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我们帮助父母干农活。天刚朦朦亮,就会睡眼腥松地赶到田里去割 稻或拔秧,等到夜幕低垂,才会挑着稻谷或拖着稻草回来,用睡眠时间去换取清 晨和傍晚那一瞬的凉爽。那时,我们一边劳动一边游戏。用镰刀把成片的稻子割 出十字形、回字形等一些简单形状,以此减少劳动过程的单调、重复和枯燥无味。
或把一大块田分成大至相等若干小块,约好谁先干完谁先休息,用竞赛的方式来 提高效率,但最后仍是一起挥镰把稻割完。
那时,解渴的饮料就是茶水。茶是一种自制的黄褐色的粗茶,用陶制的大 茶壶或大瓦钵泡,用葫芦瓢或竹端子舀,用蓝边大碗喝。水就是从河里挑来放在 水缸里的冷水,直接用葫芦瓢舀着喝。有时也会用长长的竹筒到远远的山脚下背 回一筒筒山泉水,清冽甘甜,感觉胜过现在的冰镇矿泉水。那时,炒菜用的调料 主要就是辣椒和酱板。酱板是把麦粒或黄豆煮熟,搁置在团箕上待其长霉后,捣 成糊状用瓦钵盛放在户外,经过日晒夜露,一直晒到颜色发黑,然后储存起来用 来替代酱油。那时,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前都会晒上两大钵“酱板”,我们也会偶而 到菜园里偷几根黄瓜、刀豆,放到酱钵里腌制,等到三、五日后悄悄地取出来, 一饱口福。
那时,山上的野果很多。夏天成熟的有毛桃和苦李,农闲的时候我们会成 群结队地上山去采摘。毛桃用手或衣袖把外面的绒毛轻轻擦一下就直接食用,苦 李则需要放在密封的瓦罐里焐一段时间,焐的软软的方可食用,虽然味道仍然是 酸酸涩涩的,但在当时也算是一种美味了。那时,河里的野鱼很多。经常见到的 有餐子(白条)、红刺胯(桃花鱼)、弯角丁(黄颡鱼)、小石鳜,还有麻滚子 (麻鲤)、铜钩子(铜鱼)、沙扑子(石虎鱼)、沙鳅子等等。家里有一张一指 半的丝网,把丝网放到河里,扔下几个石头后,网上就是白花花的一片。母亲经 常会备好辣椒,等鱼下锅,青椒小河鱼大概就是那时吃得最多的“荤菜”了。
那时,草帽、蒲葵扇(俗称芭蕉扇)是夏日的必备用品。芭蕉扇人手一把, 用力或轻轻挥动,既可以驱赶蚊蝇,也可以驱散炎热。母亲会用细布条小心把扇 子周边缠好,以期经久耐用。我会偷偷用毛笔在新草帽和新扇子上写上自己的姓 名,还会在扇面上题上“扇子扇凉风、时时在手中。人家问我借,要到八月中”的歪诗。那时,洗澡(游泳)是经常的体育运动。农闲时,我们会整天泡在河里, 扎水猛、打水仗,摸鱼捉虾。农忙时,我们会在太阳落山后,扑通通跳进河里, 用清凉的河水洗去一身的汗渍和疲乏,直到听见母亲的呼唤,嗅到随风飘来的饭 香。一些年幼的孩子也会偷偷溜到河里洗澡,为了不让父母和老师们发现,洗完 后就坐在河边的石头上,硬生生地让烈日把潮湿的头发和衣服晒干。
那时,菜园的篱笆上经常会停歇着一些蜻蜓,门前的稻床上也会有无数的 蜻蜓在傍晚的低空中飞行。我们把蜘蛛网网在竹枝上,在村庄里跑来跑去,来捕 捉那些飞来飞去的蜻蜓。那时,天空里堆满了星星,密密麻麻,如打翻了一地的 珍珠。我常常和弟弟、妹妹躺在稻床上的竹榻上,在微凉的晚风中,一边唱着《粉 红色的回忆》、一边寻找那缓缓移动的卫星和匆匆划过的流星。
那时,没有大鱼大肉,却感觉很是有味,那是蒸茄子、腌黄瓜的味道,是 山芋爪、辣椒粑的味道,还有那用柴火慢慢煮熟的南瓜糊、锅粑汤的味道。那时, 没有电视电脑,却感觉很是有趣,那是跳房子、捉迷藏的乐趣,是玩弹弓、掏鸟 蛋的乐趣,还有那以土为盘、以石为子的随处可下的三子棋的乐趣。那时,没有 空调冰箱,却感觉很是清凉,那是山泉甘冽的清凉,是绿树浓阴的清凉,还有母 亲坐在我们睡着的竹榻边,轻轻摇着芭蕉扇时那一阵阵微风的清凉。
那时的夏天,仿佛是山顶上的一抹微云,被立秋后的那一阵风吹得无影无 踪,吹出我模糊的视野;
却又像是田埂边的那棵乌桕树,被白露后的那一夜微霜 染得恨紫怨红,浸润着我淡淡的忧伤。那时的夏天,是何时的夏天?竟然让我感 觉如此遥远,遥远如春秋时期残破的竹简,却又让我感觉如此临近,临近如昨夜 梦醒时的叹息。那时的夏天,是否就是家乡龙舒河边的那一棵棵古老的枫杨树, 普普通通,却又根深、枝繁、叶茂,在处处新栽绿化树的今天,已经成为一道不 可多得甚至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
那时是何时?弹指一挥间,已经三十年。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