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音乐课程是“情境性”的 实践性音乐教育哲学反对既定不变的课程模式,认为实践的音乐课程具有很强的灵活性,音乐课程教学所包含的 “目标定位、准备和计划、教和学、评价”四个阶段都是“情 境性”的,因此,它是一种生成性的实习课程,能随时根据 情况作出调整。指出,“由于音乐与其他学术科目迥然不同, 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假设普遍应用于科学、历史或数学教育 的课程制作和程序对音乐教育也完全适用,那一定是唐突之 举。”可见,“情境性”课程更尊重音乐学科特征及学生的 个性,对于改变当前音乐技能教育中“一套教案针对众多学 生”的不切实际的做法具有重要意义。
(三)音乐课程是“多元”的 “如果音乐存在于各种各样的文化中,那么音乐本身就 是多元文化的,如果音乐本身是多元文化的,那么音乐教育 从根本上也应该是多元文化的”。音乐课程的“多元”性是 由音乐的多元文化本质决定的。指出,“支持音乐教育实践 学说就是坚持音乐和教学是多样性的人类实践活动”。笔者 认为,“多元”的音乐课程观是从多角度去看待和理解音乐, 发现音乐价值,并寻求多种实现这些价值的途径,培养学生 在区别和差异中宽容而有效地学习,培养出认同和共享群体 的兴趣和思考的批判性视野。
二、实践性哲学视野下的音乐技能课程改革模式 (一)技能课程的“实践化”改革模式 音乐课程就是要“让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目前我国音 乐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程主要是毕业前夕短暂的实习,时间一般安排在毕业前夕,且时间短,模式单一,效果十分有限。
笔者认为,应将各种形式的实践有目标、有计划地纳入课程 管理,并计入学分。一是实践课程常态化。即从学生进校到 毕业,每学期都有一定学分的实践课程。二是实践课程多样 化。包括课堂实践、艺术实践、社会实践、音乐实践、教育 实践等,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实习。三是课程设置和比例搭 配灵活化。学校应对学生学习情况、实践能力等进行科学评 估,根据评估结果,在不同学期对学生的实践课程类型及学 分比例进行合理调配;
甚至可以针对就业倾向,对部分学生 个性化设置实践课程。同时,学校要根据实践课程所反映的 问题,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增强课程的针对性,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减少和避免高分低能。
(二)技能课程的“情境化”改革模式 “特定教学――学习情境被称为课程……课程是教师 和学生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的经历。”他指出,“作为实践 课程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将学习语境化或情景化……这 样一来,学生们不仅能全方位地学习,而且可以学习如何教 学。”笔者深信,正如所言,“情景化”课程模式是教会学 生如何教学的最佳途径。实践中,一是要将“培养基础音乐 教学师资”这一目标定位作为实施“情景化”课程的基础和 前提,课程的设置和实施应当将学生带入真实的,或类似真 实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场景,通过与场景直接接触与互动, 提高学生音乐技能、教学技能和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开设中小学音乐课堂观摩、课堂教 学、课外活动等情景模拟课程,如定期组织学生实地观摩中 小学音乐优质课;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模拟中小学课 堂教学及课外活动;
与教学实习有机结合,将情景化教学场 景延伸到真实的中小学课堂等。三是在技能课程实施中可以 灵活创设场景,如安排学生观摩教师为其他学生上课;
在教 师的指导下,安排学生为学生上课;
针对学生中普遍或个别 存在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等。总之,要改变以往 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技能课程模式,将原本枯燥乏味的 音乐技能课程变得活跃、生动,让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学 会如何教学。
(三)技能课程“多元化”改革模式 1.课程内容设置多元化――即本土化与多元文化相结 合的技能课程改革模式。一是本土化音乐技能课程设置。承 认音乐教育的多元化,其实也就接受了音乐教育要融入本土 化元素。“任何一种课程理论必须适合我国教育教学实践, 否则,其价值只是理论模型的推导”。我们学习音乐教育哲 学思想,就是为了借鉴吸收其合理因素,实现其理论的“本 土化”,并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理论。所以,音乐技能课程 本土化,就是要将中国式唱法、中国式演奏融入课程,如开 设民族戏曲唱法课程、民族乐器演奏技法课程、本地区特色 音乐技能课程等,让音乐教育专业同时肩负起传承和光大民 族音乐文化的历史使命。二是多元文化音乐技能课程设置。实践性音乐教育哲学认为,“只有承认和面向当代多元音乐 文化,才能为音乐教育的课程建构、教学实践建立更为开放 和宽容的出发点。”技能课程要充分体现音乐多元化的特征, 这是由教育专业学生适应未来音乐教育工作需要,培养在不 断变幻的社会中所应有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而决定的。学 校可以开设诸如中外歌剧和音乐剧体验、流行唱法、爵士钢 琴等等之类课程。同时,还可以一种更加灵活的课程实施方 式来促进技能课程的多元化。当然,这些课程的设置不是要 穷尽世上所有的音乐种类和风格教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建 立更宽广的音乐视野,塑造更加宽容的音乐态度以及多种音 乐感知和表现能力。
2.课程形式设置多元化――即分科设置与综合化相结 合的技能课程改革模式。对于音乐教育专业而言,一味强调 课程分科设置则背离了“师范性”的要求;
而一味强调“综 合化”又将背离音乐的学科特性。应统筹考虑,在保留必要 的技能课程分科设置同时,设置若干综合课程,构建一种既 不失专业特性,又照顾科际联系的课程设置模式。一是必要 的分科技能课程设置。这是由音乐的“实践性”和“表演性” 特点决定的,以至于多年来,无论教学和课程怎样改革,音 乐技能课程分科设置方式也不曾被其他形式所替代。因此, 保留演唱、演奏等核心专业技能课程是必要的,其作用是, 使未来的音乐教师掌握必要的音乐表演所必需的专业技能 技巧。二是音乐技能综合课程设置。利用音乐学科内部各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将声乐与合唱整合,合唱与指挥整合,钢 琴与即兴伴奏整合,声乐、钢琴与自弹自唱整合,充分考虑 各种音乐技能的综合运用,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举一反三, 融会贯通。如,可以开设自弹自唱训练课程、即兴伴奏课程、 合唱指挥课程等,并逐渐增加其比重。三是技能与基础理论 综合课程设置。如将声乐技能与声乐理论、钢琴技能与钢琴 理论相整合,开设声乐理论与演唱技能训练、钢琴演奏与演 奏技法、民族歌曲欣赏与演唱等课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 机结合。四是技能与教学理论综合课程设置。将教学法的内 容渗透到专业技能课程实践当中,如开设声乐演唱及教学理 论、钢琴演奏与教学理论等课程,将演唱、演奏技能实践与 技能教学理论有机融合,使学生在学到音乐技能的同时,通 过直接体验掌握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三、结语 实践性音乐教育哲学的系统理论和观念为我国广泛熟 悉和接受尚需时日。本文仅从音乐教育专业技能课程的角度 对其进行了初步探索。就音乐教育而言,对实践哲学思想的 研究和吸纳还远远不够,音乐教育要做的事情还很多。“音 乐教育并不只关注音乐,它还关注学生,关注老师,并关注 我们希望共同构建的社会形态”。即必须探讨我们希望通过 音乐教育培养何种人。这一点值得我们在音乐教育专业课程 (包括技能课程)设置和实施中深入思考和研究。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