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应彰显英语教学与重建中国文化和 重塑中国信仰相结合。提出适应未来工业化社会的中国文化, 既不是传统文化,更不是西方文化,而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 化,融合西方工业文化的一种新文化在这一理念下,深度挖 掘教材的文化互动因素。在高校英语教材渗透讲解时增设中 国文化课程,以提升我国文化的传播力。英语教学要从知识 教育转向文化培养,从考试教育转向英语运用能力培养,从 强迫学习转向兴趣驱动,凸显中西文化对比与介绍,通过英 语教材解决大多数学生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弊病,弘扬 传统中国文化,使英语教学从西方文化、西方意识形态、西 方价值观的大量贩入逐渐转变为让学生成为既了解西方知 识有牢记自己历史、牢记自己文化传统、牢记自己价值观的、 具有较强明辨能力的新一代知识分子。二、实证研究具体操作 下面以一节课为例,阐释笔者是怎样将跨文化交流的理 念在英美文学课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应用的。
本课程的名称为:英国文学史及选读。使用的教材为: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II》(吴伟仁编写)。课程内容为教材 中第一章的第二位作家:乔治·戈登·拜伦。他是19世纪英 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最具代表性人物之一。这堂课师生一起欣 赏他的一首短诗:“She Walks in Beauty”。这首诗的灵 感来源于他与表妹在一次舞会中的相遇,他被她的优雅娴静、 秀丽端庄深深地折服。回到住所写下了这首经典传世之作。
诗作开篇“She Walks in Beauty,like the night/ Of cloudless climes and starry skies”,诗人将美人之 美比喻成浩淼的星空。星空之美,恬淡,静谧.温婉,神秘。
形容美人的气质极为贴切。这里为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 意识,设置了一个问题:有一位荷兰画家的名画也是同一主 题,请问,是哪位作家的哪幅作品呢?这里引出梵·高的《星 空》,欣赏画作的同时听一下歌曲Vincent中的片段,全方 位地启发学生对人类文明的兴趣,对艺术的兴趣。
这里会进一步地拓展开来,在英美文坛中,还有一些作 家喜欢写星辰,比如约翰·济慈,有一首诗,名为:
“BrightStar”。美国文学中颇具影响力的艾默生,在他的 Nature -文中开篇第一自然段即告诉人们要想达到真正幸福 的独处境界就要仰望星空:“But if a man would be alone,let himlook at the stars. (Wu,164).甚至文学史上独一 无二的巨匠莎士比亚也用星星来形容美好的事物,如在《罗 密欧与朱丽叶》,罗密欧形容朱丽叶的眼睛为:“The fairest stars in allthe heaven”似乎英美作家很喜欢用星辰来做 抒发情怀的寄托。
下一个问题的设置是关于中西文化差异的:在中国古诗 词中,是不是把死也常用星星的意向来寄托情思呢?如果不 是,那么,诗人常用的意象是什么呢?答案是月亮的意象。
下面会请同学们列举出一些关于月亮的诗句,如:露从今夜 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由此可 以看出,在这一点上,中西文化存在差异:英语文化乃至欧 洲文化中,星的意象多一些,而中国传统文化中,月意象多 一些。这里教师会启发学生思考产生这一显现的深层原因, 却不会给出解释,因为到此,引导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目 的已经达到。
诗中第二节第三行:“one shade the more,one ray theless/ Had half impaired the nameless grace/ Which waves inevery raven tress.”这一句在赞美女子恰到好处 的美,正如完美的光影一般,再明亮一点或者再昏暗一点不 是最美的状态。而这一句与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学家宋玉 在他的作品《登徒子好色赋》所描绘的东家之子有异曲同工 之妙:“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 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 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眉如翠羽,肌如白雪;
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 这段文字中的东家之子无论是身材还是脸庞都是美得 恰如其分。这体现了汉语文化与英语文化审美标准虽然不尽 相同,可是有一点是相通的就是过犹不及,只有恰当的美才 是栩栩传神的美。英语对这种状态的表达是“appropri-ate”。
区别在于拜伦的文字更加抽象,朦胧,她留给大家的是 一个优雅婀娜的背影,有无限遐想的空间。而宋玉描述的美 人则更加具体:美人的眉、肌、腰、齿都栩栩呈现在读者面 前。使人感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三、实证研究教学启示 本文探索性颠覆传统英国文学史及选读课程授课教科 书,突破传统教学理念和思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笔者将 从从以下方面提出教学建议及启示:
1.教材的颠覆性使用。后现代主义时代的外语教师, 教材知识一个辅助手段,教师应该做到融会贯通,将纸质教 材、电子材料、网络资源等各种手段介质共同作用于教学当 中,传统的字对字翻译讲授方法早已被时代淘汰,教师需要 警醒自身如何让教材更具吸引力,如何开发学生对教材和课 程的最大效能化,以达到最佳的授课效果。
2.文化传承的新路径。克拉姆申指出文化教学注重提供相关文化信息,介绍目的语文化的方方面面,以提供有关 事实为主;
另一种是将文化置于一个解释框架,对种种文化 差异的事实提出某种诠释。而英语专业文学课,依托语言理 解,深层次了解和感受不同文化和文学便使两种手段合二为 一。
3.教师文化观的考量。戴特斯曼等在《美国文化背景》 一书中指出:学文化有不同层次的目标,其中最基本的目标 是使学生有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并辨别其与本族文化的异 同;
深一层次的目标是理性的分析行为。而这种分析行为, 教师需要具有更加深邃和包容性的文化观,既要熟悉和热爱 自身的本族文化,也要理解和包容其他的文化意识和观念。
本文依托笔者主持的我校科研项目“高校英语教科书的 文化传承研究”,起想法由来已久,在这一轮实证研究中真 实感受到教师在教科书使用方面的创新性带来的益处。在教 师层面上,拓宽了教师的文化视野和理念,促进了教师自我 成长和专业化的进程;
在学生层面上,加深了学生的文化感 知和顿悟,增强了学生文化差异的理解和对文化传承的信心。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