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职院校 课程改革 教学团队 课程模式 组织机构 一、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存在问题 (一)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不到位、积极性不高 在调查中反映出部分教师对于课程问题缺少基本的概 念,更没有形成系统明确的课程观念,这在新近几年参加教 学工作的教师身上更为突出。高职院校的许多教师来源于普 通师范大学或综合性大学,他们在上岗前虽然接受了教育学、 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等岗前培训,但是其所接触的教学知 识与技能与普通教育并无区别;
而在后续的在职教育中,一 些高职院校也很少组织教师系统学习职业教育的课程与教 学理论,许多教师对职业教育理论缺少必要的了解。在我们 所进行的调查中,很多年轻教师明确提出了希望学校组织学 习有关课程改革相关知识的愿望。
影响课程改革的另外一个原因是:部分教师进行课程改 革的积极性不高。由于课程改革涉及课程理论、课程结构、 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施等许多方面,有些专业课程体系需要整体重构,工作量大,即使有些课程已经改革到一 定程度,最后的包装和展示也需要教师解决很多技术上的问 题,但学校对这方面的指导和支持不够,教师往往会感觉很 累,力不从心,课改效果自然不佳。
(二)教学团队没有得到有效建设 在课程改革中,以课程为纽带,形成了各个教学团队。
在调查中发现,有些教学团队确实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做出 了很多成绩,但大多数教学团队比较松散、缺乏有力的团队 领导,整合不够,重复劳动多,效率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 以下两点:第一,教学团队的结构没有层次性,尤其是一些 比较年轻的团队,不能形成互补优势、没人能够站在一定的 高度对课程进行提炼和整合;
第二,目前高职院校的职称评 定还是以个人成果、绩效为评价依据的以个人科研绩效为基 础的考评制度,考核结果往往与奖金、晋升等联系在一起。
而课程改革成果的最大受益人往往只能是课程负责人,团队 的其他人员的贡献无法得到有效地体现。
(三)课改模式有机械化、单一化的倾向 目前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打破学科体系,以整体的 职业分析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课程设 计基础,以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应该说,这样的 课改思路在宏观上是适应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的, 但是在具体的课改过程中,是否所有的课程都要按照基于工 作过程进行课程改革是很值得思考的。(四)课程改革组织机构不完善 高职学院课程改革的组合机构一般是由学院内学术水 平高的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以及校外的课程专家组成,这样 的组织机构是由比较内行的人员组成的,他们之间的探讨、 磋商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但课 程改革最终是要发动广大的普通教师能够思考并认真参与、 并落实在很多普通学生身上,但当前的课程改革的组织机构 中并没有普通教师和学生参与,这使得当前的课程改革组织 机构在决策时容易脱离实际。所以,考虑到课改效果,有必 要对课改组织机构进行一些改革。
二、推动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措施 (一)加强对教师的指导,提高广大教师的改革热情 作为学校应该组织培训,使教师对现代职业教育的课程 体系有深刻清晰地认识,对高职课程开发的基本问题理解透 彻,同时,课程作为教育目标实现的核心,应该在教师中引 起普遍的重视。只有观念改变了,教师才会自觉投入课程改 革。另外,学校应该多邀请课程专家对教师进行直接指导。
课程专家拥有课程变革的新理念和新价值,拥有培养教师的 能力,学校可以邀请这些课程专家到学校开设一些讲座,在 开设讲座的过程中和教师进行互动,把课程改革的最新信息 直接传递给教师,甚至可以请课程专家通过网络普及课程改 革的相关的信息和资源。
(二)加强教学团队的内涵建设1、整合教学团队 主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方面是基于团队成员结构、学科 与专业方向及各种制度组成的刚性整合,另一方面是指成员 之间的思想、价值观、工作态度和方法的柔性整合,将两方 面有机结合才能使团队成为更有朝气活力的战斗集体。整合 好的教学团队,可以提高综合实力、形成核心竞争力,但必 须坚持几个原则:一是知识产权原则,二是专业化原则,三 是沟通原则,四是信任与充分授权原则,五是战略一致原则。
2、建立团队导向的绩效评价和奖酬体系 除了根据教师个体的教学业绩进行考评和奖励之外,学 校还应该考虑采用基于团体的绩效评价和奖励方式,实行团 队激励 。例如,可以实行“岗位实绩管理”,将教师的薪 酬分配与岗位绩效直接挂钩。在教学团队中承担什么岗,创 造什么业绩,就拿什么津贴,岗位业绩变了则薪酬随之变化。
实行“岗位实绩管理”,其目的在于鼓励教师在整个教学团 队中多做贡献。只有将团队成员个人层面的绩效考评和团队 层面的绩效考评相结合,才能实现对团队成员和整个教学团 队的有效激励。
三、反映高职教育特色的课改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在高职院校得到了广泛 的推广,但并不等于说这种课程开发方法适合所有课程:如 基础课程(数学、英语等)的改革要结合各个专业对基础课 程知识的实际应用进行课程改革、有的放矢;
又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到企业深入学习是很不现实的,企业只愿意让学生去 简单了解,这种专业只能通过高仿真的环境让学生去学习和 感受工作过程,学习效果也不会比学生去企业学习差;
再如 工科类的一些专业基础课,着重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 专业术语,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未尝不可。笔者认为在课程 改革的过程中要有选择、有分别地对待各种课程,而不是盲 目的走同一条路,学校应该让教师更多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只要课程改革有利于学生的成才和就业,就应该给予肯定, 这样才能激发教师的探索精神、涌现出更多有特色的课程。
四、建立多方合作机制、完善相应的课程改革组织机 构 在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中,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开发、理 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多元性的教学评价等,都需要学校以 专业为核心,采取与兄弟学校、行业、企业等的多方合作机 制,组成课程开发联盟,优势互补开发课程资源。相应的, 课程改革组织机构也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课程 改革组织机构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基本保证, 在课程改革的 过程中,除了学院的教学管理人员、骨干教师、校外的课程 专家外,应该更多地邀请一些行业人员、普通教师、普通学 生参与,使课程改革组织形成一种合作、开放、多元的权力 结构。从课程的建设立项到课改思路的确定应该听取多方的 意见、力求课改成果更切合实际、更有推广价值。同时应该 建立学校行政人员与教师的沟通机制,针对课程改革中所需改变的相关行政运作及教学管理措施进行研商,以最高效率 为教师的课程改革提供服务和支持,有效突破传统行政运作 的科层化特性,不断完善教学组织与课程改革组织建设。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