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活动的时间是提高探究性学习 活动效率的可靠保证 三、探究性学习活动不应该是课堂上的一种游戏活动 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注重的是对学生书本知识与技能 的传授,强调的是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掌控。在这种课堂教学 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缺乏自主探究和主 动发展的时间,往往一个问题提出来,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老师就开始讲授了。而新课程改革之下的课堂教学则强调学 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 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究”。为了体 现这一教学理念的要求,我们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无疑都注 重并积极组织了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但问题是我 们的老师常常将这种活动与一般的课堂游戏简单地等同起 来。活动是确实开展起来了,但我们的老师常常是采取放任 自流的办法。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缺乏明确的活动目的, 结果是活动结束后,学生并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么,为什么 这样做,更不必说将活动内化上升到数学理论的思想高度了。
反思这种课堂教学行为,笔者以为这种课堂活动看似热闹, 其实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摆设而已。
四、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几种常见形式 探究性学习活动多种多样,常见的形式主要有个人自主 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全班集体探究等形式。
探究性学习活动应该较多地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 探究活动。活动小组一般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由 学生自由组合而成,学生可以是同班同学,也可以是跨班级、 跨年级的同学。活动小组一般由5~7人组成,由学生自己推 选组长,并聘请有一定专长的老师、学者以及文化馆、少年宫等校外人士为辅导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活动小组的各 个成员应有分有合,各展所长,协作互补。
采用个人自主探究的形式时,可由教师先向全班学生提 出一个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课题,然后由每个学生进行自主探 究活动,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活动。
当然,采取小组合作探究和全班集体探究的形式时,要 注意以个人的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为基础,强调集体中每个 人的积极参与,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避免出 现“少数人做,多数人看热闹”的现象。采取个人自主探究 的形式时,则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探讨,学会信 息和资源共享。总之,无论采用何种形式,都要注意创设适 度的条件和情境,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会合作 交流。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