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幼儿教师,必须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抓好幼儿的养成教育。
一、幼儿养成教育的意义 对幼儿进行劳动锻炼的培养,是幼儿养成教育的一种基本手段,它有 助于幼儿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幼儿最初的劳动是由自我服务开始的, 是劳动中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它与幼儿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幼儿 时期独特且必需的教育内容。幼儿在劳动中,要付出一定的体力及脑力,无形中 培养了幼儿动手与动脑的能力,幼儿的思维、责任感和手的灵巧性也随之得到了 发展。在平时的保教工作中教师会注意到,幼儿园里劳动能力强的幼儿大多是一 些聪明、活泼、可爱、有礼貌的孩子,他们知道关心别人,愿意帮助老师和其他 小朋友,这样的孩子在教育过程中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理解能力较强。反之, 不爱说话、自闭的幼儿则会拒绝接受新生事物,反应也较为迟缓。由此可见,养 成教育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幼儿养成教育的培养方法 1.从幼儿入园时抓起,提高幼儿动手的能力和爱劳动的意识。新入园 的幼儿年龄小,生活不能自理,教师必须从一点一滴抓起,努力做好幼儿良好习 惯的培养工作。如,让幼儿饭前、便后自己洗手,学会自己吃饭,上完厕所自己 把裤子提好等。同时,教师还可利用比赛、讲故事、鼓励等来培养幼儿的良好行 为习惯。在幼儿园里,大多数幼儿对力所能及的劳动都有浓厚的兴趣和参与的愿 望,特别是在教师的鼓励下,幼儿更愿意参加劳动。因此,幼儿每做一件小事, 哪怕做得不好,教师都要充分肯定幼儿的劳动成果,再加以适当的引导,这样就 能充分调动幼儿参与劳动的积极性。
2.逐步加强对幼儿劳动能力的培养。幼儿升入中班后,除了继续小班 的劳动能力锻炼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其他方法来培养幼儿更进一步的动手能力。
如,吃饭前让幼儿帮助教师拿餐具,饭后让幼儿自己擦桌子、整理桌椅等。教师 要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专门的训练,要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动作和语速要慢,语 言要简练清楚,同时还要提出要求,督促幼儿多练习,使幼儿逐步学会独立生活 的技能和技巧,使幼儿在动手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到了大班后,在幼儿对自我服务能力基本掌握的基础上,要加强幼儿对劳动的进一步认识,培养幼儿爱劳动、 爱集体的思想观念,使幼儿懂得劳动光荣的道理。另外,还要给幼儿创造练习的 机会,教师可提供相应的物质条件,利用各种形式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如, 在日常生活中,让大班的幼儿帮助小班的幼儿系鞋带、搬桌椅等,使幼儿在劳动 过程中养成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的良好习惯。当幼儿主动要求帮教师做事的时候, 教师不要认为会给自己添麻烦,应当珍惜幼儿的这种积极性,给予幼儿适当的鼓 励,充分调动幼儿的这种积极性。如,我园大班的一位幼儿主动帮老师端饭菜, 不小心把饭菜洒了一地,当时教师并没有指责这个孩子,而是在全班小朋友面前 表扬了他热爱劳动的优点。从此以后,这位幼儿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更乐于 助人了,班上的其他小朋友也都乐意为他人做事了。通过这件事,幼儿懂得了帮 助别人是一件很光荣而且很快乐的事情。
在教育过程中,光有鼓励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幼儿,多给幼 儿锻炼的机会,使幼儿乐于动手。如,在午睡之后可让幼儿整理床铺,帮助教师 打扫教室的卫生等。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卫生习惯,因为教 师是幼儿模仿的对象,教师的形象树立好了,就会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作 用。
3.家园配合,搞好幼儿养成教育。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光靠教师 单独的教育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家长的配合。教师应当与家长多联系,统一认 识、统一要求,使幼儿在幼儿园里养成的良好习惯在家里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幼儿在幼儿园里 爱劳动,但一回到家就变得不爱劳动了。对这一类幼儿,教师要与家长做好沟通, 同时还要改进教育方法,开展诸如“当妈妈的小助手”之类的系列活动,使幼儿做 到在幼儿园和家里一个样。
作者:牛曼草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