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总结 > 半年总结 > 【非连续性教育形式下的教师行为的选择性】 人类行为的适应形势

【非连续性教育形式下的教师行为的选择性】 人类行为的适应形势

来源:半年总结 时间:2019-10-05 07:49:27 点击:

非连续性教育形式下的教师行为的选择性

非连续性教育形式下的教师行为的选择性 人们通常认为人具有可塑性,教育活动是连续性的, 儿童通过这种连续性活动循序渐进,不断趋于完善。这一观 点看似正确,但不全面,有待于补充完善。“因为这一观点 把阻碍和干扰教育、导致教育失误或完全失败仅仅归结为偶 然的、来自外部的干扰……其实这种令人不愉快的偶然事件 深深地埋藏于人类存在的本质中,从这些事件中表现出一种 新的,迄今被忽视的人类存在的基本方面,它使连续性发展 的观念趋于破灭或者至少表明有很大的局限性。在人类生命 过程中非连续性成分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同时由此必然产生 与此相应的教育之非连续性形式。”也就是说在教育的过程 中有可能出现异常情况,会有非连续的过程,我们把这种情 况称为非连续性教育。

揭示与挖掘与不断进步的教育观念相对的非连续性的 教育形式显得尤为必要。在博尔诺夫看来属于非连续事件的 “有威胁生命的重大危机,突发的对新的更高级生活的向往, 使人摆脱无所事事状态的号召和告诫,以及对今后生活起决 定性作用的遭遇等等。” 危机、唤醒、号召、告诫、遭遇、 吁求就属于非连续性的教育形式,在这些情况发生的时候, 教师的恰当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 危机 何谓危机?博尔诺夫所言的危机是指那些突然发生的 令人忧虑的,并中断了连续性生活进程的一些事件。与危机相伴随的状态则是:这种情况一旦发生,人们通常的反应则 是感觉生活进行不下去了,自己将会进入无底的深渊。

2 遭遇 遭遇指的是能对人的发生发展产生非常强烈的影响,并 有可能是人生的连续性中断、使人产生强烈震动的这种特殊 经验。比如地震、火山这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它会以一种极 大的强大呈现在人们面前,而且我们将痛苦地对待它。也就 是说遭遇的发生很多时候是不期而遇的。突发性强、破坏性 大是这类情况的突出特征。那这种情况发生时,反映在教育 上就是“教育必须以尽可能的全面与完美为目标”,也即是 说教育目标应该是人类所有力量和能力和谐的发展。教师的 教学以及日常的行为应引导学生与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行“一 种决定的遭遇”,力求让学生从思想意识到遭遇的种种可能 后果,行为上能不断地趋于成熟。

3 告诫与号召 我们常说响鼓不用重锤敲,但这几句话用在人的成长发 展上面还是存在缺陷的。作为生物体的个人会更多地由于 “习性和疲乏”而被“损耗”。借用海德格尔的话来说,人 常常要回到他的非本源上,即基督教所说的原罪上。成人都 会有不成熟的时候,何况儿童呢?所以当儿童犯错误时,他 们需要你的告诫,需要老师的引导。此时老师需要做的是以 一种“局外人”的身份给他一些建议,让学生认识到这种行 为发生的后果,并尝试让学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当然也需引导学生向着更高的目标而前进。学生 一旦有了目标,有了追求,学习生活的过程就显得非常有意 义。他就会有这样的一种状态,“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 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4 唤醒 人有可塑性,一定时候需要“唤醒”。那唤醒的内在机 制是什么呢?博尔诺夫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存在着一种所 谓的“本源性”的道德意识。有点像我们长提到的性本善, 人的秉性向善。只是这种存在于内心的道德意识处于一种沉 睡状态。当学生处于成长的环境中,他会不情愿地受到周围 环境及其个人的影响,使他的认识产生偏见。这种偏见如果 得不到控制,就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恶果。博尔诺夫在这 点的认识上类似于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思想观念 ——“白板说”。不同之处是洛克认为人出生时由于剧烈震 荡,使这些原本存在于人内心的东西一下子丢掉了,因此需 要后天的学习与刺激来重新回忆起先前的东西。

总之,教育的过程不是一个完全连续的过程,它犹如人 生之路一样不会一帆风顺,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危机”、 “遭遇”犹如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一样会阻碍着我们前进的 步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因势利导,正确指引就显得尤为 重要。教师应充分发挥唤醒、告诫、号召、吁求的作用,给 中断的人生以激励和动力,激发大家昂扬的斗志,使大家重 新充满活力,充满战斗力,勇于去冲破重重困难的阻挠,使生命再放绚烂光彩。

参考文献 [1] O·F·博尔诺夫,李其龙等译.教育人类学[M].上 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 [2] [法]卢梭.爱弥儿——论教育(上卷)[M].李平沤, 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1(1999重印). [3] 李其龙.博尔诺夫的教育人类学思想述评[J].华东 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2). [4] 冯建军.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及其教育——兼论博 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J].比较教育研究,2004(11). [5] 吴岳军.论主体间性视角下的师生关系及其教师角 色[J].教师教育研究,2010.3(2).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