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主要包括教学任务设计、教学情境创设、 任务过程分析以及任务实践能力提升等几个方面。教师将课 堂设计成满溢自由协作氛围的任务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积 极性与主动性,鼓励他们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实现小 学数学的教学任务。其应用过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巧设预习任务,打好探究基础 为了能够让学生对当节课所要讲解的知识有个初步的 理解,教师应该在课前布置好预习任务,为课堂上的自主探 究奠定基础,学生学习起来才会得心应手。例如,在教学“扇 形面积的计算”这个知识点的时候,笔者在课前这样引导学 生:自己动手做一把纸扇子,需要多大面积的纸张?(允许 采用多种计算方法)因为有了课前预习任务的设置,在课堂 上教师只需层层引导学生,就能推算出扇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需要明确的是,设置的预习任务必须基于现实生活,将 课堂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为自主探究打好基础。例如,在 教学《利息与利率》时,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关注教学内容, 笔者结合现实生活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明现有存款1000 元,想把这1000元存储到银行中,准备定期10年,目前的银 行利息为4.5%,请问存款到期之日,小明会收到多少钱?这 类结合实际生活的题目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促使教学 取得较好效果。
二、创设情境任务,引导教学探索 任务是激发和引领课堂教学的重要动因,是师生之间进 行知识和情感传递的重要载体。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力 求发挥出“任务”的重要作用,进而将知识、情感与之结合 起来。当然,教师在创设任务教学情境的过程中,不仅要重 点考虑教学的效果,还要立于新课标的角度进行分析与思考, 充分了解和掌握教学要求,将教学内容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进行紧密结合,使学生真正能够在任务的情境之中自主学习 与探究。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笔者首 先通过讲述、多媒体播放及实物演示的方式设定了一个情 境:小明买了一个正方形的手帕,这个手帕的边长是3分米。
接着,给学生设定一个“任务”:要想把手帕的四边用花边 装饰起来,需要多长的花边?最后,引导学生帮助小明完成 这个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任务的提出要找准切入点,从这一切入点出发,把学生的思维步步引向深入。如教学《加法交换律》时,教师可以 通过一个生活化的具体情境引出诸如“6+5=5+6”这样一个 等式,并提出任务:“观察这一等式,你有什么发现?”学 生认真观察后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交换5和6的位置和不 变”“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虽然观察活动也是一 种探究性活动,但如果仅满足于学生得出的结论,探究活动 就没有真正深入到数学学习的本质。所以,当学生得出观察 结论后,教师不要立即肯定,而是进一步提出新的任务引导 学生深入探究:“请比较一下这两个结论,有什么不同?你 觉得哪一个结论更科学?”作这样的比较探究,其目的是让 学生进一步从个别结论中提炼出一般结论,验证结论的正确 性。显然,这事实上又给学生提供了进行自主探究的重要机 会。
三、强化任务分析过程,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在完成任务情境设置之后,学生进入到任务情境的探索 过程之中,开始进行自身的思考与认知过程。为了尽可能地 调动和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师不能急于进行任务的分析与讲 解,而是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探究。这个过 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引领学生利用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对问 题进行基本的思考,另一方面,通过自身的提升进行未知知 识的自主探究与学习,从而发现新的知识,这也正是任务驱 动教学的重点。
例如,在进行《小数点运算》的教学时,有这样一道题目:有四位小朋友要排队做游戏,他们的身高分别是0.8米、 1.43米、95厘米、1米32厘米,请问如何排队合适?在这个 问题之中包含了两个主要任务:一是对计量单位的统一,二 是对同级别单位的数字排列。在进行这一问题的讲解过程中, 教师不要急于分析问题,而是引导学生去认识这两个教学要 点,使自身的思考轨迹与教师的讲解同步。
数学是一门探究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参与到“探究”过 程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享受知识, 体会乐趣,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式教学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任务相 结合,它注重方法的指导、情感的体验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这种现代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十分广泛。在这 个过程之中,学生不再是简单的被教学对象和信息接受者, 而是教学的主体和任务的完成者。任务驱动教学的实践证明,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沉浸其中学习 和探究数学知识,是影响任务驱动教学的关键因素。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