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精神体现了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推进社会发展过程 中所展现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当前,在党和国家大力 弘扬时代精神的背景下,基础教育历史课程如何培育学生的 时代精神也就成为历史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然而,目前我 国历史教育界关于中学历史课程中弘扬时代精神教育的研 究大多停留在宏观层面,而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 面还有待于做深入的探讨。本文拟就此问题展开论述,以求 教于学界同人。
一、 中学历史课程中时代精神教育的内涵 目前,学界对时代精神的内涵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 时代精神包含解放思想、科学发展、与时俱进、开拓进取、 求真务实等[1];
也有研究者指出,时代精神具有以人为本、 包容贵和、责任奉献等多重内容[2]。基于上述学者的认识,并结合中学历史教育的实际,笔者对历史教育中的“时代精 神”理解为:根植于悠久灿烂的历史沃土之中,是历史先贤 们留下的精神遗产的当代表达;
它以爱国主义为要义,以改 革创新为核心,以和谐发展为旨归,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强调培养时代精神的重要性 中学历史教学中强调培养学生的时代精神,主要基于以 下两方面的要求。
一方面,时代精神教育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党 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 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3]可见,党和国家深刻认识 到改革创新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纵观人类社会的 发展历史,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再到铁器时代,从 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不乏思想变迁、理论 创新、制度改革等史实,可以说改革创新是推动人类历史发 展的动力源泉。在中学历史教育中,凸显历史上重要改革事 件的历史意义,有助于学生理解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 神,提高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时代精神教育是中学历史课程的重点要求。《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历史 课程应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 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 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 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 [4]可见,中学历史课程被赋予了 弘扬时代精神教育的重要使命。对于初次接受系统历史教育 的中学生而言,实施时代精神教育不仅需要学生了解中国优 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改革创新意识,还需要学生理解和尊重 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 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以充分展现作为 现代公民的精神风貌。
三、 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时代精神的策略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是渗透时代精神的主渠道,而教学立 意的精准设计、教学内容的科学把握和教学方式的创新运用, 又是有效渗透时代精神的重要保障。下面对此谈几点教学建 议。
(一)在教学立意中凸显时代精神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学立意的高低 决定着教学效果和质量。而时代精神的渗透则是一节好的历史课教学立意的重要内容。例如,在中国古代史部分,无论 是远古时期的神农、大禹等祖先改造自然的传说,还是各朝 各代明君贤臣们的励精图治和变法图强,都展现了先辈们的 一种探索、改变和创造的精神,这种精神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和进步,理应成为教学立意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近代史上,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辛亥革命作为反帝反封建的创 举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马克 思主义的传播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内容,进一步表明了转 变观念和制度创新在中国近代史上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可以 说,创新精神唤起了近代国人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也应成 为教学立意的重点。中国现代史部分,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 主义道路初步探索,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确立,无论是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还是“一国两 制”的伟大构想与实践,无处不践行着时代精神,这样的教 学立意能让学生认识到时代精神对于当代中国发展的重大 意义。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也是如此。从古埃及文明、古代 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所蕴含的智慧与创造,到文艺复 兴、新航路的开辟、启蒙运动,再到“光荣革命”及君主立 宪制的确立、美国1787年宪法,直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等史 事,同样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生产力、思想、制度的创新为人 类社会带来的巨大进步。因此,在世界史教学中,将改革创 新作为教学立意的重点,对弘扬时代精神也至关重要。(二)在教学内容中渗透时代精神 首先,深挖历史教材中的时代精神教育的内容。中学历 史教科书中蕴含丰富的时代精神教育素材。以现行川教版初 中历史教材为例。思想理论创新方面,如先秦时期的百家争 鸣、晚清中国的洋务运动、20世纪前半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和1978年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等,外国史上的文艺复兴、日本 明治维新等。至于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戊戌变法、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与实践等, 以及雅典民主政治、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创立、俄国农奴制改 革、美国罗斯福新政等等,则是制度创新的鲜活实例。四大 发明、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等等,则向学生展示了科技 创新所带来的社会进步。在人物方面,从“治世不一道,便 国不法古”的商鞅认识到改革对秦国一统六国的作用;
从北 魏孝文帝改革认识到民族融合创举对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 意义;
从洋务派认识到观念改变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
从孙 中山认识到制度改革是当时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抉择。这些 丰富的时代精神教育素材,既有知识趣味,又能益人心智, 塑造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其次,补充教材未涉及的凸显时代精神的相关内容。在 讲到有关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对外开放格局的扩大这部分内 容时,可通过补充邓小平的一些重要讲话内容,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调节的手段,没有 姓资姓社之分”等,来引导学生认识制度创新对中国现代化 的重大作用。同时,教师可以补充有志青年在国家的号召下 成为深圳“拓荒牛”的材料,如大学刚毕业的李小甘响应改 革开放的号召投身深圳,第一代深圳打工妹余小琼等例子 [5],让学生体会到不仅精英人物,大众人物同样展现了时 代精神。将精英人物引领的时代精神和大众人物践行的时代 精神贯穿历史课堂教学中,既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也符合 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自然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三,在乡土历史资源中挖掘弘扬时代精神的内容。充分开 发和利用乡土历史资源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是历史课程标 准的重要要求。而乡土历史资源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有利于 弘扬时代精神的重要内容。例如,在学习伟大的水利工程“都 江堰”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教学。通过对水利工 程中的鱼嘴、金刚堤、宝瓶口的介绍观察,让学生切身感受 到两千多年前李冰父子因势利导利用自然环境、变水害为水 利、造福成都平原的创举,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正是先辈们的 创新精神,才缔造了辉煌的巴蜀文明,而且这种改革创新的 时代精神一直传承到今天,需要我们很好地继承和发扬。
(三)在教学情境中感悟时代精神 2004年,著名学者李泽厚在《读书》上发表了《思想史 的意义》[6]一文,文中论述了“假如史学”的意义,引起 了学术界对关于“历史假设”的共鸣。有学者认为假设历史是认识历史意义的一种途径[7],还有学者认为,“史学假 设是建立在客观历史多种可能性之上的研究方法” [8],这 些观点为历史教学中学生理解时代精神提供了新思路。例如, 如果你是王进喜,你会毫不犹豫地带领工友们跳进浆池用身 体搅拌水泥吗?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在探索社会主义阶 段,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又 如,假设如果没有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香港和澳门 能顺利回归祖国吗?学生通过“走进”历史情境以及思辨性 的探讨,就更易于理解“一国两制”这一创新性原则在香港 和澳门回归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倪愫襄.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J].学校党 建与思想教育,2014(5):9. [2]王岩.论时代精神的多维内涵[J].毛泽东邓小平理 论研究,2009(3):66. [3]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2006:537.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5]王穗明.深圳口述史[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5:
168-234. [6]李泽厚.思想史的意义[J].读书,2004(5):54. [7]赵庆云.也说历史研究中的“假设”问题[J].近代史研究,2008(1):135. [8]王也扬.客观历史的可能性与研究者——读房德邻 教授《评“‘假如’史学”》有感[J].近代史研究,2006(1):
151.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