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子路拜孔子为师。每当孔子外出时,子路就常常在左右护卫他。
孔子曾感慨地说:“自我收了子路做弟子以来,再也没有人敢当着我的面用恶毒 的话语污蔑我了。” 子路不喜欢读书,孔子常劝他用心习文。子路却说:“南山上产的竹 子,生来就很笔直。如果砍下来做成箭,一样能射穿厚厚的犀牛皮。学习有什么 益处”孔子说:“如果为竹子粘上羽毛,安上箭镞,岂不是能增强它的威力”子路 听完后,还是不愿学习。
子路很爱夸耀自己有统兵作战的本领。他对人说:“假如有一支勇焊 的军队,挥动漫天的旗帜,擂起震耳的战鼓,如潮水般向我冲来,我还是能直扑 敌阵,斩将夺旗,开拓千里疆土!” 一次,孔子与弟子们闲谈,子路忽然向孔子发问:“夫子,要是您统 领大军,您愿意与谁共事” 孔子明白他的言外之意,便说道:“对于那些空手搏虎、徒步渡河, 炫耀胆量不怕死的人,我不屑于与之共事。我看重的是那种凡事谨慎、勤于思考、 想尽一切方法追求成功的人。”子路听后,脸涨得通红。
后来子路在卫国做了官。公元前480年,卫国发生内乱,死了许多人。
孔子知道了说:“哎,子路这一次有难了!”果然,子路一个人奔回京城,坚决要 求惩处作乱的人,结果被杀。
【释义】暴虎:空手与虎搏斗。冯河:不用工具渡河,即赤足涉水过河。
形容人行事鲁莽,有勇无谋。
历史成语典故与名词解释篇二:一败涂地秦朝时候,沛县县令叫泗水亭长刘邦押送一批老百姓到骊山做苦工;
不料走到半路上,接二连三地逃走了很多,刘邦想:这样下去,不等到骊山,就 一定会逃光,自己免不了要被治罪,他想来想去,索性把没有逃跑的都释放了, 自己和一些不想走的人躲在芒、阳二县交界的山泽中。
秦二世元年,陈涉在大泽乡起兵反秦,自称楚王。沛县令想归附,部 属萧何和曹参建议说:“你是秦朝县令,现在背叛秦朝,恐有些人不服,最好把 刘邦召回来,挟制那些不服的人,那就好办了。”沛县令立即叫樊噜去请刘邦。
可是当刘邦回来时,沛县令见他领有近百人,恐他不服从自己的指挥,又懊悔起 来。于是下令紧关城门,不让刘邦进城。刘邦在城外写了一封信,绑在箭上尉给 城里的父老,叫沛县父老们齐心杀了县令,共同抗秦,以保全身家。父老们果真 杀掉县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进沛县,并请地做县令。刘邦谦虚地说:
“天下形势很紧张,假若县令的人选安排不当,就当“一败涂地”,请 你们另外选择别人吧!”但最后,刘邦还是当了县令,称做沛公。
【解释】 一旦失败就肝脑涂染遍地。形容惨败。也形容处境十分狼狈或事 情坏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历史成语典故与名词解释篇三:脚踏实地 北宋名臣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是当时着名的政 治家、历史学家。
司马光从小便喜欢学习,看过很多书,并且特别喜欢读史书。那时他 就立下宏伟志向,长大后要成为一个历史学家,向人们传播历史经验。宋英宗的 时候,司马光终于有修史的机会,奉天子之命编撰《资治通鉴》。
在刘恕、范祖禹等史学家的帮助下,司马光用了十九年的时光,终于 编撰成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编年史——《资治通鉴》。这部书上起战国,下讫 五代,将1362年间的大事讲述得清清楚楚,史学价值很强。
全书共三百多万字,内容极其丰富,称得上浩如烟海。
司马光在编写史书的过程中刻苦钻研,为辨明真伪,常常工作到深夜 才上床休息。他怕睡眠时间过长会耽误工作,特意做了个圆木“警枕”。只要他一 睡熟,脑袋就会从“警枕”上滑落下来,人也就苏醒过来。这种措施,使他睡觉不得安稳,以便把时间都用在工作上。
据说,《资治通鉴》在洛阳存放的废稿、残稿,将两间屋子堆得满满 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司马光工作的严谨。
人们对司马光的治学态度非常欣赏。有一次,司马光问哲学家邵雍:
“邵公,您觉得我这个人怎么样”邵雍笑笑说道:“你这个人,真是一个脚踏实地 的人。” 【解释】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实,认真。
历史成语典故与名词解释篇四:班门弄斧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 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
有一天,一个年轻的木匠漫不经心地走到一个大红门的房子前,举起 自己手里的斧子,说:“我这把斧子,别看它不起眼,可不管是什么木料,只要 到了我的手里,用我的斧头这么一弄,就会做出漂亮无比的东西来。” 旁边的人听了,觉得他太夸口,就指着身后的大红门说:“小师傅, 那你能做出比这扇还好的门吗”年轻的木匠傲慢地说:“不是我吹牛,告诉你们, 我曾经当过鲁班的学生,难道还做不出这样一扇简单的大门来,简直是笑话。” 众人听了,忍不住大笑起来,说:“这就是鲁班先生的家,这扇就是 他亲手做的,你真的能做出比这扇还好的门吗” 那位年轻的木匠不好意思地跑掉了。
【解释】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看过历史成语典故与名词解释的还看了:
1.历史的成语典故和释义大全 2.历史的成语典故和解释大全 3.历史成语典故及解释4.历史的成语典故和解释 5.古代成语典故与解释精选 6.古代成语典故和解释的精选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