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销售计划 > 2019安徽信息交流试卷数学5 [信息交流观下幼儿数学中教师提问]

2019安徽信息交流试卷数学5 [信息交流观下幼儿数学中教师提问]

来源:销售计划 时间:2019-11-07 08:04:57 点击:

信息交流观下幼儿数学中教师提问

信息交流观下幼儿数学中教师提问 一、信息交流理论与教学中的教师提问 信息交流理论在信息技术、传播学等领域都有较为广泛 的运用。信息以多种形式存在,它来往于人与人之间,人与 物之间,甚至是人与机器之间,不管信息如何变换,传递信 息都离不开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信息的交流有它的规律性。

在传播学的研究中,利用传播模型来简化和抽象传播过程, 把握传播的基本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用传播模型来解释教育 中的信息传播过程,要抓住信息传递的五个基本要素:第一, 要有信息的发送者,即信源;
第二,要有信息,并且必须通 过加工,把信息变换成便于传递和接收的形式;
第三,要有 传递信息的中介和渠道,即信道;
第四,要有信息的接受者, 即信宿;
第五,要有反馈,信息的接收者要向信息的发送者 进行反馈,信息的发送者还要适当的对接收者的回应做出反 馈,并不断循环,以达到信息交流的效果。

信息经过编码即经过信息加工,由信源即信息的发送者 发出,沿信道传递,到达信宿即信息的接收者,经过译码被 信息接收者所接收,接收者将信息反馈给发送者,发送者再 经过整理重新发出信息,以此循环。这是信息交流的基本流 程,即是信息传播的基本规律。发送者对所有的信息进行选 择加工以后,传递给接收者。而接收者自己的感受范围中可 能有,也可能没有部分的或全部的接收信息。接收者有意或 无意地将反馈传送给被发送者。发送者传给接收者的消息代表发送者在两方面消息中的选择,一方面是接收者传给发送 者的,另一方面是发送者从自己的感受范围对消息进行抽象 得到的。反馈不仅可以接收者到发送者,还可以从发送者到 接收者。

那么,幼儿园数学教育动态的教学中,信息交流是怎么 实现的呢?教师将知识和信息编码送出去,通过一系列语言 或非语言的行为传递给幼儿,幼儿又反馈给教师,教师再根 据幼儿发出的信息重新处理和变换,发出新的信息,不断循 环。这样就形成了教师与幼儿的信息交流系统。但在教学过 程中,幼儿作为最初的学习者,其身心发展还不够健全,还 不具备主动分析问题的能力,与教师之间的交流的方式也有 限。基于此,在幼儿与教师的信息交流系统中,更多的依赖 于教师的主导性。教师要能控制好这个信息交流系统的每一 个要素,把握好信息运动的规律,克服信息交流中的障碍, 时刻考虑如何灵活的加工信息和如何更好的传递信息,才便 于传递并让幼儿易于接收。

二、幼儿园数学教育中教师提问的问题分析用信息交流 理论审视幼儿园数学教育中的教师提问,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师对数学学科知识的准确掌握不够重视,对信 息的加工不够细致 教师对数学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没有理顺,对相似概念 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比较模糊。比如在教学中如何区分开“数 的形成”与“数的组成”;
如何理解“数的守恒”的概念等等。教师对数学知识本身概念之间的区别有所忽视,在提问 中指向不明,幼儿这样回答那样回答都算对,很容易影响幼 儿形成正确的认识,教师的重新更正又容易影响幼儿的积极 性。教师未能实时确保对于信息的掌握准确无误。

(二)对幼儿的特质研究不够充分,没有充分把握好信 宿的特点 教师提问的语言单调,比较生硬,不够形象,缺乏趣味 性,很难吸引幼儿的注意。比如在认识相邻数的活动中, “4的前面是几?”“4的后面是几?”等提问很难调动幼儿 的积极性。教师提问的内容多数从数学知识本身出发,比较 抽象,很难让幼儿建立起与已有经验的联系,缺乏与幼儿生 活经验的联系,对幼儿的思维特点和习惯把握不够准确。教 师未能把握好接受信息的信宿即未充分结合幼儿的特质,做 有效地针对性的提问设计,不易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缺乏提问艺术和经验,信息传递技巧有待提高 调研发现,直接指向确定答案的提问运用比较普遍。比 如“是不是?”“有几种?”“是什么?”“等于几?”等 这样只需要幼儿做简单确定性回答的枯燥重复的问题,多数 幼儿能齐声回答,看起来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是这些问题 并不能启发幼儿的思考。同时,教师在问题设计上考虑不够 周密,逻辑不够清晰,层次不够清楚,问题过难或过于简单 的现象也比较常见。教师提问的弱点会给信息的流通带来障 碍,让信息不能更好的传递给幼儿。(四)教师对幼儿的反馈不够积极有效 教师在提问后,缺乏对幼儿的积极有效地反馈。有时过 于简单刻板,有时因为幼儿的想法奇特,而无法灵敏地做出 反馈,有时甚至因为赶时间或者精力有限而忽略部分幼儿, 没有对教学做出相应的调整。总体来讲,教师在个别指导时 的反馈往往比在集体教学时的反馈更积极有效。低效的反馈 会影响幼儿对信息含义理解的准确性。以上这些带有障碍的 信息交流,不仅不利于幼儿理解教师的提问,而且不利于幼 儿逻辑思维的发展,容易造成幼儿逻辑混乱。

三、幼儿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建议 在幼儿数学教学中,在教师与幼儿共同形成的这个信息 交流系统里,造成交流信息的障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发出 信息的信源,接收信息的信宿,传递信息的信道,任何一方 面的状况不良,都可能致使信息要么不能发出,要么不能接 受,要么在传递过程中变形、走样、损失、中断。要顺利地 传递信息、交流信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扫除种 种障碍,从多方面努力。加之幼儿这一方,对信息、对自我 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整个系统是否能良性运转,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教师所做的努力了。基于信息交流相关理论,对幼 儿数学教育中教师提问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对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关系的理解和认识, 对信息进行适度加工,确保信源的准确。信息本身是信息交 流的基础和前提,信息如同“血液”在其中流动,教师首先要确保对信息的加工准确、充分,才能保证传递给幼儿的信 息是准确无误的,保证信源的可靠。概念是人们认识任何事 物的第一步,有时是直接从概念入手,有时是从表象中建立 概念。数学中有很多概念,这些概念有时是独立的,而多数 是相互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的。作为一名幼儿数学教师, 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掌握数学学科知识,理清概念与概念之 间的区别与联系,理清先后顺序,在教学中,每次交代清楚 一件事情,只有做到自己理解清晰,才能运用各种方式让幼 儿获得正确认识。以下从一个案例来分析:在某班数学活动 《找朋友》中,教师先扮演鱼妈妈,小朋友扮演鱼宝宝,边 念儿歌边游戏。“小鱼小鱼游啊游,向上游,向下游,找条 小鱼做朋友。”教师“:看一看,是不是所有的小鱼都找到 朋友了?”当游戏结束以后,教师出示一只手套,问:“老 师拿的是什么?”幼儿回答:“手套。”教师:“对!手套, 几只手套呀?”幼儿回答:“一只手套。”教师:“对!一 只手套。”教师又问:“那我又拿出一只手套,放在一起, 我们现在可以怎么说?”幼儿回答:“两只手套”教师:“对! 两只手套,那我们还可以怎么说呀?”此时发现没有幼儿会 说教师希望的答案“一双手套”,但老师随后又做了提示“我 们可以说一双手套”。随后出示筷子、袜子,引导幼儿说出 一双筷子、一双袜子。幼儿依然没有像老师期望的那样去回 答是“一双筷子,一双袜子”。该教师此段教学提问,实际 是想让幼儿学习两两配对子的方法判断数的单和双,了解单双数的概念。但是我们发现,在这段引入中,教师拿出手套、 筷子、袜子的同时,不仅出现了数的单双的概念,同时还出 现了单位“双”的概念。而事实上,许多幼儿在这个阶段还 分不清这两个“双”概念之间的区别,于是,有的幼儿回答 是两只筷子,有的回答是一双筷子,还有的幼儿甚至说的是 两双筷子。这些可能是教师未能预料到的。所以,在此一并 引入单位“双”的概念实际上是干扰了幼儿对数的“双”的 概念的理解。可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如果没有对要传达 给幼儿的信息做充分的推敲,提出合理的问题,如果问题在 讲授的内容中无法推衍,幼儿当然就找不到一个与之相对应 的答案,而无法作答了。数学知识的内容之间是有逻辑联系 的,有一些概念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教师可以根据各点 在逻辑上的联系,对信息本身做仔细的推敲,细致的加工, 然后在不断的问答过程中将所有知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井然 有序的系统,使得提问与讲授在内容和形式上的逻辑联系相 适应,同时也体现出了知识结构的整体框架。当然,数学中 出了概念还有许多其他丰富的内容,教师只有做到对这些内 容充分推敲和加工,才能确保信息交流的前提。

(二)充分考虑信息接收者的特点,设计适合幼儿的提 问,确保信宿能有效地接收信息信息通过加工传递给信宿时, 信宿的接收表现出选择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幼儿接收信息 的效果不仅有个体差异,而且还因整体智力发展水平都不够 成熟,存在选择性接收教师传递的信息的现象,如何能保证信息交流的有效性,这对信息的发出者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信息交流的参加者之间存在的许多差别也会给信息交流带 来障碍。相互之间交流信息时,信源和信宿的位置要经常改 变,只有在发信者和收信者所使用的语言具有共同性,交流 才能实现。幼儿教师应该使用幼儿可以理解的语言或符号, 尽量站在幼儿的角度,用儿童化的语言向幼儿提问,确保幼 儿能够有效地接收信息。比如设计拟人化的问题:“5的好 朋友有几个呀?”“排在他前面的好朋友是谁呢?”“排在 他后面的又是谁呢?”提问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充分运用面 部表情,如微笑、眯眼睛、咧嘴、皱眉头等等,对信息做补 充。教师的声音还可以抑扬顿挫,并以点头、摇头、耸肩膀、 打手势等动作辅助,充分表现教师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感情, 尽量让语言生动活泼、有趣味,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 幼儿更好的理解。数学本是源于生活,但是幼儿的生活经验 有限,这就需要幼儿教师运用智慧的头脑,利用幼儿身边的 物品和环境来进行数学活动,让孩子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密 切关系。例如,在学习5以内的数数之前,教师可以让幼儿 数数滑梯旁的台阶,可以像这样的提问:“请你数一数,你 爬了几级台阶才到滑梯上呢?”当教学活动结束以后,教师 还可以提出要求:“请你回去以后,数一数你们小区滑滑梯 的台阶有几级?”让幼儿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生活中的 事物,试着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积累一些经验和必要的技 能。让幼儿在生活中找到数学的影子,让他们发现原来数学与自己的生活原来是很亲密的。

(三)提高提问艺术水平,保证信道的畅通根据具体情 况,选择合适的信息交流方式,这是信息交流的艺术。讲究 这种艺术,信息交流的效率就高,效果就好。这里的信息交 流艺术主要是谈教师的提问艺术。对于幼儿来说,要使传播 的信息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才能使幼儿短暂的注意力得以保 持。在实践调查中,研究者发现有很多提问是单调的重复。

过于单调的提问,很容易让幼儿产生疲劳,幼儿注意力也很 难得到保持。教师问题提的不好,很容易抹杀幼儿强烈的好 奇心。相反,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提问来激发幼儿探索 的兴趣,把问题和学习的机会一起带给幼儿,为他们主动获 取新的经验提供发展空间。在设计问题时,多进行启发式的 提问,并对幼儿的反应做出积极回应,让幼儿的思维能充分 的展开,尽量少进行直接指向确定答案的提问,以免出现看 似热闹却不能真正启发幼儿思维的现象。在幼儿遇到困难时, 善于用问题逐步启发幼儿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诉幼儿答案。

教师要注意变换形式,只有保持了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才 有可能让幼儿对教学内容有所了解。幼儿教师的提问,不宜 过难或过易,要让幼儿能够有效接收教师所传达的信息,幼 儿才能给出回答,然后教师再根据幼儿的回答整理信息,进 一步发出信息,使师幼之间的信息交流良性运转。所以,教 师提问最好是幼儿在经过努力探索之后能解决的问题,正如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所蕴含的理念一样。教师可以时而点拨,时而设疑,通过提问引导幼儿从多角度,多层 次,多途径去思考,从而促进幼儿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在问答中,关注幼儿反应,做出积极有效反馈, 保证信息交流能良性运转反馈在信息交流系统中是交互的、 双向的。在信息交流中,幼儿需要得到反馈,利用反馈信息 及时调整头脑中的信息链接,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新的信 息。教师适当的反馈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线索,为幼儿的判 断提供了一个可供参照的对象。教师也可以根据幼儿的反应, 反思之前准备的不足,及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做出调整。

教师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可以帮助幼儿知道问题在哪儿, 为幼儿指明方向,重新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动机,能促使信息 交流的良性运转。那么幼儿教师有效的反馈应注意些什么 呢?教师要给出有效的反馈,首先要心随幼儿的思维,必须 从幼儿的语言、神态中收集信息,了解幼儿的疑惑,才能给 予有效地反馈。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不能因不理解幼儿 的思想或回答不准确而给予否定,忽视或简单应答,应多些 包容,少些指责,积极引导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反馈信息寻 找时机传播与幼儿期待之间的差距,从而不断地改进提问的 方式,达到信息交流的效果。

同时,教师进行反馈时,应注意启发性,帮助幼儿继续 思考和探索,而不要因为时间紧或嫌麻烦而直接给出答案, 以自己的思考来代替幼儿的思考。在对幼儿做出反馈时,除 了口头评价、引导之外,若能辅以亲切的表情与动作,如微笑、抚摸、轻拍、拥抱等,定能更好地调整幼儿的情绪,使 幼儿更积极地主动参与到接下来的信息交流中。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