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业已亲历过初中等教育并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普 通学科专业实习生,拟施教的课程内容应该是已经了然于胸的,其程度基本不会超越其已具备认知水平的范畴;而体育 实习生则可能接触到完全陌生的授课内容,比如之前自己并 未学过但上课时却要传授给学生的某项运动、武术新套路、 新推行的广播体操等。在仓促上阵的情况下,他们必须以良 好的应变能力巧妙克服现炒现卖带来的生疏弊端。其八, “学”“术”“技”三者兼容并蓄,缺一不可。高师体育专 业的课程体系由三大模块构成: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类课 程;田径、体操、球类等术科专业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 理学、体育保健学、学校体育学等学科基础理论课程。学习 术科各项目时,既要通晓各运动项目的基本原理,也要掌握 专项运动的技术与技能。对学、术、技三方进行有机融合与 并举,再经过实习中教学实践的整合磨练,才能最终外化为 实际教学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体育教学实习虽然多为某 一运动项目的术科教学,但却需要学、术、技形成的合力才 能予以其强有力的能力支撑。
体育课在中小学非主干课程,实习接收学校对其关注程 度和要求均明显低于其他课程,因此尽管各校对体育实习生 的总体需求量相对较少,但其可介入的年级一般不受限制, 实习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全面接手各年级的体育教学及其 他工作,而类似于数学、语文、外语等主干课程则无此可能 性。因为接收单位绝不会冒险将有升学压力的年级交予无任 何施教经验的实习生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说,体育实习生被 接纳的人数和可能性或许会多于其他学科专业。此外,虽然体育实习生工作的头绪多―――训练、课外活动、运动竞赛 等,实习内容比较繁杂―――不论是否自己擅长的运动项目 都有可能涉及,对能力的全面性要求较高―――会做、能教 并善于有效组织学生练习;但是实习生在遭遇挑战的同时, 也能相应获得更多的经验,得到全方位的磨练和多方面的能 力提升,这是其他学科所无法企及的。
二、体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模式 (一)发达国家教育实习模式概述 世界各国对教育实习这一理论与实践的对接环节均颇 为重视。美国通过立法对教师的任职资格予以严格规定,要 求学生在实习前必须考取教师资格证[5]。他们强调知识形 成、获得过程中主体的行动参与和反思[6],对实习生进行量 体裁衣式的训练,由此形成交互�C自省型教育实习模式。学 生先通过模拟实习和教育见习对教学过程与技能产生感性 认识,之后在直接实习过程中逐步磨练、升华从教能力,并将 其对所遇教育问题反省之心得加以实际运用。在英国,教育 胜任能力被认为是衡量教师培训效果的核心标准,因而中小 学在教育实习中被赋予重任,由此逐渐形成了以中小学为基 础的教育实习模式。该实习模式的突出特点是“重负荷教学 训练”。大学在中小学的协同配合下,试图使实习生通过密 集的教学体验顺利实现所期待的专业成长。历来重视教师培 养的德国,采用的是两段式教育实习模式:第一阶段是大学 负责的修业阶段;第二阶段是教育行政当局负责的实习阶段[7]。修业和实习这两个阶段虽然前者侧重理论,后者侧重实 践,但是二者是不可割裂且具有连续性的。规范的两段式实 习及各阶段分别需要历经的两次国家考试,确保了德国师资 培养能维持较高水准。日本的教育实习机构较为完善,其专 门培养中学教师的教育大学实行“全程实践法”,采用分批 集中的教育实习模式[6]。学生在大学4年分期、分阶段地开 展教育教学实践,从最初以旁观的角度观察,到之后逐渐参 与其中,最后过渡到独立实习操作。这种实习模式在潜移默 化中使学生成为教育的行家里手,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 效果。法国的教育实习采用职业�C自主化训练模式,组织形 式为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他们重视教育实习的制度化、序列 化和系统性,强调应针对被教育对象个体差异采用适宜的组 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教学提倡个性化和多样化。他们期望通 过教育实习提高准教师运用理论指导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前苏联采用连续性教育实习模式,教育实习从一年级下 学期即开始,几乎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低年级的实 习只作为教师职业准备的初步训练,之后随课程学习的深入 而逐步深化。各阶段实习内容能有效衔接,教育性实习与教 学性实习能相互结合与渗透,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
(二)我国体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模式与组织形式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通常采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 固定对象的“一元化”实习方式[8]。由于培养对象的目标 取向是未来的中小学教师,故实习领域基本未能超出中小学范域。刘玲等[9]的调查显示,北京部分体育院系采用的教育 实习模式有两种:其一为一次性教育实习;其二为序列化教 育实习。所谓一次性教育实习模式,是指从模拟实习、教育 观摩与见习到教育实习的全过程在一个时间段内不间断完 成。这种模式保障了实习工作的连续性和整体性,且因在专 门时段进行而不会干扰正常教学秩序,其特点是便于管理和 可以相对节省经费开支。所谓序列化教育实习模式,是将整 个教育实习工作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一定时段内定期 开展的教育见习,学生藉此了解中学体育课的基本特点、内 容、教学组织及方法等;第二阶段为学生正式到实习基地展 开实习,让学生完成将自身所学知识向实际工作转移的任 务;第三阶段为根据实习反馈问题进行修补、完善,及时弥补 不足。这种实习模式被认为“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 使学生能在“学习―实践―再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自我修正。
从实习的组织形式看,高校通常采用集中实习、分散实 习、集中与分散相结合3种形式。集中实习虽然便于管理和 下派教师指导,但由于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导致参与教 育实习的学生逐年增多,这使得传统的集中式实习模式难以 为继。一方面,资源优良的实习学校匮乏,批量人员食宿问题 加重了接收学校的负担;另一方面,实习对接收学校的教学 良序形成明显的干扰和冲击,加之实习时段安排欠妥,这些 因素的综合作用加大了接洽实习学校的难度。分散实习是指 每个实习点仅安排几位甚至一两位实习生,这种单兵作战的形式使实习点多而分散,铺开的摊子大,因而增加了管理难 度;但指导教师的指导是一对一的,所以针对性更强,指导效 果更佳。
分散实习的另一重含义是将短而集中的实习分一部分 到相关课程中[10],结合课程学习在实习前开始训练、见习 和模拟实习。在大学1~3年级,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摩中小学 公开课,强化其对中小学教育现状的感性认识。一些院校在 让学生“走出去”的同时,通过“请进来”的方式聘请资深 中小学教师传授教学经验,通报中小学教改新动向。此外,微 格教学法能任意设置技能培训环境,因而在正式实习之前被 广泛采用。借助图、声、像等手段可以对各种教学方法与技 巧进行“选择性模拟”,由指导教师对从不同角度完整记录 执教者授课过程的录像做出评析,由此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自 我图式,最终达到掌握各种教学技能与方法之目的。无论是 观摩、见习,还是模拟实习、技能训练及一次课试教,通过在 师范教育前3年中穿插进行,有计划、有选择、有秩序地开展, 可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逐渐适应。将部分预实习工作融 入日常课程或教学实践计划中,这在无形中延长了教育实习 的时间,也为之后的集中实习提供了心理与知识的双重准备, 此即为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形式。该形式可以克服单纯分散 或集中带来的弊端,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形式。
由于体育自身具有实践性特质,加之扩招等多种因素的 综合作用,过去联系实习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随机性做法已明显无法适应新形势。为缓解安排体育教育实习工作的压力, 很多院校尝试建立了实习基地,由高等院校、当地教育行政 部门和中小学三方协同配合,将一些体育设施良好、稳定成 熟和有接收能力的学校作为长期实习合作单位。经过不断发 展,一些实习基地现已初具规模并见有成效,这对于提升教 育实习质量无疑是颇有裨益的。
三、体育教育实习的内容与时间安排 高校体育教育实习内容呈现多元化,除了体育术科和理 论课教育实习外,还包括班主任工作、业余训练及社会实践 等内容。一些学生结合毕业论文内容还要开展运动负荷测量 并进行教学实验设计,因此体育科研也成为实习内容之一。
由于实习内容繁杂,因而对体育实习生的能力要求和检验是 全方位的。具体说来,其相关能力结构涉及教学能力、教育 能力、专项能力和实验能力四部分,详见表1。中小学对运动 相关技能的要求较之大学多而广,而高校体育专业教学计划 中的部分核心课程所授内容并非中小学体育教学所实用的。
对此,体育教育专业应有意减少部分纯学科理论内容的教学, 增加中小学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内容,加强学科教材 教法、教学技能的教学与研究,同时注意将现代教育技术融 入其中,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能力需要在实践中培养,而 知识与技能是成就能力的基础。要造就合格的体育教师,仅 通过体育专业、基础理论和教育这三大类课程的学习远远不 够,还要引领学生接受一系列必要的专门性职业培养和训练。技能培训是服务于执教目标的,因而应尽可能甄选技术性、 可操作性和应用性强的内容,具体内容可参见表2。此外,学 生在实习前期的预准备阶段,还应根据体育课的特点,适时 融入教育教学环节的培训或其他相关内容的见习(见表3)。
我国高校本科教育实习时间一般为8~10周,此间要完成 前期准备、下点实习和实习总结三大任务,除去准备与总结 阶段,真正实习的时间仅有月余。如此短暂的实习期内要使 实习生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蜕变,其难度可想而知。刘玲等 [9]的研究结果显示:学生通过实习而能“较成功的上好体育 课”所需的时间为10~12周,这是实习功能效应得以显现的基 本时间要求。欧美发达国家教育实习约占总学时的7%~8%,其 中美国高校教育实习时间最短为15周,最长为半年;英国为 15周;前苏联为17~19周;法国为27周;德国则长达1年以上。
相比而言,我国教育实习的总体时间的确偏短。近几年,我国 有些体育院校也尝试开展为期半年的教育实习,但这种安排 是否会影响其他教学工作还有待实践的检验。在全国43所体 育院校中,目前只有7%的学校教育实习时间在12周以上;但 接近60%的高校认为实习时间在8周以下难以完满达成实习 目标,将实习时间控制在10~12周比较适宜。从各校的实际操 作情况看,总体实习时间也普遍有延长之势。
四、结语 随着中小学教师职业饱和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毕业生 难以如愿达成从教志向,预备转岗成为许多师范生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在这种形势下,强化教育实习的职能延伸就显得 颇为重要。为了使学生所学技能在多个领域都能运用得游刃 有余,高校可以尝试为学生创造在不同领域实习的机会,将 学生的大学生活始终与学校、社会联成一体,采用不具体规 定地点、时间、项目的全方位实习方式,即所谓“多元化” 体育教育实习方式[8],使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成为一专 多能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