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职业资格 今年7月,学校组织了一批教师到德国学习,我也很荣 幸地成为其中一员。德国在二战中损失惨重,很多地方几乎 变成废墟,而在短短几十年便跻身于世界前三,他的秘密武 器就在于德国闻名于世的职业教育。德国的职业教育是如何 进行工学结合的?教学中如何做到教学做一体化的?哪些 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于七月二十六日登 上了飞往德国的航班。我们参观学习的地方位于德国北莱茵 -威斯特法伦州的森市,是一所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在那里, 经过三周的培训学习和参观交流,亲自感受了德国的职业教 育,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德国的职业教育给我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
我们到达培训中心时是上午10点,接待我们的彭博士给 我们安排了住宿并带我们参观了校园,我们就住在培训中心 里,住宿及周边环境和建筑并没有之前想象的那样奢华,但是校园布局紧凑美观、干净整洁,很多细节的地方都考虑得 非常周密,例如窗户、门既结实又方便,这让我们初步见识 了德国人的务实和严谨。当天,我们还参观了培训中心的各 个车间,实际上车间也是教室,这个培训中心主要培训的是 建筑行业(包括铁路)的技术工人,车间就在培训中心内, 完全按照实际的工作环境建设的,有铺地砖的车间、做家具 的车间等等,学员可以在这里进行各项职业技能训练。
第二天,我们一行37人分成2组,轮流学习建筑工地的 测量和铁轨的铺设,我们组先学测量再铺铁轨,测量老师是 一位真诚而又严谨的德国人,从简单的直线测量,再到垂直, 最后是圆弧测量,循序渐进的练习,虽然从理论知识来看, 这些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太简单了,但是从学习的过程中, 我们体验了职业教育中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我们可以 借鉴这种模式,在高职中展开教学,培养出动手能力强的高 素质技能型人才。学习期间,彭博士还给我们介绍了德国职 业教育的方方面面。总结这次的学习,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 面值得我们借鉴:
一、 重视职业教育,提高国民素质 奔驰汽车、西门子电器、施耐德产品这些“德国制造” 的质量之所以驰名世界,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得益于德国拥有 大量技艺熟练精湛的技术工人。在德国,不论担任哪一种工 作,“职业资格”是非常重要的,而这种“资格”,又都是 通过职业教育来获取的。任何一个行业都需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不经过正规职业培训、未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不准 进人职业生涯。我们在埃森职业培训中心参观时,刚好有一 批学员学习铺地砖,他们要经过三年的学习,再经过考核通 过后,才能上岗。在德国,即使从事养殖业、种植业的农民 也需要经过培训取得资格方可从事农业生产。而我国的很多 厂矿企业招人时,为了节省成本,职工不经过职业培训或者 只是简单的培训一下便上岗,难怪“中国制造”有时成了廉 价劣质的代名词。
在德国,大学毕业生占同龄人的比例仅为20%,将近 80%的年轻人接受的则是职业教育,职校毕业生凭熟练的技 能找到就业岗位,领到满意的薪水,也不比大学毕业生差, 他们为“德国制造”提供了大量优秀的技术工人,也得到人 们普遍重视和尊重。并且接受过职业教育的人不一定一辈子 当工人,他们有很多晋升机会。如在企业工作几年后,可以 通过考试晋升为高级技工,还有的成为大企业的中、高层管 理人员。所以绝大部分家长都乐意让子女上职校学习,这是 社会认可的普遍现象,不会觉得低人一等。而在我国,人们 对职业教育认识不清,认为学历越高越有出息,上大学是唯 一的成才之路,千军万马竞走“独木桥”,人们脑子里还有 职业高低、身份贵贱的糊涂认识。中国要想由“制造大国” 变成“制造强国”,必须要有技艺熟练的工人,而这正是高 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所以高职教育必须要政府和全社会的人 共同关注和努力。二、重视技能培养,加强校企合作 德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适应岗位要求的技术工人, 所以教学上侧重动手能力的培养,这点我们在培训中心深有 体会,老师几乎不讲理论,只讲仪器的使用、设备的操作, 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实践,老师只在旁边观察和指导,我们 学习的那段时间,天气很不好,有时突然下雨,有时又艳阳 高照,德国人似乎天生喜欢亲近自然,而我们想投机取巧, 被老师发现,扣了分,我们再一次领略了德国人的认真和严 谨,这也是我们在工作中努力培养的职业素质。而在我国, 往往是老师滔滔不绝的讲了很多,可是学生遇到实际问题却 不知如何动手。
培训中心的校长还给我们介绍了教学计划,三年的学习 时间,培训由学校和企业合作开展,学生在学校学习文化课 和理论课的同时,要到一家企业接受实训教师(师傅)的实践 技能指导。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在企业受训的时间多于在 学校学理论的时间,两者的教学比例为30%和70%。通过这 样的工学结合,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可以在实际操作中进 行,而不是枯燥无味的纯理论学习,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授 非常的简单实际,以够用为主,以在实际操作中需理解和应 用的进行讲授,这样的教学模式,我想学生都乐意去学。学 生的职业能力如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等也在无形之间得到了 提高。
在我国,职业院校实训难是一个普遍现象,这无疑阻碍了学生技能的培养。而在德国,职业教育有健全的法律保障 和充足的经费支持,按照职业教育法及其它法律的规定,职 业教育经费主要来源渠道是由联邦、州政府及企业分别承担 的。企业除了负担培训设施、器材等费用外,还必须支付学 员在整个培训期间的津贴和实训教师的工资等,企业承担的 费用占70~80%,企业也乐于投资职业教育,因为企业把对 职业教育的投资看成是对企业发展的长远投资。所以,我们 国家应尽快出政策,使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中,并且是深度 参与,在校企合作中达到双赢,为提高技术工人的素质,打 造优质的“中国制造”的品牌。
三、突出职业技能,构建科学的考核体系 德国职业教育实行“考教分离”考试考核办法,根据德 国《职业教育法》,行业协会直接担负着监督职业教育运行 的职能,各类行业协会负责组织和实施本行业学员的职业培 训考试,颁发职业资格证书,由于考试的组织和管理不是由 培训中心或学校组织实施,而是由与培训无直接关系的行业 协会承担,这就保证了考试的客观性和严格性,体现了公平 的原则,使职业资格证书更具权威性。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 中占据主导地位,除了组织考核外,还负责企业职业教育办 学资格的认定、实训教师资格的考核和认定、考核与证书颁 发、培训合同的注册与纠纷仲裁等。一个学生若毕业当年考 试不合格,可来年再考,但最多允许补考两次,凡经三次考 试不合格的学生,终生不得再考该职业的资格证书,必须转学其它职业。这种办法有效保证了考试考核标准的统一和效 果的公正,是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科学认定,也是教学效果 和培训质量的公正评估,它对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培训质 量,以及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反观我国 的考试制度,基本上由学校自己组织考试,内容也以笔试理 论考核为主,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不少人是高分低能或者 低分低能。改革考核机制,建立科学的考核系统,也是我国 高职院校的任重而道远的一项责任。
四、强化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 德国对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十分重视,有一套比较 严格的制度。比如对教师的学历和资历、专职与位职的结合、 教师本身的培训与进修、品德和技能的、严格的考核制度等 方面,都作了精心的规定。由于门槛较高,通过激烈的竞争 取得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的师资大都具有良好的品质,广博的 知识,精湛的技能,快捷的效率。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大 部分是大学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而从现场来的比例很少, 大多缺少工作经历,实践经验较少,动手能力不强,而且受 条件所限,很少接触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难以满足职 业教育对师资的严格要求。我校在师资培训上已制定了相关 制度,专业教师要定期参加技术培训和实践锻炼,并严格考 核,同时积极改革聘用制度,从社会上招聘有实践经验的工 程技术人员担任专职教师。在师资培训上还应广泛深入地开 展,并有相应的激励制度。以上四点是我对德国职业教育的印象和感受,我们应该 学习其先进的经验,找出我国职业教育的差距所在,并结合 实际,学习借鉴德国的先进经验,探索职教改革的新路子,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做出努力。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