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总结 > 半年总结 > 高效课堂之我见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之我见返回原]

高效课堂之我见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之我见返回原]

来源:半年总结 时间:2019-10-15 07:46:30 点击: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之我见返回原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之我见返回原 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人们保护自己的主要武器便是法 律。如何把今天的未成年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和接班人,学校是实施这一课题的主要阵地,教师承担着“教 书和育人”的双重使命。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五育并举是 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和人生价值观?光靠在思想品德课和 其他专题场合穿插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学生由于法律知识 的缺乏,无意识的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并且呈上升趋势, 大量未成年人犯罪的例子想教育敲响了法制教育的警钟,课 堂成为实施法制教育的首选。我在语文教学中,根据教材内 容,向学生传授有关的法律知识,对加强他们的法制观念起 到积极作用。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在文本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树立学生的法制观念 二、在口语交际中渗透法制教育,迁移学生的法制认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学校即生活,生活即学校”。

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对世界观的形成有着不可 估量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也应适时 渗透法制教育。我经常引用生活中的、报刊上的、电视上的 那些违法犯罪的事件,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因为这些最 能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和交流的热情。例如直面惨不忍睹的 交通肇事案件,特别是自己身边发生的小孩子横穿马路被车 撞死的事件,孩子们小小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动,他们会发自内心的感慨,劝告同学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
面对有些 社会上的小混混收取学生“保护费”的事情,孩子们个个气 愤填膺。老师因势利导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 犯罪法》第三十四条中称“严重不良行为”里第三点是“多 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老师只需要往深 处引导一下,学生便会“向青草更深处漫溯”。孩子们纷纷 表示,对于这样的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制止不了应该告诉 老师或者其父母,采取措施严加管教。这样自然而然地就把 他们的思维转向了对规则的认知上来。通过讨论交流,深化 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强化对法律法规的认知。

三、语文老师要在课外活动中让学生学“法” 每学期,我都会在班里举行许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 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除此之外,我们还可 以将法制教育巧妙地融合到这些活动之中。教师可以组织一 些关于法制教育的的主题演讲比赛,例如举行“珍惜青春, 远离网吧”演讲比赛,让学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不应该沉溺 网吧,而应该把自己的大好的青春年华用在学习之中,争取 早日获得佳绩来回报自己的老师、父母和其他亲人;
举行“青 少年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演讲比赛,学生就可以明确地了解 采取什么方式才是真正的自我保护等等。另外,我还有意识 地给学生灌输一些法律知识,告诫学生不能允许自己有不良 的想法和行为。学生如果那一天无意之间违犯了国家法律的某条规定,一定要积极主动地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妥善解决。

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把法制教育引入语文教学,适时地 渗透法制教育,可以将学生的“生活世界、书本世界、精神 世界”联系起来,实现语文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 贴近时代。使语文教学既加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又提高了 学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四、法制教育要在学生的写作中进行 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写作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层次,它 既是个体对生活现象的深切感受,也是个体对生活实践的独 特体验。在习作教学中引入法制事件,诱发学生思考、分析、 比较、反思、议论、总结,不仅可以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 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而且还可以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第 一,利用法律条文的语言特点,引领学生品味事理说明文的 写作方法,体会准确使用词语的重要性。说明文是文体学习 的一项重要内容。说明文的教学、尤其是事理性说明文的教 学则因其枯燥、乏味而让大多数语文教师头痛不已。其实, 法律条文便可以成为我们教学事理说明文的最佳助手。例如, 指导学生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育法》,可以从中体会其法律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条理性、 简明性以及法律条文特有的严肃性、严密性;
此外,还可以 抓住某几句具体的法律条文,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四章第29条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 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和第五章第35条规定“国 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 育教学质量”,要求学生揣摩其中“应当”、“不得”、“鼓 励”这几个词在条文中的含义和用法,从而认识到说明文用 词准确、严密的要求,并揣摩在写作说明文时锤炼词语的技 巧和方法。第二,利用法律文书,指导学生学习记叙的表达 方式在议论文、应用文中的合理运用。由于学生长期写作记 叙文,养成了在叙述中大量运用渲染、铺排、夸张、加工、 虚构等细节刻划手法的写作习惯,而这些在议论文和调查报 告等应用文的写作中是不妥当的。为了帮助学生完成这个写 作思维的转变,可以找来一些诉状、辩词、判决书之类的法 律文书,让学生在阅读中懂得,在特定文体中的叙事要做到 客观、准确、清楚、明了、简洁、平实。由于有了最为形象、 直观而典型的范例,学生们便能很清楚地区分叙述在不同文 体中的不同用法了。第三,让学生搜集《今日说法》标题, 体会作文拟题技巧。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栏目深受大 家喜爱,它的成功除了选题贴近百姓生活、讲述真实生动、 弘扬道德风尚、普及法律常识外,还得益于每一期都有一个 好标题。这是向我们传授作文拟题技巧的好办法。我们可以 让学生每天定时观看,同时搜集新颖、别致、深刻、醒目的 标题,并按照拟题的不同角度分门别类,从中体会拟题的技 巧和方法。有化用歌名、书名、影视剧名来拟题的,如《贪 官现形记》的名字来源于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富爸爸,穷爸爸》这个题目马上让人联想起那本轰动全球的同名畅销 书,还有改自经典电影《魂断蓝桥》的《魂断清明》,借用 大家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的《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我 想有个家》等等;
有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拟题的,如《谁为 我作证?》、《他是英雄吗?》中运用设问,《变脸》中运 用双关,《古树的叹息》、《“长腿”的湖》中运用拟人, 《传销“鼻祖”现形记》中运用反语等;
有利用逆向思维、 出人意料来拟题的,如《危险的保险箱》中,用“危险”来 修饰“保险箱”,令人诧异,《小偷告失主》中一反常态, 引人注意。学生看得高兴、学得轻松,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 果。

五、在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进行法制教育 生活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学生是生 活中的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耳濡目染一些社会现象。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除了要积极缩短教学与生活的距离,将 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还必须主动拓展教学 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 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从而巧妙的渗透德育内容和法制教育内 容。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要求学生积极收集与 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违法事件的资料,开展讨论交流,通过 广泛参与,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法律知识,接受一次次的 法制教育。

六、拓宽课堂层面,把握渗透技巧总而言之,在对学生法制教育中,不仅要向他们传授法 律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法律观念,所以在语文教学 这个主阵地上进行法制教育内容就显得尤为必要。所以,作 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当积极想办法,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 语文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同时,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也 应当在日常琐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 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素质,为学生的健康快速成 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加强小学生法制教育,我们小学语文教 师责无旁贷!让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一起努力,在小学语文教 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 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和法制观念,使他们成为学法、知法、守 法、用法的合格公民,将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 班人。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 [3]王策三.教学实验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4]李晶.社会调查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5]佟庆伟.教育科研中的量化方法.北京:中国科学技 术出版社,1997. [6]江洪春.中小学教育论文写作.济南:山东教育出版 社,1994.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