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批注关键语句,揣摩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的表达特色。
4.通过比较阅读,发现以小见大的选材特点,对第三 学段人物记叙文进行选材知识重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选材特点 1.同学们,在四年级的时候,我们曾经学过一篇描写 少年周恩来的文章,题目是——(生齐读:《为中华之崛起 而读书》) 2.师生合作朗读:
那天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请问 诸生为什么而读书?” 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设计意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与《一夜的工作》 同是描写“伟人周恩来”的记叙文,选材却各具特点。前者 选取重大事件,后者则以平凡小事为例。通过复习,引领学 生重温《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的选材特点,把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获取新知识的生长点,为比较阅读、发现本文 的选材特点做铺垫。】 二、整理感知,梳理选取材料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描写周恩来总理的文章,题 目是——《一夜的工作》。
3.交流:
(1)逐段归纳:
①室内陈设简单。
②审阅文件。
③喝茶吃花生米。
④把小转椅扶正。
(2)对相同内容进行归并:在这四个材料中,“审阅文 件”指的是总理那一夜的——(生:工作。)那么其他三个 材料都与总理那一夜的——(生:生活有关。) 【设计意图:改变平常梳理课文的固有角度——“课文 是从哪些方面叙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的”,引领学生从“选 材”这个视域进行梳理,潜移默化地渗透课文“以小见大” 的选材特点。】 三、批注关键语句,感受选材特点 (1)读:默读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
(3)思:想一想这样描写的好处,并作简单的批注。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如下:
(1)组长确定组内交流的顺序。(2)小组商量,选择一句汇报展示。
3.交流:
句子一:
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 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①指名一组交流学习所得。
②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③ 总结:刚才这个小组分工明确,合作默契,学习很有效果。
其他小组认真倾听,补充及时,且有价值。
④先后出示恭亲王、周总理的办公室布置,对比欣赏, 加深理解:总理的办公室就是大清王朝恭亲王的办公场所, 当时这个房间里有——(生:红木家具、名人字画、各式古 董。)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成了周总理的办公室,房子没 有变,依然是——(生: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而室内的 陈设却变得——(生:极其简单,只有一张不大的写字台, 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这居然是一个共和国 总理的办公室,简直让人——(生:不敢想象、不可思议。) ⑤多种形式有感情朗读。
句子二: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 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 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①指名一 组交流学习所得。
②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③结合语境理解 “审阅”和“浏览”的意思。
④指名有感情朗读。
⑤引读:
那天晚上总理审阅的文件可不止一份,足足有一尺来高,每 一份文件总理都是——(生: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 ——(生: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生: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 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句子三: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 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 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 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①指名一组交流学习所得。
②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③ 引导学生引用名人名言加深理解,如:我好像一头牛,吃的 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
④多种形式有感情朗读。
4.(再次出现上述交流的三个语段)你觉得这些描写 有什么特点?(抓住细节进行描写)(随机板书:描写抓住 细节) 6.串读描写:
这一天,总理办公室通知我去中南海政务院。我走进总 理的办公室,看到:那是一间高大的…… 不知过了多久,总理才招呼我陪他审阅我整理的稿子, 只见:他一句一句地审阅…… 夜很静,经过相当长时间总理才审阅完。这时候,值班 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 四、引入资料,发现选材特点 1.这其实只是总理工作的一个缩影。请大家默读资料 袋,说一说自己的发现。2.交流发现。预设:
(1)那一天,总理只休息了一个小时。
(2)那一天,总 理做了很多 重要的事情。
预设:
(1)这些事情虽然细小,却 能以小见大,体现总理崇高 的 品质。
(2)总理一夜的工作是不 为人知的,这样更全面、真实 地 体现总理的崇高品质。
5.小结写法:写伟人,既可 以写立志这样“惊天动地” 的大 事,也可以选择工作生活中的 小事以小见大、抓住细 节来体 现人物的高尚品质。
【设计意图:依托资料袋,进行比较阅读,发现课文“以 小见大”的选材特点,体会选材作用。呼应《为中华之崛起 而读书》的选材特点,从解构到建构,在新旧知识的对接中 消化新知,形成崭新的关于选材的知识体系。】 五、前后勾联,重构选材知识 1.回顾人教版五上第八组课文“走近毛泽东”。
(1)出示单元目录,回顾课文题目。
(4)《毛圭席在花山》一文中同样有细节描写。齐读片 段:
“昨天这个时候,门口花椒树下的碾子有碾米声,现在 又到了碾米的时候,怎么没动静了呢?” 毛主席推碾子还挺在行,一边推,一边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玉米碎粒。
3.同桌合作:
(1)一人填写记录。
(2)商量汇报的形式。
4.交流展示,随机评价。
(1)预设选取的事例:憧憬灯光、燃书献身。
小结: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把“献身”等作为重点来描写 战斗英雄,而这篇文章却详细描写了“憧憬灯光”这个事例, 表现了战斗英雄对革命理想的执著追求。正因为有这样的革 命理想,他才会义无反顾地为革命献身。
(3)预设细节描写:
细节一:“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 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 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 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细节二: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 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 亮了前进的路。
5.《灯光》和《一夜的工作》在选材上和描写上有什么 共同之处?(选材以小见大,描写抓住细节。) 6.小结:不仅写伟人,写其他人物同样可以选择小材 料以小见大、抓住细节进行描写,来体现人物的特点和品质。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学到这样的文章,请大家继续关 注这样的选材和这样的描写。大家在习作的时候,也可以试 着用小材料以小见大、抓住细节展现人物的思想境界。
【设计意图:第三学段的自读课文不应局限于单篇,应 把“这一篇”放在更宏阔的阅读视野中观照,勾联已学同类 课文,通过比较阅读深化选材“以小见大”和描写“抓住细 节”的特点,同化认知,进而拓展本单元《灯光》片段,尝 试运用,让学生经历从感知到深化再到运用的学习过程,重 构选材知识,形成知识模块。】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