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银行计划 >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理财素质教育研究]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理财素质教育研究]

来源:银行计划 时间:2019-11-18 08:19:05 点击:

大学生理财素质教育研究

大学生理财素质教育研究 摘要:互联网金融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和理财,在给大 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部分大学生网购成瘾、盲目 消费、荒废学业的负面现象。高校必须重视并加强理财教育, 充实大学生的理财知识和互联网金融知识,引导大学生的价 值观。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理财 一、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理财风险与诱惑并存 1.部分学生从事高风险型投资互联网金融模式由于融 入了大学生熟悉的诸多网络元素,且市场信息相对透明,交 易操作简单便捷,更由于没有门槛可人人参与体验,大学生 对通过各种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型投资有了浓厚的兴趣。此外, 由于互联网金融对网络购物、微信交易、网上支付等大学生 常用的功能进行了整合,人们可以通过余额宝等网络平台投 资小部分的资金得到高于银行利息的收益,也使得关注投资 的大学生纷纷试水,将手中的闲钱从原定期活期存款转入余 额宝等网络投资平台,以期获得资金增值。还有部分大学生 把自己打工赚来的钱、生活费、奖学金、缓交的学费存入余 额宝,以追求快速的收益。但也有个别学生通过网络借贷平 台获得初始投资资金,进行股票炒作或微交易,或通过网络 平台炒作原油、现货白银等高杠杆风险交易。互联网金融下 部分大学生投资理财行为已经远远超出了获取知识和经验 的范畴,使得学习型投资转变成风险型投资,具有投机、赌博等性质,风险较大。2.部分学生网购成瘾,非理性消费大 学生是一群有超前消费意识的群体,有强烈的时尚消费欲望。

网银、支付宝、微信钱包等工具的出现使得网络消费有了相 对可靠的支付平台。京东、淘宝商城的出现令大学生可以更 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产品,不必到市区寻找。快递行 业的迅猛发展,使得大学生网络消费更为便捷,衣食住行都 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完成。但是由于学生涉世未深,消费心理 远未成熟,经不起网络促销宣传、网购引诱而进行非适度性、 不匹配型消费,再加上受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些不良观念 的侵袭,往往不自觉地就形成网购成瘾和盲目消费习惯。部 分学生不仅办理了银行信用卡,还在网上注册了各类消费信 贷平台账号,自身债务经常“拆东墙补西墙”,有学生每月 的生活费几乎都用来还款,给自己和父母造成沉重的经济负 担。3.部分学生过度参与网上理财荒废了学业互联网金融的 出现,使得分期付款产品如校园贷、贷款等层出不穷,大学 生可以通过网络分期付款平台直接贷款消费。网络的便捷, 使得贷款人不再需要到银行办理复杂的贷款手续;
为了吸引 学生贷款,网络贷款平台在减少贷款手续的同时,有意放宽 了贷款者的个人经济条件;
甚至无需贵重物品抵押、无需担 保,仅凭一张身份证就可获得贷款。大学生自身没有收入来 源,很多人贷款超过自身还款和家庭负担能力,在贷款到期 后便会经常遭遇债主威胁、恐吓,甚至被不法人员强行控制 人身自由逼债;
一些网贷平台存在骗子通过大学生想赚钱的心理,通过承诺中介费、诱骗学生贷款的方式诈骗,从而导 致大学生债务缠身无心学业。此外,互联网金融由于监管不 当非法吸收公共存款或非法集资现象时有发生,可能让部分 从事网上投资与创业的大学生遭受巨大损失。由于不知道互 联网金融的运行原理,风险意识弱,部分学生在互联网金融 热潮中可能会把持不住,把过多时间金钱精力等投入里面, 以致走上盲目借贷、非理性消费、侥幸投机、荒废学业的歧 途。4.大多数学生不能辨识清除理财中的各种风险与大学生 掌握丰富的互联网知识不相匹配的是,大学生群体在理财方 面却一知半解。大多数大学生理财观念薄弱,对理财的认知 只停留在其字面意思或周围大多数人对它的浅层定义,对互 联网理财产品更是知之甚少,对各种层出不穷的理财产品和 借贷平台蕴含的风险认识模糊。他们只考虑短期利益,没有 投资、借贷的风险意识,没有充分的权益保护意识。互联网 金融由于是新生事物,还存在着法律监管不当的问题,而大 学生们往往无视网上理财活动中的信息泄露、信用滥用、资 金损失等风险。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并没有做一个充分的判断, 对自身可承担的风险没有一个准确的评估,不能认清不同金 融产品的本质以及营运方式对自身的适合程度,容易盲目地 跟风投资和消费,进而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理财教育忽视与缺位长期存在 1.高校对大学生理财素质培育的必要性认识不足一是 大部分高校都没将投资理财教育列入大学生课程体系设置,大部分学生没有接触系统性理财学习的机会。有些学校即使 开设了一些理财课程,也有较大盲目性,缺乏系统性和完整 性,致使许多大学生理财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比较低。二是 大部分高校并没有认识到消费道德观、正确财富观的培养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构成部分,是大学生成长、走向 社会前的必修课。现实中的高校教育往往强调专业技能教育, 却极少重视学生理财、预算、贷款等基本生存技能的培育, 更不重视消费道德引导,对在理财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品质和积极价值观的认识不足。甚至有些教师、辅导员认为 理财教育不是自己工作范围,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很少涉 及,理财教育始终未能广泛进入大学德育范畴。2.高校理财 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过于单调,手段落后部分开设理财课程的 高校讲授的内容多为宏观的公司理财,微观的个人理财内容 涉及较少,导致理财课程对学生吸引性不高,指导性不足。

授课方式上,很少有教师注重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 理财课程教师常常在课堂上自说自话,空洞说教,较少情景 模拟和实际操作训练。授课内容上,理财教育教给大学生的 许多内容早已过时,传授的都是些空洞的理论、概念,信息 量极低;
而真正有说服力的科学理论和实际操作的理财教育 活动微乎其微。这种零星支离、实施过程单一化的理财教育 是远远不够的,不能解答现实中大学生理财过程中遇到的实 际困难,无法满足大学生实际理财需要。3.师资匮乏,教授 内容实用性差,适应性不强理财教育综合性较强,需要丰富的理财实践经验,能够胜任的教师不多。高校不少教师对大 学生的理财教育至今还停留在如何节约、如何消费等层面上, 很少在理财道德观、消费道德观和挣钱道德观方面进行有意 义的尝试。当前开设大学生投资理财教育课程的一线教师并 非所有人都具备投资理财的经历和经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照本宣科,无法理论联系现实,授课中亦会重理论而轻实践, 指导学生实践方面不足,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理财课 程的教学只能是从理论到理论,无法真正掌握理财应用技能。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提升大学生理财素质的措施 1.完善投资理财素质教育的课程和手段高校必须重视 大学生的理财教育,按照“注重实践、贴近实用、保持创新” 的原则,将理论教育与理财实践能力相结合,注重在教育中 提升理财素质,重视理财创新能力的培养,紧跟时代,有意 识地进行专业理财技能训练。一是整合高校的理财教育资源, 采取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理论传授与案例分析相结 合,技能培育与德育引导相结合、新生理财专题讲座与理财 专家讲堂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健全包括校内辅导员思想教育、 专业教师知识技能教育、校外金融专业人士实践与视野拓展 教育在内的理财教育体系。二是把理财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 道德素质的有效载体,将理财教育融入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 中去。结合班干部选举、贫困生认定、奖助学金发放合理性 使用、优秀大学生表彰等日常管理活动等,倡导量入为出、 科学合理的消费及理财理念,努力营造健康、自律、负责的理财氛围,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理财教育。2.提升大 学生理财意识和风险意识,引导正确的价值观一是结合大学 生自身特点,高校要经常开展理财意识、风险意识的相关教 育。通过有针对性的课外讲座等方式,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 规则和权益维护知识,涵盖网络诈骗防范教育,提升其自身 保护和维权意识。进一步牢固学生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 责任意识、信用意识,增强其风险观念与理财能力和自我保 护能力。二是针对大学生不良的消费习惯,要倡导开源节流、 勤俭节约的消费理念,注重培育学生正确、积极、健康的消 费观,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与创业、生活与消费、生活理财 与投资性理财之间关系,培养他们的理性消费观、积极创业 观、自觉投资观。3.把互联网金融相关知识作为重要内容融 入课程体系一是高校相关部门对大学生参与互联网金融进 行理财的现实诉求应予以积极回应,做好充分的知识普及服 务、价值引领服务、风险预警服务。在引导大学生理性看待 互联网金融,善用互联网金融的同时,避免因对互联网金融 盲目跟风而导致自食恶果。二是结合当前形势,尽快增设“互 联网金融”“个人理财”等相关课程,在普及互联网金融和 投资理财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认识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

通过系统讲授让学生能正确辨识市场上互联网金融产品的 种类及其运营模式,认识并了解第三方支付、P2P小额信贷、 互联网金融门户、电子商务平台融资、众筹等。针对信贷平 台的贷款金额、利息水平、违约赔偿等条款,要以案例课的形式,重点讲解和探讨,帮助大学生揭开互联网金融自身遮 蔽的风险,引导大学生全面认知互联网金融,熟悉其运行机 理,消解互联网金融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饶龙先,宋哲慧.浅析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理财的影 响[J].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16(2):34-36. [2]李进付.大学生涉足“互联网金融”现象的透析及对 教育工作的启示[J].理论界,2014(09):150-155. [3]董辉,刘国聪.大学生理财教育现状及其原因探究 [J].教育财会研究,2010(10):32-35. [4]刘峰,潘妤.大学生非理性消费视域下高校理财教育 探微[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1(01):
72-73.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