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我觉得《再别康桥》抒写了人们一种普遍的生命意识和心理情绪,这就是对生 命极致美的追求眷恋和失去它的悲哀与无奈。
生命的极致是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生命合乎规律的自由发展和充分 释放自身能量,并达到与自然宇宙和谐运转、融合为一的完美境界。也只有达到 了这样的境界,生命才能放射火一样的激情,具有无限的青春活力和非凡的创造 力,才能充满包容一切的力量和爱,达到真善美的完美结合。每个人都渴求这样 的生命境界。
年轻的徐志摩在英国康桥度过的一段生活就达到了这种境界。在 这里,他度过了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康桥美丽的自然景色给他留下了难忘的 印象,英国19世纪浪漫主义的诗歌和其他西洋文学给予他熏陶.他追求资产阶级 的政治理想,追求个性解放,追求爱、自由和美的生活理想。而康桥人天妙和的 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恰好孕育了徐志摩的精魂。他曾为康桥写下多篇著名诗文。
他深情描绘康桥那无尽的自然美景,热烈赞美康桥灿烂的人文精神,深切表达对 康桥的无限眷恋热爱之情。他满怀深情地对康桥说: 你是我难得的知己,赖你和 悦宁静的环境,和圣洁的光阴,我心我智,方始经爬梳洗涤,灵苗随春草怒生,沐 日月光辉,听自然音乐,哺啜古今不朽。康桥,你的文艺精英们放散出“真善美浩 瀚的光华,朗然照出生命的经纬脉络,血赤金黄”康桥已成为志摩生命的泉源,永 久的精神依恋之乡,因为康桥让他的生命达于极致美的境界,使他具有了自信乐 观积极进取的精神。离开康桥回国后,他从事各种文学活动,创作了大量具有积 极意义的诗歌,提倡个性解放,争取民主自由,赞扬人道主义。其实这仍是他康 桥生命境界的表现。这种境界是生命的极致。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简简单单、朴实无华的句子,看似飘逸洒脱,却是无奈、惆怅,却是不舍,却 蕴含着淡淡的离别愁绪。读到开头的这几句,就已是三魂六魄被摄走了,就如有 一双轻灵的手在我心弦中拨动着,伴随着诗人情感的起伏跳跃着,感怀着它给我的清幽的美和伤感的情绪,以及那份空灵、轻快,如徐徐飘来的柳絮。
康桥的美景是永存的,那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软泥上的青荇、 倒映清泉的彩虹,无不是一幅色彩斑斓流动的画面,宛若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 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那撑一支长篙与爱人林徽因共驶一叶轻舟于康河的柔 波里,是梦!那对剑桥大学的爱,康桥所赋予的一切,是恋!如今重返故地,康桥 还是原来的康桥,康河的水依旧缓缓地、一无声息的流动着,康桥所有的一切依 旧,往日的情杯依旧,但却已物是人非事事休了。独自走近康桥,那份无奈的惆 怅与伤感奔涌在心头,对往昔的生活、理想、梦,对在剑桥大学读书时的印象, 却是挥之不去,萦萦于心,此情此景也许就只有康河才能证明、才能诠释,才能 表达!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 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康桥的 美,康桥的梦,以及康桥所赋予的一切,是永存在于此无法带走,带走的只有离 愁,只有永存于心中的那份爱,那永不会变的情怀。此刻只能沉默,沉默如痛入 心肺,沉默如无可奈何,沉默如今晚的康桥。那轻轻的招手、轻轻的挥一挥衣袖, 那淡淡的离愁却是浓浓的情,浓浓的不舍,浓浓的无奈!那个中的滋味怎能就一 个“轻轻的”了得!在文学的长河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伟大的灵魂都以不同的形 式表达过对生命极致美的追求和眷恋。含冤放逐的屈原“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 蓉以为裳”,高冠长佩,只为了“苟余情其信芳,昭质其犹未亏”。“仰头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大诗人李白被权贵排挤出京,他把对生命自由壮美的渴求演 化成了一场梦游天姥,地动山崩,日月同辉的仙人盛会。苏东坡在黄州赤壁对人 生极致的“多情”化作了惊涛拍案的滚滚长江,幻作了雄姿英发的一代英豪周郎。
晚年的陆游仍深情回顾着“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的英雄气概 。孙犁笔 下着力刻画的那“伴着春雨宿露啼叫,伴着朝霞彩虹飞翔”的黄鹂正是生命极致美 的象征。同样的,徐志摩笔下康桥的夕阳,金柳、青荇、清泉、彩虹似的梦,都 是融合了他的青春,他的梦想他的爱和美的精魂的景物,诗人爱他们就如同热爱 自己的青春与生命。在康河的柔波里他“甘心作一条水草”,与自然融合为一,对 生命极致的追求赞美和眷恋已经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唱给生命极致美的恋歌 多么动人心魂。然而,岁月的沧桑,社会的变迁,人生的变幻,无情的改变了许 多人和许多事,寻求那彩虹似的旧梦的诗人已无法回归从前的自我,已无法体味 曾经的生命,他只有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多少悲伤,多少无奈,尽在不 言之中。但他不愿损伤那个曾经的好梦,他把它当作一个无法重得的珍宝完美的 保护在自己心底,所以他说,“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无奈而又深情地余音令人荡气回肠。
徐志摩散文诗再别康桥读书心得(二)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这是一首抒写自然之 美与作者心情的短诗,诗人是崇高、赞美自然的。诗中景物的描写真实细腻,可 见康桥在诗人心中打下了极深的烙印。不仅如此,而且康桥是诗人的理想。他说:”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 我胚胎的。”然而,满目疮痍的中国,是非颠倒的年代,艰难的民生,使诗人的 康 桥理想逐渐破灭。
这首诗写于一九二八年诗人重返英伦归国途中。故地重游,昔日之景 勾起作者昔日之忆,而离别在即,诗人敏感的心底怎能不荡起阵阵伤感的涟漪! 描写康桥的自然美,表现作者对康桥的不舍眷恋及心底的惆怅,是这首诗的主题。
徐志摩以其独抒性灵的诗风靡一时。他的诗,轻灵飘逸,幽婉洒脱,集意境美、 建筑美、音节美和绘画美于一身,同时对中外诗艺进行融合,追求一种“纯真的 诗感”。这些在《再别康桥》可见一斑。
这首诗意境优美,情感深挚含蓄,诗思 精巧别致。诗人以康桥的自然风光为直接抒情对象,采取间接抒情的方式,寓情 于景,人景互化。通读整首诗,无一处不是在写景、又无一处不是包含着诗人那 淡淡的离别愁绪。
诗的第一节:“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 别西天的云彩。”行文看似洒脱,实则是无奈与惆怅:诗人知道,康桥的美景是 永存的无法带走的,改变的是人的心境,失落的是曾经的梦想,而带走的只是那 份似淡实浊的眷恋与忧愁。往下,诗人运用比喻,将金柳看成是荡漾自己心头的 新娘,甚至他甘心做康河里的一条水草,“油油的在水底招摇”。第四节中,是清 泉倒映了天上的彩虹,还是天上的彩虹融入了清泉那种“月光如水水如天”的意境 开阔而悠远,正如诗人那淡淡的却又无处不在的愁情。那绚烂如虹的梦早已揉碎、 沉淀在其间诗人轻轻地吟哦也许正是对往日康桥理想的一种悼念情感在每一个 意境中不断升华至高潮。
如果说诗的前四节描写的是自然之景,而到了第五节则回忆人的活动。
诗人仿佛看到往日的自己长蒿漫溯,在康桥寻梦的情景,那时的自己是怎样的意 气风发啊,现实中的诗人禁不住也要放歌了——但他不能放歌,因为要离别,因 为离别时是满心的不舍与惆怅。唯有沉默才是今晚的康桥,诗人的心境,如一张 拉满弦的弓,箭未离弦,便被人活生生的抢了去,那淡淡的思绪曾有瞬间的高涨,但这高涨又在瞬间消失了,正如他悄悄地来,呼应了开头。诗作的情绪线索是:
淡淡的哀伤——逐渐升华——高涨瞬间——回复淡淡的哀伤,在这样的线索中, 整首诗情与景浑然一体。而诗人构思之精妙体现于取裁的巧妙。诗的开头:“轻 轻地,我走了”诗的结尾:“悄悄地,我走了”两个一前一后的“我走了”,说明诗 人截取的是“走”这一瞬间,而并非从来到走这一个较长的过程。这一瞬间已在诗 人心中永远定格,诗人的一系列情感与他所描绘的康桥的一切意境都在瞬间中完 成。瞬间便是永恒。也许,这也正是《再别康桥》这首诗在众多的离别抒情诗中 脱颍而出,为世人所喜爱,经久不衰的原因。
从结构上来看这首诗。全诗共七节,每节四句。每节各描写一个景物 一个意境,而节与节之间是相互联系,上承下启的。以第二、第三节为例。第二 节中,前两句诗人描绘了河畔的金柳,后两句采用层进深化情感。第三节则承第 二节所写的“波光”来写“水底的清荇”。可见句子之间、诗节之间的环环相扣。诗 人非常重视诗行本身的美感作用。他的诗作很考究诗歌的外形整齐。这样的整齐 偏重于诗的整体排列顺序的整齐规划,至于诗行长短并不做呆板限制。这首诗使 用 式的诗形,而诗句有长有短,诗的整体错落有致而并不单调死板,使人在视 觉上产生一种诗的参差错落的图案美及严谨稳定中内含变化的和谐感。
诗人说:“诗歌的美妙不在于它的文字意义,而在于它的不可捉摸的 音节里。”可见,诗人追求的是音节的音律和节奏。在其诗歌里,音节与内容达 到了自然完美的统一。“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两个“轻轻地”叠用, 与其说是意境的渲染,不如说是诗人在有意增强节奏的轻盈。诗人将节奏视为诗 内在的生命,他所谓的“内含的音节的均整”,更多的是追求诗行间“顿”的数目大 致相等,而非字数的相等。顿,即按句中不同成分来区分音节。如诗的最后一节 按意群可作这样的划分:“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诗的每一句之间的顿数是大致相等的,使得整首诗富有整体 一致的节奏感。在音韵方面,这首诗偶句押韵,同一节二、四句押相同的韵,造 成了一种叠荡起伏的音韵美。在诗人有节奏有韵律的吟唱中,诗中的意境、诗人 的愁绪也在变化、扩散开来。
这首诗采用现代白话形式,继承了中国古典传统 诗歌的含虚、典雅,又采用了音语中的语法调式,可谓中西合壁。而绘画的色彩 美在诗中也用明显体现,诗中的云彩、金柳、青荇、清泉,天上虹,一组组物象 的颜色鲜明,写出了康桥之美 。这样一幅色彩明艳的画卷,与诗人的心情并不 矛盾,正是因为它的美,才令诗人如此难以割舍! 读《再别康桥》,如观楼如吟 歌如赏画,而感受到的是诗人那淡淡的离别之恋之愁之哀。徐志摩散文诗再别康桥读书心得(三) 今天,我挥着激动的心情阅读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首诗徐志 摩作于1928年11月第三次欧洲之行的归国途中。当年7月底,作者重游康桥,往 日在那里度过的幸福时光又重新回到心头,但是因为当时要急于见一个英国朋友, 没有时间记录自己的感受。直到11月他从法国马赛归国,才记下了这段精神之旅。
全诗以优美绝伦的意境,清新华丽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再现了剑 桥的柔美,细致入微地表现了诗人对母校的深深爱恋。其中的诗句更是让人深有 感触。
《再别康桥》开头的几句,它就把我的三魂六魄都摄了去。感怀着它 给我的清幽的美和伤感的情绪。诗人的才情,诗人的多愁善感就如徐徐飘来的杨 絮,平素中夹着深蕴,浑然天成。在你随心所欲中体味它的空灵、轻快。作者对 剑桥大学的爱,对那读书生活的印象,挥之不去,萦萦于心,此中真情,此中真 意,如何表达这就莫过于康河了。“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 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康河周围的一草一木,成了作者感情发泄的寄托物。正 因为作者情之所致,所以就连河畔的金柳也成了新娘,“自己”还情愿做水草。写 到这里诗人心头“荡漾”起了一阵阵不可抑制的柔情。“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 水底招摇。”诗人澎湃的感情,在此达到了高潮。你看,“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 做一条水草!”永留在他心爱的康河。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此处的那一潭水,不再仅 仅是一潭水,而是诗人美好情怀的溶合物。是斑斓多彩的,是有丰富内涵的。“寻 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多么美 好的意象,多么炙热的表白。“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 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现实与梦想,现在与过去,已如过眼烟云,飘然而逝。
“我”极力的追怀,“我”想拥有那烂漫、甜蜜的生活。然而,当年的快乐、欢欣如 今却化作了一片沉默,是再也找不回来了。早期热烈的罗曼蒂克,如今已变成了 轻烟笼罩般的伤感。不用送行,不用洒泪告别,甚至也“不带走一片云彩,”只是 “轻轻的来,”“悄悄的走“,但是,康河的美妙、清幽,将永远在诗人的心胸里长 存,诗人的灵魂早已经和康桥融为一体了。
徐志摩作为伟大的诗人,对于自己的母校都那么热爱,我们作为母校 中平凡的一员,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好好学习,为母校争光,让母校以我 们为荣。看过徐志摩散文诗再别康桥读书心得的还看过:
1.精美散文再别康桥 2.再别康桥读后感 3.徐志摩著名散文诗 4.再别康桥教学反思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