涉及到的内容,发挥想 象补充出来) (5)诗人亲身经历了整件事情的发生,亲耳听到了老 妪的诉苦,那么杜甫会有怎样心理变化呢?请学生根据自己 掌握的相关资料,对此进行讨论。
本首诗歌通过分角色朗读,能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到战后 乡村的荒凉、凄惨和战前的其乐融融、富有生机形成鲜明的 对比,进而表达出诗人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者政 策及专横暴虐行为的批判等,而这一切都是诗人直面现实, 立足黎民情怀的呈现。
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绘图写意法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把个人的遭遇与国家命运、 民生疾苦结合起来,抒发了悯时伤乱、忧国忧民的情感和爱 国精神。
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诗意,展开想象,当场绘出四幅图画, 精准地画出景物以及人物在各种情境下的动作、神态:
第一幅:秋风卷茅图,绘写茅屋被大风吹破的情形。
第二幅:群童抱茅图,绘写一群顽童不听呼唤,抢走茅 草的事情。
第三幅:秋宵屋漏图,绘写屋漏偏逢连夜连阴雨的苦况。前三幅画是实写,因此学生可以很快描绘出三幅图画, 诗人由自己“床头屋漏无干处”想到天下穷人,渴望得到“广 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里 虽然是虚写,但同学们依然可以根据想象勾画出理想中的富 足生活,通过这四幅画的展示,同学们可以感受到杜甫一贯 以民为本、推己及人、悲悯博爱的仁者情怀,他的诗蕴含着 一种厚重的感情力量,会深深感染着每一个中学生。
通过上述绘画写意式的诗歌解读,我们认识了一个爱民 爱国的杜甫,并能让学生联系当今身边的事例拓展,还能够 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感恩之心、奉献之心。
在中学语文教材里,所选的杜甫的诗大多中充斥着不屈 的意志、向上的力量以及对国家的热爱,尤其是在其晚年时 期,杜甫对国家命运有着极为强烈的忧患,这种意识“最为 可贵地表现出他对大厦将倾的唐朝政治的预见性”,体现出 其对国家的关注和挚爱,传递着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怀,洋溢 着真挚而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正是如此,使得杜甫的诗歌 走上了现实主义创造的顶峰。正如闻一多先生对杜甫的评 价:“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因此对于其不同时期的不同诗歌,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杜甫的正能量,并受到感染和熏陶。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