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抓好感恩教育的基点是重新审视其深刻内涵 我们应当明确,感恩的前提应当是识恩和知恩,行为载 体是报恩,而施恩是在报恩基础上的一种升华。换言之,在 知恩的基础上,有明确对象的恩惠回馈行为是报恩;
之前无 关系而实施的公德行为就是施恩。只有真正理解了这种逻辑 关系才可以谈得上“把握住了感恩教育的关键”。但在我们 的现实中,所有的未成年人由于文化来源、信息渠道、素质 基础、生活阅历等千差万别,对于感恩的认识也莫衷一是, 甚至有相当部分的群体根本无法识恩,又何谈知恩报恩?基 于这种认识,我们对感恩教育的范围也应当有所拓展,不应 该仅仅限制在未成年公民之中或教育行业内,而是积极拓展 到社会各方面、各领域和各层次。其客体应当包括社会各阶 层和各个年龄段的所有公民;
其内容设计应针对不同年龄段 的人群各有侧重;
其内涵上不仅要包括“感恩、知恩、报恩” 等核心内容,还应当将“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 爱社会主义”等基本准则、“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 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道德规范、“为国工作、为党 奉献”等社会主义义利观、“古代二十四孝、知恩图报”等 传统感恩文化和“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 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包括进去;
其文化归属既属于全社会道 德体系建设的范畴,也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组成部分;
其过程更应当将“丰富”和“有效”作为基准要求, 绝不能简单地看成“各级政府的任务”和“教育单位的表面 文章”。同时,感恩教育的工作目标、实现途径、方式方法、 理论构架、工作机制和实践探索诸方面都要与时俱进,不断 创新。以此为基点,全面深入地推进该项工作。
三、深刻认识我国民族地区的感恩教育问题 笔者认为民族地区感恩教育滞后甚至出现一些激进做 法的思想根源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受到特惠政策、 自身努力、现实基础等主客观条件的影响,部分公众无法正 确面对发展中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有些情绪严重者甚至会产 生“仇官”、“仇富”等不平衡心理;
二是阶级意识、等级 观念等封建落后思想作祟,对于党和国家以及“大中华民族” 的认同度较低,进而影响到“配合公共管理”的意愿;
三是 民族地区的思想文化自成一脉,有些往往和宗教信仰紧密联 系在一起,这就使得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容易错综交织起来, 能给一部分人造成认识误区;
四是个别人民族本位主义和民 族沙文主义思想严重,有些甚至经常沉醉在本民族“辉煌历 史”的幻想之中,为人处事带有严重的自私性、保守性和狭 隘性,致使观念偏离主流;
五是自身文化素质不高,感恩“能 见度”低;
六是一些人法制意识欠缺,在行为上自控力不强 容易受到蛊惑或煽动;
七是由于部分公务人员能力有限、民 族工作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党和政府在民族地区 的形象,甚至影响干群关系和民族关系。凡此种种,都能促成民族心理的不健康状态,并显见于感恩教育现状等文化形 态上,从而给该类地区的思想文化工作和社会管理工作增加 难度。总之,在我国各民族已经形成了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型 民族关系的背景下,我们要充分意识到感恩教育工作形势严 峻、责任重大。在全力做好以中小学为主阵地的感恩教育的 基础上,我们必须将之和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结合起来,和 落实区域自治制度结合起来,和公民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和 社会管理工作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和更加务实的姿态投入 到感恩教育的伟大实践之中。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