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困境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体地位正在被弱化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 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的指导思想。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是使我们 变得更好的科学的理论,只有在它的指导下,我们国家才能 更好的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改变了我们国家的历史 进程,并成为中国广大民众的精神指南。但国际国内形势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和思想 信仰的主体地位逐渐被弱化,人们开始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思想地位出现质疑,公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度大大降低。
(二)理论宣传教育与群众当前生活实际脱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人民大众 所了解和把握、认同,并用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表 层上看,这是有关理论通俗化的问题,但实际上是学风问题。
首先,理论宣传教育中远离生活的问题。实现马克思主 义大众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的人们的具体生活当中去,用以解决人民生活当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理论宣传 教育不能远离群众的生活,用自己主观臆造的“理论”来教 化人民,脱离现实生活。其次,理论宣传教育中远离实际的 问题。依据当前我国最大的实际,理论宣传要将马克思主义 理论同当前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要从我国建设和发展的 实际问题考虑,不能与实际情况脱离,从理论与经验出发, 搞形式主义和经验主义。
(三)理论宣传工作的有效性、多样化有待提高 “现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途径的名目繁多,看似花团锦 簇,实是虚有其表。大众化途径多种多样,但实际上有效途 径少之又少”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时,往往采用 单向的灌输方法,其结果必然影响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灌输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起到了十分有效的作用, 但传统的灌输方式,受众群体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例 如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举办讲座不分受众单纯喊口号、 报刊书籍单纯喊口号。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理论宣传 不能再被限制在传统灌输的狭小范围内,而需要各色各样的 形式,并对人民群众提出更高的要求。
(四)理论宣传教育中的学风文风问题 理论宣传教育中的文风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该理论 的语言晦涩难懂。语言是各种理论传播的载体,马克思主义 理论要实现大众化,就必须将理论术语转变为大众术语。然 而现实中的一些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是学者自己的事情,与人民大众没有关系,他们往往把创造一些新概念、 新名词作为重大的理论研究,使用的术语晦涩难懂。这严重 割裂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的联系,打击了公众学习的积 极性,导致大众化的群众的汇集和后备力量难以凝集起来。
(五)理论创新滞后,未准确反映群众的时代和利益诉 求 在十七大以前,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少之又少, 直到“大众化”命题的提出,理论学者才将马克思主义大众 化作为一个重点领域来研究。近年来虽然出现了不少关于马 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章,但大多数局限于宣传党的政策方面, 相较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的探索成效来看,目前关 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全面探究的专题论著可以说 是毛鳞凤角。从当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都不太适应新时 期的变化,这是造成当前理论创新滞后的关键因素。马克思 主义理论创新的滞后,使得理论无法达到“从群众中来,到 群众中去”的效果,对于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无法从 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做出行之有效的回答。所以, 理论创新既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的自身利益需求,又要解 放思想、与时俱进,反映时代诉求。
二、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研究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关乎全民族的精神支柱,是发展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把道德建设和法制规范紧密结合在一起,坚持不懈地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武装广大人民群众的头脑和思想,达到 教育人民的目的。
第一,要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用道德、法治引 导带领群众,加强对公民的道德教育,继承传统美德和弘扬 时代的新风气和新风尚。第二,要着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 程,弘扬社会正气,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承担社会 责任,努力营造适宜的社会氛围,培育文明风尚。第三,要 对道德领域中存在的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专项教育和防理, 加强全社会诚信建设。第四,要改善思想政治工作,贯彻以 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使奋发向上的社会心态得到发展。
第五,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学雷锋活动,发挥道 德模范的先锋榜样效用。
(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为中国社 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和世界观的指点引导,是 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的先决条件。当今 社会,价值观在世界范围内呈现激烈交锋的新态势,思想意 识在中国社会建设的新时期出现了多元化的新特点。虽然现 在社会中,思想观念更加多元化,但并不是说我们就要丢掉 马克思主义,相反,我们更要坚持其在指导领域的主体地位, 坚决抵制和反对指导思想出现多元化。“不管社会经济结构 和社会思想多么复杂、多样、多元、多变,我们都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第一,要健全完善对党员的监督机制。对该监督机制的 完善主要靠民主与法制,两者都不可或缺。具体来说,就是 发挥人民群众的广泛性对党员进行监督,切实保障广大人民 的表达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有效地监督“人民公仆”。
加强法制对党员的监督,利用监督制度管党员尤其是领导干 部,健全各项监督制度。第二,加强对党员廉洁从政思想的 教育,首先要从党员的思想入手,要求党员干部树立坚定的 理想信念,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党员要清正廉洁, 确保始终做到自省、自律、自重,真正做好人民的公仆。第 三,加大对党内及社会腐败现象的打击力度,对腐败分子严 厉惩处,绝不宽恕。加快和完善对贪污腐败行为法律法规的 建设。第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主张以道德倡导廉洁,建 设清廉的政治思想文化。
(四)加强理论宣传教育与群众生活的关系 1.理论与现实相结合 只有与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才能被用来解决当前的实实 在在存在的问题。只有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发生了联系的理论, 才能被人们认同。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注重调查研究, 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原本就固有的样子,做到不唯上、不 唯书、只唯实,只有将理论联系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运用 到大众化的各项工作、学习中,才能将我们所要做的事情办好、办实,才能使生活变得更美好。
2.创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语言系统 所谓的理论宣传教育,就是将群众难以理解马克思主义 理论用简洁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变成人民群众能够理解的 措辞和语句。马克思主义要为人民大众所接受,除了用简洁 易懂的语言把晦涩难懂的道理讲出来外,还可以积极创作接 近群众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品,贴近生活实际的思想 理论才能为人所接受。是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作品只有 努力接近公众,迎合人民群众的需求,才能在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加强理论创新,做好理论创新工作 1.实践特色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实践特色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无论其产生还是发展 都要用实践来检验。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以来的历史和 人民作出的正确抉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 各族人民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并累积了大量的经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和国家吸取教训,做出了改革 开放的正确决策,打开国门,建设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建设 现代化国家。理论来源于实践,已经被实践检验过的理论还 要继续接受实践的检验,因此要实现长久的发展必须依托实 践,并不断发展完善。
2.理论特色是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 求真务实是理论特色最集中的表现。求真务实,强调理论联系现实。只有符合本国实际情况的理论,才是正确的、 科学的理论,才能用以解决实际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 党就是坚持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才能够在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建设中取得巨大成就。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