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 法”是第二学段重要的教学目标。纵观人教版教材第二学段 的课文,叙事类文章几乎占据半壁江山,所以,培养学生的 叙事文整体把握能力成了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现状却不 容乐观,特别是概括人物多、情节多、情感曲折的文章时, 学生往往难以把握主要内容,或语言烦琐,抓不住要点,或 表达无序,条理不清。语言是现实化的思维,是思维的物质 外壳,对文章整体把握能力的缺失暴露出阅读思维发展的停 滞。而借助思维导图,则可以在整体把握能力的提升方面发 挥作用,进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设计篇:思维导图在教学前的运用 笔者认为,思维导图的运用是有助于第二学段叙事文整 体把握教学的。思维导图是阅读中发展思维的一种有效工具。
那么,在课堂实践之前,教师该如何设计思维导图呢? (一)以文构图,设计文脉型导图当然,上述表格只分析了部分课文,入选第二学段的叙 事文章或许还有其他类型的文脉,这也给教师提供了探索的 空间。
(二)解图促思,设计半成品导图 二、实践篇: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借“关系图”,把握角色关系 第二步,要求学生独立默读、思考,用上简单的动作词 填写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四步,对照完成关系图(图2),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教师小结概括方法——抓主要角色、关系。
(二)借“情节图”,梳理故事情节 第二步,下发情节图,学生独立默读、思考,完成情节 图(图3)。
第三步,结合完成的情节图,学生连起来说说主要内容。
教师结合情节图,小结“抓关键情节,概括主要内容”的方 法。
笔者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让文章化整为零,根据文章脉 络,把一千多字的长文分成几个部分,将“抓住关键句子提 炼成词”的概括方法迁移到后面四个故事的学习中。从课堂 效果看,这有效训练了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让筛选、推论、 整合等思考方式同时参与了进来,思维的深度、广度得到拓 展。同时,对于“抓关键情节,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在 情节图的帮助下,学生掌握起来也更加便利。(三)借“线路图”,探寻情感线索 这个教学片段,不仅训练了学生提取、筛选信息的能力, 而且要求学生结合角色的心情,找出心理变化的原因,这也 考察了学生是否学会将事物的表象和内因进行联结。整个学 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让“抓心理变化、变化原 因,概括主要内容”这一方法得以直观呈现。
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考虑对思维导图 进行二次利用,动态生成一些知识,以培养学生的相关思维 能力。在教学《中彩那天》时,笔者借鉴张卫其老师《花的 勇气》-课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将表示心理状态的词语根据 文章内容在黑板上重新移动、摆放(图5)。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思考:这四个表示心 情的词语,如果把它们的高低位置重新移动,你会如何移 动?为什么?并让学生到黑板前演示。学生在演示过程中, 不仅形象地感受到文本“以情感变化为主线”这一叙事手法, 同时还运用了比较性思维,其思维含量不言而喻。
总之,同样是叙事性文章,文脉却可能各不相同。因此 在教学前,教师设计思维导图时,需要结合文脉,以文构图, 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学时,要给予学生思维的空间,让他们 独立解图,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这样,学生方能迁移、运 用,真正把“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落实到实处,把 “发展思维”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1]张卫其.如何构建“学导课堂”[J].小学语文教学, 2016(33):4-7. [2]张卫其,沈莉,《花的勇气》教学设计及评析[J】. 小学语文教学,2016(33):43-46. [3]彭德正.文本意脉:思维与言语训练的枢机[J].小 学语文,2015 (10):20-21,40. [4]徐萍,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中的运用——以《小 狼小狼》为例[J].教学月刊.,J、学版(语文),2016(7-8):
63-64. [5]张敏华,思维导图与小学语文教学[M].杭州:浙江 大学出版社,2015. [6]汪潮.小学语文图解式教学的功能分析[J].语文教 学通讯.2003( 31):21-23.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