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月计划 > 社会性别教育引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探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社会性别教育引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探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来源:月计划 时间:2019-10-13 07:58:00 点击:

社会性别教育引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探究

社会性别教育引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探究 :
将社会性别教育引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有助于学生循 序渐进接受新的性别观, 促进性别觉醒。引入内容包括西方社会性别理论、性别 观教育、性别平等教育三个方面;途径有开展讲座活动、进行课堂讨论、课后布 置作业等。

摘要 社会性别教育;
引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意义;
内容;
途径;
当今大学生在学习、交友、恋爱、就业、生活等方面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上 的诸多问题与困惑, 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们自身的性别观念有关, 因此对高校大学 生进行性别教育势在必行。

一、社会性别教育引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首先, 从社会性别理论的缘起与影响来看, 将社会性别教育引入“思想道德 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可为该课程提供新的理论视野。“社会性别理论 (gender theory) ”形成于上世纪60年代的第二次女权运动时期, 是在对传统性别生物决 定论的批判和否定的基础上提出的。[1]该理论作为女性主义的核心, 已向各个 学科渗透, 在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 它作为一种新的审视问题的工具 与视角, [2]在重新认识历史与当前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宏观层面也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理论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渗入可增加、拓宽 该课程的理论厚度与广度。

其次, 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与任务来看, 社会性别教育 的引入十分必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 课程, 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加强思想政治道德修 养, 适应各个阶段的大学生活, 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法律、心理等诸多方 面的素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3]既然该课程承担着如此重要的任务, 就有 必要将更加先进的理念融入其中, 使上述意义和功能体现得更加明显。

第三, 从高校大学生传统社会性别观念固存的现状及所产生的影响来看, 将 社会性别教育引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具有现实性关怀。第一, 一些大学生认为男性多从事公共领域的活动, 以社会、领导型形象为主, 女性主要参 与私人领域的活动, 以家庭、依从型角色为主。此种性别角色的定位限定了大学 生的就业领域, 无形中也增加了学生就业的压力。第二, 传统的社会性别意识和 性别角色刻板观念不利于女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特别是当她们遭遇性别因素所 致的就业困境时, 女性的自尊、自信与自强会受到强烈的冲击, 由此而产生极度 的自卑感。在很多情况下婚姻成了排解她们内心之苦的唯一出路, 于是“学得好、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念愈加强烈, 致她们最终丧失了参与社会的主动性。第 三, 在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模式基础上形成的男权至上、男尊女 卑、男主女从的两性文化在中国社会根深蒂固, 在大学校园亦如此。很多男学生 依然怀揣着对贤妻良母的眷恋, 高度赞美温柔、顺从、忘我、无私的女性气质;
而一些女学生, 在情感上仍是执着地寻找顶天立地、振弱除暴的男子汉作为自己 的依靠。第四,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开放, 大学生的性别及性问题日益 突出。尽管大学生思想开放、善于接受新事物, 但缺乏对性及性别问题的深刻与 理性认识, 再加上他们正处于情感需求和性需求的旺盛阶段, 因而大学生中普遍 存在着为情自杀、非婚同居、未婚堕胎、性骚扰、性侵犯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严 重影响了高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教学环境、学生身心的健康以及社会的发展。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 在高校将社会性别教育引入课程或单独开设性别课 程势在必行。

二、社会性别教育引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内容与途径 社会性别教育所包含内容十分丰富, 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时、不同年级 引入不同的方面。所引入的内容大致包括西方社会性别理论、性别观教育、性别 平等教育等三个方面。鉴于目前很多学校还没开设社会性别相关课程, 可先对西 方社会性别理论进行简单回顾,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具体的社会性别分析框架。性 别观教育方面可以涉及性别的概念、特点、性质;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性别与恋 爱、婚姻与家庭。性别平等教育方面主要涵盖性别歧视与性别权益保障。此外还 可涉及婚恋、心理、法律维权等方面的知识以及给学生提供生活、就业等方面的 咨询与辅导。“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主要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 与法律观, 所以社会性别教育的相关内容需融入到以上三部分中。如将性别平等、 尊重跨性别者等方面的知识融入人生观教育中, 尊重学生的性别发展需求和对 性别公平的实践追求, 让学生了解不同性别的气质是被建构出来的。教育大学生 尊重性别的多元选择、摒弃对跨性别者的污名化、推动性别多元平等;将婚恋、 性、避孕、艾滋病预防等方面的知识融入道德观教育中,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 爱情观, 对他们的婚前性行为给予正确的引导, 以期学生能恰当处理学业和爱情、 道德和性爱的关系, [4]全方位关心大学生身心健康;将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 家庭暴力、性骚扰、性侵等方面的知识融入法律观教育中, 明确告知女生如何正 确安全的防卫和自救、如何保护自身在婚姻与家庭中的合法权益, 如何防止和预 后性骚扰与性侵犯。

将社会性别教育纳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引导学生对社会性 别进行思考与实践来达到以下目标:第一, 帮助学生认知两性生理、心理以及社 会层面的异同, 重新审视自身的性别偏见, 修正自我的性别态度, 改变沿袭已久 的性别观念, 建构两性相互尊重、理解、包容的新的平等性别关系, 提高学生对 性别问题的辨别、分析、批判与维权能力。第二, 帮助学生对所处环境中自身应 承担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定位有一个准确认知, 并在科学认识两性差异的基础上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特别是给女大学生提供一个认识自我、增 强自信心和自主意识的机会。第三, 帮助学生用全新的社会性别视角审视自己的 恋爱伙伴、恋爱关系、明确未来婚姻中两性角色的定位, 掌握如何从两性平等角 度出发协调好与恋人、配偶、家人、朋友、同事、邻居的关系, 提高自身对社会 的适应能力。

三、社会性别教育引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 施 在将社会性别教育引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时, 由于教师、课时、 教学等因素的影响, 也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

首先, 若任课教师对社会性别理论的掌握不够到位,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的社会性别意识不强、性别刻板印象固化, 不但无法促进教育性别公平的实现, 还会 影响教学成效。其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时有限、内容较多, 不 能用太多的课时深入讲解社会性别方面的内容, 学生不能完全掌握社会性别知 识、深入理解社会性别意识。第三, 教学与实践的脱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 基础”的实践课时较少, 且社会实践活动形式较为单一, 若再无老师的指导, 使 学生在上课为“新”与下课即“旧”之间徘徊, 造成课上学习的内容, 无法正确 与及时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便会造成教学与实践的脱节。

面对这些问题:第一, 加强教师队伍专业社会性别知识的培训, 让教师拥有 正确的社会性别意识。第二, 在高校开设更多的与社会性别相关的选修课、必修 课。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后, “社会性别 (Gender) ”这一新的概念和视 角引起了中国学者的关注和讨论。[5]部分高校在该学术潮流的带动下开设了妇 女/性别课程, 且所开设课程的学科领域不断扩展、交叉。尽管如此, 我国众多 高校中, 性别教育还尚且属于空白领域, 未被涉足。第三, 鼓励学生社团活动中 涉及社会性别的内容。第四, 举办与社会性别相关的图书展、照片展。第五, 邀 请性别研究的专家、学者开设学术沙龙。相信通过这些努力可为学生提供多种接 受社会性别知识与信息的途径,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

通过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对社会性别知识的教学, 培养学生 用批判的眼光, 破除长期建构出的性别刻板印象与性别歧视。从自身做起, 反思、 颠覆传统的性别关系, 挑战不平等的父权社会, 对当今中国现实中的性别问题保 持一种敏感而深刻的观察与体悟。

[1]刘建中, 孙中欣, 邱晓露.社会性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 [2]高丽娟.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研究热点分析[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3.5. [3]余玉华, 程德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定位、特点及教学条 件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 2009.7. [4]乌尼日, 赵秀娥.社会性别教育进入高校课堂的点滴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2. [5]回春茹.高校女性/性别课程对于中学性别教育的启示[J].中华女子学院 学报, 2009.3.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