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银行计划 > 期货的应用策略研究论文 [酒店业发展策略应用影响分析论文(共5篇)]

期货的应用策略研究论文 [酒店业发展策略应用影响分析论文(共5篇)]

来源:银行计划 时间:2019-10-22 07:54:28 点击:

酒店业发展策略应用影响分析论文(共5篇)

酒店业发展策略应用影响分析论文(共5篇) 第1篇:城市酒店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在房地产盲目助推大量高星级酒店诞生的情况下,“十二五”末已出现 酒店布局不均、需求过剩、经营业绩下滑、部分酒店面临拍卖或转型,为此,及 时科学指导城市酒店业的发展与城市经济的发展相协调,推进第三产业的健康发 展,防止过度发展或发展不足而损害城市区域的经济发展。为此,科学指导城市 酒店的发展规模及其分布在“十三五”建设期间显得尤其重要。

一、国内外文献及研究现状 国外针对区域酒店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研究的不多,因世界前10酒店管 理集团中有7个在美国,为此重点关注了美国在该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学者Smith 分析美国从1990年到1998年这段时期,洒店业构成比例、规模增长和收益变化, 他的分析是很有意义的,能对投资者降低酒店投资的风险。学者JanADeroos的研 究主要基于NOR指标,即理论住房率,他研究分析这个指标的重要意义,是实现 对美国酒店业的供求情况进行平衡。学者Jeong-GilChoi根据美国近30年的酒店增 长率情况以及对美国酒店业的未来发展周期和转折点进行预测。强调通过城市经 济的发展从多因素的角度对区域酒店业布局等进行系统的研究。

国内酒店管理方面的学者专家也在不断完善相关的理论体系,瞿富强 对酒店项目与区域经济建设可行性研究进行了比较与分析。马智亮、邓子瑜等提 出了酒店业与城市经济发展研究集成化辅助系统的模型。葛良文结合以往宏观行 业调控研究成果,论述了酒店业在区域经济建设中的框架及作用。王勇评述了酒 店发展与地区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系统性地归纳了酒店业与地区经济相互促进相 互依赖的重点关注区域。杨永堂研究了酒店规模发展与地区GDP与CPI数据的关 系,从基准收益率、现金流、影响因素等方面细致地作了财务评价研究。

本文尝试通过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体系给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指数,将地区经济发展与酒店业发展进行关联分析,构建两者之间协调关系的模 型,并运用重庆市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二、城市酒店业与经济发展的彼此影响动因(一)城市酒店业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酒店业的发展本身也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城市资源 和发展定位的区别,对地区经济的贡献占比也就不同,如以旅游度假定位的三亚 等,酒店的收入与利润对城市GDP的影响占比较大,而以中心城市定位的重庆等 酒店对城市GDP的影响占比目前在10%-15%之间,且呈上升态势。主要影响体现 在五个方面:一是酒店业的发展会为城市经济发展带来发展资金;
二是高星级酒 店能提升城市形象,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三是增加城市国民生产总值和税收;

四是会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如建筑业、商业、交通业等;
五是酒店業是劳动密 集型行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强,酒店业的发展能在很大程度上创造就业机会, 提升城市的就业率。

(二)城市经济的发展促进酒店业的发展 酒店业的发展依赖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且总是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相适应。主要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本逐利的本性会吸引财团在城市经济 发展较好城市投资建造酒店;
二是城市经济的发展带来商务和旅游人数增多、流 动加快,促使解决餐饮、住宿问题的酒店业出现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三是政府 部门会创造良好的投资政策,特别是银行资金的支持、税收的支持及土地费用的 支持等;
四是城市基础设施配套、交通、通讯和市政设施等的提升改造,为酒店 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环境;
五是在城镇化及房地产引领城市经济发展中,近 5年新建的高星级酒店约90%是以房地产集团为背景的酒店。

三、关联性及协调性分析 (一)酒店业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 鉴于数据的可获取性,本文选取了国民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的投资额、 第三产业的收入、房地产开发投资额、进出口总额、国内游客人次和收入、国外 游客人次和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外资利用额等9个与酒店业紧密相关的经济 发展指标来衡量经济发展水平。选取酒店数量、客房数量、床位数量、酒店员工 数量等4个指标,及在地区的具有代表性的国有和私有酒店各一个,平均其总收 入、总利润、可售房价格、可售房利润、客房收入、客房出租率等6个反映经营 质量的发展指标来衡量酒店业的发展水平。数据来自《重庆旅游统计公报》、《重 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及重庆劲力、万友康年大酒店。表1重庆市2000年---2015年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及酒店发展指标数据 (二)城市酒店业与经济发展水平指数测算 本文采用主分量分析方法来评价经济发展水平。步骤如下:首先,将 原始数据转换成标准化的数据;
然后,运用SPSS软件进行主分量分析,得到特 征值和方差贡献率。将各主分量贡献率占选取主分量的累积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 重,计算经济发展水平指数计算公式为:
F=■wk*fk(1) 其中,F表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指数,wk为权重,wk=λk/■λk*λk,λk 为第k个主分量的贡献率,fk为地区第k个主分量得分。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11个 指标的数据做KMO和Bartlett检验,运算结果为KMO=0.62,大于0.5;
Bartlett球 形检验统计量值为209.23,其相位的伴随概率P值为0,小于显著性水平值0.01, 表明变量指标之间存在复杂的统计相关关系,样本数据可做因子分析。对地区的 相关指标数据做主成分分析,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入选2个主成分的特征值 分别为5.065、1.255,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0.45%,由此可以判断这两个主分量能 够很好地代表所有指标的信息,能够较好地反映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将地区在 两个主分量上相应的得分和主分量的权重代入到公式(1)中,即得到城市经济 发展水平指数-0.42,酒店业发展指数0.25。

(三)城市酒店业与经济发展关联分析 酒店业发展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皮尔松相关系数为0.875(显 著性水平在0.01的双尾检验),表明酒店业发展和经济发展高度正相关,两者之 间相互促进。为了进一步验证酒店业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关系,构建地区 经济发展水平对酒店业发展水平的回归模型。建立回归模型:Y=a1+b1X+e1(2) 经计算,回归系数b1=0.855,可决系数为0.756,回归结果进一步验证 了酒店业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正相关关系。

(四)城市酒店业与经济发展协调度測算 协调发展强调整体性、综合性和内在性,是多系统或要素在协调基础 上的综合发展。由于系统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系统内部要素或系统之间的关系也 在不断调整,通过协调度来度量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协调状况。设酒店业发展指数和地区经济发展指数分别为X与Y,参考有关协调度研究的文献, 定义酒店业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协调系数公式为:
SXY=(X+Y)/■(3) 式中,SXY代表酒店业与地区经济发展协调系数。协调系数SXY的大 小与系统发展的协调性呈正相关,SXY越大,系统的协调性越高,反之,则协调 性越低;
SXY的取值介于-1.322和1.322之间。为了清楚地反映两者协调发展的程 度,根据SXY值的变化采用均匀分布函数法将协调度分为六个等级:1≤SXY1.322, 优质协调;
0.5≤SXY1,良好协调;
0≤SXY0.5,基本协调;
-0.5≤SXY0,轻度失 调;
-1≤SXY-0.5,中度失调;
-1.322≤SXY-1,严重失调。经计算重庆地区为-0.34, 属轻度失调。

四、结论及意见补充 (一)结论 本文对城市酒店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协调度进 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酒店业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有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② 酒店业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受到地域资源差异及城市发展定位的影响;
③酒店 业与地区经济发展还受宏观政策的影响;
④城市经济发展必然会带动酒店业的发 展,酒店业的发展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

(二)建议 酒店业是地区经济发展这个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协调好酒店业与地区 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酒店业与地区经济良性发展的基础。实证分析表明重庆地 区酒店业与地区经济的协调度是轻度失调,为了使两者更好地协调发展,本文提 出如下建议:(1)城市酒店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促进是不对称的,对当前 酒店产能过剩,建议政府部门控制指导酒店建设的合理布局和总体建设规模;
② 对目前酒店的发展状况进行全面调研,适当采取减税等政策支持酒店的良性经营, 调整两者发展的失调。③城镇化建设中,房地产企业为规避资产经营风险而利用 政策投资建造酒店,政府部门应逐步退出对房地产企业的政策引导,同时也有利 于当前对房地产的调控;
④在酒店服务与管理人才方面,政府、酒店、学校要三 方联动搭建平台,解决城市酒店业与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源问题;
⑤建议行业协 会加强对酒店之间无序竞争的干预,规范市场价格,确保员工薪酬,确保服务品质,与地区经济发展形成良性的互动。

(三)不足 以上分析主要是建立在高星级酒店层面,今后还需对城市酒店业中的 特色酒店、主题酒店、民宿酒店和经济型酒店等进行主成因素的分析。

作者:闻涛 第2篇:关于酒店业人才供需现存问题及解决路径的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2015年,中国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世界平均每5个在 校大学生中至少有1个在中国高校学习,其中大约40%就读于高职院校。这说明 高等职业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对高等教育质量 提升的重视,促使高职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创新发展成为主旋律, 另一方面生源数量逐年下降,稳规模、强内涵、提质量成为主要任务。然而通过 近两年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发现,当我们把毕业生送出校门后,他们能够很快地 胜任各自的工作岗位,但是职业发展的潜力、竞争力和持续力却比较薄弱,职业 生涯的提升比较缓慢甚至停滞不前,从而造成流失率超高,真正坚守在酒店行业 的人凤毛麟角。那么,是不是学校培养的人才与行业发展需求不相符呢?作为供 求双方的学校与行业有必要静下心来共同思考问题之所在,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

二、调研目的 明确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
重新审 视酒店管理专业定位和专业内涵,确定与本专业培养方向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和 知名企业认证资格;
提出课程改革建议。

三、调研过程 (一)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对象是全国范围(以长三角地区为主)内品牌酒店的酒店总 经理、营运部门总监(或经理)人事总监(或经理)等。

(二)调研方法在调研中我们采用了调查问卷、上门访谈、电话访谈、查阅文献、网 站查阅等调研方法。针对调研任务的要求,召开行业专家访谈会4次,上门走访 企业5家,并对近50名毕业生进行了上门访谈和电话访谈。查阅文献资料50余万 字。

(三)资料整理统计 1.酒店业对人才的学历和专业背景要求统计 访谈中我们了解到,酒店用人关注的焦点不是学历或专业背景,但是 就目前所调研的酒店员工的统计,大专和本科学历的人数基本持平,而无专业背 景的人数却高于“科班出身”。

2.酒店业招聘的主要途径统计 目前酒店主要通过合作院校、网站和内部员工介绍这三条途径进行员 工的招聘,而学校是人才的重要来源地。

3.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规格要求统计 随着酒店集团的不断入驻,集团内部的质量培训自成体系,所以对于 技能的要求降低,而对于职业心态、英文能力、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则更为看重。

4.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主要问题统计 通过对实习生状况的调查,专业内涵、职业态度、应变能力和自主学 习的能力缺乏是酒店人事吐槽次数最多的几个方面,尤其是前两者。

四、调研结论 (一)教育与行业的供需存在“错位”问题 酒店对于人才招聘主要有三条渠道,不同渠道所招人才有很大的不同, 来自学校的所谓“科班生”,熟人介绍多为有工作经验,所谓“跳槽员工”,通过网 站的多为“门外汉”,身份有别,期待就不同。但是酒店人事部门对于“用人”“留 人”“发展人”虽自有一套,但有一个宗旨:态度高于能力,即酒店行业需要的是 肯做事的人。因此,不容否定,高职院校酒店专业的实习生或毕业生已经成为高星级酒店一线部门基层员工的主要来源。众多畢业生发现,无论是工作薪酬还是 工作内容与初中生、高中生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心理落差非常大。而高职院校 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酒店的基层、中层管理人才,供求似乎出现了“错 位”,其实只是一种假象,超过95%的酒店管理者都直接从事过基层服务工作, 学生因为缺少一份坚持和热爱,才错过了上升空间和发展机会。

(二)学校的人才供给存在“低能”问题 目前,在一些学生甚至教师的观念中存在这样一种倾向,即学习酒店 管理理论无用,只要掌握了岗位技能,到了岗位就能胜任,等工作几年经验够了 就能当主管,因此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教学过程中也强调酒店专业技能,这是 一种不符合实际的倾向,是一种人才的低端培养模式。调查发现,酒店业一般都 将具有端正的态度、优秀的品行、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作为选聘员工的一 个首要指标,所以他们希望学校给予学生职业素养、语言能力、适应能力、人际 交往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升,其实归根结底是学生情商的培养。但教师为了激发 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热情,通常会在新生刚进校就为他们描绘非常理想化的职业前 景,导致学生对本专业的实质没有很客观的认识,通常会把目标定得过高;
而我 们的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只要求他们考试过关、技能过关,对于职业素养、 职业情感等重视不够,从而导致很多学生进入酒店工作后,缺乏适应能力、协作 能力、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无法很快地转变、适应新角色,缺乏良好的与客人 沟通的能力,不能处理好与同事、上司之间的人际关系。酒店管理职业教育不仅 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还要提升学生的知识层次和认识高度。

(三)酒店营运对传统课程设置提出了挑战 近十年,传统酒店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现了酒店民宿、各种 旅游电商,各种与酒店相关的互联网形态,酒店营运过程中由于专业分工,部分 业务已经开始外包,根据这些变化,酒店管理究竟要开设什么专业课程,课程的 内容应该包括哪些,外包的业务内容还要不要讲授,一系列问题摆在了学校职业 教育的面前。酒店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发展速度之快难以想象,“酒店+”时代的 到来更是对酒店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挑战,人才培养依托于课程教学,而课程教学 依附于教材,目前一些教材远远滞后于行业的发展,教学资源极度匮乏。在调研 中我们发现,酒店看中学生的应变能力、实践经验等,这些不仅要靠课堂教学改 革,更需要组织活动来进行培养,专业建设过程中的课程设置只有与行业发展紧 密联系后进行及时更新和科学调整,才能让教育可持续发展,让人才可持续发展。五、解决路径 (一)酒店人才培养应主导职业心态 现在“90后”学生由于受到社会风气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不愿做重复性、 输出性工作,急于从事中层以上的管理工作,不甘心从行业的低层做起,总担心 自己被耽误、被埋没、被大材小用。总结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常见的不良职业心态 主要有以下几种:职业认同感偏低、缺乏职业情感、职业期望值过高、职业角色 意识模糊。这些心态直接导致学生学习态度消极,工作积极性不高,跨行深造、 就业即转行等人才的流失,造成教育成本的极度浪费。

良好的职业心态是伴随着职业的正确认知、职业的充沛情感、职业的 专业习惯、职业的规划成长四位一体构建而后天培养而成的,高职酒店管理学生 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既是一份神圣的事业,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加 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培养。通过集中培训和学习,经常开展毕 业生的职业指导、咨询、推荐和服务工作,成为学生的“职业导航师”,帮助他们 确立正确的职业意识,保持职业心态的平和,合理定位自己的价值观,正确对待 工作中的困难与挫折,勇敢地接受挑战,客观地看待工作中的付出与收获。

(二)酒店人才培养应注重潜力挖掘 酒店人才识别经过了不同的阶段,从体能到智力、经验和业绩,20 世纪80年代,人才的识别标准变为能力,直到今天依然是我们学校培养酒店专业 人才的依据。此次通过调研我们发现,酒店业已经进入识别人才的第四个时代, 潜力成为重中之重。这里所说的潜力主要是指学生职业发展的能力,主要包括以 下这几个方面的潜力培养:自主学习潜能、解决问题潜能、人际交往潜能。自主 学习潜能让学生踏入职场后仍然能够保持不断学习,成长、成熟、成才;
解决问 题的潜能让学生首先摆脱学生身份,能够承担起中流砥柱的作用;
人际交往潜能 让上司、同事、客人认识你,这是职业生涯发展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培养和挖掘潜力的途径有很多,但其中最有效的途径应该是尽量多组 织学生活动,并且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老师的“包办”。学生即便踏上工 作岗位,但依然会有很长一段时间把自己定位在学生的角色,对于社会工作者的 角色一时很难适应,究其原因,学校教师如同“Babysitter”,学生在学校得到的是 保姆式的照顾,不仅没有达到潜力挖掘的效果,反而让能力萎缩。针对职业教育 受教主体的特点,在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中学会知识和技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潜力也只有在活动的策划、组织、开展、延伸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 被挖掘、被提升。

(三)酒店人才培养要完善质量反馈 如何保證酒店人才培养的质量,这一问题是供求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

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认识到过程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在备课、教学、实训、实习、 考试、毕业设计等几个环节都有明确的可操作、可检验的质量标准。但是酒店人 才培养质量的保证体系依然存在短板,回笼教育、反馈机制尚未建立。毕业生自 学校毕业进入社会,很少主动和母校教师联系,学校对毕业生的跟踪反馈也没有 正常、持续、稳定地开展,没有及时取得相关的数据,对于接下来的人才培养工 作也不能提供有力的依据。当然,毕业生在工作中遇到棘手的问题,也没有相关 的渠道来寻求指导和帮助,所以导致部分学生只能选择继续学习深造,通过继续 就读本科院校,或是出国接受业内闻名的专业学校系统培训和实习,以期谋求职 业生涯的更好发展,而更大一部分毕业生会因为工作的挫折及短暂的不适应而选 择跳槽离职,另谋出路。如果没有建立毕业生反馈机制,就很有可能无法及时发 现潜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偏差。所以,尽快构建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完善酒店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是落实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最后一公里”的关键 一环。只有将人才培养过程的每一个关键控制点都做到位,人才质量才经得起行 业的用人考验。

作者:黄利 第3篇:酒店业常旅客计划应用分析 一、常旅客计划概念 常旅客计划又称客户忠诚计划,是航空公司,酒店等行业为经常光顾 的客户提供奖励从而培养顾客忠诚的促销手段,酒店常旅客计划会员一般可以享 受房型升级,奖励住宿,延时退房,积分兑换礼品等一系列礼遇。

二、品牌酒店常旅客计划举例 (一)外资知名酒店常旅客计划——以喜达屋酒店集团为例 喜达屋集团是全球最大的饭店及娱乐休闲集团之一,以其饭店的高档 豪华著称。喜达屋拥有一项行业领先的、备受好评的常旅客计划——SPG俱乐部,俱乐部成员可以获得积分,将其转换成房间住宿,客房升级和航班,没有日期限 制。SPG俱乐部分为3个等级:优先,消费一美元获得2积分;
金,消费一美元获 得3积分;
白金,消费一美元获得3或4积分。俱乐部成员享有的权益随等级的变 化而变化。喜达屋集团还将酒店分为1-7级,积分从2000分到35000分,值得一提 的是当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时,即使是名称相同的酒店,所需要的兑换分数也不 一样。另外,免房券也可以免费兑换住房,获得免房券的途径主要有各国信用卡 的奖励,新账户住2送2的促销以及完成各种促销和抽奖。而对于已经住宿过很多 次的老客户,SPG还专门设有终身会籍计划,终身会籍将享有更多的权益,也是 喜达屋的一大亮点。

据中国民航网报道:2016年5月27日喜达屋酒店与度假酒店国际集团 携手东方航空联合推出“悦享东方计划”,2016年第四季度起,将为喜达屋SPG俱 乐部和东航“东方万里行”精英会员在全球范围内提供航班及入住的额外福利。

“悦享东方计划”将喜达屋SPG俱乐部与东航东方万里行精英会员紧密联系起来, 不论是喜达屋还是东方航空的会员,都将获得额外的惊喜,他们将更快的积累飞 行里程和酒店积分,将飞行和入住奖励合理互化,紧密结合。

(二)国内经济型酒店常旅客计划——以锦江之星为例 锦江之星创立于1996年,是国内知名快捷酒店品牌。创立至今,旗下 各品牌酒店总数已超1000多家,分布于全国31个省、直辖市,200多座城市。锦 江之星发展迅速,据悉,客房总数已超100000间。

锦江礼享忠诚度计划是原有锦江之星、锦江酒店忠诚度计划的升级, 是锦江集团的常旅客计划。锦江礼享会员分为银卡、金卡、白金三个等级。其中, 银卡可以免费获得,并且永久有效,自然,银卡的权益也相对较少,只有住房打 折的优惠;
而金卡和白金卡则是需要通过累积积分或者通过人民币购买的,有效 期24个月,可通过积分累计或者支付人民币进行保级,与银卡相比,金卡和白金 卡的权益相对较多,其中,白金卡用户可以在实际供应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客房免 费升级。另外,锦江礼享会员在选择锦江集团旗下其他旅游、租车、4S产品时, 也会享受相应的优惠。

据美通社报,第四届飞客旅行奖颁奖典礼上,锦江国际会员俱乐部“锦 江礼享”凭借其完善的服务体系、创新的服务理念、独树一帜的会员权益、多元 化的服务产品以及辐射全国的品牌影响力,蝉联“2015大中华区最受常旅客喜爱 的酒店会员奖励计划”大奖。可见,锦江礼享忠诚度计划正如他们集团官网上所言,他们以缤纷的礼遇,细心的关怀真诚回馈会员。

三、品牌酒店常旅客计划比较分析 (一)相同点分析 1.以累计積分作为常旅客计划的核心形式。不论是享誉全球的喜达屋 酒店集团还是在中国做得风生水起的锦江之星酒店集团,它们的常旅客计划即客 户忠诚计划都以累计积分作为计划的核心形式。积分是酒店与客人进行互动的有 效载体,它可以取代货币,加深酒店与客人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并促进双 方的相互了解。目前,积分体系主要有独立积分计划和联盟积分计划两种。酒店 行业中,这两种积分体系都存在,外资酒店品牌或高星级酒店较多采用联盟式积 分体系,比如喜达屋酒店集团近来与东方航空合作,开拓了亚洲市场,让酒店与 航空积分互换,奖励共享,吸引并且留住了更多客户;
还有一些较大的酒店集团, 集团内部本身就包括多种行业的经营项目,于是便将集团内的各项经营项目集合 成一个小型联盟式积分体系,比如前文提到的锦江之星酒店集团,锦江礼享会员 在选择锦江集团旗下其他旅游、租车、4S产品时,也会享受相应的优惠并累计积 分。

2.采取会员分级制度。喜达屋和锦江之星不约而同的都将常旅客计划 中的会员分成了三个等级,即会员分级管理,每一个等级的会员资格获得门槛与 享受的权益都有所区别,会员所享受的权利越多,他所付出或者消费的也越多, 两者是相互促进的,这也就使得顾客的消费冲动性更大,更有利于刺激顾客消费。

其次,对顾客采取会员分级制度,这种分级的规则是客观的,也就意味着,我们 的顾客群体按照自身的消费能力与消费需求,被客观的分成了多类。那么,由于 会员分级制度的存在,酒店便能根据每个会员等级的顾客的实际能力与需求提供 与之相对应的服务,让营销活动产品、服务匹配所营销的会员,使服务具有针对 性,让顾客满意并产生依赖性,从而进一步提升顾客的忠诚度。

(二)相异点分析 1.合作伙伴广度。据悉,喜达屋酒店集团在全球与许多知名外部企业 合作,如Uber打车软件以及包括东方航空在内的150多家航空公司等,通过优惠 积分互换,积分抵扣消费的方式,充分实现顾客资源整合,与多家合作企业达成 双赢局面。而锦江之星酒店集团的合作伙伴则仅仅局限于集团内部的其他产业, 形成一个有限的小型联盟。笔者认为,这种合作模式,有利也有弊,优势在于,集团内部的合作能方便快捷简便的将顾客资源整合,不易流失,并且,短期看来, 利润较高。然而,这种模式的弊端似乎要更大些。首先,我们从集团内部分析, 锦江之星酒店集团作为一个以酒店产业为核心的集团,当酒店业与集团内其他产 业相合作时,必然会产生合作双方实力不相当的局面,这种局面一旦产生,即合 作双方地位不平等时,合作就将产生危机:要么是一边倒的局面,失去了合作的 意义;
要么就是直接的合作破裂,甚至导致集团内部滋生矛盾。其次,我们从集 团外部分析,锦江之星酒店作为锦江之星集团的核心产业,在整个外部大环境下 是与锦江之星集团的其他产业属于利益共同体的,他们相互之间合作也就意味着, 当遇到外部大环境的威胁时,他们也只能相互搀扶与依靠,而不像喜达屋那样能 寻找外部合作伙伴的帮助。换句话说,这种内部合作应对外部风险的能力是相对 较弱的,也就是威胁大,风险高。

2.权益细分程度。据了解,喜达屋酒店集团对会员所享受的权益细分 可谓达到了极致,在金卡和白金卡之内也细分为几个等级,享受的权益有所区别。

比如SPG白金还按住宿晚数细分为三个等级:当住宿达到50晚,75晚,100晚时, 获得的服务是有所区别的,当然,当你住宿晚数达到100晚时享受的权益是最高 的,可以说是大使级的服务。我们可以看到,会员等级更深层次的细分造成的权 益细分程度的加深,给顾客们带来了更多选择权益的机会,能更多的选择符合自 己需求与兴趣的权益,自然,顾客满意度也会明显提高。而锦江之星酒店集团在 这方面似乎还欠缺了些,会员权益细分程度还有待提高。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外资知名酒店与国内经济型酒店常旅客计划的比较分析,得出以 下结论与建议:
常旅客计划是当前酒店业所热捧的客户忠诚计划,不论是国外知名的 高端酒店还是国内兴盛的经济型酒店都积极实施并不断改善着常旅客计划。常旅 客计划之所以为各大酒店所采用,是因为常旅客计划是一种由现代营销理论所产 生的以顾客为导向的营销方式,面对消费需求,许多酒店已经将市场战略的重点 转为了顾客忠诚度的培养,顾客忠诚度逐渐成为酒店营销的重点。其中,以累计 积分作为常旅客计划的核心形式和采取会员分级制度是许多成功酒店常旅客计 划的亮点,值得我国许多缺乏经验,还在迷途中的酒店學习和借鉴。

如今的中国酒店业,特别是高端市场大多为外资酒店所占据,利润也 大多为外国酒店所享有。造成这个现状的原因有很多,笔者认为,常旅客计划的不够完善与不成熟是造成这一现状的一大原因。从喜达屋与锦江之星的常旅客计 划比较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酒店还有许多需要向外国酒店学习的地方,比如 合作伙伴选择的广度与权益细分程度这两方面。当然,要在这两方面有所提高是 需要酒店有一定的资金和规模实力的,所以,对于这两方面的改善值得我国一些 如锦江之星一类发展迅猛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酒店学习和借鉴。

作者简介:倪凯玲 第4篇:营改增对酒店业财务管理影响分析 0前言 财务管理的落实不仅关系到酒店业经济发展的进度,它对整个国民经 济的发展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制约作用。因此,国家对酒店业的发展状况十分关注, 适时出台了“营改增”政策。“营改增”税制改革措施对计算机互联网行业酒店业的 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它不仅能够减轻酒店业的税负重担而且能 够促进各个产业的协调发展。虽然加强酒店业的财务管理可以提高酒店业的综合 竞争力,但由于“营改增”政策还在逐步完善阶段,因此它对酒店业财务管理到底 有多大影响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并希望能通过分析进一步完善“营改增”政策以促 进酒店业的发展。

1营改增的基本概况 2016年5月1日起,随着“营改增”的普及,增值税已全面替代营业税, 在中国实行了二十多年的营业税退出历史舞台。从宏观上看,国家全面实施“营 改增”的目的是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后能够通过纳税 程序和纳税范围的改变使重复纳税现象得到有效缓解,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 酒店业的成本,通过缓解酒店业的经济压力促进酒店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和进步, 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全面增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从微观层面来看,“营改 增”后纳税的类型会有所不同,过去营业税的纳税对象是无形资产转让、应税劳 务以及销售不动产,而增值税属于流转税,它是以企业的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 所产生的增值额作为主要依据同时分为进项税和销项税两种类型。但酒店业作为 生活服务业,有它自身较为特殊的经营特点,相比其他企业酒店业受地域区位的 影响更大,与其他各个行业间的联系也非常密切,涉及的部门比较多,经营定价 大多取决于市场变化,同时受国家政策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比较大,所以酒店 业的经济活动比较频繁和多样化,在实施“营改增”以后会对酒店业的长远发展带来较为深刻的影响。

2“营改增”对酒店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形势的发展,许多业内人士对“营改增”给予了高度 关注。如何深刻理解“营改增”的核心和本质,掌握“营改增”对酒店业财务管理的 影响,结合酒店业自身特点和实际经营状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已成为酒店 业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和目标。笔者凭多年工作经验和相关调查研究,就“营改增” 对酒店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从酒店业的负债、利润层、现金流量、财务风险管理等 层面进行了如下研究和分析。

2.1从酒店业负债层面来看 通过对“营改增”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营改增”实施后酒店业固定 资产的原值入账金额及累计折旧均出现减少状况,而相比其他企业来说固定资产 是酒店业的一个重要资产,依据相关的政策法规,除去酒店业应该缴纳的税费外, 酒店业的期末余额会有明显的降低,这样一来酒店业在经营一段时间后其资产和 负债金额都会有所降低,而酒店业内部的流动资产和负债却会呈上升趋势。从长 远角度来看“营改增”后有利于酒店业规模的扩大及整个行业的发展,这种情况下 酒店业自然也会多分一杯羹。

2.2从酒店业利润层面来看 在利润层面上不论是长期利益还是近期利益对于酒店业来说都是有 利的,“营改增”后,酒店业由原来的含税收入全额计征营业税,改为不含税确认 收入缴纳增值税,计税基数降低,加上水电能耗等占比高的成本费用可以进项抵 扣,附加税金的金额和相关成本都会有所降低,在近期内有利于促进酒店业经济 效益的增长;
从长远发展来看“营改增”后会从整体上降低酒店业的税务负担,酒 店业会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去开展和支撑新的经营项目并实现良性循环,这对于 酒店业的长远发展和进步十分有利。

2.3从酒店业现金流量层面来看 我们大家都知道增值税具有抵扣性,当酒店业为了实现更好更快的发 展购进一定量的设备时,会使酒店业的现金流出较“营改增”之前有所下降,那么 酒店业就会主动加大投资的力度。另外“营改增”后酒店业的成本会有所降低,这 就会使酒店业的现金流水平有所提高。由于酒店业的资金活动具有一定阶段性,从长远发展层面来看会增加酒店业的负债压力和潜在风险。

2.4从酒店业财务风险管理层面来看 通过相关调查研究发现,“营改增”后对酒店业财务风险管理层面的影 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酒店业财务工作人员,二是酒店的资产结构。“营 改增”是中国发展的最新举措,这一举措对酒店业的会计稽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 求,酒店业相关的会计科目也会有所变化。“营改增”后如果酒店业的会计队伍不 够强大,势必会给酒店业自身带来一定的风险和影响;
此外,“营改增”后在降低 税费的同时政府也可能会给予酒店业一定的扶持,但酒店业不能过分依赖政府行 为,说到底还是要从自身做起,如果酒店业的资产结构不能根据国家形势及时进 行调整和优化,面对新的要求和压力势必会对酒店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一定的影响。

3现阶段酒店业应对“营改增”的策略 3.1优化和完善酒店业的税收筹划工作 优化和完善酒店业的税收筹划工作是为了确保酒店业能够顺利应对 “营改增”给其带来的巨大压力,它也是酒店业继续良性发展的关键和基础,所以 酒店业必须要明确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和纳税能力,明确各项纳税的项目。酒店 业要从自身发展的高度去重视税收籌划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不放松任何一个细节, 通过严格管理去进行更深层次的优化与完善,进而使酒店业能够更多的享受相关 的优惠政策去促进发展。

3.2提高酒店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通过以上各种分析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营改增”后给酒店业财 务工作者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也增加了许多压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财务 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要求酒店业首先要鼓励财务工作者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养,充分掌握“营改增”的政策规范 为自身服务;
其次要加大对酒店业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和考核力度,增强风险意 识,提高人员的凝聚力。酒店业要主动加强业内高层管理者和税务部门之间的沟 通和联系,确保外部环境安全以防止不必要的损失和各种潜在风险。

3.3慎重选择合作伙伴 酒店业接触社会范围较广,层面也较复杂。慎重选择合作伙伴是确保酒店业“营改增”后获得更多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防止因为“交友不慎”而带来的 各种危机与风险。从安全利益角度出发,要求酒店业在选择合作伙伴时要从两方 面着手:一方面要确保合作伙伴具有可靠的信用等级和一定经济实力,降低酒店 业的财务风险;
另一方面要确保合作伙伴能够开具整套的增值税发票,保证增值 税进项的足额抵扣,从而使酒店业能够更好地享受“营改增”的优惠去获得更多的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酒店业的长远发展扎扎实实打好每一个基础。

4结语 时代进步势不可挡。酒店业要充分认清形势,要求财务人员加强营改 增业务知识学习,掌握增值税账务处理,树立起用增值税思维来考虑问题。同时 加强对管理层、业务部门所有员工的培训,让其知道营改增政策对收入、成本、 利润的影响,从事前做起,进行税务筹划。同时,要杜绝一切不合理运作现象, 规避各种市场风险。总之,酒店业要与时俱进,重塑业务运营架构,调整自身经 营活动,充分运用税收优惠政策,增强酒店竞争力。

作者:石笑峰 第5篇:旅游酒店业特许经营发展战略的理论力作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的自由化背景下,特许经营以其大规模的低成 本扩张优势蓬勃发展,呈现出多行业、市场化、国际化的趋势,并在激烈的市场 竞争中发展为一个比较成熟的体系,商业模式特许经营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生 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20世纪50年代,特许经营被引入到酒店业中,并以迅猛的 速度不断发展壮大,如今特许经营已成为国际酒店业最为流行的扩张方式之一。

根据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发布的《2007中国特许经营 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底,我国特许经营体系达到2600多个,已成为世界 上特许经营体系最多的国家。同时,在旅游酒店行业,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尤 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在国外的特许品牌如快捷假日、戴斯、豪生、宜必思、速 8、7天等的影响下,我国的民族酒店品牌如嘉柏、如家、锦江之星、莫泰、汉庭 等特许经营酒店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其中经济型特许连锁酒店品牌发展得 最快也最好。旅游酒店特许经营正是各个受许酒店(加盟店)围绕在特许酒店(总 部或盟主)周围,以特许经营协议为基础,以特许经营权的授受为主要内容所形 成的一种联盟网络关系。这些建立在特许经营协议之上特许经营旅游酒店就是一 种典型的联盟网络组织。目前为止,学者们对酒店经营从不同角度展开研究,但是对特许经营 网络研究力作寥寥无几,湖南师范大学贺小荣教授一直潜心酒店特许经营的问题 的研究,总结多年的研究结果并进行酒店理论创新,推出新著《旅游酒店的特许 经营网络》。本书的问世基于国际酒店市场竞争环境和中国特许酒店经营现实, 符合酒店经营运营管理理论发展的需要,针对酒店特许经营网络的问题,开创性 地研究旅游酒店联盟网络的特征,以及联盟网络的运行和治理情况。该书是贺教 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特许经营酒店网络的绩效评价与治理策略研究"的研 究成果集大成,从网络新视角探讨了特许经营模式下的战略联盟,丰富了旅游酒 店经营理论,创新性的网络经营及治理模式为特许经营酒店打开新的局面,是一 部酒店经营管理的力作。

一、全书的特色和创新 (一)学术性与实践性于一体 诺里亚(Nohria)与阿克里斯(Eccles)就曾指出,未来的企业组织 将会变成一个不稳定的网络,所有的联结几乎都有机地形成和更新,就像人类神 经系统的分支一样,这其中会出现新的权威和某种等级制度,但陈旧的组织形态 ——金字塔型组织将不复存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管理实践的需要,企 业的组织形式正逐渐由市场—科层制的两分法向第三种组织形式——网络组织 形式演化。本书以特许经营作为切入点,以旅游酒店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在特 许经营模式下,旅游酒店联盟网络的特征,以及联盟网络的运行和治理情况,具 有一定的超前性和现实指导意义。作者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对我国旅游酒店特许经 营的典型实践案例进行认真思考、分析和探讨,从理论的高度以及未来新发展的 视角对旅游酒店特许经营提供专业性的实践指导。

(二)理论性与实证性有机结合 本书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集成和提升了经济学、管理学、社会 学等领域的理论建树和最新研究成果,构建了旅游酒店特许经营网络的科学理论 框架。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深入北京、深圳、长沙等地进行实地调查与统计分 析,将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有机结合在一起,辅之以案例研究,强化了研究内容 和结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在现有的关于联盟网络的研究成果中,研究的重点主 要集中于联盟网络的特征、联盟网络的内涵以及联盟网络的连接方式等方面,对 网络绩效的研究较少,更少有人对影响联盟网络绩效的关键因素进行调查、统计 和分析,文中对网络绩效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具有首创性,研究结果对网络组织理论具有积极意义。

(三)前瞻性与独创性相统一 在以往的企业战略联盟理论研究中,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股权合资、 合作研发等形式的战略联盟及其网络,对特许经营模式的战略联盟问题的研究很 少关注。以前的关于旅游企业战略联盟的研究成果中,也大多集中于对联盟的概 念、联盟的形式等内容的研究,是一种比较基础性的研究。本书以新的视角,较 早地以特许经营为切入点来研究旅游酒店的战略联盟问题,对旅游酒店的联盟网 络问题研究亦站在国内外前沿。本书认为基于特许经营的旅游酒店联盟网络是指 以特许酒店(总部)为中心,多个旅游酒店联盟以次特许方或受许方(加盟商) 的角色,通过相同的特许协议而联结在一起的网络组织。书中依据联盟网络理论, 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对旅游酒店联盟网络的产生、运行及治理的分析上,对由特许 方和受许方而构成的基于特许经营的旅游酒店联盟网络进行解构,是对企业管理 理论界目前比较盛行的网络理论研究的有益补充。

二、本书的结构与内容 本书的研究目标是从网络组织理论出发,通过基于特许经营模式的, 依靠特许经营协议联结而成的特许经营旅游酒店及其联盟网络组织的形成、运作 和治理分析,建立一个基于特许经营的旅游酒店联盟网络分析框架,重点探讨了 特许经营旅游酒店联盟网络运行绩效及其评价问题。本书共分十章,结构清晰、 层次分明,主要探讨了以下五个问题:
(一)分析了特许经营旅游酒店及其联盟网络的特征与现状 特许经营旅游酒店及其网络化发展在国外自20世纪初期就开始萌芽, 80年代开始蓬勃发展。国际排名前十的国际大型酒店集团都无一例外地开展了特 许经营业务。通过特许授权输出管理模式,已经成为国际酒店集团对外扩张的一 致的战略选择。我国旅游酒店业的特许经营业务则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截至 2006年7月,我国市场上共有经济型饭店品牌47家,其中本土原创品牌40个。在 特征方面,本书认为管理模式“克隆”化、组织结构精简化、宣传促销“套餐”化是 特许经营旅游酒店的主要特征;
中心依赖性、知识共享性、组织稳定性、管理标 准化是特许经营旅游酒店联盟网络的主要特征。

(二)探讨了特许经营旅游酒店及其联盟网络的形成与竞争优势特许经营旅游酒店及其联盟网络的形成有其宏观背景和微观动因。从 经济学角度来说,特许酒店与受许酒店的结合是源于二者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 置,从而创造出比二者独自生产大的多的收益;
从管理学角度说,特许经营旅游 酒店的产生与发展源于“战略效仿”。在组织结构上,对特许酒店经营酒店而言, 其组织结构是扁平式的,而特许经营旅游酒店联盟网络的组织结构则是以特许酒 店为中心的联盟网络组织。在联结纽带上,特许经营旅游酒店联盟网络主要依靠 契约(特许协议)和信任来联结,以契约为主。特许经营旅游酒店联盟网络的竞 争优势主要体现在组织优势、管理优势、成本优势三个方面。

(三)阐述了特许经营旅游酒店联盟网络的运行 特许经营旅游酒店的运行主要包括特许酒店的授权和受许酒店的受 权行为。而特许经营旅游酒店联盟网络的运行,在运行机制上主要有品牌特许与 管理机制、服务支持与激励机制、知识学习与创新机制;
在运行平台上主要包括 知识共享平台、信息管理平台和持续创新平台。

(四)探讨了特许经营旅游酒店联盟网络绩效的评价 通过运用特尔菲法、AHP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采用问卷调查所获取 的相关数据,我们得出,我国的特许经营旅游酒店联盟网络运行绩效“一般”。

(五)探讨了特许经营旅游酒店联盟网络的治理策略,提出了关于引 导我国特许经营旅游酒店联盟网络健康发展的环境建设的若干建议。

本书在借鉴已有的网络治理成果的基础上,考虑到基于特许经营的网 络组织的特性,提出了新的网络治理理论框架。具体来说,在治理模式上,主张 采用水平—三方治理模式;
在治理机构上,强调内外结合,组织内部组建受许酒 店协会,外部共同指定一个网络仲裁者;
在治理机制上,以结构嵌入为基础,构 建互动机制和仲裁机制;
在治理目标上,力求实现网络关系的协调和酒店品牌的 维护。网络环境的建设主要是通过对内建设良好的顾客消费环境、员工工作环境、 周边社区环境等,以及对外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来实现。

研究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本书是以旅游酒店作为研究对象,对企业 的联盟网络进行研究,因为旅游酒店主要是提供以服务为主的无形产品,而很多 的商业企业都以提供有形产品为主,因此本书的研究结论其普适性就会具有一定 的局限性。其次,本书对联盟网络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时,鉴于目前我国的特许经营酒店数量有限,且空间分布很散,因此问卷的发放和收集工作十分 困难。本次调查主要限于北京、深圳和长沙三地,收集到有效问卷100多份,虽 然这已经基本满足了调查统计中进行检验分析所需要的样本数,但从统计检验的 有效性角度考虑,需要收集到更多的样本量,使本书研究的结论具有更大的普遍 意义。

在评书者看来,《旅游酒店的特许经营网络》一书是贺小荣教授多年 来的智慧的结晶及其团队努力探索研究的结果。本书积极借鉴和汲取国际国内最 先进的研究成果,紧密联系中国旅游酒店特许经营状况的实际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体现了贺小荣教授立足现实、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开拓创新的研究思维。该书结构 严密,内容夯实,理实高度结合,立意具有探索性和创新性,解决问题思路导向 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该书顺应了中国酒店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要求,填补了酒店特 许经营的著作空白,对旅游酒店的特许经营网络的思考与探讨具有理论启发意义 和现实指导性,是一本值得向学术界、酒店业以及政府决策部门推荐的好书。

作者:卢东斌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