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总结 > 半年总结 > 【眼科青光眼护理论文(共5篇)】青光眼的护理论文

【眼科青光眼护理论文(共5篇)】青光眼的护理论文

来源:半年总结 时间:2019-10-29 07:58:22 点击:

眼科青光眼护理论文(共5篇)

眼科青光眼护理论文(共5篇) 第1篇:眼科青光眼护理中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护理服务 管理模式缺陷逐渐暴露出来,已经很难满足现代患者的需求。为满足患者对护理 服务提出的新要求,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质量管理遵循PDCA循环管理法, 即遵循P(plan)、D(do)、C(check)、A(action)。既往研究报道了妇科肿瘤术后患者 和静脉化疗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但是,迄今为止,尚未见到PDCA循环管理 模式在青光眼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道。本研究笔者选择我院眼科2010年1月 ~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青光眼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PDCA循环管理模 式的实施在青光眼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眼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青光眼手术患者。其中 男56例,女44例;
年龄58~75(67.56±10.78)岁;
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 组各50例。常规护理组中男30例,女20例;
年龄59~75(68.14±10.36)岁。护理干 预组中,男26例,女24例;
年龄58~75(66.35±10.98)岁。2组患者在性别构成、 平均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常规护理组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健康宣教、护理人员指导或协助 患者完成各项常规术前检查、出院指导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护理干预组患者 则接受PDCA循环管理模式下护理措施,主要实施过程为,首先对术前及术后护 理的每个细节和程序均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标准均为经过科学验证, 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对实施效果进行验证评估,总结实施过程中的不足, 并加以改进,不仅对于每个细节和程序实施这种形式的质控,对于整个护理程序 的衔接也实施循环质量控制的干预,如对术前心理疏导的干预,首先由经验丰富 的护理人员对其心理不良状态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干预,在干预的过程 中对干预效果不断评估,再不断改进;
术后的引流护理及生活护理也在不断护理 干预,不断改进,再实施再护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最终对每个护理细节均达到 有效的质量控制,实现最佳的护理效果。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青光眼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患者出院时采用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来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3位护理专 家评价修改后,内容效度为0.978,问卷的信度系数Cronbach"sa为0.856,调查指 标包括患者对护患沟通、医疗技术和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患者对获得医疗和护 理服务满意度等,总分为10,<6为不满意,6~8为基本满意,8~10分为非常满 意。

1.4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 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P<0.05示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和青光眼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比 较护理干预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均明显低/少于常规护理组,有 统计学差异(P<0.05),而护理干预组患者青光眼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均明显高于 常规护理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护理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00%,明显 高于常规护理组(90.00%),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PDCA护理模式是基于PDCA循环发展起来的护理模式,此种护理模式讲 究避免一成不变的护理,而是通过对护理实施效果不断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 不断总结经验及不足,然后根据经验及不足不断修正护理实施等为主,总结分程, 也更具个性化和针对性。

本研究发现:护理干预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均明显低/少 于常规护理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护理干预组患者青光眼相关知识掌 握程度和患者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究 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PDCA循环管理法的实施能够找出眼科手术围手术 期存在的各类问题,分析可能引起该问题出现的原因,找出其中的主要原因,拟 订措施计划,在下一轮医疗服务过程中,将拟定的针对性改进措施应用于临床, 并检查针对性改进措施落实情况,再对干预后的医疗服务质量进行总结和分析, 进入下一轮的眼科手术患者护理过程中,优化护理措施,提升过程,不断改进, 不断提升,最终达到提高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加强患者对青光眼相关 知识掌握程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目的。总之,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青光眼手术患者能够明显缩短眼科青光 眼手术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赵媛媛(宝鸡市人民医院眼科,陕西宝鸡721000) 第2篇:探讨个性化护理在青光眼中的应用 青光眼是一种以眼压增高、视乳头凹陷、萎缩及视野损害为特征的眼病, 患者发病急、症状重,是眼科急症之一。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视力功能严重损 害甚至失明,居眼科疾病的第二位,其患病率一般随年龄增加而增大。本研究选 取48例高龄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个性化护理在高龄青光眼患者中的应 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48例75岁以上高龄青光眼患者作 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青光眼的诊断标准,年龄为75~86岁,平均78.9岁;

眼压30~72mmHg;
晶状体核硬度Ⅱ~Ⅲ级,并有明显的混浊。将入选患者随机 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术前眼压情况等—般资 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眼科常规围术期护理,包括入院宣教、饮食护理、控制眼部炎 症、眼药的使用指导等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专门的责任护士深 入病房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进行连续、动态观察分析,并制订实施细致化的个性 护理,实时进行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如下。

1.2.1心理护理①护士应理解患者的感受,鼓励患者宣泄压抑在心底的郁结, 及时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②采用交谈法、图片板报宣传法和视频教程等为患者 提供各种健康和卫生知识宣传,宣传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增加患者对医护人 员的信任;
鼓励个性开朗、效果较好的患者分享经验。③明确告知患者不良情绪 对自身疾病的影响,协助患者保持良好心态。④切实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在不 影响治疗的前提下,选用较便宜的药物和简单的治疗。⑤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缓冲应激事件对患者情绪的影响,应提供机会增加亲朋探视,但交谈时间不宜过 长,以10min左右为宜。

1.2.2围术期护理术前控制高眼压,要求控制在20mmHg较为理想。术后24h 应卧床休息,给予平卧或侧卧位,切忌俯卧位,每次饮水不超过400ml,每日饮 水不超2000ml。术后1周内不应过度弯腰、低头、咳嗽、打喷嚏等。告知患者家 属不可随意松解术眼的加压绷带。术后3~5d可以进行术眼眼球按摩,以促进疾 病转归。具体的按摩方法:用手指按住下眼睑,并向上按压眼球,每次压10s, 停10s。经常热水浴,热水浴是一种温热疗法,适当热水浴有利于保护视神经。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比较两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
患者出院3周后给予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对 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3个等级,总满意= 满意+较满意。采用无记名方式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实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50%,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

3讨论 高龄患者常合并一种或多种慢性病,导致其与正常人有不同的生理、心理 特点。眼睛是人体最敏感的器官之一,在感知外界事物所接受的信息量中,视觉 占83%,因此当视力受损害时,患者更容易焦虑、抑郁、悲观、失望,这些负面 情绪会直接影响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及手术配合情况,甚至加重病情。陈莉等的研究结果显示,青光眼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 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等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提示青光 眼患者发病后性情更加急躁,个性化要求未得到满足,会对患者形成新的心理应 激源,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进而促使眼压升高,形成 心身的恶性循环。姜颖等的研究结果显示,提供有效的心理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 眼压,改善头痛、头晕、失眠症状,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护 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不仅要积极做好患者躯体疾病的护理,还必须对心理护理 给予高度重视。

传统的常规护理只是被动地治疗、护理,并没有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 进行系统化护理,从而使预期的护理效果不佳。本研究试验组由专门的责任护士 深人病房对患者从人院到出院进行连续、动态观察分析,并依照生物-心理-社会 医学模式制订细致化的个性护理,准确把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制订更加有效的针 对性护理方案,及时普及健康知识,积极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消除不良心理刺 激,从而对青光眼的治疗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由于个性化护理充分体现了以患者 为中心的护理思想,将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落实于整个围术期过程中,从而使患 者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配合也明显提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 高于对照组,提示通过个性化护理,可使患者得到更全面和高效的护理服务,护 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针对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护理,更全面、更容易满 足每个患者的护理需求,充分体现了对老年患者的人文关怀,降低了术后并发症 发生率,有效地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秀霞,局伟,王淑贞(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眼科,山东胶州266300) 第3篇:青光眼中顾问式全程护理服务模式的建立 青光眼是一种严重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危害大,致盲率极高,也是目前 公认的心身性眼病之一。病人由于缺乏对青光眼的了解和认知,往往错过了就诊 机会,延误了诊断和治疗,造成严重的视功能损害甚至失明。同时,青光眼也是 一种终身性疾病,必须努力做到持之以恒、定期复查才能保存病人的残余视力。

2010年1月开始,我科尝试开展了顾问式全程护理服务,为青光眼病人提供了全 程顾问式专业护理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顾问式全程护理服务模式的建立 全程护理服务模式是传统护理模式的升华,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是病 人由门诊到病房、从入院到出院以及出院后为病人提供连续性、全程性优质服务。

我科开展的顾问式全程护理服务是由专业素质优秀的眼科专科护士顾问团,以团 队协作护理模式为青光眼病人提供全程的专业咨询、治疗后延续服务及康复指导, 使病人不仅在就诊时和住院期间得到良好的治疗和护理,出院后仍可得到专科护 士提供的持续性专业指导和帮助。

2实施方法 2.1建立护理顾问团顾问团成员由眼科门诊资深护士、眼科护士长、住院 部眼科专科护士、病人的责任护士等组成,要求大专以上学历、主管护师以上职 称、眼科工作经历在3年以上者;
具备眼科专科操作技能,如眼压的测量、裂隙 灯的使用等;
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并有奉献精神。

2.2确定服务内容及流程 2.2.1门诊服务病人首次就诊时,眼科专科护士热情接待病人,立即为病人 测量视力、眼压、冲洗双泪道,医生确认后,电话通知眼科病房,必要时送病人 到病房,使病人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用上治疗用药。

2.2.2住院服务病人住院期间实行床位护士责任制,根据病人不同治疗方案 实施全面优质的护理,病人出现疑难问题时,护理顾问及时进行会诊,为病人寻 求最佳的护理方案。出院前对其进行全面评估,判断病人目前及出院后可能的需 求,将收集到的青光眼病人服务需求输入信息库,内容包括一般信息、患病信息、 个性特点、家庭经济、社会支持等;
出院时发放连心卡,卡上注明科室、经管医 生、责任护士的电话号码,便于病人出院后可随时找到相关的医务人员。

2.2.3出院后服务开展出院后随访工作。出院后1周内开始电话随访,了解 病人眼睛及全身的情况,根据情况进行康复指导,居家护理指导;
随时接受病人 有关治疗、护理、心理、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咨询,并做出相应的护理指导。特 殊病人的上门服务;
组织青光眼病人联欢会,使他们有机会交流家庭护理的心得 体会。

3实施效果开展顾问式全程护理服务工作以来,共进行电话随访251例次,就诊指导 83例次,预约眼科门诊12例次,为5例次特殊病人提供上门服务,居家护理指导 17例次。

3.1开展顾问式全程护理服务,减少了病人就医的盲目性门诊眼科专科护 士用专业知识正确评估病人情况,指导病人选择正确的专科就诊,可有效防止病 人因缺乏医学知识盲目就医,延误最佳诊治时机,最大限度挽救病人的视力。

3.2开展顾问式全程护理服务,提高了病人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通过电 话随访,可督促病人坚持复诊,减少病人复发的可能,大约95%的病人电话随访 后能及时来院复诊,及时监测眼压情况、眼内组织是否有继续损害等情况,保护 好病人的残留视力。

3.3开展顾问式全程护理服务,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出院病人满意度由原来 的93%上升为目前的99%,许多青光眼病人与护理服务团队成员成为了终身朋友。

对出院病人调查,95%病人及家属认为此做法使他们体会到了护士的贴心服务, 倍感温馨、温暖。实施1年来,共收到病人表扬信23封,锦旗4面。护士也得到相 应的肯定。

3.4开展顾问式全程护理服务,提高了护士与病人的沟通技能顾问团成员 每天会接到各种各样的咨询电话,护士不仅要有牢固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临床经 验,还要有良好的沟通及表达能力,才能因人施教,有针对性地对每个病人实施 健康教育。

3.5开展顾问式全程护理服务,增强了护士的职业成就感护士参与病人的 整个治疗、康复过程,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积极为病人出谋划策,得到了病人及其 家属的信任和赞扬,增强了护士的职业成就感。

3.6开展顾问式全程护理服务,有利于眼科专科护士队伍的培养与发展由 于眼科护理有丰富的内涵,要求护士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开展顾问 式全程护理服务,能引导团队成员不断学习探索新知识、新技能,充分发挥个人 潜能,团队成员都有其相对的专业发展方向,临床专科护士向临床专家型护士发 展。

4小结 青光眼病人的治疗是一个长期乃至终身性的过程,但我国公立医院的服务定位都是院内医疗服务,病人出院后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几乎是个空白。护理 工作应该适应新的医疗模式转变,服务对象由住院病人扩大到出院病人,工作范 围也应从临床护理发展到社区或家居护理,尤其要注重预防性护理和持续性护理。

病人不仅在住院期间得到很好的治疗和护理,出院后仍可得到护理、康复、保健、 健康宣教等全方位的服务。顾问式全程护理服务贯穿在病人医疗及康复的全过程, 其核心是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营造高层次的服务理念和人文关怀,体现优质护 理的服务内涵。顾问式全程护理服务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服务模式,受到了青光眼 病人及家属的欢迎和支持,提高了护理质量及病人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也提高 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职业成就感,有利于眼科专 科护士队伍的培养与发展。

作者:孙伍花,胡玉龙 第4篇:眼科青光眼的护理干预分析 青光眼的发病率现己位居全球不可逆致盲性眼病的第2位,通常是以眼压 异常升高、视神经永久性损害和视野永久性丧失为其主要特征。由于青光眼造成 的视功能损害是不可恢复的,常常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很大的痛苦,且一旦确诊, 需长期随诊,终身治疗,而由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不足,使患者在遵从医嘱 方面,又容易出现自我放纵,从而影响临床长期治疗的效果。为此本科对住院治 疗的青光眼患者加强了对疾病认知的护理干预,目的在于改善青光眼患者的心理 状态和遵医行为,以提高长期治疗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9月~2010年6月在本科住院治疗的青光眼患者100例,选择标准:
①确诊青光眼;
②年满18周岁、具有正常的思维和语言行为能力、能够回答问卷;

③知情同意。按住院时间顺序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 50例。干预组文化程度:小学14例,初中25例,高中11例;
对照组文化程度:小 学9例,初中31例,高中10例。2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护理干预:对照组按眼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増加了对 患者及其家属疾病认知的护理干预,对共性因素采用群体教育、小组讨论教育;
个体差异因素则进行个别指导,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青光眼的诱发因素、常见症 状、治疗方法、疾病预后及其应对技巧等相关知识,选用眼部模型讲解,图片讲 解,幻灯片放映等方式。

改变不良的认知方式:帮助患者识别错误的认知方式,鼓励患者学会客观 评价自己的思维,找出认知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改变不良认知。

心理状态的评估:采用Zung等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 表(SDS),其中SAS由20个与焦虑有关的项目组成,总分>20分考虑有焦虑存在;

SDS由20个与抑郁有关的项目组成,总分>21分考虑有焦虑存在。

遵医行为的评估:采用自行设计的青光眼患者遵医行为调查问卷,对患者 在住院期间治疗过程中和出院后2个月的遵医行为进行调查。

2讨论 疾病认知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心理健康和学者通过对82例青光眼患者 的心理护理干预前后的效果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表明,加强对青光眼患者的心 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疗效。所情绪的影响:心理活动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 要方面,据调查,73%~80%青光眼的急性发作与情绪的突然变化有关,过分担 心、忧郁、愤怒、紧张不安、过度兴奋均为本症的诱发因素。有的效果进行了回 顾分析,结果表明,加强对青光眼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疗效。所以护 理人员对刚接触的患者,首先必须帮助其要正视这一疾病,应鼓励他们说出内心 的感受,评估其心理状态,了解其问题来源。有些患者得知患青光眼后非常恐惧 对治疗缺乏信心,不积极配合治疗,护士要让其了解到其实青光眼绝不是不可治 疗,绝大多数青光眼通过药物及手术治疗后可得到有效控制,长久保持良好的视 力。要关心患者,给患者讲解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青光眼的不良影响,把握 在临床护理中与患者沟通的契机。这不仅从另一个角度提高了患者防病、治病的 意识,而且通过正确认识青光眼,有效地缓解了对青光眼的恐惧和担忧,掌握一 定的心理保健知识。

疾病认知护理干预对遵医行为的影响:有研究表明,使用语言交流是青光 眼患者获得知识的最佳途径,护理干预通过讲座、小组讨论等形式,使患者正确 认识疾病,对其存在的错误认识及对青光眼的不利应付方式和不良人际关系给予 纠正与指导,针对特殊情况因人而异,正确引导,帮助患者建立健康行为模式, 日常生活中应做到“三忌”(忌酒、忌烟、忌饮浓茶)逐步达到患者能够通过自我分析、自我认识来自觉矫正其不合理的生活习惯。

疾病认知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出院后期康复的影响:在对本组病例出院 2个月的随访中发现由于患者住院时间相对较短,大多数的疾病恢复过程是在出 院后完成的,因此在住院期间,责任护士除应将健康知识全面、细致地讲解给患 者外,同时还必须要取得患者家属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关心患者,鼓励患者, 使之保持乐观情绪,配合治疗,充分发挥家庭支持系统的力量。

对青光眼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疾病认知教育,不仅能够改善患 者的心理状态,纠正其不合理的生活习惯,使其自觉遵从医嘱行事,提高其长期 的生活质量,而且护士作为健康教育的主体力量,也会自觉要求接受继续教育, 掌握疾病发展的最新动态,讲解给患者,这又会有利于促进护患关系的融洽。本 组病例观察时间较短,仅2个月,为进一步验证,还需做进一步的随访。

作者:张旭慧,黄蕾,吴刚,高梅(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眼科,江苏扬州, 225001) 第5篇:探讨眼科青光眼的临床护理模式 白内障是与年龄相关的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也逐渐增高,已成 为人类第一致盲疾病。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具有浅前房、窄房角和 眼轴短等特点,是全球范围内最主要和最常见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随着年龄增 加,睫状体带松弛,晶状体增厚造成相对曈孔阻滞,据统计50岁以上的年龄相关 性白内障患病率超过50%,而PACG往往合并有白内障且这两种眼病常相互作用 加速发展,极大地损害了患者的视功能和生活质量,因此本次研究的对象主要是 老年性白内障合并PACG的住院患者。自2008年以来,恩施州中心医院对于白内 障合并PACG住院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三联 手术进行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患者除了要行合适的治疗措施外,还应根据 患者情况实施手术护理配合,有助于患者的康复。而临床护理路径(CNP)是近 几年国内外很多医院正在应用的临床护理模式,本研究旨在探讨CNP在白内障合 并PACG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