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10月期间40例低出生体重儿。其体重均小 于2500g,平均体重为2100g,其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胎龄为29~37周。对照 组为随机选择的同期正常体重儿40例,男性25例,女性15例,出生体重范围2500 ~3900g,平均体重3200g。
1.2排除标准 出生时明显缺氧窒息患儿、颅脑损伤患儿以及病理性黄疸患儿。
1.3随访方法 选择的随访时间为2014年2月~5月,儿童此时年龄为4~5周岁。制定 统一表格调查每个童儿的出生方式、喂养方法、健康状况、受教育情况、用眼卫 生习惯及其父母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收人和健康情况等。对本研究可能 产生干扰的对象剔出。进行听力、视力及智力测定。两组除胎龄、出生体重外, 年龄、性别、生后喂养方式、健康状况等因素.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不影响组间比较。
1.4检测方法 首先是听力的检测,采用纯音的听力计在受检儿童双耳进行听阈的检 测,平均听力大于或者等于30dB的确定为听力减退。视力方面的检测,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分别对受检儿童的双眼进行测定以4a以上视力0.7,5a以上视力0.8, 6a以上视力1.0为确定视力异常。第三是智商测定,运用智商测试题进行测定, 分数小于70分为智商异常。
1.5统计分析 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6.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别计较组 间差异性。
2.结果 2.1两组听力、视力及智力异常率情况 观察组及对照组在听力、视力及智力异常率情况均有差异结果见表 2-1. 表2-1两组听力、视力及智力异常情况比较 表2-1得出,观察组听力、视力及智力异常率分别为20%、27.5%、22.5%, 对照组听力、视力及智力异常率分别为5%,2.4%及0%,两组三项指标差异P值 均小于0.01,说明两组三项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平均听阈、平均视力与智商情况 观察局及对照组平均听阈、平均视力与智商情况差异明显,结果见表 2-2. 表2-2,两组平均听阈、平均视力与智商情况 观察组在平均听力及平均智商都低于对照,平均听阈高于对照组,两 组在三分平均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观察组智力、听阈及视力与出生体重的相关分析 经线相关分析,观察组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体重分别与智力、双眼平 均视力呈正相关(r=03915、0.4043、P均001),与平均听阈呈负相(r=-0.3551, P0.01)。
3.讨论儿童保健医学属于预防医学的分支。儿童保健医学主要研究儿童各年 龄起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依据促进健康、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通过对儿童群体和个体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儿童生命质量,减少发病率, 降低死亡率。儿童保健学设计儿童的发育的行为、营养、健康促进和疾病综合管 理等[2]。
低出生体重儿智力水平低下是多因素作用而成,低出生体重儿的神经 系统成熟过程受阻碍.脑部结构与功能尚不完善.使智力发育落后,本结果说明出 生体重越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越差,智力水平越低。此外,低出生体重儿语言 和运动功能延迟也影响了儿童智力潜能的发挥。母婴关系的质量是影响儿童智力 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由于低出生体重儿的早期监护是在人工环境中度过.因此 患儿言语和认知能力的偏异与早期母于情感剥夺有关,分离时间与障碍程度呈正 相关趋势[3]。
本论文研究发现,低出生体重儿在远期的听力与视力异常情况均高于 同龄出生正常体重儿童,而平均听阈缺高于出生正常儿童,提示,听力与视力的 异常可能主要与宫内听觉、视觉中枢的不完善有关。有报道指出,低出生体重儿 视网膜的病变可留下永久性的损伤,但是本论文由于研究时间、研究资料等问题, 没有考证这个因果关系。
儿童保健医学的临床诊断对于儿童甚为重要,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 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的效果。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作者:李映辉 第2篇:社区老年人群全科医学保健模式与生存质量分析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口数量剧增,而且年龄的增长使 得人体各器官系统逐渐老化,身体免疫力随之不断降低,大大的提高了患病风险 性[1]。相关调查显示,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人疾病患病率和严重程度均比年轻 人高,由于大多数老年人已经退休生活在社区中,所以老年人的健康保健成为社 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要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最基层的卫生保健部门,在老 年人卫生服务中应发挥主导作用,积极采用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的保健模 式,如全科医学保健模式,为老年人群提供综合性的医疗保健服务。本文选取87 例社区老年人进行研究,分析全科医学保健模式下社区老年人群的生存质量,结 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某社区已建立健康档案的87例老年人作为研究 对象,49例男性,38例女性,年龄60~86岁。所有老年人均进行全科医学保健模 式干预,且定期到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排除患严重慢性疾病、肿瘤以及 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的老年人,以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合理。
1.2方法 1.2.1成立干预小组对社区老年人群进行干预前,先成立干预小组,小 组成员由5个社区医护人员组成,担任组长的是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全科医生,干 预小组成立后,对组员进行全科保健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医患沟通技巧、常见疾 病诊断、心理疏导等。
1.2.2全科医学保健模式全科医学保健模式主要包括:①健康教育。通 过个别指导、健康教育讲座、墙报、印发健康教育手册等方式,向老年人宣传高 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疾病防治知识,使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②生活指导。指 导老年人改善饮食结构,严禁烟酒,多食高蛋白质、高纤维素、高维生素食物, 禁食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少食多餐,同时严格控制食盐摄入量,最佳摄入量为 少于5g;
指导老年人进行适当运动锻炼,以老年人耐受程度为适宜运动量,严禁 过度运动。③心理疏导。主动上门与老年人进行沟通交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 疏导,为其提供坚强的心理支持,从而有效缓解不良心理反应,而且在取得老年 人信任后,反复强调坚持治疗的重要性,使老年人积极配合治疗[2]。④随访。
定期随访社区老年人,通过电话、上门等随访方式,详细了解老年人饮食、运动、 疾病药物治疗以及进展情况。
1.3观察指标详细观察记录所有老年人干预前后生存质量、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社会环境等情况,作为干预效果评定依据。干预后,对老年人重新进 行体检和诊断,并运用统计学对其生存质量和各领域进行评分,以100分为标准, 分值越高生存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3.5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t 检验,计量数据以(x±s)表示,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3]。
2结果所有社区老年人均顺利进行全科医学保健模式干预,干预后老年人生 存质量、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环境明显优于干预前,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 (P0.05),见表1。
3讨论 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增加了老年人口,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成 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所以必须重视老年人群生存质量[4]。本文选取87 例社区老年人作为对象,研究全科医学保健模式下社区老年人群的生存质量,结 果显示,经健康教育、生活指导、心理疏导、随访等全科医学保健模式干预后, 老年人生存质量、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环境明显提高。全科医学保健模式 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管理模式,可对老年人生理、心理进行全方位的医疗保 健服务。通过各种方式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其健康保健知识水平和疾 病相关知识认识度。通过生活指导、心理疏导、随访,可改善老年人饮食方式、 生活方式,降低各种疾病患病率。
总之,对社区老年人群进行全科医学保健模式干预,能有效控制各类 常见疾病患病率,从根本上提高老年人群生存质量、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 环境,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秦明新 第3篇:儿童保健医学的临床研究进展 一、前言 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儿童保健有了新的认识,儿童保健 提高了儿童生存质量,在临床上重视的程度也越来越高,儿童的成活率在不断的 提升。
二、DOHaD学说研究进展及对儿童保健的临床意义 近十年来,“健康与疾病的发育起源”学说发展迅速,环境与疾病的关 系,尤其是早期发育和疾病的关系再次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和关注。
DOHaD学说认为,人类若在早期发育过程中(包括胎儿、婴儿、儿童时期)经 历了营养、心理社会应激、药物等方面的不良因素影响,个体的终生健康和疾病 发生将因此受到影响;
子代组织、器官在结构和功能上会发生永久性或程序性改变,导致成年期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精神行为异常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 发生风险增加。DOHaD学说提出的孕期和出生后早期营养与成人期健康关系的 研究不仅给我们揭示了孕期和儿童早期营养指导的重要性,也提示我们在制定卫 生保健策略时,应充分考虑到对生命全过程的影响。
三、新时期儿童保健工作的新定义 儿童健康水平的提高也带来了新时期儿童保健工作新的挑战。联合国 儿童基金会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在涉及儿童发展目标中均提及,儿童保健工作不仅 仅是要消除疾病和致病因素对儿童的伤害,同时要保障并促进儿童获得体格、社 会-情绪,以及认知-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健康的定义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更是 要促进儿童发育潜能的充分发展。半个世纪以来,来自医学、人类学、发展心理 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教育学各领域的进一步研究证实,儿童早期发展对智力、 性格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等各方面有着关键的影响,儿童早期不良经历与成年 期犯罪、低文化程度及低就业水平等问题密切相关,此外早期不良经历还与成年 期的心血管疾病以及精神疾病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忽视儿童早期发展将会对儿 童今后的生活造成长期的且不可逆的后果。
四、儿童早期发展对国家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儿童早期发展项目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儿童发挥最大的潜能,最终通过 提高人口综合素质达到国家发展的目标。儿童早期是发育的关键期,尤其是对其 今后成长及学习至关重要的阶段。现有的研究表明,成人智力水平的一半是在4 岁以前发展起来的,因此早期的促进发展措施可以提高其今后的智力发育水平。
目前现有的一些来自国外实践多年的ECD项目证实,参与到早期发展项目中的儿 童,在之后的学业表现上更为出色,有更好的社会情绪水平,有更好的语言表达 以及认知发育水平。生命早期良好的认知以及情绪发育水平可以产生之后巨大的 经济效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主任在总结了一些国家的ECD项目后指出, ECD项目实施可以通过促进亲子交流与互动,大大提高抚养者对年幼儿童各种需 求的及时应答水平,从而改善儿童营养及健康水平,对进一步降低儿童死亡率有 重要的促进作用。来自世界银行的报告分析中进一步提到,ECD项目可以更好地 促进社会的公平性,提高其它各类社会投资的效率,对于解决国家贫困问题以及 社会不平等问题等具有重要作用。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Heckman教授通过多 年研究得出一个著名的模型,即在儿童早期的投入回报率将远高于对成年期的投 入回报率,五、在临床上的进展 儿童社区保健所的主要任务便是分析社区儿童的健康保健情况,并对 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通过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儿童保健服务的 质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深入,国民经济还有相关保健工作正在逐步 健全提高。本次研究显示当下儿童的家长,其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的占据多数, 儿童的新生儿期视访概率还有儿童保健系统的管理概率均较高,而大部分儿童的 体格检查显示正常,本社区儿童保健工作已经基本得到满足。但生活水平的提高 必然导致人们对儿童保健工作需求更加严苛,基本保健工作范围难以满足家长的 具体需求,需要得到更进一步的健全。
虽然本次检查很多家长均认为自己对育儿相关知识有所了解,但是在 进一步调查之后发现达到标准知晓程度的比例却要低很多,会出现这种结果和家 长获得育儿知识的渠道有一定程度联系。在本次研究中家长获得相关知识的最主 要渠道为书籍还有宣传册,其次则是家长朋友之间的交流介绍,与社区儿童保健 工作有关系的却连50%都没达到,如果从市面上流传的知识手册了解育儿内容, 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偏颇,甚至其中有些知识还存在误导现象。虽然当前互联网 已经成为了每个家庭必备的工具和了解知识渠道,但是网上内容良莠不齐,很多 家长获得育儿知识的渠道反而不是来自网上。
分指标来看,六项儿童保健指标地区分布情况差异较大,用单个指标 来评价某个地区的儿童保健质量比较繁琐,而且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当地真实状 况。采用本研究使用TOP-SIS法对各项指标进行同趋势和归一化处理,消除了量 纲不同和离散程度不同带来的影响,不仅仅考虑单个指标是否达标,而且综合考 虑和利用了各项原始指标,计算简便,评价结果科学可信。研究发现,儿童保健 总体质量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上海、广东和北京,三者的共同特点是距离最劣方 案的欧氏距离均较小,可能与其经济发达有一定关系,后三位分别为湖南、陕西 和福建,三者均较接近最劣方案,且距离最优方案的距离相对较大,表明其综合 儿童保健质量相对较差,仍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六、提升儿童保健的促进措施 实施基本儿童保健服务项目,提高基本儿童保健服务利用,促进基本 儿童保健服务均等化,是政府推出的一项利民惠民的措施。该研究中发现有诸多 因素影响基本儿童保健服务利用均等化的实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家长对保健服务知识欠缺,保健意识不强;
2、儿童发现机制欠缺加之流动性大,无法展开有效的主动服务;
3、儿童保健工作人员数量不足,欠缺高素质的专业人员;
4、儿童保健服务费用对某些人群仍是阻碍服务利用的因素。
针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结合各地基本儿童保健服务项目相关政策落 实中的经验,要进一步加强基本儿童保健服务的政策效果,提高儿童保健服务利 用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途径,利用街道宣传栏、热线电话网络、 公交传媒等大众媒体,也可以尝试手机短信等现代通讯技术,宣传儿童保健的重 要性及相关政策,提高家长保健意识。
2、建立信息共享网络平台:建立一个与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孕 产妇保健网络及医保网络等连接的平台,及时掌握流动儿童信息。
3、提升基层儿保人员素质:提高基层儿保人员工资待遇,引进高学 历的专业人才进社区,加强对社区已有工作人员的培训。
4、推行基本儿童保健服务免费政策,扫除由经济因素导致的服务利 用障碍。
七、结束语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提升儿童保健在临床医学 上的管理水平,为促进儿童健康的生活创造条件。
作者:郭兆俭 第4篇:肉牛繁殖期医学保健探讨 家畜繁殖在畜牧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畜牧业生产中的关键环 节之一[1]。繁殖期是涉及多学科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包括胎儿生理学、生化 学、遗传学、内分泌、生殖免疫、病理学、繁殖期疾病及环境卫生学等多门学科。
繁殖期保健最终的目的是保证母子在生殖过程中的健康和安全。运用理论和实践中的方法和技术,对孕产者和新生儿的健康进行预测、监护、喂养管理、环境及 医疗措施,提供了新的手段,使肉牛优生优育。医学保健工作也就从受精卵着床 和胚胎形成开始,直到产后28d结束。这段时间所发生的预产畜死亡,胎儿夭折、 难产,并发病及饲养管理等医学问题,总称为繁殖期医学。所以,肉牛产者对繁 殖期医学问题的掌握和认识是十分重要的。
1围产期肉牛医学保健重点 1.1怀孕早期 对育龄母牛,重点是配好种,提高母牛的繁殖力,增加优秀个体数量, 实现肉牛产肉力。首先,建立基因库和人工受精站,提高受胎率;
其次,预防早 期流产及合并症,控制母牛空产。
1.2怀孕中期 牛胎渐现雏形,子宫渐增,母牛出现明显的怀孕现象。这时胎儿的生 长发育与母体的营养摄入量显著有关,是培养壮牛犊的重要时期。一般新生牛犊 出生重与孕产牛营养摄入量呈正相关,由于孕牛摄入营养量受到限制,为保证胎 儿的生长健康,一定要加强饲养管理,必要时添加含V、VC及铁、锌等的饲料。
1.3怀孕晚期 胎儿发育基本完成,胎盘也发育完整,胎儿的生活基本安定。应注意 母子系统的监护、胎动和防治怀孕母牛的疾病。
1.4分娩期和产后期 胎儿发育成熟,自然分娩。这期间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做好 母子保健,包括饲养管理、医护、防治产后生殖道损伤、感染(如乳房炎)及新 生牛犊的疾病(如早产、喂养、低体重、肺炎、腹泻等);
二是让母牛的神经系 统自行调节,或帮助其生殖道系统尽早恢复机能,从而提高母牛生育力。
2繁殖期中孕体与母体的关系 在妊娠期中,孕体是一个分子信号单位,对母体而言,孕体起积极主 动的作用。牛受精卵是在母体发情周期的第16天着床。从内分泌学来说,孕体抗 溶黄体的作用,是由胚胎期中受精卵的滋养层细胞核胎盘产生,妊娠一旦建立,黄体保留就变成妊娠黄体,维持怀孕。
当孕体与母体的正常生理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发生紊乱,导致二者 关系破坏,即可引起疾病。控制疾病,广泛使用人工受精,使用激素调节母体生 殖免疫作用,促使孕体与母体相互调节,维持孕体在母体中健康发育,提高受胎 率[2]。
3繁殖期临床医学监护 繁殖期中母体过肥过瘦均不利于繁殖性能的提高,母体的营养水平要 按各孕期营养水平标准,保证母体提供胎儿营养需要,精心设计母体的全价营养, 维持母体的体态,有利于繁殖力的发挥。在商品肉牛生产过程中,采用杂交改良 方法,用纯种与当地肉牛进行杂交,杂交犊牛生长快,发育好,初生体重大,肥 育性能好,产肉多,肉质鲜嫩。伴随现代肉牛生产方式,目前已经推广和正在实 施建立肉牛生产基地,在生产上有了更新的认识,更加重视临床医学监护工作。
3.1早期妊娠诊断 肉牛生产,早期妊娠诊断,可以减少母牛空怀,提高繁殖力。目前, 肉牛怀孕诊断最适用的方法还是直肠检查和激素激发试验,极为简单且实在。一 是直肠检查:其优点在于,怀孕超过20d,即可出诊;
40d能确诊;
能大致确定怀 孕时间;
还能诊断不孕母牛,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二是激素激发试验:配种20d, 肌注药物。观察母牛发情,若发情周期不反转,可认为怀孕;
若出现发情现象, 即为未怀孕。
3.2临产前后监护 产前检查预产期,了解妊娠的全过程,做好临产中健康检查和接产工 作。产后母牛的复原,如胎盘的排出和恶露排出情况,产后第1次的发情时间, 产后发情不定的应及早检查,查明性质和原因,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案,尽可能提 高繁殖力。
4繁殖期用药 繁殖期疾病,既有遗传因素,也有环境因素(病原体),二者任何一 种都能破坏孕体与母体的关系,从而引发繁殖期疾病。当前,控制或减少母子的 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地区养殖业发展程度的标志之一。4.1难产 正常分娩取决于产力、产道和胎儿三因素,如果三者相互适应,胎儿 产出就顺利,否则分娩就异常。
解决难产基本原则就是尽早发现,及时处理,利用牵引拉出胎儿。根 据情况,用手术助产或剖腹手术,而后加强护理,一般用抗菌素消炎2~3d,对体 质和食欲差的肉牛,应给予补液,常用10%葡萄糖1000~2000mL、10%安那加20mL、 维生素50mL混合静注,以提高食欲和体质。
4.2产后感染性疾病 产后期指分娩后42d,这段时间中,主要有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 统称产后感染。分局部和全身性感染疾病2种。局部感染有阴道、阴门、子宫等 产后损伤,由病原感染而发炎。处理基本原则是抗菌消炎,防止炎症扩散,处理 方法是清洗涂擦消炎药物,向子宫灌注抗菌药物。全身感染细菌及病毒通过感染 而进入血液,母牛表现沉重的全身症状,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心跳增强,精神 差,食欲下降或绝食。处理原则:清理病灶,抗菌消炎,增强母牛抵抗力;
采用 全身与局部相结合的治疗方法[3]。
4.3繁殖期中母牛的生育力恢复 母牛的生育率系指繁衍后代的能力,常用一次受精的受胎效果表示, 产后乏情,长期近亲交配,生殖系统的疾病等都会导致生育能力降低。
当前,我国农村多数是以粗饲料为主,很少补喂全价饲料,所以出现 母牛发情过长,使当年不能及时配种妊娠,从而降低母牛的繁殖率。母牛发情主 要表现在产后营养性乏情,产后泌乳乏情等。要用科技理论指导实际,加强饲养 管理,兼并使用药物激素,来促使母牛生殖卵巢由间隙态转入活跃状态,诱导其 发情,做到实时配种,减少空怀现象[4]。
总之,在畜牧业生产当中,对健康母牛给予合理的营养,进行良好的 管理,常用先进的繁殖技术和正确的医疗措施,使母牛尽可能恢复生育和正常怀 孕,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孕和空怀,但事实上只要任何一头母牛出现不发情或异 常发情,都不能达到母牛的最高生育力,也可以说畜牧业生产就达不到较好的经 济效益。因此,肉牛保健有必要重视繁殖期医学。作者:王春龙 第5篇:社区老年人群全科医学保健模式与生存质量相关性研究 人口的老龄化反应了社会的进步,但是也带来经济以及社会其他问题。
随着我国人口不断的老龄化,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已经成为一个严 重的社会问题,全科医学是一门新型学科,以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 预防医学为导向,以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提供连续、协调、综 合性医疗保健服务[1,2]。本文对社区老年人采取全科医学模式,提高老年人的 生存质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5月—2010年3月社区老年人300例,其中男性 172例,女性128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68岁,所有老年人都了解并配合研 究。调查本组老年人的教育程度、家庭状况、从事过的职业、经济状况、自理能 力、健康情况、生存质量、疾病构成、就医情况、卫生知识等内容,并做好详细 记录,建立详细档案,根据全科医学保健模式进行干预,干预措施实施12个月后, 进行社区诊断、体检,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最表》进行测评。比 较干预前后老年人在生存质量、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评分, 总结干预效果,改进和完善干预措施[3]。
1.2干预措施针对老年人具体情况进行心理干预,经常与老年人沟通, 针对其不同的心理进行心理干预,并及时和家属沟通交流,了解其具体健康情况 和患有的老年疾病,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心理干预,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讲解相 关知识,指导家庭护理。指导老年人合理饮食,尤其常见老年病的患病率较高, 要注重饮食指导,提高生存质量,比如针对糖尿病患者禁糖,高血脂患者要低胆 固醇等。告知老年人要禁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使血压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 的发病率。经常组织老年人做运动量较小的有氧运动锻炼身体,比如打太极,要 长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能够预防疾病和增强疾病的抵抗力,还可以保持正常 的体重,避免发生肥胖而增加疾病的患病几率[4]。在社区内定期开展健康教育、 日常保健等方面的讲座,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并在社区公告栏等地方宣传疾病预 防知识、健康教育和日常生活保健的知识,提高老年人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 提高生存质量。可根据老年人具体情况进行相关疾病的咨询和指导。提高疾病防 治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形成健康信念和行为。社区医生做好临床预防工作,对慢 性疾病患者和高危患者及时转入医院进行诊治,对病情稳定的患者加强护理和健康指导,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减少疾病的并发症发生。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见表1 表1干预前后老年人生存质量以及各指标评分比较 通过表1可以看出,干预前后老年人生存质量以及各指标评分具有显 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老年人在各方面的指标都明显好于干预前。
3讨论 全科医学保健模式重在预防,首先以预防老年人初发的感染性疾病, 不合理用药和意外伤害为主;
其次预防以老年人早诊断、早治疗新发生的疾病为 主;
再次采取合适的方法治疗疾病,预防并发症,减轻伤害[5]。总之,推迟死 亡,限制和减缩残疾时间,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是全科医学保健模式的主要目的。
本文对老年人采取干预措施后,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社会 环境等方面的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社区全科医学保健模式主要是对老年人的健 康和生存质量影响,降低影响老人生存的风险,提高生存质量,通过对老年人的 教育程度、家庭状况、从事过的职业、经济状况、自理能力、健康情况、生存质 量、疾病构成、就医情况、卫生知识等方面的了解,总结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和影 响因素,预防疾病的发生,提高老年人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和生存质量。老年人影 响健康的疾病主要以慢性疾病为主,而影响慢性疾病的主要因素为经济状况、家 庭情况、社区护理情况、心理情况等。全科医学保健模式是一种新的理念,新的 事物.是一门研究初级卫生保健的专门学科,是新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 针对医疗费用上涨、人口老龄化、疾病谱改变等问题能够较好的处理。以“以人 为本”为宗旨,全面的掌握生理、心理、健康情况、家庭情况、保健观念等方面, 建立个人档案,进行心理、饮食、运动和相关知识指导,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和 老年人生存质量,预防和降低疾病的发生。
作者:李淑平 第6篇:社区老年人群全科医学保健模式和生存质量研究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进一步加剧,我国的老年人口越来越多。由于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比较厉害,自身免疫能力下降,我国老年人患病率越来越高,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水平成为了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全科医学 是人类保健医疗的一种新模式,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从生物——心理——社会 三个角度出发,以预防为向导,以家庭及社区为单位,向人们提供协调、持续以 及综合性的医疗保健服务[1]。笔者选取了180例老年人,对社区老年人群全科医 学保健模式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患者共有180例,其中男120例,女60例;
年龄 62~81岁,平均(67.44±5.08)岁;
排除严重的慢性疾病以及肿瘤、风湿性患者, 同时排除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官功能不全者。
1.2干预方法。
1.2.1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档案的内容主要有性别、年龄、教育程度、 经济收入状况、生活自理程度、社交情况、生活与行为习惯、卫生知识、就医情 况、居住环境、疾病构成等内容。
1.2.2成立干预小组。成立5个健康干预小组,每个小组由5名左右的医 护人员组成,小组长为具有副高级或者以上专业地技术职称全科医生担任。在对 老年人进行干预之前,先对小组的成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有 医患沟通技巧、药物护理、常见的慢性病的诊断以及心理辅导等内容。
1.3关于措施。
1.3.1疾病预防。①通过墙报、报刊杂志以及印发健康教育手册等宣传 高血压、糖尿病等的防治知识;
②制定幻灯片以及剪辑;
录像带,定期让患者观 看;
③采取个别指导的方式进行指导,开展“一对一”的医患交谈,教会患者测量 体重以及测量血压;
④生活指导,让患者戒烟戒酒,多食用富含蛋白质以及纤维 素的食物,食盐的摄入量控制在每天5g以下;
⑤举办专题讲座,请专家教授进行 讲解;
⑥让治疗效果良好的患者现身说法,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⑦做好心理工 作,由于患者需要长期服药,不少患者心理烦躁不安,不按期服药,导致控压效 果不好。
1.3.2心理疏导。耐心地倾听老年人的倾诉,为老年人提供坚强的心理 支持。小组成员要积极地与老年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从中找出问题,进行有针对 性的心理疏导工作,缓解老年人的焦虑情绪。在取得老年人的信任之后,反复强调综合治疗以及长期治疗的重要性,增强老年人的自信心。
1.3.3社会支持。小组成员要与老年人的家属以及朋友要一起制定健 康目标与健康计划,家属及其朋友要严格监督。如果有的老年人不按 照 计划执行或者是执行不力的话,则要与家属及其朋友一块努力,帮助 老年人克服困难;
如果老年人或者其家属认为健康计划的难度较大, 则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改。
1.4随访。小组成员要定期对老年人进行随访,随访的方式主要以电 话随访、上门随访以及集体随访为主。通过随访,详细了解老年人的药物治疗情 况、饮食情况以及运动情况。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 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 性。
2结果 经过1年的干预,具体的得分情况见表1。
3讨论 优于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加快,我国的老年人口越来越多。老年人的身 体健康以及生存质量事关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事关我国发展大计。因此,我们 必须要重视老年人的生存质量问题。由表1可以看出,经过1年的健康干预,老年 人的生存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因此,社区老年人群全科医学保健模式与老年人的 生存质量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2]。
所以我们要将社区的有限资源充分利用好,以社区老年人群全科医学 保健模式为载体,提高社区各个部门以及全体居民对老年人生存质量的重视,做 好健康教育、社区诊断、社区动员等工作,加强社区疾病预防,改善社区的生活 环境,构建一个健康和谐的社区。
作者:俞福琴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