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总结 > 办公室总结 > [一课四备磨课流程例说以《分式的概念》一课为例]磨课的基本流程

[一课四备磨课流程例说以《分式的概念》一课为例]磨课的基本流程

来源:办公室总结 时间:2019-10-08 07:51:33 点击:

一课四备磨课流程例说以《分式的概念》一课为例

一课四备磨课流程例说以《分式的概念》一课为例 为了打磨我们的团队,有序推进变式教学研究,我们每 学期拟定一个活动计划,要求资深教师每人每学期至少上一 节示范课,中年教师每人每月至少上一节研究课,青年教师 每周至少有一人上一节汇报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严格遵循 变式教学的磨课流程,确保“一课四备”:第一备“裸备”, 要求授课教师在不看任何参考资料的情况下,独立钻研教材, 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流程;
第二备 “对比备”,授课教师可以借助参考资料,在与别人的教学 设计进行比对之后,自觉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
第三备“集 体备”,授课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拿到团队中,与团队成 员共同讨论、修订,修订完成后才进入课堂第一次正式授 课;
第四备“课后备”,指第一次授课结束后,团队成员集 体点评,授课教师根据大家的评课意见进行第四次备课.每 一次研修活动现场课,都要求团队全体成员必须到场,听课 者做好听课记录;
每一次评课,团队每一个成员都要发言, 且遵循“3+2+1”的评课原则,对所听的课说出3 个优点、2 个不足、1 条改进建议.经过四轮备课后,第二次授课,这 节课之后的“反思”,仍然是全体队员参加,都要对本节课 做出教学反思.下面以匡金嫦老师的一节新授课《分式的概 念》一课为例,说说四轮备课的磨课流程. 一、第一、第二次独立备课后的教学设计 匡老师在独自钻研,经历了“裸备”和“对比备”之后,拿出了下面这份教学设计. 【问题导入】 问题1:教材“动脑筋(八年级上册第2 页)”中得出 的三个代数式有什么异同点? (1)某长方形画的面积为Sm2,长为8m,则它的宽为 _____m;

(2)某长方形画的面积为Sm2,长为xm,则它的宽为 _____m;

(3)如果两块面积分别为x 公顷,y 公顷的稻田分别 产稻谷akg,bkg,那么这两块稻田平均每公顷产稻谷 _____kg. (1)、(2)、(3)的答案依次为:
【新知探究】 (1)当分母____时,分式才有意义. (2)当分母____时,分式无意义. (3)当____时,分式的值为零.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第三次备课即团队集体备课的关注点 接到该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后,我们研究团队对这份设 计展开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其“问题导入”和“新知探 究”两个环节存在三个问题:第一,“问题导入”中的三个 小问各自独立,缺乏连贯性;
第二,“问题导入”中为完成三个小问所列出的式子只有三个,素材单一,学生难以从中 形成对整式与分式的强烈对比,从而导致分式的概念不能自 然生成;
第三,“新知探究”环节在探究“分式有意义、无 意义、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时,问题设置过于直白、生硬, 欠缺思考价值.于是我们对这两个环节进行了如下修改. 【问题导入】 问题1:如图1,这是一块长方形土地,请根据题意列出 相应的代数式. (1)已知长方形的长为x 米,宽为20 米,则:
①它的长宽之比是_______;

②它的周长是_______;

③它的面积是_______. (2)已知长方形的长为x 米,宽为y 米,则:
①它的长宽之比是_______;

②若长宽各增加m 米,原来的周长与变化后的周长之比 是_______;

③若长宽各增加m 米,原来的面积与变化后的面积之比 是_______. 以上问题列代数式分别为:
“问题导入”环节,我们由学生熟悉的长方形问题导入, 通过让学生探究长方形的长、宽、周长、面积之间简单的数 量关系,自然地导出了“新知探究”的素材,为学生接下来 的深入学习做好了铺垫,让学生感觉到这些代数式既是信手拈来的,又是有章可循的。在问题设计方面,问题(1)从 长宽之比→周长→面积,问题(2)从长宽之比→周长之比 →面积之比;
问题(1)①与问题(2)①虽然都是求长宽之 比,但前者的分母是常数,后者的分母是字母,有意为之, 为“新知探究”埋下伏笔.修改后的这份设计,自然流畅, 系统性强,具有整体意识. 【新知探究】 问题2:观察两列代数式,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特点分析如下:
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我们采用对比学习法,让新知在 学生旧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孕育生长.问题2 引导学生对两 列代数式进行比较,首先唤醒学生对整式的记忆,即单项式 与多项式统称为整式,而单项式是数与字母的乘积,单独的 数和字母也是单项式,多项式则是几个单项式的和;
然后让 学生在比较中明晰分式的概念,第2 列代数式中出现了整式 的商且分母中含有字母,与第一列代数式(即整式)形成了 鲜明对比,分式的概念自然而然地产生. 三、第四次备课的关注点 授课、听课之后我们发现,在“变式应用”环节,变式 题组的起点过高,梯度不够充分;
而“课堂小结”环节也不 尽如人意,教师没有对该课进行归纳,教学效果打了折扣. 于是,我们进行了如下修改. 【课堂小结】问题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还存 在哪些疑惑? 为了帮助学生梳理本课的知识点,可以为学生呈现下面 的“课时思维导图” “课时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形成知识网络.学生在梳理本节课学习内容,归纳总结分式 概念所涉及的基本问题的过程中,会慢慢掌握解决此类问题 的基本方法,参悟基本的数学思想,并真切地体会到数学源 于生活,尝试透过生活现象去发现数学本质,通过问题解决 提高数学素养.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