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画册对主要 人物的把握却不够准确,分为两类:一类是能形象把握不够 准确,尚且说得过去;
一类却是对人物的理解存在着明显的 错误。
摘 要:
红楼人物;
形象把握;
形神兼备;
理解错误 笔者对绘画艺术所知有限,没有资格对其作品的艺术水 平评头论足,故仅从对作品的理解、对人物性格的把握来谈 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
首先,画册中的一些次要人物都画得相当不错,性格各 异,神形兼备,比如贾芸、贾蔷、瑞珠、宝珠等等都很好, 尤其是李嬷嬷、邢大舅、静虚等,更是难得的传神之作! 但是,以笔者多年的读红感受来看,此画册对主要人物 的把握却多有败笔,这里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人物把握不够 准确,但尚且还说得过去;
一类却是对人物的理解存在着明 显的错误。
先说第一类。
画中的贾母面带愁容,薄薄的嘴唇,衣袖的线条似乎都 成尖角,怎么看,都像是一个刻薄无福之人。但实际上,贾 母是一个经过大风大浪、大惊大险、气定神闲、聪明智慧、宽厚慈爱、有品味有雅趣而又极有胸襟与城府的老者。
薛姨妈看上去竟似个丫环!对其应突出慈爱、宽厚,不 急不躁、不紧不慢、不愠不火的那份感觉。
赖大是堂堂管家,竟如看门护院的老头!贾府如此显赫 荣耀的身份地位,人来客往、相与交接的,岂是平常之辈?! 如此一管家,岂不是颜面丢尽?贾府又不是北方农村的地主 老财! 傻大姐在书中明确说是一个"粗粗笨笨"的干粗活的傻 丫头,可画册上看上去却是娇小伶俐的模样。
冯紫英本是和宝玉相仿或稍大些的年轻公子哥,可画册 上却是个中年男人的模样。
再说第二类。
龄官不是烧纸而是画蔷。书中明确有这样的话"龄官画 蔷痴及局外";
而烧纸的是藕官,"杏子阴假凤泣虚凰",她 是为了纪念死去了的菂官。
画梁春尽香尘静,可卿其情岂可轻? 身世迷离难猜测,只为大旨要谈情。
为尤氏特赋打油诗为:
独自玩牌为哪般?书中哪有此清闲。
不知此笔来何处,或是画者赋新篇? 还有袭人:
袭人贤德世人知,慵妆散衣在何时? 不知此景从何来,蹙眉扪胸问画师。还有探春:
探春探春真可叹,身似钢筋迎风站。
本是敏捷有才干,偏被画成刘胡兰。
最最可笑的是阿凤!王熙凤是芹兄最着力下笔描摩的 一个人物。对她的评价切不可受高鹗续书的影响,否则对她 是难以把握的。雪芹兄是爱其才智,而不掩其瑕疵,对其是 无比欣赏而又无比悲叹惋惜的情感。阿凤是一个才能不让须 眉的脂粉英雄!可戴先生竟把她画成如此模样,特赋打油诗 为:
可笑可叹复可爱,阿凤竟持大烟袋! 芹兄地下如有知,不知是惊还是骇? 此幅画如把烟袋抹掉,尚可说得过去。
还有黛玉和宝玉,这更是难以描画的两个人物。黛玉焚 稿历来是画师们爱选的题材,但其不知:那正是续书中不可 饶恕的一大败笔!庸俗之致!黛玉的确是"泪尽而逝",但却 不是对所谓的"掉包记"充满怨恨、绝望伤心而死;
更不是那 种伸着脖子喊着宝玉的名字不甘冥目的死!这种文字太拙 劣了!这和雪芹的精神旨意相去太远!当然,究竟黛玉是怎 么死的,死时是何种情景,我们现在是无法知晓的,我们也 无法问讯九泉之下的芹兄了,但这样的情节场面实在是对雪 芹旨意的一大篡改,掩盖了作品所要表达的、本来就深曲、 委婉的旨意。
如果,《红楼梦》仅仅是"两女争一男"的一个爱情婚姻悲剧的话,它有什么动人之处呢?不要说在封建社会,就是 在我们恋爱婚姻极为自由的现代社会,这样的事不稀松平常 吗?还不是到处都有、随处可见吗?可《红楼梦》自他问世 以来,就打动了无数的读者,这难道说是偶然吗?多少人为 它倾倒,多少人为它泪流,又有多少人无怨无悔地为它付出 自己一生的时光!著名的红学家俞平伯先生、周汝昌先生, 他们绝不是等闲之辈,他们都是饱读诗书的国学大师,竟为 研红楼付出一生的心血! 黛玉、宝玉、宝钗、湘云这几个极为重要的人物,至今 还没有发现哪位画师能绘其形、显其神呢。清代改琦所画也 不甚好,人物都有些粗蠢的感觉。倒是王扶林导演的电视版 的《红楼梦》我认为是迄今为止比较好的。
无论是为红楼人物画像也好,还是分析红楼人物形象也 好,都应以雪芹原著八十回为底本,而不是参照百二十回的 作品,否则的话,那就大错而特错了!这是一个最基本的事 实。高鹗续书使《红楼梦》这部旷世罕见的伟大作品变得庸 俗不堪,为此所有爱红、研红之人一定要认真审慎,也许有 许多的读者是通过你的介绍来了解《红楼梦》的,千万不能 以讹传讹!这是我们所有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学人的一个不 可推卸的文化责任。
记得梁归智教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情真方许说红楼, 是的,这句话说得太精彩了,太到位了!如果是一般读者, 你只是喜欢红楼,那你就尽情喜欢;
但如果你想在红学方面有所研究,那就请你抛开一切的功名利禄的目的,潜心去读 原著,去读清史,去了解雪芹的家世,去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的方方面面,包括诗词曲赋、书法丹青、饮食服饰、风俗民 情、园林建筑等等,否则是难懂红楼的。
红楼不是人人能读懂的通俗小说,你可以说它是一部人 情小说,一部社会小说,一部政治小说,一部文化小说,但 唯独不是通俗的爱情小说!也是梁教授说的,要想研究红学, 你得有诗人的气质、悲剧的心态和哲学的思考;
而且我认 为:最重要的是我们还要有深厚的国学基础。但不可否认, 这样的人越来越少了。
周汝昌先生认为:要把红学做为新国学,笔者也深以为 然。
参考文献:
[1]曹雪芹著 周汝昌校订批点〈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 点本〉漓江出版社 [2]周汝昌 〈红楼梦与中华文化〉 中华书局 [3]梁归智 〈红楼梦探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戴邦敦 〈红楼梦人物百图〉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