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语原声电影教学的优势 1.激发学习兴趣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爱好,而被迫进行的 学习,会扼杀学生把握知识的意愿”。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囿于教材中诸多的 生词、词汇与语法知识,学生长期处于压抑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学习的兴趣日益 消减。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媒介,融合了声音、影像与文字,以创设情境的 方式有效实现了多渠道、形象生动的信息传递。英语原声电影将英语置于具体语 境中,改变了英语教学的僵硬和死板,构建出具体生动的教学场景,进而呈现知 识与趣味、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教学实践,学生从中获得感性知识和想象材料, 进而激发了学习的动机。对于那些具有一定英语基础又缺乏学习动力的学生而言, 将英文原声电影带入课堂,无疑有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良 好的语言情境,提高他们的英语成绩。同样对于那些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讲, 电影的娱乐性有利于他们摆脱对英语学习的恐惧,在轻松的环境中了解和运用知 识,获得成功的语言学习体验,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提升语言能力英语原声电影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生动的英语环境,提高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由 于英语原声电影语调纯正、语音的重音、轻音等语流现象都能得到很好的表现,这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原汁原味的英语。诸如《阿甘正传》、《音乐之声》等经典 电影中,语速较为缓慢,语音表达清晰,句子较为完整,且略带诙谐幽默的成分。
学生通过观看这些电影并进行跟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训练学生的语音,以适应 英语正常的口语语速,把握口语表达的语调,进而提升自己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 力。记忆英语词汇和习语对初中生来说是一大难点,而电影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可 以帮助学生记住大量的词汇和习语,在观看电影的时候,既记住了它的意思,又 记住了它的读法,还记住了它的用法和使用情境。而且,通过将电影中个别场景 对话剥离出来,提供给学生进行单词填空,在带着兴趣和问题观看电影的同时扩 大词汇量。此外,学生在观看完电影后,可以针对性对当中精彩片段的对白进行 理解和翻译,从而实现翻译能力的提升,掌握一些英语翻译的技巧。
3.培育语言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孤立存在。
电影的语言来自于生活,是生活语言的再加工。英语电影再现了生活场景,包括 对话的背景,对话人物的神态、动作、语气等,缔造了一个虚拟的语言环境。这 对于学校的英语学习有很强的感染力,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摆脱汉语语言 环境的干扰。语言的学习有赖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这就有必要了解所在国人 民的生活习俗与社会文化。英语原声电影教学可以克服传统课堂上在这方面的缺 陷,实现培育学生语言思维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通过原声英文电影让学生 在一个虚拟的言语文化环境中学习语言并了解英美文化。反过来讲,学生对英美 文化耳闻目染基础上亦可巩固语言知识,为学生全面掌握和灵活运用英语奠定了 基础。
二、英语原声电影教学的问题 1.电影教学耗时多课堂中使用英语电影教学一般要耗时较长的时间, 这也会影响课堂上的写作、讨论等教学活动。当学生看完影片后再进行各项教学 环节的落实需要占用很多时间,而初中英语课时有限。有时候因为电影不是学生 的口味,学生就会百无聊赖,可能会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另外,一些学生可能 将注意力更多的放在电影场景中,而不愿意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追看英文字幕。
对于那些英语程度略差的学生来说,英文原声电影中大量的俚语、方言,而且语 速很快,重音、弱读现象也很多,难以跟上英语原声电影的节奏。加之,电影时 间比较长,信息量太大使学生难以吸收消化。这些都说明了原声英语电影教学需 要花费不少的时间,且不一定带来正面功效。
2.忽略教学目的教学效果的好坏是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的表现,由于 缺乏学习任务,学习看电影经常成为一种娱乐,学习目标因此难以达到。而这个问题是目前在英文电影用于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往往都有自己喜欢 的演员。当他们看电影时往往被自己所喜爱的演员所吸引,而不甚关注当中的英 语对白或语言使用情境等方面。可以说,在没有任务设定的情况下学生观看电影, 会让他们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通过看电影去学习英语知识。而且即使老师在看 电影之前有对他们进行引导,也可能被忽略。
3.思想的偏差电影尽管来源于生活,但也是一种艺术创作,当中避免 不了一些虚拟的成分,这容易导致学生认知的偏差。譬如电影哈利波特、纳尼亚 等魔幻电影并不是基于真实故事,学生容易将自己与电影中的角色联系起来而置 于虚幻的童话世界中,甚至难以自拔。对于思想体系还在形成当中的初中生来说, 来自英文电影中潜在的负面效应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电影内容并没有经过筛查 甚至出现了不适当的内容,不仅没有达到教学目的,还产生了负面影响。学生模 仿電影场景通常中诸如抽烟、打斗、成人等场景。
三、克服英语原声电影教学弊端 1.选择合适影片在充分考虑到教学目标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影片,在教 学设计中着重突出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选择与课文主题相关联的影片,与课堂 教学相辅相成。针对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所选的英语电影应短小、简单,最好是 故事片或者动画片。同时所选的英语电影应符合现有的英语水平,否则学生会因 为听不懂、听不清等原因失去观看兴趣。此外,教师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 理发展特征。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特征和语言知识水平,考虑电影内容的难易 同时更要考虑电影的思想性与教育性、趣味性与知识性。唯有如此,学生才有兴 趣看,有效实现教学目的。
2.引导学生观看电影中所隐含的价值观念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 此有必要引导以正确的心态来看待英美国家文化。对于电影中充斥的色情、暴力 等场景,有必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来传播正能量。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电 影来掌握知识,而且还能通过电影感悟人生真谛。对于具体教学目的,教师应在 在观看前、观看中和观看后进行必要的介入。观看影片前明确教学目的,观看电 影中指导学生,观看后让学生进行反馈,通过过程跟进的方式以利于电影教学的 最大功效。
作者:林宇利 第2篇:民国时期弹词的电影传播“五四”运动以后,民间文学受到极大的关注,学术界还兴起过“整理 国故”的运动。当时的电影拍摄,也在一定程度上响应了这一时代需求,其中不 少影片取材于民间传说、历史演义、弹词。《天一公司十年经历史(1934)》中 曾写道:“那时中国新文坛上正在提倡民间文学……那些记载在史册上的大文章, 都是御用学者对当时朝廷的一些歌功颂德之词,真正能代表平民说话、能呐喊出 平民心底里的血与泪来的,唯一只有这些生长在民间流传在民间的通俗故事。天 一同人根据这一特点,便采取了不少民间故事改编电影。”?譹?訛如《梁祝痛 史》《义妖白蛇传》《孟姜女》《珍珠塔》《唐伯虎点秋香》等,其中不少都是 弹词名篇。
一、弹词名篇被改编成电影 这些民间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在流传的过程中已经深深扎根于普通民 众的血脉,成为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因此拍成电影后深受观众的喜爱,甚至远 销南洋,受到当地华侨的追捧。正如当时人所说:“此种剧本,都为社会上久已 流行之旧小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所写者均系儿女私情。如胡适之所谓落 难公子中状元。私订终身后花园者是也。此种弹词,既改编为电影剧,最为中下 社会及妇女所爱观。且毋庸多事宣传。广告费即可减省不少。南洋方面,亦颇欢 迎此类影片。故易于获利。”?譺?訛由于当时国内战争连年不断,民生凋敝, 因此电影公司向来重视电影事业发达的南洋市场以补拍摄成本之不足。南洋的电 影市场以往所演以欧美片为多,自中国影片公司兴盛以后“华侨趋之若鹜,盖华 侨旅居国外,爱国思想极其膨胀,故每逢开演国产影片时,生意辄倍平日”?譻? 訛。自从“《白蛇传》在南洋卖钱后,弹词小说遂入银幕,《珍珠塔》《三笑》 等片续出不已”?譼?訛。这也从另一方面进一步促进了此类电影的大量出现。
白蛇与许仙的故事,是我国著名的民间传说之一。《白蛇传》是弹词 的传统书目,各地均有演唱。在经过了三四代艺人的精心修改之后,白蛇已由贪 色、好财、动辄就要以吃人来威胁丈夫的蛇妖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勤俭持家、 温柔淑德的贤妻良母,越来越有人情味。《珍珠塔》也是一部流传甚久的弹词, 一名《九松亭》,产生的年代大约是清初。讲述方卿在先贫后富的过程中历经世 态炎凉的故事。几百年来数代艺人对其不断加工打磨,《珍珠塔》的故事情节日 益合理,质量上乘,弹词界有“唱不坍的《珍珠塔》”“学会珍珠塔,肚皮饿勿煞” 的说法。方卿见姑娘、小姐赠塔的故事在江南一带家喻户晓,拥有极广的群众基 础。正如范烟桥所说:“那《三笑》《玉蜻蜓》等书的普及,真是可惊,哪一个 不知道方卿落难中状元、申桂笙庵堂识志贞一类的故事。有了这种根深蒂固的印象,所以对于其他娱乐,也要合于这种条件,方合胃口,虽是现在许多姐儿们思 想上已受了新洗礼,绝不再有那些传统观念了,但是最大多数还不能解放彻底。
因此对于电影,先要好看;
如何是好看,说来很简单,也不过情节曲折,表演深 刻。”?譽?訛 此类影片滥觞于1926年,“民间故事从鸿运,小书坊与连环图书摊, 编剧导演,一致光顾,发掘剧材,凡大众皆晓的故事,一致‘拉在篮里就是菜’, 竞相赶摄,‘国华’有九部,‘联华’拥有三大摄影场,故总动员后,有二十多部拍 摄。”?譾?訛伴随着票房的一路高涨,争论也此起彼伏,这类影片受到不少舆 论的批评。
二、弹词被改编成电影所引发的争论 时人对电影抱有极高的期望,认为电影这门综合艺术“能够促进教育, 发扬文化,解决人生的苦闷,增重人生的真趣。”?譿?訛因此,对电影的选材 也有自己的看法,思考这么多取材于民间文学的电影是否具有价值,能否引领观 众追述古代民族的兴亡,对观众有所触动。他们认为,“中国史书极干燥无味, 反不如说部之引人入胜,电影界从说部中采集历史片之材料,固未可厚非,然专 从情节离奇事实热闹入手,未免舍精华而用糟粕,充其量不过使观众比诸‘看 戏’‘听说书’而已。故为今之计,正可因势利导,于采集材料之时,注意其民族兴 亡之症结。为积极的兴奋,以符合历史之第一条件,增高历史影片之价值。”? 讀?訛 在这样的期待与思考下,有人认为“盲本弹词,狐灯犬戏,悉上银幕, 文学倾向,尽遭失败”?讁?訛。有人认为“争摄民间故事,大闹‘双包案’,以金 钱、人才,光阴……作同样竞争,粗制滥造,七天完成‘三笑’,二礼拜告竣‘碧玉 簪’,水准以下的观众,齐受欺骗,群叹上当”?輥?輮?訛。这样一窝蜂地拍摄 此类作品,被有些人认为是中国电影事业的没落,“以为这种趋势,不啻宣告电 影艺术创作力的破产,前途很难乐观。”?輥?輯?訛 而有人认为拍摄此类作品是“摄映国粹的工作……但现在非难者亦委 实不少,動辄诋它是不合潮流,是旧脑筋,这种片子摄出来有谁要看呀,居然有 若干的盲从附和者……非难者和盲从附和者一方面固然是事业进行上的障碍品, 一方面却未尝不是进取上的督促人。总之,代表国家的个性,是大前提,还希望 用出全副的毅力,放大的眼光,尽力进行”?輥?輰?訛。不仅如此,他们还认 为此类作品在改良社会,导正人心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他们指出,“剧本的价值,本来和时代的新旧全无关系的;
与其在那不伦不类的新小说上采取材料,反 不如直截痛快向那确有价值的老古董书上去找……因为现在的新小说不过在字 面上带一点欧化式的色彩罢了;
讲到它的内容,简直离不了旧小说的窠臼。…… 现在电影界上,论到国产的影片,真是逃不了诲淫、诲盗两端。《珍珠塔》的言 情,既能脱离普通言情小说的旧套……惩恶劝善,何等的严重。”?輥?輱?訛 《珍珠塔》的结局“虽为大团圆,似为陈陈相因,毫无可取,但方母之认采苹为 义女……迎邻农夫妇于河南……均为我国风俗敦厚之微旨,于世道人心,颇有裨 益”?輥?輲?訛。而且这些故事在流传过程中经过几代艺人的加工改造,日趋 完善。电影公司沿袭旧本次序拍摄,因此“剧本既为旧本,则其谬误,自可避免, 故剧本之不近情理及矛盾之处,比较的为少”?輥?輳?訛。
而正是这原封不动的搬来,带来了更猛烈的批评:
我们负有“发扬文化推动社会智识水准”的上海电影界……最近更公 然地打起了“民间故事”的旗帜,在用做“介绍电影于向观地方剧与欢赏弹词之仕 女”的“阶梯”这一幌子底下,在“短时应付环境的决策”这种饰词底下,进行它“复 古”的勾当了。(据所知道他们已经确定摄制的有:玉蜻蜓、描金凤、双珠凤、 杜十娘、碧玉簪、珍珠塔、刁刘氏、王老虎抢亲及啼笑因缘等片)这种退步的现 象,绝不能单纯地只是看作电影界的自趋没落,而其影响是有关整个民族事业前 途的。因此,准着这种倾向,我们是不能不给予批评的。
…… 不可否认的由于数千年愚昧思想的毒害,大多数民众还是深陷在黑暗 的领域里,因此,他们无法了解当前解放事业的伟大意义,为了把他们争取过来, 各式各样灌输新思想的“阶梯”的确是万分迫切的需要的。但是所谓“阶梯”不过是 说明“形式”的利用,却不是旧“内容”的介绍,这里是丝毫混同不得的。然而我们 的电影界恰恰犯上了这个错误。?輥?輴?訛 在此起彼伏的争论声中,依然有不少弹词被搬上了电影银幕,甚至是 复映。如1940年由国华影业公司出品的《孟丽君》等。《青年电影日报》在1941 年第87期第3版还呼吁大家《民间故事电影复映大家一致拒看!借尸还魂完全糖 衣毒质》。
三、将弹词弹唱引入电影 在这一大潮中,除了将弹词作品改编成电影外,还有将弹词演唱运用于电影中的尝试。范烟桥可谓与弹词渊源深厚,他从小受母亲严云珍的影响喜读 弹词,并创作弹词如《家室飘摇记弹词》《玉交柯弹词》等。他还将弹词写入《中 国小说史》,在书中介绍了弹词的起源以及多部弹词名篇。他在《驹光留影录》 中写道:民国二十九年(1940)四十七岁,“任金星影业公司文书,为国华影业 公司编电影《西厢记》《秦淮世家》《三笑》,卖座其盛,各连映逾月弗衰。”? 輥?輵?訛其中的《三笑》就改编自程瞻庐的《唐祝文周四杰传》。
在近现代通俗小说大受欢迎的背景下,书商为了获取利益,许多弹词 名篇如《描金凤》《文武香球》《玉蜻蜓》《双珠凤》《白蛇传》等都被改编成 小说。程瞻庐将弹词《三笑》和《换空箱》的故事融为一体,改编成《唐祝文周 四杰传》小说,初版于20世纪30年代。程瞻庐在小说的楔子中通过张老先生之口, 表达了他改编的目的:“苏州式弹詞的势力范围只不过于江苏的苏常镇、浙江的 杭嘉湖,大江以北的人便不喜欢苏州式的弹词,听了也不易了解。其他各省,益 发没有苏州式弹词的立足点了。我以为唐祝文周四大才子确是小说中的好角色, 所可惜的,《三笑姻缘》《八美图》《换空箱》等书,都是弹词体例,其中对白, 完全是吴侬软语,他方人见了,宛比天书难读。倘把唐祝文周四大才子的许多佳 话,不用弹词体描写,而用平话体描写,顺便把许多不合情理的地方一一加以校 正,我想这部书的销行一定很广的。”?輥?輶?訛《唐祝文周四杰传》经过程 瞻庐的改编,情节更加合理,且不再囿于吴方言;
范烟桥将其改编成电影更是事 半功倍,大获成功。
范烟桥曾在1942年为金星影片公司的电影《无花果》担任编剧,他将 女主角陆玉英安排为一位女说书,并将弹词演唱搬上电影屏幕。他对这一举动记 忆犹新,曾多次提及创作过程:
中国自从有了有声电影以后,各种歌唱都上过银幕了,只有弹词,到 了前年,才由金星影业公司,摄制了一部《无花果》,是把女说书作为主角的, 并且把弹词也收入了有声片,这是一个新纪录。不过当时曾经考虑过,恐怕弹词 不能普及,后来决定由国音唱,这一个尝试,并没有失败。不过中间“埋玉”的一 段开篇,作曲者系用了近代歌曲的做法,和弹词的旋律有些不同,那主题歌《记 得词》,却是道地的开篇了。?輥?輷?訛 他在《鸱夷室文钞》中对此也有详细的描述:
最费我心思的,倒是金星影业公司的《无花果》了,第一是弹词运用 到电影里,要不要失败?第二是主角白虹女士是新型的歌者,不惯于弹词,能不能唱得入调?第三是乐器的伴奏,觉得太单调,能不能动听?这三个问题经过几 次的试验,总算都解决了。白虹女士也是有歌唱天才的,她从未听到过弹词,这 回她从无线电收音机里听了几回,再开了几张唱片,竟给她得到弹词的唱法。? 輦?輮?訛 白虹本身擅长的是唱流行歌曲,现在在《无花果》中因为主演女说书, 因此在收音机旁边花了两个月时间认真揣摩“沈薛”唱片的调门,还请光裕社的冯 筱卿等弹词名家指点了两天。她在影片中抱起琵琶唱开篇,运腔使调,不但唱得 婉转,而且能中绳墨,在冯筱卿、钟月樵、周云瑞几个弹词名家的弦琶合奏下, 演唱技艺被衬托得出神入化。白虹在影片中唱了三支开篇。《木兰词开篇》与《埋 玉开篇》均为传统开篇,因为是在银幕上演唱,所以没有唱全。而第三次弹唱的 《记得词开篇》则由范烟桥创作,文人珠玉,女儿歌喉,相得益彰。
陆玉英幼年的扮演者徐雪芳是一位地道的说唱弹词艺人。她是普余社 响档徐雪行的女弟子,年纪只有十三岁,中气充沛,在片中本色出演,弹唱了一 支《斩经堂开篇》,深受好评。《无花果》成功地将弹词演唱引入电影,无疑在 弹词的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弹词无论是其曲折离奇的书目内容还是使 听众如痴如醉的艺人弹唱都在电影这一新事物中得到了体现。两者的结合,使弹 词这一古老的曲艺以新的形式在更为广泛的受众层面得到了传播。
作者:童李君 第3篇:体育电影的发展历程及艺术价值透析 伴随着18世纪末期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要也越 来越紧迫。生产方式的转变促成新兴中产阶级的产生,也导致社会对大众文化商 品与服务的渴望。电影,这项由科技革命与技术革命带来的产物,包括以展示动 态视觉影像的体育电影成为社会大众支配休闲时间的选项之一。体育电影是电影 艺术家们借助电影这个表现形式来以各种体育项目的技艺表现结合夸张的故事 情节,把运动项目搬上银幕,塑造人物形象和展现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形式。随 着时代的发展,电视可以转播运动现场比赛情况。但是,电影重在情节故事、运 动艺术;
电视重在实况记录,缺乏剧情与艺术虚构,精神层面表现力较弱。过去 相关体育电影的研究,多讨论体育电影所表达的文化意涵、社会价值观以及由角 色塑造象征国家精神的英雄形象。体育电影始于纪实功能,却随电视问世而偏向 以虚构剧情为发展主流。电影文化植根于真实现象,造就电影中特殊的虚幻与真 实间的融合与影射。因此,文章以电影本身发展的脉络为切入点,探究美国体育电影的发展历程、价值追求及虚构与现实的表现形式,从而为国产体育电影运动 内涵的诠释及艺术表现提供比较素材。
一、体育电影的发展历程及价值表现 1.体育电影发展历程 1895年,法国卢米埃兄弟拍摄电影《工厂下班》并成功放映,標志电 影的诞生。电影发明人爱迪生(ThomasAlvaEdison)在1894年便以拳击为题材内 容拍成短片《TheLeonard-CushingFight》。1897年罗伯特与吉姆的重量级拳王之 战被拍成长达60分钟的影片,成为美国史上第一部电影长片(feature-lengthmovie)。
[1]拳击能够成为最早的运动电影,是因为拳击受到当时的中低阶级及劳工阶层 的喜欢。拳击赛的社会影响力受到观众追捧,因此到1907年,总计制作出超过100 部的拳击电影。[2]棒球是继拳击之后被拍成电影的又一运动种类。第一部棒球 电影《TheBallGame》是两支新泽西队的比赛,1898年制成短片。1909年当爱迪 生制作公司拍摄由ErnestLawrenceThayer著名诗作《CaseyattheBat》改编的同名电 影时,由于内容为虚构而非记录球赛实况,被视为棒球电影的重要里程碑;
而1915 年由纽约巨人队选手MikeDonlin主演的《RightofftheBat》则被称为第一部棒球电 影长片。[3] 1927年之前的无声电影时代,片中基本靠演员们的丰富表情与肢体语 言表现剧情。“运动”提供了展现肢体动作的绝佳元素,“喜剧”则是带有夸张的肢 体表演。电影《巴特勒战争》及《城市之光》中,均出现拳击的造型及片段。但 不同于日后体育电影强调英雄形象及胜利主义,两片中的拳击选手被塑造为类似 丑角人物,且不具备卓越的运动能力。两部影片批判与讽刺了当时的社会阶级不 平等的现状。[4]Crawford(1988)认为,在无声电影时代最具“运动感” (athleticsense)的体育电影是《爱情长跑》。电影中的主角以跨栏、跳远、撑竿 跳、掷标枪等多项田径运动的技能,完成剧情中的英雄救美的任务。由此,现今 体育电影中常见的展现良好运动技巧打败强敌获得胜利的剧情架构隐约成形。随 着美国电影业的不断发展,体育题材电影在1930—1939年间总计生产并发行165 部,其影片中的体育项目内容除了拳击、棒球外,还有赛车、赛马、美式足球等。
当声音以及颜色等技术陆续被应用于电影后,体育电影开始摆脱喜剧 调侃风格,转而通过剧情叙事与角色刻画传递社会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例如 1942年《洋基的骄傲》是以美国棒球名人堂选手LouGehrig生平故事为题材拍成 的传记电影。影片虽然虚构成分较多,但刻画了LouGehrig在球场上正直、勤奋、谦逊、朴实的人物形象。体育电影中的主角开始被赋予英雄的地位并成为美国体 育精神代表及学习的典范。[5]体育电影发展在经历各个不同时期的经济与政治 条件后,开始具备反映社会的矛盾和不同阶层的观念差异,进而审视美国传统的 思想观念及精神的能力。另外,美国体育电影强调胜利主义,让观众通过体育的 题材,对国家与社会产生认同,进而引导人们向社会某项专业工作去发展。[6] 2.体育电影表现主题内容 电视的出现替代了电影的某些功能。如前述,体育电影在早期发展时, 具有新闻报道功能及纪实功能,但当电视开始制作体育新闻以及转播赛事后,体 育电影为了生存走向虚构剧情、艺术创造的发展趋势。当电影产业受到电视的冲 击后,体育电影制作数量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显著减少。但由于体育早已成为平 民生活的一部分,题材贴近现实世界及观众记忆,加上具备有利于银幕化及表现 力的特质,使得体育电影在电影发展的各阶段中,持续受到美国电影工业青睐, 成为维持美国所谓文化价值宣传的工具之一。进入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体育 电影以展现社会时尚、描绘现实生活为主。以拳击运动为主题的《洛奇》《愤怒 的公牛》,以棒球运动为主题内容的《北达拉斯队》《天赋》等,反映了以运动 为职业的美国民众的现实生活。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出现以表现时尚为主题、 并重新向喜剧风格转化的体育电影,如《空中大灌篮》《疯狂教练》等。21世纪 初,体育电影由喜剧风格逐渐转向描述生活,激发励志精神。如描绘生活的《女 生出拳》《爱情与篮球》等。
3.体育电影价值表现 美国体育电影的励志以个人奋斗为核心,并将之与生命的尊严、个性 化的诠释紧密相连,即所谓的个人自由主义。“所谓生命叙事,是以生命为主体 的叙事。而体育电影的生命叙事,是指对体育关切人的生存、关切人的意志和成 长的叙事,通过体育,显现人对自由意志和生命伦理的追求。”[9]另外,目前美 国励志体育电影主要模式是:以体育素材为剧情主线,辅以电影主角的爱情、家 庭、社会生活,以喜剧场景为点缀,在有限的影片时间里激励观众追求美好生活 的斗志和唤醒人们的运动激情,力求表达真实、激昂的体育电影新理念。[10]因 此,美国体育电影受美国民族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影片中也反映美国至上主义。
美国体育电影在传播体育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时候,不断传播美国的体育文化、价 值观和美国式生活方式。[11]因此,不仅体现狭隘的民族精神,也造就了美国人 文化独大的场域,这与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是不符的,应予以批判。总之, 美国体育电影在其发展历程中主要表现主题为描绘体育生活场景、以体育手法表现喜剧、弘扬美国的民族精神。
二、体育电影的艺术表现形式透析 (一)虚幻与真实相互游离的动感艺术 1.体育电影是真实生活的精神需求 体育与电影均游离于虚幻与真实之间,两者虽然都从真实出发,所不 同的是,体育的虚幻意义来自观看者的赋予,而电影虚幻的本质则为参与者(创 作者)及观看者的共识。体育具有幻想与现实的双重个性,因为人们常将体育视 为美好的回忆或一项娱乐消遣形式,并由此转移或减缓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压力;
另一方面,“现实是所有电影的原始素材”,电影将日常生活的真实转化为银幕上 的真实,造就出一种既虚幻又真实的现象。观看者通过电影缓解对现状的压力或 不满,暂时逃避现实。19世纪二三十年代之所以成为体育及电影发展的黄金时期, 正是因为这一时期经济恐慌造成了社会及经济生活的不安。在社会动荡不安的年 代中,体育世界中的英雄及高超技艺的视觉刺激帮助人们暂时脱离生活中的压力 及忧虑,从而成为人们精神慰藉的避难所。体育电影继承了上述两者的现实与虚 幻交错的本质。
2.体育电影是真实体育的艺术表现 体育电影通过电影表现、转换及变化真实生活中的体育种类或运动员, 因此其与真实世界存有相当程度的落差。体育电影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无法放弃 追求“模拟真实”的境界,例如以真正的球员担纲演出、真实事件作为叙事背景或 是明星选手的真实人生作为剧情架构,或是将虚构人物置入真实赛事及球队。
[12]体育电影对现实高度拟真的特性,往往让观影者在当下忘却电影为虚构叙事 作品,进而沉溺于情节、角色、背景的设定之中。然而,真实在电影创作过程中, 仅作为构思产生的部分条件,而非目的。判断体育电影优劣的主要依据,并非真 实程度,而是该社会或文化本质精神中的核心价值。在真人真事改编的体育电影 中,当所拍摄人物对象非全国或世界高知名度者时,如《心灵捕手》(TheRookie) 中,以35岁高龄争取进入大联盟的JimMorris,或是在《豪情好家伙》中,身材、 球技平凡却一心想进入美式足球名校——圣母大学(UniversityofNotreDame)的 RudyRuettiger,是剧情呈现与真实相符的体育电影:虚幻与真实的奇观的程度很 少成为引人关注的一环。例如,《梦幻成真》中八位在1919年世界大赛因集体收 钱放水而被永生禁赛的芝加哥白袜队球员鬼魂,《魔幻大联盟》里借助天使的力量转弱为强的加州天使队,或是在《小鬼魔鞋》中因拾获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 的球鞋而拥有无人能敌篮球技巧的小孩。体育电影中以虚幻想象为创作手法者, 为取信于观看者,常于剧情中穿插真实的人物/球队(如球员迈克尔·乔丹、加州 天使队)、事迹(如黑袜事件)等,或明确交待发生的时间、地点刻意造成观看 者心理上的真实感觉。“真实”在此仅是一个外在的框架,剧情发展过程中,并不 受限于“真实”。一方面扩张虚构想象,但又营造细节以求逼真,在真假实幻之间, 创造有別于真人真事改编的体育电影形态。观看者决定体育电影的虚幻和现实, 当虚幻被接受与相信,便摇身一变成为现实。
(二)体育电影是一种视觉奇观再现 体育电影无法具有竞技场上感受瞬间真实比赛场景的快感,但提供给 观众的却是或许比现实比赛场景更完美的虚幻世界。对比观看电视比赛转播或是 现场观看比赛,观看体育电影与以上两种形式的观看获得的感官体验有明显的不 同,可视为“真实的视觉奇观再现”。这里“奇观”指经由不断的符号影像过程后才 得以被消费、参与的生活各个场景的再现。当媒体影像进入人类文明社会后,透 过媒体的放大,奇观现象变得更具艺术感染力,电影运用视觉和听觉效果扩张触 发观影者对剧情的想象,塑造奇观以吸引观影者进入影院,体验艺术,并带来票 房利润。体育电影除了重现体育与现实生活所具备的奇观现象“精湛的运动技术、 气势宏大的比赛场面”、现场观众及变换的戏剧性的过程场面之外,利用镜头与 剪接强化比赛张力、运用特效技术夸大运动技能、穿插磅礴强烈的音乐及外景衬 托主角强大的内在意志及外在运动技能,以及设计音效(如观众呐喊声、运动员 心跳、呼吸声等)强调表达层次。例如,《火战车》中主角冲刺时钉鞋的磨地声、 终点压线时的慢动作配上以小号声为主具节奏感的电影配乐,营造出运动的力、 美及荣誉价值。即便体育电影缺乏比赛转播所具备的应时性与不可预知性,体育 电影仿真与再现真实,以奇观收服观影者的感官并融入眼前所见的影像世界。电 影科技将运动场面转化为充满视听觉震撼及想象的奇观感受。
三、结语 体育电影的诞生及发展历程,是随着科技手段以及艺术表现形式的进 步而不断发展的,其真实与虚构艺术形式的使用,使得观众眼见不再为实。电影 中所呈现的比赛场面精确复制真实生活中坐在赛场观众席观看比赛的感觉,以致 令观影者感到紧张及兴奋;
仿佛身临其境。体育电影以动感视觉、叙事结构等手 法通过奇观景象抓住大众心理使其折服。体育电影应用了超现实世界的艺术表现 手法,不仅使其具备娱乐效果,更展现当代社会的体育价值观,进而表现出当代的主流思想,提供人们适应现代生活的方式。作为体育文化产品,在当今信息化 的大数据时代,体育电影不仅带给人们高超运动技能的艺术享受,更重要的是作 品表现的运动信养和文化价值观是不可替代的。
作者:姜广义 第4篇:高职院校电影欣赏课的美育探索研究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集戏剧、文学、音乐、美术于一身,能够高度 逼真的反映客观世界,成为对人类影响最大的艺术形式之一。电影不仅是大众娱 乐休闲的主要艺术形式,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美育方式,是有力的教育工具和培 养高职学生艺术品格的重要手段。
一、高职生电影欣赏存在的问题 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高职学生非常喜欢观看电影,可以说这为开设本 门课程创造了优势条件,但绝大多数的学生看电影纯粹是为了放松娱乐,因此他 们的电影欣赏水准普遍处于一种较低层次——单纯“观看”,而非“欣赏”。电影“欣 赏”可以使观众自觉地达到情绪调整、心灵净化、人格塑造的至高境界。但学生 要想达到“欣赏”电影的状态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电影赏析知识和审美判断能力,而 高职院校开设的电影赏析课程,便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 径。
二、课程定位 在确定课程定位时,首先应该明确的是高职院校电影教育不同于专业 院校,专业院校的电影教育是为了培养专业的电影工作者,而高职院校的电影欣 赏课程则是为美育服务的。所以,二者的教学和培养目标是不同的。
根据教学和培养目标,我们确定电影欣赏的课程定位——该课程是以 电影艺术理论为基础、电影简史为脉络、电影的欣赏和分析为手段,挖掘影片的 思想精神内涵为重点,培养审美能力和提高电影鉴赏水平为目标的高职院校电影 欣赏必修及选修课程。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电影欣赏课程的教师,需要结合课程设置和学生需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及手段。电影欣赏虽然是学生们喜爱的课程, 但电影理论的内容是枯燥乏味的,仅采用知识传授型的教学方法其效果并不好。
为此,我们采用知识传授型和活动实践型教学模式结合的方法,在讲授的同时, 融入探究、启发、提问、讨论等方式,并加入剧情接龙、角色扮演、对白模拟等 课堂活动以及剧本创作、影评写作、课件制作、照片构图、微电影拍摄等课后实 践。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身心愉悦的接受更多的知识,学习积极性也日渐提升,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从而达到了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的目的。
四、教学内容探讨 电影欣赏课程,一般只有16个课时。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如何取舍教学 内容,实现课程目标,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目前,我们在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 当中发掘了丰富的电影教学内容:
1.电影简史 据调查,学生观看的电影多为新电影,而对早期的电影知之甚少,通 过电影简史的学习,学生们对电影有了整体认识,同时也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奠定 了基础。但电影史内容丰富,要有所取舍,需精选其中的重要内容。
2.电影艺术欣赏角度 电影艺术欣赏角度是电影欣赏的基本内容,包括电影欣赏的目的和意 义、电影情节、电影风格、电影语言、电影创作等。这部分内容的理论性和艺术 性较强,是学生不熟悉的,所以我们不仅从电影艺术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讲解,而 且还注意通过电影艺术的欣赏方法,结合学生们熟悉的影片引导学生挖掘影片本 身深刻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我们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结合 事前剪辑好的相应的电影片段进行讲授,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具体,便于学生理 解。
3.经典电影赏析 经典电影赏析是分主题设计,每个主题都是依据社会现实,设计具体 的学习任务,按照从基础到提高进行排序。经典电影赏析包括欣赏和分析,属于 综合实践教学内容。通过观摩优秀影片对前面所学内容进行运用和实践,进一步 提高欣赏水平。由于授课对象不是艺术类专业学生,而是高职院校的非专业学生, 这就要求我们不要选择那些晦涩难懂的影片,尽量选择那些既叫好又叫座的优秀经典影片,能够符合我们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使学生能够深入其中,为其动容, 产生共鸣。为此,我们建立了丰富的电影资源库,储备了千余部励志爱国影片作 为备选材料,并不断更新补充新电影。
而在分析这些影片时,除了从景别、色彩、运动镜头等角度进行分析 和解读外,更多是要挖掘影片的思想文化内涵,并注意将两者结合,也收到了较 好的效果。比方说,同学们身为共和国的公民,理应知道自己的国家是如何建立 的,自己的执政党是如何在数百个政党中脱颖而出,继而接受历史选择的。而电 影《建国大业》所展现的既是一部党史,也是一段国史。它是中国电影人向共和 国的集体致敬,也是唤起全中国人民铭记的历史警钟。因此我们就可以利用这部 电影带领同学们一起来重温那个时代,那些人,以及那种精神。该影片在色调色 彩的运用上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国民党的镜头画面整体呈现冷色调,青灰色 的画面基调贯穿其中。而共产党则基本使用的是暖色调,非常明丽的色彩,并且 当时解放军虽然并不富裕,着装依旧是黑白灰,但是镜头画面通过篝火、红辣椒、 大红绸等道具,将共产党烘托的喜气洋洋,温暖感人。通过电影,我们可以看出 共产党领导人和群众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一种非常融洽的鱼水之情,而国民党则恰 恰相反。利用《建国大业》这样的电影载体来帮助同学们了解党史国史,寓教于 乐,避免单纯的学习灌输,其效果是极好的。但是,我們在课堂上欣赏的影片数 量是有限的,为了帮助学生课外欣赏优秀影片,我们通过本课程向学生推荐了100 余部中外优秀影片,并对学生的课外观影活动予以引导。
4.考核方式 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以作业为主。将作业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最终使 学生真正掌握电影的基本赏析技巧及拍摄手法。比如,1、2节课结束后可以让学 生选择自己喜爱的电影,利用课余时间在互联网上观看,并撰写1—2篇电影评论, 以考核学生对电影的理解和鉴赏水平。影评所针对的影片是学生们熟悉和喜爱的 影片,要求学生原创,叙议结合,突出评论。可以从故事情节、色彩、音乐等视 角来进行评析,以此达到学习掌握电影基本知识的目的。3、4节课就可以在前两 节课学习其他典型电影的基础上,创作主题积极正能量的原创剧本,以此锻炼学 生的剧本写作能力。第5-10节课,在学习电影景别、角度、用光等基础上拍摄照 片,将所学知识运用其中。第11、12节课我们可以让学生修改剧本,用漫画或者 铅笔画的形式将之前写作的剧本进行分镜头创作。第13、14节课则要求学生把之 前所做作业的内容以PPT的形式进行随堂展示,提升学生的材料梳理能力和语言 表达能力。第15、16节课,我们让学生走出课堂,将之前创作的剧本拍成微电影,将所学理论最终以实践成果呈现出来。除此之外,再结合课外实践活动、课堂表 现、出勤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综上所述,电影欣赏这门课程应该始终走在教学改革的前沿,结合当 代高职院校学生的需求,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明确美育所赋予电影的神圣使命, 利用好电影这个强大的载体,为学生提供一个多彩的课堂,并借此充实内心、激 励斗志、心怀感恩、保持乐观。
作者:徐敏 第5篇:论现代科幻电影海报设计中的图形元素 图形作为海报设计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在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 置。科幻电影海报中的图形所传达的是要使觀众能在有限的“空间”内瞬间体会出 电影所要传达的心理感应,最大限度的宣传影片。总之,科幻电影海报中的图形 具有“入目即夺目”的视觉效果。
一、非写实的人物面部特写为视觉图形 面孔给人以第一印象,独一无二的面部特写使得海报具有很强的视觉 张力。中国成语“以貌取人”的意思是指根据外貌来判别人的品质和才能,在本文 是对科幻电影海报图形特征的概括,科幻电影海报有着独特的“面孔”,其独特性 即是非写实的人物面部特写为视觉图形,主要突出人物的面部特征,同时与极其 刺激绚烂的光影效果进行融合,打造出专属于科幻电影的电影海报。
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电影始于20世纪初,在1902年电影艺术大师乔治· 梅里爱在他自己经营的由罗格尔乌丹剧院,改造成的电影院中放映了他的著名作 品《月球旅行记》,其海报是以手绘的表现方式描绘出一张拟人化的月球而部, 表情十分滑稽幽默,一只眼睛被来自地球的大胡子科学家们的炮弹击中,图形语 言概括简练,丰富的想象力不得不让人惊叹。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随后的几 年是经济的大萧条,在此阶段海报的设计更多的加入了科幻恐怖的元素。1931 年,环球公司推出了《弗兰肯斯坦》,影片中的德国科学家无视上帝与人类研究 欲之叫的界限,从人的尸体中取下各个部分创造了一个人,海报的图形设计以这 位德国科学家的面部为主,光影与透视紧密配合,给人以恐怖不安的心理感受。
随着电子及影像技术的发展,海报表现手法越来越冲击人们的眼球与大脑,具有 强大的号召力和爆发力。运用相同图形表现手法的还有著名导演乔治·卢卡斯制作的《星球大 战》系列电影海报,卢卡斯为影片设定了一个哲学色彩十分浓厚的主题——人如 果一味追求力量,就会被力量所控制,这是西方人从“撒M”、“浮士德”等寓言中 就延续下来的哲学母题。
二、夸张变异形象为视觉图形 科幻电影中的夸张变异的形象种类繁多,如外星人、狼人、蜘蛛人、 异形人、人猿泰山、恐龙家族等,这些形象不是纯粹出于艺术家想象的幻想,而 是与生物学、动物学、解剖学的知识相联系。如电影《魅影危机》中的怪物首席 设计师泰伦斯?麦森,她有着物理学和解剖学的背景知识,她知道动物如何在它 们的环境中生存,她建立动物图片资料库,把一种动物的特点混合起来,又以此 为基础作新的异类生物,同时,与科学技术相组合制作出变形夸张的形象。
海报设计注重识别性,所以海报中的图形设计筵席电影的视觉形象为 图形的设计元素,强调图形的识别特色,以利于从普通形象中分离出来,从而增 加海报画面的神秘感与视觉记忆等功效性问题。这种夸张变异形象,巧妙地将现 实中的生物和幻想中理想化了的形象交融在一起,赋予人类的性格,满含人类的 感情,造型层出不穷。但不论造型上如何变化,这些形象都遵循着一个共同的特 征,即它们都是以夸张变形为基础,运用极度的夸张手法却准确生动地刻画出异 形的特征,强调视觉冲击力。
1982年,斯皮尔伯格为环球影片公司执导了《E.T.》,这部电影的特 技并不复杂,情节也很简单,能够赢得世界各地区的观众,是因为影片的童真情 怀与浓郁的感情色彩。海报设计更是经典之作,图形突出表现外星人的手指与孩 子的手指的那一点闪亮的触碰,这不由让人想到了米朗基罗的宏伟壁画《创造亚 当》中画面,亚当与上帝的手指近在咫尺,就在那刹那间人类的命运被定格为永 恒,而这里蕴涵的意义也一目了然,画面所表达的影片内容清晰,信息准确,突 出技术中的美是科幻电影的重要美学特色。其背景是以影片中最后那个自行车腾 空而起,掠过月亮表面富有诗意的镜头,同时对比出成人世界的枯燥与无情。海 报的图形设计首先要了解电影的内容与内在的含义,才能将信息完全无误地以视 觉方式重建信息,传递电影精神蕴涵。二十一世纪福布斯公司推出了它的第一部, 《异形》的海报给观众留下的印象是较为深刻的,图形主要以那些冷酷无情的外 星怪兽为视觉元素,外星怪兽刻画的十分细腻,蚕食人类时的口水更是其点睛之 笔,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三、抽象性的视觉符号为设计元素 “任何自然的真实性,不论它向前发展转变到何等程度,它总是具象 的;
然而,在作品中任何为具象服务的出发点(联想和喑示)都不存在,这种转 变为我们的肉眼所不能辨认,那么我们就称这幅画为抽象的。这是对抽象派绘画 的一个概括。对物象加工与表现方集中体现于能够唤起观者某种意象,简而言之, 就是用最能体现事物基本特征的语言来描述事物。然而这种抽象件的表现技法在 运用到海报设汁中,是指着重表现贯穿于电影中的某个极具代表性的符号,同时, 这样的符号表现需要有一定的文化认同为前提,符号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在这个 视觉信息泛滥的时代,把图形概括简化为视觉符号是非常符合电影的商业宣传目 的,图形信息传递准确,同时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
2006年,哥伦比亚公司推出电影《超人》,这是好莱坞从流行漫画中 改编科幻电影的经典作品,其海报中图形设计只以超人英文字母的缩写S为视觉 符号,简洁的具有高度识别性。如“X战瞥”的符号、“蜘蛛侠”的标志、“变形金刚” 的徽标,以及数字等等。这些电影海报的图形视觉语言都是将拙象性的图形符号 高度概括,使画面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无穷无尽的想象力,使图形设计真正服务 于影片并成为宣传影片的武器。人类是靠语言交流,文学是通过文字来传达,电 影是通过镜头组织画面讲述故事。而科幻电影海报给世界一个自由释放幻想的空 间。海报设计中图形是最佳视觉载体,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感染力和传播效果,其 图形设计追求在二维的平面空间屮模仿三维立体的空间。设计者创造出真正的物 质世界中是不存在的空间与图形,利用人们的视觉习惯,使在不可能的空问中成 为可能,突破客观性的局限,达到不同凡响的视觉效果。
作者:朱秀婷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