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在全球化的形势下的角色演变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曾经在亚洲局部 文化的发展中产生过重要影响,但从未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过 巨大影响。在国际上,“China”代表中国。“China”一词 的出现,不晚于辽金宋、不早于先秦,大致出现在隋唐时期, 它代表了古代文明时期,中国较为单一的器物影响。今天的 中国经济体量已是世界第二,发展的前提只能是引领创新, 拥有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机制,尤其是在科技和信息领域。3.现时与未来社会对教育的新要求 首先,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客 观上需要加强法治教育,仅仅依赖于不具强制性的监督和道 德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社会治理应该追求规范的制 度化。其次,经济社会的变迁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多种价值 取向和思想倾向,这在客观上需要一个共同核心价值观的引 导,以维持社会的统一和有序发展。再次,全球化形势下, 世界多种文明相互影响,甚至出现了冲突,爱国主义、民族 精神以及国家和文化认同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受到了强烈的 冲击,这就需要教师在新形势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介入 未来社会中坚力量的培养过程中。
(二)核心素养体系的内涵 “素养”一词古已有之。《汉书·李寻传》: “马不伏 枥,不可以趋道;
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宋代陆游的《上 殿札子》:“气不素养,临事惶遽。”经过日积月累的修习 涵养,从而获得一种道德修养,这是“素养”天然的意味。
“素养”也有平素供养的意思。《后汉书·刘表传》:“越 有所素养者,使人示之以利,必持众来。”在《现代汉语词 典》中,“素养”指的是平日的修养。由此看来,“素养” 涵括了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动态意义上的修习过程,一是 静态意义上的结果。
“核心素养”的概念提出后,相关研究者对此阐释不一。
张华教授认为,核心素养不是只适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学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养,而是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 遍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 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也包括自我 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更为重要 的是,核心素养强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获取知识的能 力。而成尚荣教授则认为这里的“核心”指的是基础,是起 着奠基作用的品格和能力,是“核心”的基础性决定着核心 素养的内涵、重点和发生作用的方式。因此他认为核心素养 就是基础性素养,这种素养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2014 年3月,教育部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的意见》中,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 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 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 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二、高中政治课教学现状 现今的教育问题,集中体现在学生片面发展严重,重理 论知识轻实践创新,重功利竞争轻修养沉淀,导致部分学生 信仰缺失,社会道德严重滑坡。高中生是影响未来社会的中 坚力量,在他们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作为主要教育渠道的政治课或 德育课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个渠道的引领者主要是处于教 育一线的政治教师,他们的教育理念、学识修养、品格情操、 专业水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所以核心素养体系中的教育理念和核心内涵能否在教学实践中贯穿始终,高中政治 教师的个人素质就显得尤其重要。
通过观察和走访,可以真切地看到,在实际教学中,有 些教师倾向于运用讲授法教学,“满堂灌”的现象比较普遍, 虽然课堂容量很大,内容丰富,但学生没有主动质疑、思考 和批判的机会和习惯,只会倾听、死记硬背理论知识点,合 作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几乎无从谈起。这样做只能说 实现知识目标尚可,而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无法得到有效实现,立德树人的基本目标受到严峻挑战。还 有部分教师,按照新课程的要求,运用多媒体结合其他教学 法,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试图运用合作探究模式去贯彻素 质教育的要求,但往往因为学生的探讨能力有限,再加上课 堂时间仓促和教师的引导能力有限等问题,更多的是形式大 于内容。这样的现状有其主客观原因。作为教育一线的教师, 要想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开创新的教育局面,就必须不断 锤炼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只有走在教育的前端,才能 担起民族教育大任。
三、核心素养体系对高中政治教师的内在素质要求 《学记》有云:亲其师,信其道;
尊其师,奉其教;
敬 其师,效其行。高中生只有在学识渊博、师德仁厚、专业素 养良好的教师的指导下,才能一步步从知识的殿堂迈向能力 和情感的巅峰,奠定做人做事良好品质的基础,实现核心素 养所提倡的教育目标。正如中国古代哲学家管仲在《管子·权修第三》中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
十年之计,莫如 树木;
百年之计,莫如树人。”以此来比喻人格的培养绝不 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也说明人才培 养的意义重大和不易。
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高中政治教师,肩上的责任重大。
核心素养体系下,高中政治教师除了必须具有坚定、正确的 政治立场和政治信仰外,还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加强 通识性知识以及新的教学方法的汲取,在理论和行动上做学 习和创新的先行者和示范者,为国家培养出拥有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兼具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 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的接班人。
(一)教师应该成为有深度的修行者 有人说,真正的教育是让学生学会处理和转换知识,即 让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因此,教师仅仅将课本知识传授给学 生,在这个知识更新换代极为迅速的社会里,已经毫无意义。
要让学生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教师就必须在日常学习中 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和研究学科教学前沿,从战略角度去思考 如何通过每一节课来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力和学科素养, 而不是忙碌于具体的知识层面讲授。
(二)教师应该成为自觉的践行者 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课程是活动型课程,它要求教师自 觉且勤奋,为每一节课进行细致的准备。活动型课程的教学 测评主要看学生的课堂活动表现。教师自觉践行活动型课程的要求,客观上为学生树立了榜样,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 的学习习惯和善于行动的个人品质。
(三)教师应该成为互助学习的一员 有研究数据显示,如果学生仅仅是听课,即使注意力集 中,也仅仅能掌握10%~20%的知识;
如果教师引导学 生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那么学生能掌握50%以上的知 识;
如果让一个小组共同探讨解决问题,那么学生的知识掌 握程度会提高到70%以上。这表明,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 习中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展开分析探讨、 合作交流,使学生体会知识的生成过程,能在很大程度上激 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高效学习。
(四)教师应该成为具有反思能力的终身学习者 古人有云:名师出高徒。一名普通教师要想成为专家级 名师,不但要不断地学习,努力地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和 素养,而且要具有持久的工作热情和专注研究的精神,敢于 探索教育行业的顽疾,不成不休,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深 入灵魂。在法国的高中,就有一批具有知识生产、观念生产 能力的人在进行教育,其不仅教哲学,而且许多人本身就是 哲学家。只有这样的名师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当 然,人人成为名师显然不切实际,但我们也绝不能成为知识 的传声筒,要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把重复性的教学变成一 次次反思、改进自己的机会,这在实质上也是在培养创新意 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为了能储蓄“一桶水”,为人师者必须坚持终身学习,跟上时代的节奏,满足职业的需求。
wWw.dYLw.nEt [参考文献] [1]韩震.核心素养与活动型课程[J].思想政治课教 学, 2016(3). [2]张贤志.核心素养研究综述[J].教育视界(智慧 管理),2015(9).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