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海阳第一小学立足传统,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 育上做了大量积极的思考。
传统文化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石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孕育产生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 族的精神支柱,是民族之魂。教育也从古老的传统教育,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以 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素质教育,也就是说今天倡导的素质教育是从传统教育发 展而来的。古代传统教育的精华以古代先贤总结提炼出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内 容,传统文化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应该以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为根基,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更应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己任,发 挥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
弘扬传统文化,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 坚持在各学科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挖掘学科中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创造性地将课程知识、技能与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结合起来,突出三 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理想人格, 提升政治素養。
突出语文学科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上的主体作用开设经典诵读课程, 将《三字经》《弟子规》《诗经》等古代经典根据不同学段纳入语文常规教学, 通过晨读、欣赏、诵读、午练、暮省等形式,让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培养学生 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使之受到爱国、诚信、友善、文明、礼仪等教育,身心得到 陶冶,心灵得到净化。
延伸语文课堂,整合其他课程资源在发挥语文学科主体作用的基础上, 其他学科也要齐头并进,创造性地将学科知识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机结合,使少年 儿童能全面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以培养和促进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使之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 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目标的学科。学科涵盖历史、地理等知识,既有古代名 人先贤立德修身的事迹,又有爱国志士的故事,具备很强的人文性,为进行爱国 主义、家国情怀、乡土文化等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非常好的范例。音体美等学科, 同样集知识性、人文性于一体,发掘教材中诸如京剧、剪纸艺术、民族器乐、国 画、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以欣赏、感 悟、体验、参观等形式,培养少年儿童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与情感,提高他们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
依托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办学软实力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主要通过后天教育和环境影响而形 成的一系列知识技能、行为习惯、文化涵养、品质特点的综合。要求学校在“双 基”训练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创 造和学会审美。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的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今倡导的素质教育可以 实现全方位的结合。素质教育要求学校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全面的综 合素质。学校开设读书节,以传诵经典为主要内容,通过晨读、集体诵读、说古 代先贤名人故事、汇报演出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古代文学瑰宝的认识。开设写字课, 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和结构艺术。开展软硬笔书法比赛、汉字听写大赛,培 养学生对汉字艺术的感情和美的熏陶。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游园、灯会、收集对联 等活动,有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减少因时代而产生的时空距离。体育节 里,在正常项目的设置中适当安排一些诸如跳绳、拔河、太极拳、武术、抖空竹 等传统体育活动。艺术节开展曲艺、民族舞蹈、陶艺、艺术绘画、剪纸等传统艺 术活动。在整个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中,渗透友爱、谦让、文明、礼貌、守纪等礼 仪教育,发挥传统文化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引导作用,既丰富了学生的在校生活, 又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
教育信息化发展助推传统文化教育 当前正处于教育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安徽省作为全国首个教育信 息化试点省,取得了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先进经验。技术上的变革,让教学不拘 泥于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也让学生的学习更自主,这给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提供 了一个有力的技术保障。
目前,各学校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 空间人人通。教育信息化的优势在于信息资源可共享、活动时空限制少、人际合作便利。教师在教学古学经典时可以随时调取网络上音视频资源,也可以录制微 视频上传到空间,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与作业,随时随地与教师交流。学生 学习时也可借助网络加深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写字课上,教师播放着《高山流 水》,学生练习临摹。信息技术的革新,赋予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新的时代特征, 横亘在现代与传统之间的鸿沟进一步缩小,传统文化教育不再是源于文献、口头 说教、历史遗存和难以实施的。
教育现代化需要立足本土,中国教育更需要具备上下五千年积淀的气 韵与灵秀。那就让学校教育扎根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上,一路向前,成 为文明传承、思想流淌、心灵成长的自由幸福空间。
作者:胡晓宇 第2篇:素质教育理念下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 物理属于自然学科,主要是通过一些物理现象研究物理原理,并利用 这种原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物理学科要求学生在观察物理现象中学会对 基本原理的分析和研究,并能利用课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科学兴趣 和学科能力。素质教育理念中尤其强调学生学科学习兴趣的培养,因而教师在教 学中需要积极创新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培养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学习 特点和学习习惯,转变理念,钻研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根据学生心理,开展实验教学 物理学科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需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而且物理现象中所反应的物理原理复杂,学生学习难度大,因而会产生物理学习 的畏惧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学习基础,采用合 适的方法启发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物理知识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强,而大部分学 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物理逻辑处理能力弱,教师可以利用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 解知识。
例如,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会讲到“浮力”问题,浮力是指物体在气体或 液体中因为受到压力差影响而产生一种向上的托力,而这种力是竖直向上的,并 且力的大小会受物体密度和体积的影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以课堂实验的 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在实验容器中灌满水,分别放入体积相等的铁矿和木块,对容器溢出水的体积进行比较推算。最后,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结合阿基米德原理 和物体浮沉条件思考浮力的产生和应用,培养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素质教育背 景下,不仅需要教师向学生讲解课本知识,还要教师以创新方法将文本内容进行 转化,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结合生活实际,应用多媒体教学 物理学科中的知识和原理来源于生活实践。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 应该从生活案例入手,启发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联想和思考,培养学生学习物理 的探究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由于物理知识学习难度大,课程 内容枯燥,学生课堂参与热情不高,教师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结合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多媒体设备教学,为物理课堂增添新的内容,丰富其内 涵。
例如,中学物理中的“物态变化”问题,由于其中涉及的固体、液体和 气体的物态变化种类较多,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容易产生混淆,教师可以在结合生 活实践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设备集中演示。钢铁厂的熔钢、冬天结冰分别属于 熔化和凝固现象,洗过的湿衣服晒干和夏天自来水管“出汗”分别属于汽化和液化 现象,衣柜里的卫生球变小和雾凇的形成则属于升华和凝华现象。教师可以通过 幻灯片展示或者将物体形态变化过程以慢视频的形式呈现,让学生更加形象深刻 地理解各种原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设备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培养学科探究精神。
三、加强交流合作,促进思考 素质教育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科研究兴趣的培养。教师在物理 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或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共同完成课题研究。中学 物理课程中有光的直射、平面成像和凸透镜、凹透镜等内容,教师在原理讲解和 实验演示之外,可以让学生讨论这些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筷子放在水中被“折弯”,镜子的使用原理以及老花镜和近视眼 镜的矫正原理等,这些都可以进行验证。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时进行案例讨论, 一方面是检测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课本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另一方面则是启 发学生在合作中进行观点交流,讨论彼此正确和错误的地方,提高学生物理学习 兴趣。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也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各种原理,例如剪刀、筷子的使用设计与杠杆原理之间的联系等。教师在课堂讲解时,可以向学生提出这种疑问,让学生进行思考和研究,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四、结语 我国的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理念成为主流。素质教育强调学 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情感的培养,主张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素养。
物理作为逻辑性较强的学科,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导,进行启发式教学,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作者:王守申 第3篇:医学毕业生胜任特征研究在医学职业素质教育中的启示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 革”的战略目标,标志着卫生事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从国家导向到民生需 求,对医学院校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及医学教育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医学教育不 仅重视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的传授,更注重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的融合。
在真正步入从医岗位前,对他们能胜任医生工作、成为优秀医生应具备的能力或 素质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应的有利于提高医学生胜任特征水平的教育教学措 施已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推进医学生就业、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 务水平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必然要 求。
一、胜任特征的理论概述 DavidMcClelland首次提出胜任特征定义:绩优者所具备的知识、技 能、能力和特质。国外运用胜任特征理论在医学领域中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开 始较早,1971年Price等人运用自陈量表法、观察法和80多种标准评估方法研究实 际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医生的特征要素,最终得到医生特征:诊疗能力、与其他专 业人员协作的能力、学术成果、经济上的成功、对医学组织的贡献和对非医学社 会组织的贡献等。我国关于胜任力的研究集中在人力资源学、教育心理学、管理 学上,对医学毕业生胜任特征研究较少,随着时间的推移,胜任特征本身也要不 断发展变化。基于此,本文综合运用文献法、关键事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辽 宁省内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开展调研,构建辽宁省医学毕业生胜任特征模型,为医 学院校的职业素质提升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 提供参考依据。二、临床医学毕业生胜任特征模型的实证研究 1.理论建构医学毕业生胜任特征模型。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可委员 会提出临床医师胜任力的六大核心能力,即:临床知识、病人诊治、人际关系及 沟通能力、职业素养、从工作中学习及成长、制度下的临床工作。我国在《本科 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中提到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应达 到的基本要求: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12条、知识目标10条、技能目标13条。
通过国内外医师胜任力的解读,本文提炼出医学毕业生的胜任特征要素中应包 含:医学理论知识、临床基本技能、人际沟通能力、医生的职业精神、团队协作 能力、科学研究能力。
2.行为事件访谈法。行为事件访谈法是构建胜任特征模型的最有效和 最经典的方法。[1]访谈对象包括卫生事业单位管理者、医院主管教学的领导、 医院带教老师、医学院校专业教师、人力资源专家、心理学家、优秀医学毕业生、 普通医学毕业生,从不同角度以期获得更加全面、深入的胜任特征条目。通过访 谈、编码、综合分析和归纳提炼,初步建立了医学毕业生胜任特征模型包括12 项指标:医学理论知识、临床基本技能、人际沟通能力、职业素养、团队协作能 力、科学研究能力、心理素质、职业发展能力、终身学习能力、随机应变能力、 成就导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3.问卷调查法。根据上述文献分析和访谈结果,编制辽宁省高校医学 类毕业生胜任特征问卷,问卷包括12项胜任特征指标,80个题目,采用likert五级 量表评分法,并以辽宁省医学院校畢业生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了省内四所大学 的医学类毕业生325人,其中男生150人,女生175人;
学制划分上,五年制190 人,七年制135人。发放问卷325份,回收有效问卷310份,回收率95.38%。采用 主成分分析法对问卷结果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根据Kaiser标准,提取特征值大 于1,因子载荷大于0.45的因子。Bartlett球型检验结果显示适合做因素分析,并 且问卷的共同性良好,经正交旋转得出8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 为66.36%,问卷的结构效度良好。根据因素负荷矩阵和因子分析的理论,删除不 适合的项目,因子负荷小于0.45的包括第3,15,31项,在不同因子上负荷值接 近的包括第9,23,35,67,68项。最终,确定了72个条目归为8个因素。对问卷 进行信度检验,问卷的系数值大于0.70,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8个因素的命 名分别为:专业知识、临床技能、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心理素质、成就导向、 团队协作能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职业精神。
三、胜任特征理论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启示1.高尚的职业精神是成就医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石。医学职业精神是从 医者在学习和实践中创立和发展并为社会所认可和推崇的一系列职业信念、价值 取向及职业准则的总和,是提高患者服务质量的重要杠杆。[2]高校要加强对医 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努力培养医学生博爱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强烈的职业责任感, 只有学生体会到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社会意义和崇高价值,才能增强健康所系、 性命相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他们从业的信心和乐业的恒心。高校可以借鉴 国外成熟的课程体系,结合本土医学教育的文化,建立职业素质培养体系,从理 想信念教育入手,通过入学季、表彰季、毕业季加强对专业的认同,加深职业情 感,强化在临床实习实践中的医学审美教育等。
2.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娴熟的临床技能是医学生成长成熟的重要保障。
医学生要热爱医学科学事业,并把热爱变为自觉履行医学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行为, 博采众长、精勤不倦、重视医德医术的统一,这是能够为人民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的基础条件。高校要狠抓教学质量,创建良好的学风环境,通过显性课程教学体 系和隐性课外教育模式形成立体化的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模式。采用微讲堂、翻 转课堂、在线学习、PBL教学等新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程 度。通过评优评选、榜样示范、励志教育、警示教育、谈心谈话等方式激发学生 的学习热情,形成赶、学、比、拼的良好学风。同时,还要加强在临床实习各阶 段的职业素质教育管理,加强岗前实践技能的培训,通过临床技能大赛、外科学 技能操作大赛等医学学科竞赛、名家讲坛、学术论坛等多元化的交流平台,强化 医学生的基本诊疗技能,提升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水平,提高学生的就业力。
3.提升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胜任未来全科医生的有效助力。强化医学 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效果,应该从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做起,要解决医学生如何 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它关系到医学生自身的道德水平和职业发展,也反映出医 学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现代“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给医生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医生在医治患者病痛时,还要调节患者心理的疾患,这就需要医务工作者 有主观意识上的“医学人文精神”和主体实践上的“医学人文关怀”。团队协作能力 也是对未来医生的要求,一个团队需要队员互相配合才能更好地发展,医院也是 如此。同时,要鼓励发展医学生的个性,发掘每个人特长和潜质,发挥学生的主 观能动性,提倡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医学生还应具有终身学习的能 力,在完成医疗工作学习的同时,医学生还应掌握最新医疗前沿发展动态,丰富 自己的信息资源库,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提供理论基础。鼓励医学生 参加“挑战杯”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使理论在实践活动中得以运用和提升。学校教育要加强医学生的通识教育,完善医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医学与社会科学的融 合,有助于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发展的实践精神,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4.明确的成就导向是医学生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成就导向是指为自 己及所管理的组织设立目标、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的动机与愿望。在马斯洛需要 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当个人希望出色地完成工作,并愿意 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这种人在工作中有强烈地表现欲,不断地为自己设立更 高的标准,追求事业上的进步。技术精湛、医德高尚是医学生职业自我发展追求 的终极目标,高校要教育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医 疗服务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统一起来,指导医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认知、合理 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使个人的人生理想与社会的价值需要相统一。
作者:杨文军等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