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总结 > 个人总结 > 小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探究论文:探究图形

小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探究论文:探究图形

来源:个人总结 时间:2019-11-22 07:53:34 点击:

小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探究论文

小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探究论文 一、课题教学探宄背景与意义 小学数学第二学段(4~6年级)课程里有一个学习板块 是“空间与图形”,这一课程是在新课标中产生的,其前身 是平面几何,但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提倡的是“贴近学生熟 悉的现实生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第二学段对学生 提出,要会认识图形、测量、图形与变换和图形与位置的关 系。

小学生在小学阶段需要培养空间观念,认识图形特点的 重要部分,但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由于直观思维的特点, 很难形成对空间和图形的逻辑认识,因此,实践性的认识是 小学生对空间和图形认识的主要方式。“空间与图形”的内 容覆盖了世界中的物体、平面图形和几何体,它是小学生用 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生活空间的一项工具。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针对小学数学 教学中空间与图形课程的特点,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与图 形教学的实践活动进行一次有益的探讨尝试,以期找出破解 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新模式,全面提升小学数 学的教学质量,使空间与图形课在学生的小学阶段打下坚实 的基础,为将来学业的成长做好铺垫。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教学探宄综述 在国外,18世纪末的欧洲,卢梭主张“消极教育”原则, 听凭儿童自然发展,教师的作用仅仅是防止不良的外来影响;
裴斯泰洛齐则主张“生活教育”、“直观教学”;
19世 纪末的美国教育家杜威等人主张学校与社会生活联系,提出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
20世纪50年代末美欧及韩、 日等国,如美国的布鲁纳等人倡导“发现学习”、“探究学 习”等理论。

美国国家数学教师协会(NCTM)作为美国数学教育改革 的倡导者,在其制订的《学校数学的大纲及评价标准》(NCTM 标准)中对1~8年级要求之一是强调数学应用。英国数学教 育界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并形成了系统化的应 用数学的体系。在数学课程中,数学应用是首要的和基本的 目标。荷兰的国家课程标准称为“获得性目标”。1998年荷 兰政府教育与科学文化部颁布了新的“获得性目标”。新的 课程标准是现实数学思想和实践的深入发展,体现了荷兰数 学课程改革的最新动向和教学探宄成果。日本2002年开始实 施的第七次中小学学习指导纲要中新增设了“综合学习”, 日本的综合学习也称为课题学习,它通过学生综合数学知识 或数学知识与其他知识的综合来解决一个教学探宄课题。韩 国的数学课程重视吸收当代国际数学教育教学探宄的新成 果,重视数学应用,提倡数学问题解决,把问题解决作为数 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在国内,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教学大纲都对“实践与综 合应用”提出要求,2000年颁布实施的《修订版大纲》则明 确要求“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数学实践活动。”这些工作为《课程标准》中“实践 与综合应用“的设置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目前我国中小学的数学课程内容和学生数学学习具有 较强的自我封闭性,普遍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和题型教学, 具有明显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倾向。而数学发展到今天,与 社会生活实际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应用性也越来越强,学生 应当知道数学的应用价值,体会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形 成解决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立足社 会打好基础。“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设置不是数学课程单独 一个学科的考虑,而是新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中结构性变革 在数学课程中的体现。

三、教学探宄的内容 (一)第二学段小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特点分析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10岁以上的 学生处于向逻辑思维的过渡期,因此,小学生对空间与图形 的学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特点。

1、通过对实物的观察产生对空间和图形的认知 对于空间和图形的教学内容小学生很少有深入的思考, 在实物观察中,还要让学生对实物进行触摸、测量和旋转, 通过多维度的探究,认识空间和图形的构成。

2、通过动手操作来搭建空间和图形的初步形象 空间和图形的初步形象并不是依靠外部观察所能形成 的,因此,动手搭建是让学生建立起对空间和图形形象的重要渠道。在搭建、分类和重组的过程中,学生极易产生对空 间和图形的感知印象,并在与科学概念的对比中,形成对空 间和图形的初步形象,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也会 不断的增长和扩充。在计算空间和图形时,学生通过对图形 的分割,会在操作的过程中产生计算的步骤思考,而在计算 的过程中又通过对分解或搭建空间和图形的过程原理进行 对照,会产生对计算步骤和原理的深刻印象。

(二)主要教学探宄针对第二学段小学生学习特点的学 习策略 1、调动小学生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 即生活回归法,小学生在接触空间与图形前,在生活中 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空间和图形的感知经验,比如在手工制作 物体时,知道车轮要制作成圆形,门窗要制作成方形,在捏 橡皮泥时,会知道金字塔是三角形,枪桐是圆柱形等,在制 作桌椅时知道四条脚要等高间距相等等,这些生活经验为空 间和图形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生 活回归,让学生们回忆起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空间和图 形,并通过教授方法让他们计算这些空间和图形的大小,贴 近生活的教学容易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他们的乐学 情感。

2、让学生们了解空间和图形的逻辑关系 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建立起多种逻辑关系,并 且从空间和图形的特征入手,找出空间与图形间的倍率关系,在倍率关系的体现上圆锥和圆柱体所表现的最为明显,教师 可以通过圆锥和圆柱体之间的容积切换来表现这一倍率关 系,通过圆锥体内注水向圆柱体内充积来表现两种图形间的 倍率,再能真实的倍率试验结果导出公式,这样的教学会让 学生产生极其深刻的记忆。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符合小学 生学习的特点。

3、结果验证法 这种方法与试验导引不同,这一方法在于学生的自我操 作,并在操作结束后验证结果,从而得出正确的论断。比如 在计算正方形的表面积时,可以让学生们通过剪纸的方式来 完成,教师让学生们准备剪刀和尺子等工具,先用一个实体 正方体让学生们观察正方体有几个面,然后通过剪纸的方式 得到6个同等面积的正方形纸片,通过面积的求解得出表面 积,这样的计算过程学生们即感到有趣,又感到新奇,学习 效果会较平面授课的效果要好很多,学习成绩和考试成绩也 会在不期然间有明显提高。

四、课题教学探宄的预期目标 1、确定一个好的数学实践活动的课题 一个好的数学实践活动的课题应该具备以下几点:(1) 题目的起点宜低,使得人人都能入手,如果问题可以从多方 面、多角度找到解决的途径更好;
(2)题目要贴近学生生 活、切合学生实际,即课题应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 平及开展活动的物质条件等;
(3)题目要能给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想象空间、探究空间。(4)课题选择宜突出综 合性,避免内容的单一性。(5)课题的内容要尽可能做到 真实、可信。

2、数学实践活动的一般程序 (1)学生自行或在教师指导下选择活动的题目,确定 活动的内容,明确要解决问题。(2)学生个人或自行组合 成小组,考虑一个行动方案。(3)探索实践,得出结论或 拿出结果。(4)解释讨论、组织交流,每个人或每个小组 展示自己的成果,彼此之间进行交流、质询。(5)后续活 动,组织公开展示或做进一步探讨,完善成果。

3、“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评价 “实践与综合应用”虽然也属数学学习内容,但在评价 方面应该与其他学习内容有所不同,评价不宜以书面考试的 方式来进行,通常采用过程性评价为主。评价不仅仅局限于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可以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甚至可 以由家长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对学生的评价,记录学生成 长的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丰富学生成长袋的内容。

五、教学探宄方法 本课题教学探宄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 案例教学探宄法等教学探宄方法。

文献检索法。根据本论文教学探宄的基本要求,对相关 的概念,国内外在此方面的教学探宄现状以及当前小学空间 与图形的教学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进行资料的查阅分析,使得教学探宄建立在一个较为全面的基础之上。

案例分析。通过对小学生对空间和图形的学习特点分析, 划分出小学生空间与图形学习的思维模式和过渡阶段。

综合分析。针对小学生空间与图形学习的特点,结合教 学实践,创建本文的教学策略。

六、教学探宄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5月) 课题申报阶段,制定课题教学探宄方案。

2.实施阶段(2011年6月―2012年12月) 观察记录、修订计划、边实践边收集资料,边总结经验, 在教学探宄过程中不断完善操作方法。

3.结题阶段(2013年1月―2013年4月) 组织课题组成员全面整理资料,写好课题总结报告。

七、教学探宄成果形式 撰写论文,总结经验,根据教学探宄的教育目标,对学 生实践活动进行测定评价,写好课题教学探宄报告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