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服务型党组织的内涵特征 高校服务型党组织是以服务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和功能 定位,以服务全校师生和全体党员、服务学校改革、服务经 济社会发展为目标追求,以师生满意为主要评价标准的党组 织。党组织所在单位的性质和工作内容存在差异,赋予党组 织的具体的服务功能和内容就会有所区别。中央和地方党组 织的服务更多地体现在从党情国情民情社情出发,制订促进 经济社会发展的路线方针政策上,这种服务具有间接性。高 校党组织是直接面向基层、面向师生开展工作的最前沿的党组织,这种服务工作师生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是一种 直接性的服务。
1.服务主体多元扩展。在推进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 导向的经济改革中,党在领导理念上更加注重执政为民和执 政靠民,工作中在依靠广大党组织和党员的同时,注重通过 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类群众性组织和社会团体来服务他人和 服务社会。具体到高校来讲,就是要把师生员工和各类群众 性组织和社会团体组织好、发动好、宣传好作为重要的工作 内容,切实发挥广大师生和各级各类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 教育、自我服务的功能和作用。高校服务型党组织的服务主 体从单一的党的各级基层组织,扩展到包括党的基层组织在 内的群团组织、工会组织、社区组织等,是一个多元服务主 体群。
2.服务客体内外并举。高校服务型党组织的服务客体 不仅包括全校师生员工,还包括党组织内的党员,即对外服 务和对内服务两个向度。党员个体作为党的肌体细胞和党的 行为主体,都平等享有党组织为其服务的权利。同时,党组 织的服务功能是通过党组织成员个体的服务行为来实现的, 没有党员的服务活动,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就无从谈起。从这 个意义上来讲,党组织服务师生的组织前提是凝聚党员,而 实现凝聚党员最好的方式之一是为党员提供服务。支持和服 务党员实现自我发展和个人价值追求,不仅是党组织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同时也是增强党员归属感、提升团队凝聚力和彰显组织感召力的内在要求。高校党组织强化 对内服务职能,提高对内服务水平,做好党内党员的服务, 不仅不会削弱党组织的对外服务职能,不会与服务群众相矛 盾,而且可以更好地促进党组织党外服务职能的实现和做好 服务师生工作。履行好党组织的对内服务职能归根到底是为 更好地实现对外服务职能。
3.服务取向以人为本。受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形成的 压力型行政体制的影响,一方面,学校外部压力传导到学校, 导致高校办学行为或多或少受到社会外部压力的干扰和影 响;
另一方面,压力型体制下的管理方式和评价体系对高校 党组织的运行和管理产生影响。在压力型行政体制下,人们 的思维模式习惯于将完成工作任务、对上负责作为工作的价 值取向。在此思维模式的指导下,高校党组织也会自觉或不 自觉地采取数量化任务分解的管理方式和物质化的评价体 系,向所属下级党组织和党员分配任务、传递压力。通过这 样的行为和管理方式所开展的工作,服务的内涵和理念体现 得不够充分。因此,高校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首先要解决 的就是服务的价值取向问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把服务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将工作思维和方式由 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以师生满意作为高校党组织的价值追 求,做到对上负责和对师生负责的有机统一,实现服务理念 从任务取向向人本取向转变。
二、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主体维度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要坚持服务改革、服务发展、 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这为新的历史条 件下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和提出了工作 要求。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服务民生不应仅仅是为居民提供 最基本的生存服务,还包括提高居民基本发展机会、发展能 力,以及保护基本权利的服务。””””,服务民生,说到 底是服务群众,服务党员。因此,高校服务型党组织“五个 服务”的要求集中体现在服务师生成长发展、服务学校改革 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三个维度。
1.以促进个体价值实现为目标,服务师生成长发展。
根据学生和教师的不同需求特点和追求目标,在全面服务的 同时把握好服务的侧重点,突出服务内容的针对性和服务的 实效性。一是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实现大学生的全 面发展为目标,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 靠接班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课堂教 学、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形式,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在实 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和实现自我人 生价值。高校党组织要整合校内外各类学生服务资源,提供 优质教育教学条件和服务保障,鼓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二是以教师的自我价值实现为目标, 通过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搭建事业发展平台、解决工作生活 实际困难,服务教师发展。高校党组织要不断创新和完善思 想上引领、事业上激励、发展上助力、生活上关心的人才工作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党的群众工作优势,密切与教师的交 流与联系,将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与创造良好的 事业发展环境、搭建业务帮扶和发展平台结合起来,努力开 创教师生活幸福、工作顺利、事业发展的良好局面,促进教 师个人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
2.以激发动力凝聚力量为手段,服务学校改革发展。
当前,高校的综合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阶段,深层次 的矛盾日益凸显,推进改革的难度不断加大。越是面临复杂 矛盾和突出问题,处理矛盾和解决问题的理念、信心、勇气、 决心就越是显得重要。高校党组织要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 监督保障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激发动力凝聚力量, 服务学校改革发展。一是在党组织内部形成共同的工作理念, 建立起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心理趋向,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激发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谋事创业的热情。二是发挥辐射 带动功能,通过思想引领、心理疏导、生活帮扶等工作机制, 营造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使党组织在校内对师生员工产生 吸引力和向心力,在社会上增加影响力和渗透力,夯实党的 群众基础,凝聚人心、智慧和力量,推动学校事业发展。
3.以发挥科技智力优势为特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更是服务型党组 织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应充分发挥高校 在科学技术、人才队伍和教育资源方面的特殊优势,为国家 和地方人力资源开发、科学理论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文化竞争力提升贡献力量,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积极融入区 域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加大智库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 决策咨询。一方面要密切关注国家重大战略方向和发展规划 动向,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的战略动态信息监测、长期战略 规划跟踪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为国家发展提供战略参谋和 决策咨询,充分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
另一方面要积极 回应现实问题,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围绕热点 难点焦点问题开展科学研究,提供决策选择方案,将开展科 学研究与解决现实问题有机结合起来,直接服务经济社会发 展。二是发挥科教优势,为适用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服务。
发挥自身教育优势,为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培养适用人才;
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对接产业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开展产 学研合作,为产业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与科技服务,将高 校的优势和特色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生产力。
三、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理路 1.树立以服务为核心的工作理念。党的基层组织要“服 务于组织在公社里的人民,服务是基层党组织的本质功能和 内在要求。强化宗旨意识、增强群众观念是高校服务型党组 织建设的逻辑前提。高校党组织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 理念,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宗旨,发扬党的优良 传统和作风,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站稳群众立场,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工作方法,将工作思维和方式由管理型 向服务型、由工作任务主导型向师生需求导向型转变,注重调动和发挥包括党员在内的全校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 造性,把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凝聚好,形成服务和推进学校事 业发展的合力。
一是要牢固树立互动服务的理念。所谓互动服务,是指 服务主体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注意充分听取服务对象、服 务客体的意见建议,与服务客体形成良性沟通机制,从而保 证服务的针对性,并在服务主体与客体之间形成强烈情感与 心理共鸣的服务模式。”互动服务理念的核心要义就是服务 主体的有效提供与服务客体的个性需求充分互动,以实现服 务主客体之间高质量和高满意度的供给与满足。第一,以师 生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 党组织要改变传统从自身主观意愿和判断出发,直接单向提 供服务的方式,一切从师生的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 发,切实做到需求“从群众中来”,服务“到群众中去”。
第二,开展良性互动沟通。畅通师生诉求和利益表达渠道, 积极回应师生关切,通过良性互动沟通提高主体供给与客体 需求的匹配度,实现从物质到精神再到政治层面的全面满足。
第三,以优质供给为服务的最终目的。在良性互动沟通的过 程之中和基础之上,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是要牢固树立协同服务的理念。协同服务是指基层党 组织与政府、市场主体、志愿者组织和邻里等其他主体发挥 各自优势,彼此配合,共同做好服务基层群众的工作。现代 意义上的服务,是以公益和互益为轴心的,是治理体系的最基本精神和原则。这种服务是与多元关系(经济、政治、文 化和社会)联系在一起的;
与多元的需求(个体的、群体的、 现实的、未来的、全局的、局部的)联系在一起的高校党组 织要深刻认识到服务主体多元化和个体需求多元的特点,充 分发挥凝聚作用,动员和发动社会团体和学校工会、共青团、 学生会、研究生会等群众性组织,协同好服务主体群中各服 务主体的自身优势,整合各服务主体的力量,共同服务全校 师生、学校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高校基层党组织要融人区 域党建格局,加强与社区党组织的联系与合作,开展结队共 建工作,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
2.创新以服务为宗旨的方式方法。一是创新党建工作 载体。高校党组织要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增强网络信息意 识,创新基层党组织高效服务载体。首先,运用网络信息技 术提升高校服务型党组织服务能力,打造共享集成的党建信 息管理服务平台。建立高校党建工作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 将高校党建工作信息进行集约化处理和党务工作流程数字 化再造,实现日常性党务事项网络化办理,优化和简化日常 党务工作的程序和手续。其次,积极运用信息化技术和现代 互联网,拓展网络服务空间。利用微信、微博、微视频、手 机客户端等信息传播与沟通手段,充分体现其超越时空、虚 拟性、开放性、交互性的特点,加强高校党组织与师生之间 的互动沟通。
三是关注师生心理健康。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高校也正在深化综合改革,在改革进入到 深水区和攻坚阶段,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师生在 思想上存在困惑,在生活上存在困难,在个人发展上面临着 改革发展带来的各种压力。高校党组织要形成心理健康教育 和帮扶机制,完善调查研究制度,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平 台,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 健康活动,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帮助师生缓解压力,舒缓情 绪,增强信心。
3.完善以服务为导向的制度设计。一是完善互动沟通 机制。第一,主动深入了解需要。主动深入实际和师生,加 强调查研究,了解掌握第一手信息和资料,同时通过党支部、 党员联系教研室、实验室、寝室和师生等长期固定的联系, 将即时适时调研与长期固定联系结合起来,畅通信息获取途 径和收集渠道。第二,积极回应响应诉求。建立规范的师生 诉求响应程序,将处理师生诉求的响应机制规范化制度化, 减少师生诉求回应和处理的随意性。第三,实现服务主客体 双向良性互动。服务关系的好坏和服务质量的高低,与服务 主客体间的交流和互动情况密切相关。要特别注重发挥高校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师生和社会的主动性,调动广大师生 和社会提出诉求需要、愿意接受服务、评价认可服务的积极 性,实现服务主体与服务客体在服务过程中的双向良性互动。
二是完善诉求表达机制。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是政党的 基本功能。要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并行的诉求表达机制,实现师生只要想表达诉求就可以随时并且有渠道来表达。要 通过接待日和工作室、网络互动平台等畅通群众便捷、准确、 自由、即时表达的渠道。同时,要注重发挥群众性组织在收 集民意、表达民愿方面的作用,实现诉求表达的党内与党外 互动。
三是完善党内服务机制。首先,要落实和发挥党员的主 体地位和作用,以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表 达权和监督权为重点,将党员行使权利与党员履行义务有机 统一起来,加强信息公开,提高党员工作参与度,畅通党员 诉求表达,维护和发展好党员的政治利益,加强党内民主建 设,落实好党员民主权利,从组织上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其 次,要维护和发展好党员的社会利益,在关心党员的“政治 身份”的同时,注重党员“社会身份”的关照,将服务空间 从单一的工作场所扩展到生活场所,帮助党员解决好作为社 会身份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从情感上增强党员的归属感。
4.强化以服务为内涵的考核评价。高校服务型党组织 要把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服务效果等作为考核评价的主要 内容。高校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情况和工作成效的考核评价, 要以全校师生员工为主体,以全校师生员工的评价来衡量工 作的得失、考核工作的优劣、评价工作的好坏,切实将全校 师生员工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评价党 组织服务工作的唯一标准,用是否能为大学生全面成长、教 学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服好务来衡量服务水平。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