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设生成,使学生真正“活动”起来 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但并不摈弃预设。没有了预设 就没有了规范,没有了预设就没有了秩序,没有了预设也就 没有了确定性。正是教师在活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地进行多 种考虑,主观上努力穷尽各种可能,才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 中游刃有余,使学生真正“活动”起来,并在“活动”的过 程中撞击出新思想、新创意、新观念、新问题。
1.根据学生实际预设生成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班级中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特有的个性、优缺点等,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 充分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认知基础、能力水平、情感取向, 同时也要预测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活动时的心理反应,只有这 样,教师在进行活动教学时,面对“突发事件”,才能心中 有底,应对自如。在执教五年级上册《男生女生不一样》时 设计“找朋友”游戏,找到朋友的同学可以坐同位,最后就 剩下一男一女,死活不愿坐在一起,其实这就是最好的生成 资源。后来通过了解交流、思想剖析、感化教育,终于让两 人握手言和,同归于好。和本课目标同步达成。这个活动的 成功应归功于教师的仔细调查和课前预设,没有课前的精心 预设,也就没有课堂活动中的悄然生成。这种“精心”体现 在能立足于教材与学生实际预设开放面对变化不定的活动 教学课堂,面对活动教学中发生的教学事件,恰当处理,我 们活动教学的课堂定会春意盎然,教育智慧也会随之不断增 长;
体现在教师的预设为品德课堂的动态生成留下足够的时 间与空间上;
体现在教师对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生命中 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的追求上。
2.根据活动实际预设生成 《品德与社会》课程要培养的是热爱生活的儿童,因此 在设计教学活动中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脱离社会实际来进 行。只有来自于学生生活中的东西才能让学生乐于接受。教 学从孩子的实际生活出发,便于每个学生愉快地动起来。
课堂中,我采取了灵活各样的教学活动形式,有时是实地采访调查,有时是快乐的教学游戏,有时是合作学习的小 组讨论,有时是生动形象的情景表演,种种的活动都为学生 提供了动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起来。
孩子们是充满童趣的,平时我在设计活动时,也把自己 想象成一个孩子,用自己的“童心”去设计吸引孩子的活动。
我教《遵守交通规则》时,首先组织学生做了一个小游戏:
让一部分孩子举着自己制作的标志牌,另一部分学生手里拿 着老师事先写好的有关标志名称的纸条,以找朋友的方式找 一找,找到自己的朋友,这样在找朋友的活动过程中,学生 对交通标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演一 演在有信号灯的地方,交警怎样指挥,汽车、行人何时通过 等。学生们积极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这样学生们就能够主动地去遵守交通规则了。
二、把握生成,共同演绎丰富精彩的活动 大量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教学实践证明,许多课程资源 就是在“互动教学”“对话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涌现和生成 的。这种课程资源在教师备课时往往无法预料和估计,它具 有瞬时性、不可预料性和不可重复性。也正是因为这类课程 资源产生于具体的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因为它具有瞬时性、 不可预料性和不可重复性,它才显得宝贵而有意义。
教师和学生虽然可以相对独立地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 但在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所蕴含的课程资源和 学生自身所蕴含的课程资源只有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效的教学就是“师 生互动”的教学,因为只有互动,教师和学生才可能获得相 互理解。也可以说,有效的教学就是善于激励和唤醒学生主 动学习、主动发展,并在激励和唤醒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 发展之后,能够从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那里寻找和利 用相关的信息资源。
1.平等对话,期待生成 只有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生成才会精彩,活动才 会有效。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将自己看作是学生的学习伙伴, 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与学生建立亲和、友善的合作关系。
因而,在活动教学中,只有建立了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 关系,才能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由的、独立的、主动的探索心 态。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敢想、敢问、敢说,才会随机产生 新问题、新矛盾,这些都是宝贵的生成资源,这些资源或体 现学生的真实想法,或反映学生的现实困惑。教师这时要做 的是如何利用好这些宝贵的生成资源,如何使学生在活动中 获得知识,体验情感,得到发展。
2.抓住契机,捕捉生成 在活动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利用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 不符合最初预设但很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调整课前的预设方 案,根据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形成新的教学思路,这样才能出 现令人惊喜的教学效果。如在《我更了解我自己》教学中, 紧紧抓住“我并不完美”活动中生成的资源——一位学困生提出自己很笨时,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安排诸如“为他找闪 光点”或“都来夸夸他”这样的活动,使这位学生拥有属于 自己的闪光点,树立自信,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3.纠错为宝,成就生成 在教学《自然资源取之不尽吗》一课时,我让学生进行 小品表演,结果表演的同学被许多学生“指责”。原因是表 演中折断新筷子、踩脏新白纸,当时场面很尴尬。教师该如 何处理这个意外事件呢?其实,学生讲得很对,折断新筷子、 踩脏新白纸的确是一种浪费。这时教师应及时纠正这个失 误:一是肯定学生的观点,表扬这两位学生具有节约的美 德;
二是让学生讨论可以用什么来代替这些材料完成课堂活 动,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或学生的“金点子”征集,肯定会 收到意想不到的活动效果,当然答案也是多元的,例如可以 用废报纸代替白纸,用自制的小棍代替筷子等。就这样,既 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和勤俭节约的美德,又达成了学会合作 的教学目标,可谓一举多得。活动教学中的这个失误也变得 美丽而有意义了。活动教学中的错误,有的来自老师,更多 的来自学生,这些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正确对待,妥善处 理,将会获得许多新启迪、新智慧。错误,对于学生来说是 一次学习发展的机会,对于教师来说却是一次考验锻炼,不 仅要有沉着应变的机智,更要有敢于查错、容错、改错的胸 襟和勇气。
三、有效评价,提升课堂教学动态生成新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兴趣、自我评价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
因此,教师不能受自己教案的限制,而应抓住课堂中“稍纵 即逝”的生成性资源,通过适时赞赏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探 索、敢于表达的勇气,尊重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引导学 生去分析、探究并尝试解决;
及时激发保护学生对事物的好 奇心、求知欲。这样的教学评价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是 新课程所倡导的,也是真实的、有生命力的。如教学《家人 的爱》一课,我请来了家长与学生一起上课,采用家长与孩 子对话的交流形式,使课堂上到处可见真情流露的泪水,意 浓时的微笑。可就在此时,一位父母离异的学生伏在桌上痛 哭失声。而对此生成性资源,我没有按已设计好的教学过程 按部就班地继续进行教学,没有因学生“干扰课堂”而批评 这位学生,而是走过去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用自己的行为 代替了“语言评价”,使这个父母离异的学生在得到老师关 注和关爱的同时,也树立了生活的自信心,达到“此时无声 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新课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没有预见、不确定 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景不断增多,课堂的“意外”也随之而 来。它产生在学生的情理之中,而又在教师的意料之外,是 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互动的结果,也是思品课教学实效性的 基本要求。这些意外生成性资源可能是与你原先的设计格格 不入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直面“意外”,善待“意外”,冷静思考,巧妙地捕捉其中的“意外”生成资源,灵活地调 整教学进程,让“意外”成为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良好契机, 让不曾预约的精彩时常光顾,让转瞬即逝的火花变成点燃学 生智慧的火种,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尊重,个性得到张扬, 使课堂在不断的“生成”中绽放美丽和精彩,充满生命的活 力,使师生共同感受和谐高效课堂带来的欢乐,从而较好地 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木已成粥 小和尚宁远刚练字那段时间,常常抄来一些词给师兄智 远看,让他评判一下字的正误。初学写字的人,难免会写出 一些错别字,智远总是不厌其烦地给宁远检查,并且指正, 捎带着还要给宁远讲一讲词语的意思。在智远悉心的指导下, 宁远写字有了很大的进步。而在不断的进步中,又在所难免 地出现新的错误。有一天,宁远抄了一个词“木已成粥”, 智远看过之后忍不住笑了,和宁远说,木头怎么可能变成 粥?这个词应该写作“木已成舟”,意思是“树木已经做成 了船,是说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改变”。宁远眨着眼睛和智 远说:“木头也可以变成粥。”智远摸着宁远的脑袋,笑得 更厉害了:“木头怎么能变成粥?”宁远说:“是我亲眼所 见,用木头做柴,煮水熬粥,最后木头化成青烟,无影无踪, 而一锅粥却已煮好,所以说木头变成粥!”智远听完宁远的 话,思忖许久,觉得宁远的理解虽偏颇了词语的本义,细细 想来,却有着无尽的禅意。木头化为袅袅炊烟,一锅粥却呈现在我们面前,而香甜的粥,又何尝不是木头的另一种存在 方式?皑皑积雪,化成溪流;
纷纷落花,零落成泥…… 许多离我们而去的美好事物,其实未曾远逝,而是以另 一种风姿呈现在我们生命里,这便是永恒。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