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归属感的重要性 二、多校区办学模式对学校归属感的影响 高等院校多校区办学模式的基本类型可以分为合并高 校式和新建校区式,这两种办学模式对学生的学校归属感产 生了更加复杂的影响因素。
1.各校区资源共享不便。新建校区模式下这个问题尤其 突出。新建校区大多选择在与老校区相距较远的异地而建, 新老校园内软硬件设施分布不均,导致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 无法顺利共享。譬如新建校区的教学科研设施、图书馆的藏 书量等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得新建校区的学生不能充分享受学校资源,虽然政策上允许不同校区的学生可以拥 有同等享用各校区设施的权利,但新建校区的学生因为距离 遥远、交通不便,往往对老校区存在一种复杂、陌生的心理, 资源基本无法共享。
2.师生交流局限。由于新建校区大多没有常住的教师, 教师授课需要在多个校区间奔波,时间和精力大部分消耗在 路上,在新校区停留时间较少。另外一些专业课教师因为家 距班车停靠点较远、子女上学需要接送等个人原因,申请某 学期或某几学期不在新校区排课。虽然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已 经使人们彼此之间的联系变得非常方便快捷,但传道、授业、 解惑的最佳角色还是教师,学生希望能随时随地得到教师在 学业和生活方面的辅导。而现实情况却无形中使学生失去了 潜移默化受教育的机会,缺乏和教师交流的机会。选课制是 学分制实施的核心,但由于地理位置限制,调配教师在两个 甚至几个校区同时开设课程几乎不能实现,因为这种排课方 式既增加了教育成本,又违背了高教改革中倡导的学分制改 革的目标,所以跨校区选课学生培养质量大打折扣。
3.校园文化淡薄和割裂。校园文化是一种经过长期积淀 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高校特定环境中的群体文化,既包括学 校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品牌资源,还包括学校的特色 建筑、校园环境、教学科研设施等景观,也包括学校的大师 名家、学风教风等。多校区办学模式下的校区分配,要么是 将不同年级的学生分开校区,要么是将某些专业分离,导致各年级各专业不能交流沟通,这种分割模式下形成的校园文 化是不完整的,也是不统一的,必然会影响师生对学校整体 的认同感。另外,不同地域和文化环境等因素影响下的校园 文化具有不同的精神状态和风貌。而且高校在合并前都具有 自己各自的办学传统,合校后,来自各个高校的师生员工面 临着原有校园文化的不复存在,新的统一的校园文化尚未形 成这一状况,必然让他们在新学校缺乏心理上的归属感,影 响了高校的健康发展。
4.校园安全保障有限。由于校区间的历史原因,或者校 区间的居住环境原因,有些校区少有管理人员和教师“扎根”, 于是成了学生们“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我的地盘”, 校园安全就难以保障。大学生思想单纯,容易相信别人,与 社会接触较少,缺少一定的防范意识,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 侵袭和不良思想动态的干扰,所以大学校园中治安事故频频 发生,思想和心理问题也屡见不鲜。处于这个阶段的大学生 心理承受能力和包容能力并不成熟,但迫于生活学习等各方 面因素的影响,自己的想法就会增多,处事容易冲动,对校 园治安形成隐患。这都需要广大教师不仅在日常的生活相处 中加以提醒,更要在思想观念等方面加以引导,“随叫随到” 以便于处理各类突发事件。
三、关于多校区办学模式下提升大学生学校归属感 的几点建议 1.构建“数字化校园”,丰富教学管理手段。在教学管理方式上,充分考虑新建的校区中不乏相距甚远地跨市、省 这样一个现实,必须在原有教学管理手段中运用现代技术, 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各校区办学效率。利用以互联网技术为 主导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发出基于网络平台的多媒体教学 系统,不仅可以使各校区的学生同时在线学习,而且还可以 通过视频、同步等系统,在网络空间中让师生模拟面对面的 形式进行提问和答疑。这样一来既能行之有效地解决距离带 给各校区的空间差异,又能节约教学成本,使教与学的关系 更为密切。各校区举办的各类活动,也可以通过网络即时转 播,新老生之间、各院系之间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保持联络, 多校区自成一体。
2.着手校园文化,力争百花齐放。多校区办学模式下的 各校区有形建设相对直观和容易,无形建设则容易被忽略且 有一定难度。不适当的校园文化会直接引起文化摩擦,甚至 文化冲突,这种摩擦和冲突将会渗透到高校教学和管理工作 的各个层次,造成巨大的危害。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有利校园 文化空间的拓展,各校区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也有利于整体 文化品位的提升。因此,建立新的校园文化应该既要注重继 承各校区原有校园文化遗产,又要重视消融各校区间的文化 壁垒,将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与创新放在首位,建立起一个 相互适应、和谐繁荣的文化体系,这将是高等院校多校区办 学模式下各方面工作中的重点。
3.强化教师责任,明确各年级学生需求。对教师而言,与学生保持情感沟通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对 大学生来说,教师层次与大学生接触机会较多的是辅导员, 这就要求辅导员老师通过及时让学生尤其是一年级新生了 解校容校貌、校风校纪来熟悉和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消除 陌生感,还要通过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 使学生消除空间和时间上的陌生感。通过组织各种集体性活 动,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创造交流和沟通的机会,使学生 充分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满足其情感与归属的需要,进而融 入到集体中去,建立和谐团结的班集体。有调查数据显示, 大三学生在在校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年级差异比较中,学校 归属感最低,一方面他们对学业的实用性产生怀疑,另一方 面又对未来的就业方向感到迷茫。因此,学校和学院要通过 开设课程、讲座等多种方式对大学生进行适时的、必要的就 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以提高大三学生的学校归属感 水平。
在高等院校多校区办学普遍存在的今天,大学生的学校 归属感问题研究迫在眉睫。首先,较强的学校归属感将会提 高大学生的学校责任感和荣誉感,从而降低在校大学生行为 问题的发生率,便于学校开展管理教育工作;
其次,拥有较 强学校归属感的大学生不仅会将进一步深造的机会选择在 母校,还会推荐其他人来此学校就读,这种良好的口口相传 的效果有利于该大学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有效地保障了生 源的质量和数量;
再次,在校期间较强的学校归属感使得毕业生对母校拥有深厚的感情,毕业后他们会利用自己的能力 和资源为母校提供财力、物力方面的支持。在美国,许多私 立大学的校友捐赠率是非常高的,其中以普林斯顿大学61% 左右和哈佛大学48%左右为代表,其他学校的毕业生捐赠率 也集中在30%左右。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所大学所 培养人才的质量以及大学生对母校的归属感。目前国内的高 校也已经开始关注校友会的发展,我们要以给予学生较高的 学校归属感为契机,注重人才质量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到大 学对他们的价值以及他们对大学的重要性,切实地将学生和 学校联系在一起。
参考文献:
[1]姚炜,王洪法.多校区办学:苏州大学的经验、问题 及思考[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120-123. [2]郑祥华,马树颜.高等院校多校区办学存在的问题与 对策[J].理论观察,2008,(4):113-115. [3]刘华东,张婕.我国多校区办学现状与对策[J].中国 高等教育,2008,(1):61-62. [4]董璇,李玉美.高校多校区办学的弊端及对策探析 [J].读与写杂志,2009,(11):100-101. [5]李倩.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影响因素分析[D].上 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6]杜好强.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