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元杂剧自18世纪早期伴随着《赵氏孤儿》的西传并于英语世界的传 播至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了。英语世界元杂剧的早期传播多为单纯的译介以及 简单的内容概要介绍,而英国则是早期元杂剧传播的中心。但自20世纪中后期西 方汉学中心移至美国后,美国遂成为英语世界元杂剧传播的中心,传播形式亦由 先前单纯的译介为主转变为译介与研究并重。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美国 为首的英语世界的元杂剧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获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
有像杜为廉、柯润撲、伊维德、马克林、时钟雯、刘君若,等人的综合性研究, 他们的研究广泛地涉及元杂剧的诸如兴起原因、作家作品(人物、主题、语言〕、 艺术特征、舞台表演及其他(音乐、演员、演出、剧团、服饰、化妆等〕、功用 等诸多方面;
亦有如章道犁⑶血只.1。匕飄曲律研究〕、彭镜禧与海登、夏颂〔传 播研究)以及诸多博士论文一般,针对元杂剧的某一方面而展开的专论。英语世 界的元杂剧研究内容丰富、研究方法新异,对我国国内学界而言极具借鉴性意义 与价值。篇幅所限,本文不便一一展开详述,拟水文学博士,河南大学比较文学 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副教授,475001。本文为201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 大课题攻关项目“英语世界中国文学的译介与研究”阶段性成果。
只详细梳理和探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元杂剧研究博士论文,管中窥豹, 以期概括呈现英语世界元杂剧研究的独特研究特征、方法以及意义与价值。本文所梳理的英语世界元杂剧研究的相关博士论文共计37部,时间上从 上世纪50年代初至新世纪的2011年;
资料主要来源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北大、清 华、北师大图书馆,英国布鲁内尔大学图书馆,以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亚利桑 那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凡英语世界有关元杂剧公开发表的博士论文,笔 者相信均已搜罗完毕,这37部博士论文,研究内容迥异、研究视角独特、研究方 法多元、研究价值与意义巨大,它们已充分体现了20世纪以来英语世界元杂剧研 究博士论文的较高水平,其中有些还以专著的形式出版在英语世界影响很大,因 而很具代表性,亦突出呈现了英语世界元杂剧研究的总体特征与价值。
一、英语世界元杂剧研究博士论文的研究内容 为便于总体把握英语世界元杂剧研究博士论文的研究内容,亦为随后更 直观生动地呈现、分析归结其写作时间、内容与作者之间的关系及特征,笔者遂 按时间顺序,首先绘制“英语世界元杂剧研究博士论文一览表”如下:
纵观上表中所列37部博士论文,我们可将其具体的研究内容概括为三个 大的方面。
第一,以元杂剧文本为主要考察、解读对象,针对元杂剧的语言、音律、 作家作品及作品中人物的研究,剧类(题材类型)研究以及元杂剧的总体研究。
这其中,针对元杂剧宾白进行语言分析的有博士论文1、,音韵方面的研究则有 专论《中原音韵》的博士论文6以及涉论《中原音韵》的博士论文4,章道犁的《元 曲韵律学》,后经增编以专著《元代北曲之结构与曲律及全元戏曲北词谱》(巧 ^。)①出版,该文为英语世界首次亦是迄今为止最为完备的对包括元杂剧曲牌 联套、宫调以及曲谱等方面内容在内的元曲曲律研究。英语世界有关元杂剧作家 作品研究的博士论文,所涉元杂剧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及白朴等人, 而他们的代表剧作特别是王实甫的《西厢记》无疑是其研究的主要对象。这其中 论及关汉卿及其作品的有博士论文8、9、11,专论马致远及其作品的有博士论文 18、27,而白朴的研究专论则有博士论文12。博士论文14、17、26②、34是英语 世界的4部《西厢记》研究专论,另有涉论《西厢记》的博士论文31。元杂剧中 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众多、特征鲜明各异,他们共同点缀装成了元杂剧这一丰富多 彩的艺术画卷。英语世界中论及元杂剧人物的,多为博士论文,所涉人物包括吕 洞宾、关羽、杨贵妃、女性、张飞、鬼魅等;
这其中有博士论文3、13、20、23、 28、35等。英语世界对元杂剧剧类(题材类型)的研究亦多为博士论文,这主要 有博士论文19所论之“才子佳人剧”博士论文10③、15④所论之“公案剧”以及博士 论文36所论之“边疆跨境剧”等三类。英语世界针对元杂剧总体研究的博士论文则以刘君若的《中国13世纪杂剧研究》为代表。
第二,以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学〕、戏剧传统入思,对元杂剧包括悲喜 剧维度、中西比较等在内的异质文明间的横向考察,这其中有博士论文16、29、 32、21的悲喜剧维度考察以及博士论文24、25、26的中西戏剧间的比较研究。
第三,从中国古典戏剧发展史的角度,就元杂剧与社会、政治、文化意 识形态诸方面关系以及戏曲文物此类戏剧史现象的纵向研究;
这其中有博士论文 22⑤、30、33、37等。
二、英语世界元杂剧研究博士论文研究的总体特征与方法 (―)研究的总体特征 通过考察上表,我们可以看出:首先,从时间上来看,本文所论英语世 界元杂剧研究的博士论文在时间跨度上为1952年至2011年,时限约60余年;
从各 时期创作的数量上来看,上世纪50年代的3部、60年代的6部、70年代的6部、80 年代的7部、90年代的14部,新世纪以来的博士论文1部。我们可以看出,如果80 年代以前的博士论文15部、以后的博士论文21部,它们在数量上还大致相当的话, 那么新世纪以来的博士论文仅1部,则明显与先前相比存有巨大差距。其次,从 地域上来看,上述所列37部博士论文中,仅一部博士论文出自英国,即杜为廉的 《关汉卿和他的作品研究》;
其余皆为美国高校的博士生所作。因而,英语世界 的元杂剧研究博士论文的创作中心主要在美国,这显然是与二战后西方汉学中心 移至美国的历史语境密切相关的。而就其所属高校而言,博士论文篇数排名前三 位的依次为加利福尼亚大学与华盛顿大学〔并列第一,皆为6篇〕、密歇根大学 〔4篇)以及斯坦福大学0篇〕;
这些高校无疑是美国汉学研究的重镇。再次,从 作者构成来看,英语世界本土作者17人,华裔作者20人;
其数量大致相当。但如 果我们结合创作时间来看的话就会发现,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15位博士论文作者 中,英语世界本土作者共计10人,约占67%,而华裔作者只有5人,仅占33%;
而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22位博士论文作者中,华裔作者共计15人,约占68%, 而英语世界本土作者却只占32%。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的14位博士论文作者中, 华裔作者就占了10人,为该期总人数的71%,明显占绝大多数。我们据此可知, 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英语世界元杂剧研究博士论文多出自英语世界本土作者之 手;
而80年代以来至今特别是90年代的博士论文则多为华裔作者所作。最后,从 博士论文的选题或研究内容来看,同样以上世纪80年代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明显 不同的时期。80年代之前的博士论文选题多为元杂剧语言、音韵、作家作品及人物研究等传统的元杂剧文本分析,其更侧重于元杂剧文本的文学性研究;
而80 年代以来的博士论文选题在继续元杂剧作家作品及人物研究的同时,却又将其研 究的视域横跨中西、纵贯古今,更注重中西戏剧间的比较研究、悲喜剧考察以及 中国戏剧史现象背后的权利、政治与文化精神层面的开掘,其更侧重于以异域他 者的眼光审视元杂剧,专注于元杂剧与西方戏剧总体特征层面的暗合及其背后更 深层的文化意蕴的挖掘。
对此,必须从美国汉学发展的总体历史背景中予以考察。我们知道,美 国汉学的早期发展是在美国传教士、欧洲传统汉学家与中国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促 成的。受其影响,美国早期汉学主要侧重于中国语言、古典哲学、古典文学与文 化等方面的研究,而且研究路数与欧洲的古典汉学可谓一脉相承;
而且由于战后 冷战时期造成的中美间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诸方面的全面阻隔,以及受麦卡锡主 义的影响而导致的费正清所开启的美国现代中国学研究发展的中断,遂使得美国 的汉学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都是传统的欧洲古典汉学的研究模式。直至1972 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特别是中国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中美间各层面交流的曰益频繁,美国汉学遂于80年代以来于内外两方面均发 生了显著的变化。就内部而言,前期受阻的美国现代中国学逐渐取代传统的欧洲 古典汉学而成为美国汉学发展的主流,其所开启的文化研究、跨学科研究及其受 西方现代哲学美学思想的浸染而生发的诸多全新的研究理念与方法亦深深地影 响了同期的古典汉学研究;
就外部而言,随着中美邦交正常化、双方科教交流的 恢复与发展,中国赴美留学或访问的学生或学者曰益增多。“在中美建交后的前 10年内,到美国学习访问的中国学生和学者约有3万人,超过了从1860年到1950 年赴美人数的总和。据中国教育部统计,1978年,美国只有50名来自中国大陆的 留学生;
而从1978年到2002年,赴美留学的中国学生总数超过了38万人,美国已 成为中国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国家。仅2001年一年,就有大约7.8万人在美国留学, 其中多数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①这些数量可观的赴美学者或学生,遂成为美 国汉学特别是传统古典汉学研究的一支不容忽视的生力军。
结合上述背景而论,我们很易得知,英语世界元杂剧研究博士论文以上 世纪80年为界而分为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乃是与上述美国汉学的发展历程 完全吻合的。首先,就作者构成而言。前期以英语世界本土学者为主而后期却以 华裔作者为主,这主要是由于二战后至80年代以前这段时期,中美间的冷战对峙 遂使得双方间的各种交流包括科教交流几无可能,即使此期有赴美的中国学者或 学生,也是新中国成立之前去美国的,抑或是香港、台湾的学者或学生。而80 年代以来伴随着新时期改革开放而来的赴美留学或访学大军的涌现,在美国各高校或科研机构学习或从事科研工作的华裔学者的人数必然亦会随之陡增。而这一 变化在英语世界元杂剧研究博士论文作者身上,无疑得到了最充分地体现。其次, 就研究内容而言,英语世界元杂剧研究博士论文前期主要是传统的语言、以文本 分析为主的文学性考察,这非常符合传统欧洲古典汉学注重语言研究、古典文学 (化)的研究模式。比如,有关元杂剧的语言研究的2部博士论文,就受到了当 时在美任教的中国学者赵元任、杨联陞的语言学研究的深刻影响,其研究架构就 直接源于赵、杨二人的语言学理论。而后期的研究内容由于研究者视域的转变而 导致的诸如中西比较、悲喜剧之维的考察以及文化转向,一方面与研究主体的上 述转变密切相关;
作为后期研究主体的华裔学者,由于横跨两种异质文明,独特 的双重身份必然会生发出独特的研究视角,中西比较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而以 异域的美学观念或研究方法来审视中国的传统文学亦在情理之中,如前述英语世 界的3部元杂剧与英国戏剧间的比较研究以及4部悲喜剧维度考察元杂剧的博士 论文。而另一方面则无疑是受到了美国现代中国学以及各种西方现代哲学、美学 思想的深刻影响。后期无论是占绝对多数的华裔作者抑或是少数英语世界本土作 者,他们的研究内容均亦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美国现代中国学研究的影响,即侧 重文化研究、跨界(学科〕研究,将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哲学、艺术甚至 考古、宗教、人类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或领域的内容融合一体,再加之各种西 方现代哲学美学思想催生下的各种新近的文学、文化批评手段的运用,从而使其 研究内容获得了巨大的文化信息量,呈现了一个立体多维的文化世界;
他们似不 专注于文学本身,而是探究其后隐匿或折射出的独特文明与文化意义。在此过程 中,元杂剧文本分析只不过是他们借以探究还原历史真相、开掘文本的文化能量 的一个手段而已。
至于上文所提到的,新世纪以前和以后的博士论文数量存有巨大差距的 问题,如果我们仔细考察2000年以来英语世界中国传统戏曲研究概况的话,或许 会得到部分解释。郭英德在其《北美地区中国古典戏曲研究博士 第2篇: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博士论文摘要中元话语和but观however犷的用 法研究 本文以实证研究的方法收集了文学、教育、经济、物理等十门学科2007 年至2012年间发表的英语本族语者博士论文摘要共600篇,对其中出现的两种表 示转折关系的元话语but和心however"进行了学科间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虽然 整体上1的出现频率高于however",但它更多是用作句内成分的连接词,而当被 用作元话语功能更显著的句外连接词时,however"的使用频率比but更高,而且这种趋势不存在明显的学科差异性。这项研究对非英语本族语者的论文写作有着一 定的实用价值和启示意义。
一、研究背景 1959年,261118出土8首次提出“元话语”(以613出的概念,此后吸引了 诸多学者的关注。许多研究者对其从不同方面下了定义,williams是第―个运用 metadiscourse这一术语的学者,他将其定义为“关于话语的话语,包括所有不涉 及话语内容的材料vandekopple即认为元话语是指“并不会对基本的命题内容有所 添加,但却能暗示作者的存在的话语”书面或口语语篇中有关基本命题信息内容 以外的话语,能引导听者或读者去组织、解释和评价篇章所传达的信息“认为元 话语指作者用来“组织语篇或表达对语篇内容或读者看法的一种语言机制”4109。
随着大家对元话语认识的加深,诸多研究者通过建立语料库对元话语的使用展开 了如体裁、学科等不同维度的研究分析。其中,大部分学者将研究集中在学术语 篇的写作方面“。
作为学术语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摘要往往是论文的缩影,需要准确客 观地提炼出整体研究内容,对其进行总结,让读者对整篇文章有一个简洁准确的 了解。根据美国国家标准协会定义,摘要是指对一份文件内容简略而准确的呈现。
一篇摘要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论文的发表,同时也起着能否吸引读者的作 用。关于摘要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摘要的体裁分析,如纲要式结构“―14和语言特 征“―17等。此外,不少学者对英汉 第3篇:英语博士论文摘要中的互动式元话语分析 学术论文摘要是读者了解整篇论文的重要窗口,也关系到论文能否被 认同。但是对英语本族语者博士论文摘要中的互动式元话语的比较研究却很少见。
运用^^3“的“话语的人际模式”理论,对所建语料库中三个典型学科的90篇博士论 文摘要进行互动式元话语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学科的博士论文摘要在运用互动 式元话语方面有多种共性,也存在着差异,而且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研究 结果对二语习得者在博士论文摘要的阅读与写作方面有一定的帮助。
元话语指的是话语的组织、对话语内容的看法、对读者态度的预测等体 现篇章各种特征的一套机制。10学术论文摘要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 篇文章的精华所在,也是读者了解整篇文章的重要窗口。但是对学术论文摘要进 行元话语研究的却不多,比较有影响的有对学术论文的再评价,以及?3〇1的研究型文章摘要在互动式元话语方面的分析。但是对英语本族语者博士论文摘要中 的互动式元话语却鲜有研究,尤其是不同学科之间比较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鉴 于博士论文摘要(以下简称“摘要”的重要性,本文通过自建语料库,收集三个学 科的摘要,对其进行互动式元话语方面的分析研究,目的在于准确描述摘要的语 言特征以及不同学科摘要的共性与差异形成的原因。
一、研究方法 (一)语料库的创建 笔者所建语料库由600篇摘要组成,涵盖了10个不同的学科一翻译学、 语言学、经济学、工程学、物理学、数学、心理学、教育学、历史学以及文学。
这些语料全部来自?学位论文全文检索平台。为了紧跟时代的步伐,使信息具有 及时性和有效性,也为了让研究结果真实可靠,选取了2007~2012年的语料。采 用随机取样的方法,每年从每个学科抽 取10篇摘要。所选择的文章,第一作者全部是英语本族语者。整个语料 库共有182251个单词。有的摘要,特别是理工类论文的摘要,会包含一些公式或 定理,而这些公式或定理与本研究无关,且每篇摘要都用16X1格式保存,在复 制过程中会出现乱码或公式错乱的情况,所以,笔者把出现的所有公式都删除了。
为了便于查找,把这些含有公式的摘要用文档重新保存了一份。
选择?作为语料库来源的原因有三:其一,声望高,?学位论文全文检 索平台是目前国内唯一提供国外高质量学位论文全文的数据库,主要收录了来自 欧美国家2000余所知名大学的优秀博硕士论文;
其二,数量大,目前中国集团可 以共享的论文已经达到405506篇;
其三,来源广,涉及文、理、工、农、医等多 个领域,是学术研究中十分重要的信息资源。
(二)语料的选择 为了方便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只选取三个学科一一文学“)、数学(⑷、 经济学化)作为研究范围。之所以这样选,是因为文学属于人文科学,数学属于 自然科学,而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这三个学科基本上代表了知识的三大体系。
收集到这三个学科的摘要各60篇,共180篇,约60000词。为方便起见,把每篇摘 要按照年份和学科种类进行编号,如:201203瓦,它代表的是经济类2012年第三 篇摘要。为了便于统计分析,利用任意数据表通过分层取样,抽取尾数为奇数的摘要,收集到三个学科的摘要各30篇,共90篇,约27400词。本研究将对这90篇 摘要进行详细统计。
(三)元话语的选择 对于元话语的分类,不同的学者也有不同的看法。本文采用的‘话语的 人际模式”理论。和心6把元话语分为两类,即引导式元话语和互动式元话语。1 两者都有人际功能,但是前者借助于篇章中表现出来的某些特征,比如表转换、 框架、内指、证据、注释的词语等,达到指引读者读完整个篇章的目的。运用引 导式元话语,作者可以合理地组织信息,谋篇布局,使读者更易理解作者的用意, 使信息传递达到最大化。从某种程度上说,引导式元话语类似于;
也7所倡导的 语言的三种元功能之语篇纯理功能。2而互动式元话语着重于作者观点的表达、 与读者之间的人际关系以及与读者的互动。从本质上来说,这种元话语是评估性、 参与性的。因此,互动式元话语相当于如7的人际纯理功能。0互动式元话语包括 表模棱两可的词语(只6扣⑶)、表强调的词语、表态度的词语、表建立关系的 词语、提及作者自己的词语。它更倾向于人际的互动。限于篇幅,本研究仅就互 动式元话语进行考察。
二、数据分析与统计 (一)数据分析 秉承科学的原则,对所收集到的90篇摘要进行了认真详细的分析,下面 就互动式元话语的每种分类进行举例说明(其中,黑体部分指要研究的元话语)。
(二)数据统计 经过分析统计得到数据〔不排除有误差,但总体上还是准确的〕,见表 1。从表1可明显地看出,在这三个学科的摘要中,五种互动式元话语都有涉及。
同一个学科的摘要中,每种词类的使用数量也大不相同。从每种互动式元话语在 三个学科的摘要中的使用总量来看,居前三位的分别是提及作者自己的词语、表 模棱两可的词语、表建立关系的词语,而这三种互动式元话语在各个学科的摘要 中的使用情况却存在差异。
互动式元话语在摘要中的使用情况 呈现出多样性。从图1可以看出,互动式元话语总量总体上差别不大,但在三个学科中,数学这一学科的摘要中互动式元话的数量最多,而文学、经济 学则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一般来说,学科“越软”其摘要中使用的互动式元话语就 越多。1但本文中对数学的互动式元话语数量的统计却与这一结论不相符,下面 会对这一现象进行详细的阐释。
(二)主要互动式元话语之间的比较及分析 图2显示的是总量排在前三位的互动式元话语,即表模棱两可的词语、 表建立关系的词语、提及作者自己的词语。这说明这三种元话语在摘要中占主导 地位,起着重要作用。
具体来看,表模棱两可的词语在文学、经济学、数学摘要中都占比较大 的比重,但呈递减的趋势。表模棱两可的词语,比如腿山"等,表示作者对命题 信息不确定,因此采用间接的方式来传递信息。这说明在人文科学以及社会科学 中,由于对数据和证据等的准确性要求不高,而且结果更多变且不唯一,所以作 者更倾向于显性的个人式的解说,以期与读者建立起联系,使读者确定自己的立 场,说服读者接受自己的观点,与读者互动,使读者融入到自己的文章中来,因 此在软学科中,作者的语气更委婉和带有不确定性。然而,数学属于硬学科,也 就是自然科学,它讲求数据的精确性和结果的肯定性及唯一性,具有很强的客观 性和科学性,因此,其摘要中表模棱两可的词语比较少。
提及作者自己的词语在数学摘要中的数量是文学的三倍、经济学的两倍。
这么明显的差异与我们的认知大相径庭。一般而言,我们会避免使用第一人称, 以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而在摘要中,提及作者自己的词语的使用总量是最大的, 且学科‘‘越硬”,所使用的提及作者自己的词语越多。这说明理科类博士研究生的 研究更深入具体,且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及对研究的科学性及准确性的把握,足以 让他们得出新的且具有说服力的结论。因此他们更倾向于用第一人称,用具有很 强说服力的数据和证据,来确立自己的学术身份,获取读者的信赖,以期能够最 大限度地提升自己以及自己对相关研究的贡献。
在互动式元话语中,表建立关系的词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占很大比重。
从图3可以看出,与经济学和数学相比,表建立关系的词语在文学摘要中占的比 例最大,几乎是经济学的三倍。作者通常会使用祈使句、插入语、问句等形式使 读者参与到作者观点的阐述中,与读者互动,无形之中使读者站在作者的立场上, 接受并赞同作者的观点,这样就使得信息传递达到最大化。尤其是在软学科中, 作者一般都是依靠自己的解说来传递信息,与硬学科中精确的数据、有力的证据相比,作者必须很努力地与读者建立一种关系,使读者信服。
四、结语 鉴于我们所用的语料库来自同一个学术网站,所以分析所得的结果只是 初步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对互动式元话语所做的量化研究只是摘要研究的一 个方面,其他方面像引导式元话语以及互动式。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