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家门,不见母亲,我从耳门出去,母亲在后面用竹篮装柴,我帮她 抱一捆柴放在屋外盖好。把她的手机日期时间声音调好,以便我们及时联系。天 上起了乌云,要下雨。二弟打电话来叫我带母亲到他家去,怕雨下大了母亲一个 人不安全。
二弟家一楼有一间房子,床铺铺好了,专门给她住。母亲习惯一个人 人住老屋,安静。生活自己调理,免得吃饭时年轻人喜欢吃硬一些,她要吃软一 点。吃肉,她要炖烂,年轻人要扯着吃才有味。如果下雨二弟就接到他家,尽量 把饭煮烂一些,菜煮软一点,以适合她的口味。
天空的乌云沿西北方向滚去,雨落到别的地方去了。在二弟家吃过晚 饭到了七点左右,外面还看得见,我们起身回地坪,老伴叮嘱弟媳养好受伤的脚, 我拜托二弟照顾好母亲。一阵寒暄,依依惜别。
暮色降临,我用车推着孙子在前面走,母亲陪儿媳边走边说,婆媳俩 有说不尽的言语。母亲送到出公路上面叉路口又嘱咐我们要带好孙子,要吃好, 不要太节约。又问:"再什么时候回来啊"我说:"大概八月吧。"老伴嘱咐母亲说:" 你自己注意身体,需要什么叫梦伢(二弟),小花(小弟媳)帮你买。"我叫她回去, 她弓着背还站在那里望着。我又回头挥手示意她回去。母亲依然一动不动地站在 那里目送我们前行。此刻,母亲一定喉咙梗住了,眼泪哗哗流淌。我忽然感觉到 好像天下没有比母子分别再痛苦的事情。
新插秧的稻田,蛙声一片,我告诉孙子,这是老家真正的蛙鸣。现在 听起来是那么亲切,唧唧呱呱,象对游子的叮咛,又象母亲对儿子的呼唤。再回 首,母亲弓着的背影被夜暮吞噬成一个弧线,我的泪眼朦胧了前方的视线。现代关于母亲的精品散文:想念母亲 今年农历的三月初四是母亲去世两周年的忌日,母亲的离去,给家人 带来了无尽的悲痛和哀思,也给我留下了终生的愧疚和遗憾,每每看到母亲的照 片时,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母亲的前半生与苦难相随:幼年丧母,嫁给我父亲后,生儿育女孝敬 爷爷,在生活相当困难的年代里,大哥上高中在户部,我上初中在槎河,都需要 办“干粮”捎煎饼,推磨摊煎饼成了娘的“家常便饭”,娘从未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句 累。
娘靠勤劳的双手,将家收拾得有条不紊。父亲人缘好,朋友多。记得 我小时候,村里没有饭馆,公社、乡里的干部下乡或天南海北的客人来,父亲就 留客人在家里吃饭。几乎每次放学回家,都会看到家里有客人,看到母亲忙忙碌 碌的身影。那时物质匮乏,母亲就到自家及左右邻居的菜园拔回各式各样的青菜, 经母亲灵巧的双手,用不着多长时间,五六个清雅淡素的小菜便呈现在父亲和客 人的酒桌上,客人和父亲喝着小酒,直夸母亲烹调技艺好。而这一切,都是无偿 的。
母亲心灵手巧,干家务、做针线、摊高粱煎饼是远近闻名的高手。我 小时候,家里吃的、穿的大都由母亲从最初的原料开始,一道一道工序地加工而 成。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总是不停的劳动,似乎不知疲倦。她晚上很晚很晚才休 息,早上当我们兄妹刚刚睁开迷蒙的睡眼时,母亲早在灯下纺棉线。记得70年代 初,村里进行房屋规划,村里大工小工兴“管饭”,那年代“管饭”没有米没有面, 高粱煎饼就是主食,母亲摊煎饼摊了东家摊西家,全村盖房的户主没有不“麻烦” 她老人家的。
母亲心地善良、乐善好施是出了名的。我上初中的1975年,家里来了 位素昧平生的“客人”,寻访他生命中的“恩人”,找到母亲后要给母亲叩头,母亲 也是雾里云里的搞不明白,后来者向母亲道出缘由。原来在十余岁的时候,乞讨 到我家,母亲看着面黄肌瘦的他,就将她的稀饭让给他喝,后来他入伍参军,提 了干,军转在某医院工作,念念不忘母亲给予的那份善心之举,寻找恩谢恩。在 村里,母亲是出了名的好人善人,她想方设法帮助邻里邻居,施舍别人,谁家有 困难她总是搭上一把手,帮人家解燃眉之急。母亲心直口快,遇见不平事,总是 站出来说个公道,为此也“得罪”了一批人,但过上一段时间后,对她有“意见”的 人自然而然的就会敬重她。母亲的言行,影响着我们兄妹四人的成长。母亲“斗”大字不识一个, 但却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在生活非常艰难的情形下,省 吃俭用,始终如一的供养着我们兄妹四人读书学习,完成学业,让我们走出大山。
我和弟弟先后考入军队院校,哥哥在县城工作,妹妹在村里当幼师。这一切,都 让母亲宽心、放心和自豪。
母亲升入“天国”两周年里,每当我一声“娘——”喊出口,便不由得悲 从心头生,眼泪禁不住夺眶而出,家有一宝就是爹亲娘亲。两年里,我才真正懂 得“娘”是什么——娘是天,没了她,就感到没了遮挡,没了庇护;娘是地,没了 她,脚下就没了根,心里就飘忽不定;娘是家,没了她,就像断了缆的舟,四处 飘荡,就没了温馨和温暖,就会感到孤独冷清。大天世界里,再也看不到娘的音 容笑貌,再也听不到娘的殷殷教诲了。娘啊娘,你可知道儿女的心肠,一杯酒、 一朵云、一生情。
现代关于母亲的精品散文:爱劳动的母亲 母亲走了快要有七年了,她的音容笑貌仍那样清晰地留在我的脑海中。
我现在还很难接受,她是真的已经离开我们了,我是真的已经没有人可以让我喊 她“妈妈”了。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是一个很勤劳的人。平时她就跟别人一样到生产 队里出工劳动。1925年出生的她,五六十年代——几亿中国人正疯狂地想进入共 产主义的时候,正是她的青壮年黄金时期。可怜洒下那么多的辛勤汗水根本没有 改变贫穷的生活,一年做到头,居然还倒欠集体的钱。妈妈后来常跟我们说,那 时都像发神经,从太阳出来,做到太阳落山,天都黑了,小孩饿得哇哇叫,队长 才肯收工放大伙回家。现在呢,家家户户,根本用不着这么卖力,日子也不错。
也不知道那时怎么搞的。
我们家的后面原来还有一个小鱼塘,青鱼、鳊鱼、鲫鱼,还有一些很 小的叫“卖个郎”的鱼。总之,夏天的清晨,你会看到很多鱼探出头到水面上来呼 吸空气,一声咳嗽,就可把它们吓得“哗啦”一下子全部潜水。
家前屋后的自留地里除了四季蔬菜,就是桃子、梨子、柿子等各色果 树,鱼塘和水沟旁边还栽着不少大树。我稍大一点,想学母亲种一些蔬菜。但四 处看看,发现能种上植物的土地都用完了,简直没有一块浪费的。我就在厕所的后面好不容易找到一处背阴的,又有很多瓦砾,长约一米、宽仅两尺的地方。我 跟妈妈说,我要在这里种菜。她高兴地答应了,并且耐心指导我。怎么平地,怎 么翻土,怎么栽菜,怎么浇水,一步又一步,非常细致。我真后悔,如果我坚持 种菜、不去读书,我说不定现在也是一个“袁隆平”。眼看菜成活了,眼看它们站 直了,眼看又长出新叶,眼看慢慢长成一棵棵大菜,我心里那个高兴啊无可言说, 这岂是那些坐在写字楼里在电脑上“种菜”、“偷菜”人的快乐可比 在厕所的旁边还有几间小屋,分别是猪、羊、兔的宿舍。猪一般是养 一头,我喜欢它吃饱了睡、睡好了吃的憨态。猪饿得嗷嗷叫的时候,是比较愚蠢 的。在猪圈里不停地转圈,口里发出撕心裂肺般的嚎叫,有时还把前爪搭在栏杆 上。这时候,如果母亲拎着猪食来喂,她总要呵斥几句,猪就会老实下来只会哼 哼唧唧。我如果正好在母亲后面做跟屁虫,就会找根芦苇之类的东西,再在猪背 上敲几下,把它敲得身体猛地一缩,同时嘴里“嗷”的一声,似乎很疼的样子,这 会惹得母亲和我一起都笑起来。
羊是极其善良的。我放学回来,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挑羊草”。带一 只竹篮、一把斜凿,到田野里,到河边上,挑一些鲜嫩的青草回来给它们吃。羊 一般是一公一母两头,有时母羊落了几只小羊,小羊咩咩地追着母羊吃奶,或者 学着也吃一两口嫩草。羊的一家也很和睦,很少有争斗的时候。偶尔你把我脚下 的草拖去吃了,我也想方法从你的跟前抢一把过去。争来争去,嘴里却还是吃个 不停,很少有怒目相向的时候。
兔一般有好几只,分住不同的房间里。它们太过安静,喂它们青草, 它们就嚓嚓嚓嚓地咀嚼;吃饱了,就闭目养神,在阳光下轻轻晃动耳朵。
这些猪、羊、兔,成材以后,都被母亲送到镇上换了钱,给我们交学 费,或者扯布给我们做鞋子缝衣服,极少有杀了烧肉吃的时候。
母亲就是这样,辛劳一生把我们抚养长大。现在我们也都有自己的子 女了,妈妈却永远离开我们了,这怎能不叫我们想想就伤心呢。我的妈妈啊,亲 爷娘啊。我现在只能这样,用写写东西来寄托对你的思念。只要我有空,只要我 还没有把文字全部忘掉,我会一直写下去的。
关于母亲的散文文章:
1.关于母亲叙事散文2.描写母亲的精美散文作品 3.描写母亲的手散文 4.有关母亲的幸福散文 5.关于感恩母亲散文1000字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