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医疗纠纷;医疗责任事故;仲裁 【写作年份】2010年 【正文】 一、仲裁解决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的可行性 (一)现行纠纷解决机制存在缺陷 根据2002年《条例》第46条规定,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的解决途径有三 种,即协商和解、行政调解和民事诉讼,其中对前两种途径《条例》进行了重点 规范。但令人担忧的是,当前医疗事故损害赔偿争议的解决似乎越来越向“私力 救济”的方向发展。而这种“私力救济”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医疗暴力的普 遍化和激烈化。
1.协商和解 尽管数据表明医患双方之间的协商和解是解决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的 主要途径,但是当事人双方协商解决的方式也存在一定缺陷。在实践中我们不可 否认的是医疗事故纠纷协商的过程中,有一些自力救济或者私力救济处于法律的 边缘甚至是规避法律的产物。[2]在实际争议发生后,往往会因医患双方的立场 及利益观点不一致,使得医患关系无法调解。于是“闹院”等事件频频发生;[3]患 者漫天要价,出现“大闹弄大钱,小闹弄小钱,不闹不弄钱”的不正常现象;甚至 有社会恶势力参与其中,严重扰乱了医疗机构的正常工作秩序。另一方面,医疗 机构(医务人员)借“私了”之机,回避了第三方的监督,规避了其可能要承担的刑 事、行政责任,不利于对医疗质量的监控和提高以及对患者的生命权和健康权的保护。[4] 2.行政调解 在我国以行政调解的方式解决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患者(家属)对卫生行政部门解决纠纷的公正性存在疑虑。由于历史原因,我 国卫生行政部门既管理医疗机构,又开办医疗机构。在目前的医疗体制下,大多 数医疗机构还具有明显的公益服务性质。因此,卫生行政部门出于行业保护和其 他考虑,易存在“偏袒”或“隐瞒不报”等弊端,导致其权威性在患者(家属)中大打 折扣,公正性令人质疑。二是在行政调解方式上,当司法机关与卫生行政机构未 形成合理协调时,卫生行政处理结果常被法院推翻,从而导致案件解决的拖延。
3.民事诉讼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现有的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解决途径并未能为 医疗纠纷的解决提供良好的机制,难以缓解日益矛盾化和尖锐化的医患关系。在 当前这种医患矛盾急剧增加,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解决机制存在诸多缺陷的情 势下,开展医疗事故损害赔偿仲裁,构建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实属必要。
(二)可仲裁性问题 尽管我国部分地区的仲裁委已经开始尝试性地受理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 纷案件,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全国范围内开展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仲裁提供 了范例,但是其普及仍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最主要的是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在 我国是否具有可仲裁性的问题。
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的可仲裁性,是指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是否属于 法律规定的,仲裁机构可以受理的纠纷种类范围之内,当事人能否将有关医疗事 故损害赔偿的争议交由双方约定的仲裁机构加以解决。依据争议事项的可仲裁性 要求,当事人通过仲裁协议提交的仲裁事项,必须是国家仲裁立法允许采用仲裁 方式处理的事项。否则,就会导致仲裁协议无效,做出的仲裁裁决也不会被承认 和执行。因此,可仲裁性是构建医疗事故损害赔偿仲裁制度的基本前提。
1.从现行规定看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的可仲裁性 从《仲裁法》第2、3条对仲裁范围所做的规定来看,在我国,纠纷是否可 以用仲裁方式加以解决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第一,争议主体的平等性,即发生纠纷的双方应是平等主体的当事人,若当事人之间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则 其纠纷不能仲裁;第二,争议事项的可处分性,即可提交仲裁的事项应当是当事 人有权处分的,当事人之间因其无处分权的某些身份关系及其他关系发生的争议, 不能仲裁;第三,争议内容的财产性,即当事人提交仲裁的事项应该是合同纠纷, 或者非合同的财产性纠纷。[6]《仲裁法》未对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的可仲裁 性作出明确认可或排除,由于《仲裁法》在仲裁范围的规定中使用的是“其他财 产权益”,加之立法对“财产权益”的内涵没有明确界定,司法解释上也没有统一 说明,[7]故而使得我国理论与实务界在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的可仲裁性问题 上存在很大分歧。此外,在2002年的《条例》中,仲裁也未被列为医疗事故损害 赔偿争议的解决方式之一。在立法层面上,是否可以通过仲裁解决没有得到明确 支持。
学术界也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否定说认为,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不具有 可仲裁性。理由是尽管医疗事故责任是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意味着对医 疗事故既可以提起违约之诉也可提起侵权之诉。但现实中出于对权益保护最大化 的追求,在多数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患方都是以医疗机构侵权为由提出各 种赔偿的诉讼请求。但医疗侵权行为所指向的侵权客体是患者的健康权、身体权、 生命权、隐私权等,而这些权利并非属于财产性权益。因此,也就不能采用仲裁 方式来解决。这样,由于《仲裁法》对争议限定为必须具有财产关系的内容,从 而使得医疗纠纷不具有可仲裁性。而肯定说认为,医疗纠纷可分为医疗侵权纠纷 和医疗服务合同纠纷,但无论是哪种纠纷,双方当事人均为平等民事主体。除强 制治疗关系外(如传染病的防治),医患关系的建立、变更或终止以及医患关系中 权利义务的确定,医疗纠纷的处理,均应实行意思自治。医患双方当事人具有完 全民事权利能力,在不涉及国家和第三人利益的前提下,可以自由处分自己的民 事实体权利,其承担责任的方式主要是经济赔偿责任。因此,从决定可仲裁性的 三个方面衡量,可以确定医疗纠纷应当具有可仲裁性。[8]笔者赞成肯定说,虽 然医疗侵权行为所侵害的权利本身不是财产性权利,但是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 的争议焦点通常是:是否存在赔偿责任以及赔偿多少的问题,这种纠纷的实质是 具有平等地位的民事权利主体之间具有财产内容的纠纷,并且当事人具有自由处 分权,因此可以将当事人之间的这种医疗纠纷解释为“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从而 使得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具有可仲裁性。
2.建立医疗纠纷仲裁机制的理由 笔者认为,抛开对现行法律规定的分析,从应然的角度看,基于下述理由,也应当在相关立法中明确规定可以用仲裁方式解决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
(1)仲裁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就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而言,仲裁和诉讼 相比,其优势表现为:其一,更具专业性。其二,快捷且经济。其三,具有更好 的保密性。
(2)尊重当事人的仲裁意愿。仲裁建立在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基础上,只要 发生争议的实体权益纠纷在当事人自由处分的范围内,就应当允许当事人选择仲 裁这种纠纷解决方式。在当事人不侵犯国家、集体和他人权益的情况下,当事人 利用仲裁方式解决争议的意愿应该受到尊重和法律保护。[9] (3)构建多元化的医疗纠纷解决机制。在现阶段的医疗体制下,应当建立 多元化的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解决机制。多种多样的纠纷解决方式能够以其各 自特定的功能和特点相互协调而共同结合成为一种互补的、满足医疗事故纠纷主 体多样要求的程序体系和动态调整系统。多元化的解决机制相对于单一的纠纷解 决机制而言,更能体现出诸多的理性因素。[10]现代法制国家总是设法避免和排 除单一的纠纷解决机制,而向其成员提供多种解决民事纠纷的途径和方式,提供 多种选择的可能性让其自由选择。而冲突主体可以根据自身的利益和需要选择相 应的民事纠纷解决机制。医疗事故损害赔偿仲裁和医疗诉讼、调解等各种纠纷解 决方式的共同存在,可以形成各种纠纷解决方式各显其能和分流案件的局面。竞 争可以使得仲裁、诉讼、调解等各种纠纷解决机制不断弥补自身缺陷,吸取其他 程序的优点和长处,完善自身程序。
3.有关医疗事故损害赔偿仲裁的实践 (1)美国 除了医学技术的发展导致医疗过错几率增加,医患沟通不足导致医患关系 恶化,国家整体经济不景气等医学和经济学方面的因素外,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诉 讼费用高昂,效率低下,无疑也是导致整个医疗市场成本增加,最终产生医疗事 故危机的主要原因。[13]为了解决危机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弥补医疗责任保险 资金的缺位或不足,美国各州相继出台了多项综合改革措施以减少社会医疗成本 的剧增。其中具备多种优势的仲裁纠纷解决机制为许多州立法机构提出并采用, 以降低飞速增长的医疗成本。
多数的州法院对仲裁解决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表示支持。在Maddenv.Kaiser Foundation Hospitals[14]案中,原告Madden先生,接受医院治疗前已经 在医疗计划中表明,医疗过失以及一切产生于Kaiser Founda-tion医院治疗过程中 的纠纷将提交仲裁解决。当医疗纠纷发生后,Madden先生将医院诉诸法院。加 利福尼亚州最高法院裁定撤销诉讼,责令原告将案件提交仲裁机构进行仲裁。在 Buraczynski v.Eyring[15]案中。医生依据仲裁协议将先后发生的两起医疗事故纠 纷提交仲裁。患者主张,由于仲裁协议过于宽泛而违反了公共政策,患者与医生 之间签订的仲裁协议无效。田纳西州最高法院认为,医疗护理行业和其他行业一 样,都可以适用仲裁解决纠纷;医务人员同患者之间签订的仲裁协议不违背任何 公共政策。
概括而言,美国各州关于医疗纠纷的仲裁模式可分为三类:自愿仲裁、强 制仲裁、自愿强制混合仲裁。
第二种仲裁模式是强制仲裁,即当事人双方在发生医疗纠纷后,必须首先 将医疗纠纷提交仲裁机构仲裁。例如,马萨诸塞州法律要求所有的医疗过失诉讼 都必须首先经过一个由法官、律师和医生所组成的仲裁小组审查,看是否存在责 任或者判断损伤是否是由医疗过失造成的。若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而提起诉讼, 法庭在审理案件过程中仍可以接受仲裁小组的意见。[20]从笔者查阅的相关资料 看,这种强制仲裁的裁决一般不具有终局性效力,并且仲裁庭认定的事实和裁决 对之后提起的诉讼也不产生任何影响。因此,涉案双方当事人如不服仲裁庭作出 的裁决,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将对案件进行重新审理。
第三种是强制仲裁与自愿仲裁相结合的模式。采取这一仲裁模式的州法院, 依据一定的标准来确定医疗纠纷需要强制性仲裁还是可以自愿协议仲裁。以新泽 西州为例,依据该州医疗过失侵权法的规定,对于争议标的在20,000美元以下 的医疗事故纠纷,法院要求首先通过仲裁解决,而对于超过20,000美元诉讼标 的额的医疗纠纷,当事人则可以自愿选择以仲裁还是诉讼方式解决纠纷。但是, 仲裁裁决不具有约束力,在双方当事人不服仲裁庭做出的仲裁裁决时,可将纠纷 诉至法院,原先的仲裁裁决对案件的审理没有任何影响。[21] 在美国,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医疗纠纷案件通过有效的仲裁协议而提请仲 裁解决。[22] (2)墨西哥 墨西哥的医疗事故纠纷案件数量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同美国一样,高昂的医疗责任保险迫使医生不得不“采取保守医疗策略”,即通过增加检查项目,扩 展疾病诊断程序以降低医疗责任事故的风险,减少医疗纠纷诉讼的几率。[23]但 增加医疗费用又激起了患者的不满情绪,致使医疗纠纷更容易产生,从而形成恶 性循环。
(3)日本 综上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具有可仲裁 性。其次,对于支持医疗损害赔偿纠纷仲裁的地区,是否要求仲裁强制性前置存 在不同态度,但多数国家或地区采取自愿仲裁模式,并通过风险负担等机制鼓励 当事人将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提交仲裁解决以提高纠纷的处理效率。再次,除美国 极个别州规定当事人一旦签订仲裁协议即丧失提起诉讼的权利外,美国绝大多数 的州和其他国家都允许当事人在不服仲裁裁决时可以再向法院提起诉讼,并且仲 裁庭认定的事实和裁决不影响之后法院对案件的审理。最后,医疗事故损害赔偿 仲裁裁决是否具有终局性也存在不同规定,有的规定只要当事人在仲裁裁决作出 后的一定期限没有提出异议,则仲裁裁决即产生终局性效力;有的则不承认仲裁 裁决具有终局性效力,当事人可以再提起诉讼,但是一旦原告败诉则会由其承担 一定的经济负担。综上,前述国家在医疗事故损害赔偿仲裁方面的立法和实践无 疑将对我国建立医疗事故损害赔偿仲裁机制起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建立我国医疗事故损害赔偿仲裁机制的若干建议 (一)仲裁模式 根据现阶段我国的具体情况,笔者认为我国宜采用自愿仲裁模式,即允许 医患双方通过签订仲裁协议处理日后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 纷,仲裁裁决一旦作出即对双方当事人产生约束力。为鼓励医患双方将医疗事故 损害赔偿纠纷提交仲裁解决,可以借鉴美国部分州的做法,通过风险承担或设定 诉讼标的额“门槛”等方式,使当事人尽可能选择仲裁方式。此外,为排除医疗事 故损害赔偿纠纷一再缠诉,久拖不决的困境,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仲裁裁决应 该具有终局效力。不过,鉴于医疗事故往往侵害的是患者的身体权、健康权等重 要权利以及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应当允许在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时,可以在 规定的期限内提起诉讼,若超过期限没有提出异议,则仲裁裁决产生终局性效力。
(二)仲裁机构关于医疗事故损害赔偿仲裁机构的设置存在不同设想。有的学者以医疗纠 纷具有特殊性为由,主张通过专门性仲裁机构对医疗纠纷进行仲裁。笔者认为这 一观点并不可取。我国的医疗事故损害赔偿仲裁可直接利用现行的仲裁机构,无 须再设专门的仲裁机构,可考虑在现有的仲裁委员会下设立医疗事故赔偿中心。
因为,医疗事故责任的特殊性并不在于法律适用上,而在于对医疗行为的认定上。
由专业的鉴定组织对医疗行为及其产生的后果、因果关系等进行认定即可较为有 效地解决这一难题。因此,只要吸收部分医学专家为仲裁员,就有利于公正、准 确、快速地裁决纠纷,这样既节省资源,又降低解决争议的成本。其次,由于我 国的仲裁制度起步较晚,仲裁制度本身尚存在不完善之处,将仲裁运用于医疗事 故损害赔偿这一特殊领域时,难免存在诸多不适之处。因此,现阶段首先要解决 的是医疗事故损害赔偿仲裁的具体制度的合理设计,民众对医疗仲裁意识的提高 等问题,而不是是否设置独立的医疗事故损害赔偿仲裁机构这样的问题。
(三)仲裁员 就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仲裁而言,聘任仲裁员,首先应当坚持专业性原 则。因为提交仲裁的案件大都涉及复杂的医疗技术性事项以及医患法律关系,要 迅速公正地对案件做出裁决,仲裁员就必须具备必要的医疗、法律知识。其中, 医疗技术的专业性知识无疑至关重要。所以,必须严格按照专业性原则来选聘仲 裁员,将医疗专业水平作为医疗专业仲裁员聘任的首要资格条件。除此之外,由 于临床医学本身是涵盖十分广延的学科,高级医疗技术人员往往只能对自己的专 业领域给出权威的意见。因此,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仲裁员的聘任,也应当按 照各个专业领域进行。
(四)仲裁庭的组成 (五)仲裁协议 在实践中,医疗仲裁难以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医疗事故发生以前,医 患双方之间没有签订仲裁协议。而当发生纠纷后,又几乎不可能让充满抵触情绪 的患方和医方达成合意签订仲裁协议。因此,医疗仲裁协议可按两种形式进行:
一是在医疗机构门诊病历以及住院病历的说明内容中增加仲裁条款选择项,患者 (家属)在接受医疗机构的治疗前在医务人员的说明下,可自行选择是否同意仲裁 条款,若划钩选择则视为对该仲裁条款的认同,若不填写则视为对仲裁条款的默 认。另一种是印制独立的仲裁协议。患者(家属)在接受医疗机构的治疗前在医务 人员的说明下,选择是否签订协议,医务人员也可自主决定是否签署该协议,任何一方拒绝签字则视为该仲裁协议不成立。鉴于大多数患者不了解仲裁,甚至会 误以为医疗机构在玩花样以剥夺自己的某些权利而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医疗事 故损害赔偿纠纷仲裁协议的书写应当注意语言使用和具体内容的编写,仲裁协议 的语言应尽量平实、简单。
(六)举证责任 在我国,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在国内一些知名 的仲裁委员会制定的仲裁规则中,举证责任的分配也是遵循这一原则,即当事人 应当对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加以证明。
在举证责任倒置后,并不意味着作为弱势一方的患者(家属)就可以不负担 任何举证责任了,举证责任倒置只是最大限度地减轻或部分免除了患方的举证责 任,但是并没有完全免除患方的举证责任。因为,患者还必须证明其医疗事实存 在的过程。在举证责任倒置后,患者(家属)也有责任就侵权行为和损害后果向仲 裁庭提供一定的证据。比如,证明自己确实在某家医院就诊、治疗过;证明医疗 机构(医务人员)对自己的人身造成损害的事实;自己的诊治经过等。
三、结束语 2002年《条例》中对“医疗事故民事赔偿纠纷解决方式”相关规定的增加, 一方面反映了对患方权益保护的社会呼声日益强烈,同时,也表明完善现行医疗 纠纷解决方式刻不容缓。笔者建议,根据现阶段我国的具体情况,我国宜采用自 愿仲裁模式,允许当事人在不服仲裁裁决时,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提起诉讼,若 超过期限没有提出异议,则仲裁裁决产生终局性效力;在现有仲裁委员会下设立 医疗事故赔偿中心;将仲裁协议作为选择性条款列于门诊病历或住院病历的说明 内容中;把医疗专业水平作为医疗事故损害赔偿专业仲裁员聘任的首要资格条件, 并按照医学各专业领域进行仲裁员的聘任;将举证责任倒置作为医疗事故损害赔 偿仲裁的举证责任规则。笔者希望,通过上述建议,尽快在我国建立起公正、经 济、高效的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仲裁机制,以有效缓和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 维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双方的合法权益。
【作者简介】 郭玉军,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杜立,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博士。
【注释】[2]范愉:《浅谈当代“非诉讼纠纷解决”的发展及其趋势》,载《比较法研 究》2003年第4期。
[3]王泽琛、王永周:《解决医疗纠纷的新思路》,载《西部医学》2007 年第1期。
[6]黄进、宋连斌:《仲裁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修订版,第 24页。
[7]陈立峰、王海量:《论我国仲裁法的管辖范围》,载《北京仲裁》2006 年第1期。
[8]余承文:《医疗纠纷的可仲裁性研究》,载《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07年第1期。
[9]前注[8],余承文文。
[14]Madden v.Kaiser Foundation Hospitals,supra,17 Cal.3d 699(1976). [23]Studdert DM,Mello MM,Sage WM,DesRoches CM,Peugh J,Zapert K,Defensive Medicine among High-risk Specialist Physicians in A Volatile Malpractice Environment,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Vol.293,2005,p.2609. [26]黄丁全:《医事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94页。
[28] 天津仲裁委设立医疗纠纷调解中心受理事实清楚、责任明确、当事 人仅对赔偿方案有争议的医疗事故纠纷。按照天津仲裁委员会医疗纠纷调解规则 的规定,医疗纠纷仲裁调解坚持当事人自愿原则。双方当事人如果达成协议将纠 纷提交调解中心调解,即可以向调解中心提出申请。《天津仲裁委设立医疗纠纷 调解中心》,中国仲裁网http://www.china-arbitration.com/. [29]《深圳将成立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委员会免费调解纠纷》,网易新闻 http://news.163.com/08/0818/16/。
[30]Joseph C.Krella,Legislative Malpractice:An Analysis of Ohio"s Proposed Mandatory Medical Malpractice Arbitration Program,Dayton Law Review,Vol.33, 2007,p.119. [32]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条第1款第8项。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