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子商务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的促进作用 农业产业化是指以市场为导向,经济效益为中心,农户为基础,龙头 企业或农民自主决策的合作社等中间组织为纽带,通过市场机制将农业等生产过 程的产前、产中、产后三者环节联结为一个有机的产业系统,以实现种养加产供 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农户家庭分散经营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农业产业化的 实质是市场化,农业产业化的形式是企业化。
电子商务能够缩短生产和消费的距离,既发挥迂回经济的专业化分工 的效率,又缩短迂回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和消费的距离,被称为“直接经济”、“零 距离经济”。电子商务的优点主要表现在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库存、缩短生产周 期、增加商业机会、减轻对实物基础设施依赖的24小时无间隔的商业运作等,因 此能够有效地克服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不利因素,对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具有极 大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
1.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农业的市场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农业信息传 递速度缓慢、信息准确性差等多种因素引起的生产和经营的盲目性所造成的。农 业电子商务能够减少乃至消除农业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为农户和企业及时地 提供全方位的市场信息,有利于企业和农户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使农业的生产 行为变得智能、快捷。
2.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在农业产业化中导入电子商务,企业通过网 络发布信息、处理订单、安排生产、分配资源,供应链中的所有组织几乎可以在 “第一时间”内从互联网上获得所需信息,减少了中间商环节,缩短了小农户与大 市场之间的距离,与传统的营销手段相比,成本降低、环节减少,交易速度加快,从而节省费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电子商务疏通了信息的传输, 既提高了信息传输的速度,又拓宽了信息的传输范围,便于买卖双方联系,降低 了买卖双方的搜寻费用。
3.打破区域和时间的限制。农业电子商务打破了传统交易中信息传递 与交流的时空限制,依赖互联网的交易网络,使农业企业冲破条块分割的市场格 局,摆脱区域性市场的限制,进入跨地区乃至跨国的网络销售,有利于形成统一 有序的大市场,使交易双方的选择性扩展到最大。
4.实现农产品流通的规模化。在农业电子商务中采用网络交易平台, 能够将少量的、单独的农产品交易规模化、组织化。农民可能并不是以单个农户 或合作社出现,而是将农产品委托给配送中心而由其统一组织销售,交易的一方 是农民群体,另一方是企业,双方的地位平等,各自的利益都能够得到充分保证。
配送中心对农产品进行统一的质检、分级,采取明码标价,保证了流通规模化过 程中农产品的质量。
5.方便对农民的教育与培训。农业电子商务将使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 变得更为快捷、方便,更具有针对性,能够让农户了解最新农业生产技术和社会 发展动态,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有利于促进农业新技术在农村的迅速 传播,有利于农业产业化不断推向深入。
二、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自1994年中国农业信息网和中国农业 科技信息网相继开通以来,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进入发展阶段。目前,信 息技术在农业的应用研究与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建立了部分农业综合数据库, 并研制开发了各类应用系统,其中以粮棉油为主的信息技术成果约占三分之一。
农业部还利用网络协议、信息通讯、数据库及查询等技术,建成了专业面涵盖较 宽、信息存储及处理和发布能力较强、信息资源丰富及更新量较大的中国农业信 息网,现联网用户已超过3000家。我国大陆涉农网站已有6千多家,超过了法国、 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如果加上台湾和香港的农业网站,中国农业网站数量可排在 世界前十名以内。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业信息化还处于人才缺乏、体系不健全的状况。
虽然一般县级以上的各级政府都有网站,但网站提供信息的时效性差,针对性不 强,发布的内容以生产信息、实用科技信息居多,市场信息、供求信息和农村经济信息偏少,缺乏对主要农产品的生产、销售、贮存、加工的动态分析、监测和 预警预报等。
2.发展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1)农村经济不发达,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网络成本较高导致农民 很少上网,是限制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原因。中国互联网在城镇的普及率高 于农村,城镇网民的上网时间长于农村网民。2006年,在全国13700万网民中, 从事与农业相关职业的网民所占比例仅0.4%,绝大部分是农业管理与技术人员。
而且高度集中于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区,真正能上网 的农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受自然条件影响,农产品的生产和农用品的需求具有很大的不可 预知性,农产品生产区域和生产者相对分散;
而且农产品附加值较低,不耐久存, 品类繁多而品质评价的主观因素较强,标准化程度较低,这些因素极大地阻碍着 农产品生产产业化和流通现代化。
(3)我国农产品流通环节长,交易成本高,供需链之间严重割裂,交 易链及其通路较为复杂且透明度不高,交易信息的对称性较差;
单个农户、小规 模农业组织搜集、捕捉、分析市场信息的能力差;
这些缺陷也不利于农业电子商 务的开展。
(4)农业人口的文化素质较低,传统的生产方式和交易方式的惯性极 大,对新知识、新技术存在着“不知用途,不知用法、不知谁用”的现象,“不懂 电脑/网络,不具备上网所需的技能”是导致农民不上网的最主要因素。农民对信 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严重阻碍着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5)农业发展中的实际操作技术人员缺乏,科研人员大多都集中在学 府。在美国,把农业的推广下到每个大学的农业学院,大学教授三分之一时间从 事教学,三分之一时间从事科研、三分之一时间从事推广工作。而在中国大多数 教授只是局限于教学和科研。
(6)农业网站存在着以农业商务内容为主的纯农业网站较少、利用率 较低的现象,较多农业网站缺乏专业性和实用性,多数网站的设计和内容雷同、 缺少特色。农业网站的地区分布也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中部和西 部地区的网站并不多。这些都导致网站不能因地制宜地为更多地区的农民提供全面的、周到的、符合实际需要的服务。
(7)由于农业生产的复杂性和我国地区的差异性,还需要积累自然环 境、社会经济等大量的相关数据。但是,国内数据积累的基础工作比较薄弱,使 得建立大型实用数据库进行储存、分析和利用变得十分困难。尽管有些单位建立 数据库,但多数的网站都设有内、外两个部分网络,使数据库中有价值的信息大 多不能共享。
(8)缺乏宏观指导性的农业信息,未能形成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使电 子商务给农业的产、供、销带来的益处不多。各类农业网站直观反映的农业信息 较多,有分析、协助决策层和农民生产决策的信息较少。
三、发展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对策 无论是农业技术的支持、农用物资的购买或农产品的定货、销售、运 输、加工、广告促销及付款等等,无不伴随着信息的流动,信息实际上是整个农 业大市场体系的纽带。为加速电子商务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实现现代农业大市 场有效运作,应采取以下对策:1.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给予广泛而有 力的引导和支持,加大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广 播电视、电话等多种通讯手段,建立起覆盖郊区县、乡镇、村的农业信息网络。
建立各级信息咨询服务机构,引导和培训农民使用各类信息设施,掌握电子商务 的各项技能。
2.建设高质量的农业电子商务的平台。建设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 业产业化提供大量的多元化信息服务,为农业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提供及时、 准确、完整的农业产业化的资源、市场、生产、政策法规、实用科技、人才、减 灾防灾等信息;
同时,为企业和农户提供网上交易的平台,支持B2B、B2C、C2C 等多种交易模式,降低企业和农户从事电子商务的资金门槛,培育、扶持农业电 子商务企业。
3.加强农业产业化数据库建设。应统筹规划,协调指导,加强农业产 业化数据库建设,提高数据库资源的拥有量和开发利用水平。同时,应在各地区、 各部门结合本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建设各具特色的数据库的基础上,实 现数据交换的及时通畅,共享信息资源。
4.尽快解决农产品的标准化问题。农产品难以标准化一直是制约着农产品流通的瓶颈,也是实现农业电子商务的瓶颈问题。应加快对各类农产品及其 加工品的标准化工作,制订标准和规范,实现各类产品标准化,并提供相应标准 描述,使农业电子商务得到顺利的开展。
5.建立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应逐步建立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供应, 农产品加工、销售,农业科研、教学、技术推广,农作物种子、家禽畜种的培育、 繁殖、加工、销售及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督等一系列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为农 业电子商务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完整的产业链。
6.建立相应的供应链系统及物流配送系统。农业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季节性的特点,要将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农业品要联系起来,需要在农业与电 子商务平台之间建立行之有效的供应链系统以及为农业供应链服务的农业物流 系统;
还要利用现有的配送企业,充分发挥分工的优势,实现客户所需要的资料、 信息、品种、农业物资的及时配送。
7.选择适合的电子商务切入模式。应根据各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采用适应本地区发展的农业电子商务切入模式。经济发达地区可通过电子商务平 台实现接洽、合同和货款支付的电子化交易,除物流之外,商流、信息流、资金 流都在网上进行,以真正体现电子商务的优势。不发达地区可以采用通过农业信 息网的信息发布平台在网上发布供销信息,网下完成交易的初级电子商务模式。
8.开展农业信息化知识培训,大力培养信息人才。应充分利用计算机 网络的优势,结合其它通讯手段,大力实施远程教育,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强 化农民信息意识,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另外,还应把懂业务的各种专业人才 充实到农业信息化队伍中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为农村提供信息服 务的队伍。
第2篇:双阳区以农业电子商务为突破口推进农业信息化 为有效促进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加快“都市农业先导区”建设,双阳 区积极创新,不断探索,农业电子商务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农业信息化进程 稳步推进。
双阳区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发展,以创新开展农业电子 商务试点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有益尝试,走出了一条具有双阳特色的以电子商 务为重点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新路子。自2011年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双阳区先后成为农业部首批“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吉林省以及长春市的“农业农村信息 化示范区”。5年来,双阳区农民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网购化肥3128.04吨,加上网 购播种器、农药和日用品,累计成交额近1000万元,初步探索了为农户在网上购 物的模式。同时,农产品销售量与日俱增,农户通过网络卖出的鹿产品、杂粮、 有机猪肉累计成交额1300多万元。
以服务三农为根本,强化思想责任落实到位。解决好三农问题一直是 双阳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覆盖面不断加大,面对促进农 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双阳区抢抓机遇,强化思想认识,把发展农 业电子商务列为民生实事之一,最大限度的发挥农业电子商务利于彰显农民的主 体地位,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利于促进农民增收、转变农业发展方 式和建设现代农业的巨大作用。不断强化组织,责任落实到位,把农业电子商务 纳入岗位责任制,成立了区、乡两级领导组织,建立了568人的信息员队伍,建 立完善相关管理和服务制度,为深入扎实开展农业电子商务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以农村站点建设为基础,全面构建服务体系。双阳区按照“政府主导、 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农民受益”的基本思路,努力构建区、乡、村、站点四级 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高度重视对农村信息服务站的管理和服务水平,通过 开展巡回检查、跟踪提供技术服务、完善设施建设等措施,站点功能日益彰显。
在取得初步成效时,及时召开了全区电子商务工作现场会,交流经验,并指出存 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增强了服务站点做好电子商务的信心,同时使各站点之 间相互学习交流,有效地推动了农业电子商务不断向纵深发展。2013年,服务体 系建设基本完成,包括1个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8个乡(镇)信息服务站、132 个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站点,实现了区村级信息站点全覆盖。
以增强农民参与度为关键,强化宣传扩大影响。充分利用“12316新农 村热线”、“12582短信平台”、“双阳农网”、广播、电视、报纸以及组织农民到现 场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使广大农民对电子商务有深入的认 识和了解。广大农民的市场意识、信息意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积极参与 到电子商务试点工作中来。2011年2月,平湖街道黑鱼村信息服务站在网上成功 购买5吨化肥,全国第一单农民网上购买大宗农用生产资料在双阳诞生。当年, 网上成交额达到210万元。
以网络平台为依托,切实发挥惠民作用。依托双阳区农网、农业机械 化网、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专栏,不断丰富交易产品种类,扩大信息覆 盖面,充分将各类农业供求信息传递到农户手里来和发布到市场中去。电子商务拉近了农民与市场的距离,实现了农民足不出村买到放心农资产品,坐在家里也 能把农产品卖出去,促进了农村经营方式的转变。电子商务使农资产品流通环节 减少,网上定价公开透明,客观上使更多的农民朋友减少了农资产品的支出,降 低了农民生产投入成本,直接拉动了农民增产增收,据初步测算,2011年来,电 子商务工作为农民节本增收达800多万元以上。据调查,2014年用过网购化肥的 农户,每公顷粮食与往年相比增产500多公斤。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