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培训计划 > 初中德育课堂生活化的实践_德育课堂初中

初中德育课堂生活化的实践_德育课堂初中

来源:培训计划 时间:2019-11-11 07:56:14 点击:

初中德育课堂生活化的实践

初中德育课堂生活化的实践 摘要如今,社会发展飞快,而德育却没有同步发展。德 育需要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人们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德 育,以此来提高个人道德修养,从而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

当前,初中德育课堂存在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够紧密、德育 的实际效果不理想以及学生的知与行不统一等问题。针对这 些问题,建议初中德育课堂应该关注学生德育素养的全面养 成,德育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德育课堂需要融入生活化元 素,德育活动一定要具有有效性,德育过程中要践行知行合 一的原则等。

关键词初中生;
德育;
德育课堂;
生活化 道德教育在中国学校教育中历来都很强调,因为道德礼 仪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部分 [1]。然而,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生活之迁善”,而不 是脱离现实的玄虚[2]。反思现实教育,学校德育课堂在反 映生活实践方面仍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鉴于此,本文分析初 中德育课堂生活化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原因,并探索解决 这些问题的具体策略,从而为初中德育课堂生活化的实践提 供参考。

一、德育课堂生活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 教育与人类是“共生”的关系,人类的产生诞生了教育, 教育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而教育最初的出现与人类是同步的,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的生活还极端落后,每天只管吃 饱穿暖、繁衍后代。而渐渐地,当老人与小孩从劳动中脱离 出来的时候,教育也应运而生。意识到需要对下一代进行技 能的传授和知识的讲解,那些富有经验并且有空闲时间的老 者开始对缺乏认知的小孩进行经验传授,他们教授的内容来 源于生活素材,也是为了能够让孩子们在生活中运用这些经 验,他们的生活与教育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陶行知更是直 接将“生活的教育,就是为了生活而教育,也是为了生活的 提高、进步而教育”定义为生活与教育的关系[3]。教育离 不开生活,德育也离不开生活。卢梭曾在《爱弥儿》中说:
“只有生活自己能够为其制定法则,除此之外,不管是在生 活之上,还是在生活之外,都不再有意义了。”[4]由此可 见,教育与生活是离不开的,德育也是如此。初中生的道德 教育要取得成效,就必须生活化,当德育不再是口耳相传的 教学形式,而是脚踏实地的社会实践时,学校德育的功能才 能实现。

2.可行性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有道德的人才,这就要求学校培养 的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道德素养,而德育的生活化正是为了 适应社会的需求而提出的。要进行德育生活化,首先必须了 解德育的内涵。有人提出了大德育观,也就是社会学的德育 观,它的内容有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5]。除 此之外,也有人认为德育应该包含其他内容,如心理教育、法制教育、生命教育、环境教育等[6]。邵晓军和赖雄麟指 出:思想政治这样的生活形式是很特殊的,它既有真善美的 统一,也有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的统一,当然,生活才是 它的背景,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一定是为人类的生活服务的, 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是离不开人类生活的[7]。对于初 中生来说,他们生活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指思想品德课 程的教育,而生活就是他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也就 是说,思想政治教育是要在生活的大背景下进行的。

二、德育课堂生活化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通过编写以德育课堂生活化为主体的问卷,对各个年级 的初中生进行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当前初中生 德育课堂生活化的基本状况。调查对象为贵阳市两所中学的 初中生;
调查方法为抽样调查,每所学校的初一、初二、初 三年级各调查一个班。调查问卷共印300份,实际发放共计 235份,取其中有效问卷180份,其中男生共计88份,女生共 计92份。

1.现状分析 (1)初中生在不同环境中的德育表现不同关于初中生 的德育表现,我们主要设置了两个问题,其中,在有关学生 的到校情况这个问题上,有91.7%的学生从不迟到、早退, 而一周迟到1次的有7.8%,迟到2次以上的只有0.6%;
在有关 课堂表现的这个问题上,数据显示,有一半以上(55%)的 学生在课堂上会分心,不能集中精力听课,这也反应出学生们对课堂的错误理解。学习不是坐在教室里就可以的,而是 要真正融入课堂,这样才能真正学习到有用知识。(2)德 育教师的言行对初中生的影响很大为了解德育教师的言行 对初中生的影响情况,我们设置了相应的问题进行检测,主 要从学生对德育教师以身作则行为的评价角度展开调查。调 查显示,德育教师的言行会受到学生的关注,有78.3%的学 生认为,德育教师的以身作则行为对自己影响很大。而数据 显示,同样还有一部分德育老师没有很好地给学生做一个榜 样,也就是没有做到以身作则,这样会对学生造成不好的影 响。(3)德育课堂与初中生生活的联系不够通过调查发现, 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德育课堂与生活的联系非常重要,学 生也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德育实践。但是,很多学生在自 己的生活中还不能灵活地运用德育,也就是说不能很好地将 德育课堂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4)学校的德育活动没有 产生实际效果德育行为是整个德育工作的核心要素,它是对 学生道德意识和水平的具体反映,而学校德育工作开展得怎 么样,可从学生的德育行为或者说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具体 情况而得以反映。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都还是很积极 地参与班级劳动,说明很多学生都还是比较喜欢参与德育活 动的。但是,数据也显示,有不少学生对参与班级活动的行 为不是很积极,甚至有部分学生表示不想参与班级活动等。

这说明,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具体践行德育活动,学校的德 育活动还须进一步改进。(5)初中生的知与行并不能达到统一学生的知行是否合一是衡量学生道德素养是否养成的 重要指标因素。调查中,我们从学生的个人理想和孝敬父母 两个方面进行了考查,意欲通过调查学生的理想对他们的言 行所产生的影响,通过了解学生的父母的孝敬情况而反映他 们的道德行为情况。调查显示,在第一个问题上,有超过40% 的学生有着将来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的理想,也有近40% 的学生是希望将来自己能过上舒适的生活,有近15%的学生 希望改变家庭处境,也有近5%的学生缺乏自己的理想。在孝 敬父母问题上,有近80%的学生认为会孝敬父母,但也有近 15%的学生属于自我中心主义者,也有近5%的学生不知道会 怎么做,更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不会孝敬父母,会直接顶撞父 母。可见,有部分学生在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上不能达到统 一。综上所述,当前的初中德育课堂生活化方面还存在很多 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具体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并从中探索 解决的办法,对提高初中德育课堂生活化的质量和水平具有 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原因分析 (1)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不稳定初中生正处于一 个特殊阶段,不论是从生理还是心理上看,他们都是在一个 成长的阶段。在生理上,身体的成长变化让他们感到迷惑和 新奇,他们还不能适应这些变化,却又不得不接受,因此, 很多人会形成一种逆反心理,对老师也会产生叛逆之感,这 也对德育教师的教学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他们的心理也会发生扭曲,他们会对是非对错产生错误的理解,这些都对 德育课堂的教学造成了影响。(2)德育教师对初中生的影 响存在两面性对于德育教师来说,学生的反馈会影响他们的 教学,当然,最重要的是德育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在德育 课堂上,他们会对学生讲解德育的相关知识,但往往在课后 甚至在课上会不经意地向学生传达出错误的信息,当学生们 发现老师的言行不一致时,就会对老师产生负面评价,从而 影响教学效果。(3)德育活动的预设和生成难以统一在德 育课堂上,想要达到更好的效果,很多德育教师会采用活动 的形式开展,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达到教学 的效果。但是,将活动带进德育课堂上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情,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如活动开展的方式、学生配合的程 度等等,都是要认真考量的。

三、初中德育课堂生活化的对策建议 要做到德育生活化,就要让德育回归到生活中去。一般 来说,有这样三种形式的德育生活化:在学校规定下的两种 分别是日常生活呈现的德育和非日常生活呈现的德育,而通 常情况下人们所说的终身教育则是第三种[8]。从这三种形 式可以看出,德育除了学校德育之外,还包含其他内容,但 不管是学校还是非学校德育,都是在生活中的德育。学校德 育要做到真正的生活化,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初中生的德育素养必须全面养成 一个有道德的初中生,不仅要掌握好德育相关知识,更要注重道德素养的全面养成。全面养成指的不仅是在学校中 完美表现,更是在社会生活中、家庭生活中的德育素养体现。

在家庭中的德育表现,简单来说是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做 好为人子女应做的事情,而在社会生活中要肩负起社会责任。

要做到这些,就要求他们有积极进取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决 心,由此可见,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真正的生活化,必 须融入生活,在生活中检验理论,这就不能是片面的行为, 而应该是贯穿生活始终,达到从一而终的德育。

2.德育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 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道德观,老师就必须为学生做一个好 的榜样,也就是要以身作则。以身作则,在这里指的是老师 以自身行为为标杆,给学生们一个正确的引导,作为他们学 习的榜样。具体来说,就是老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注重自身言 行对学生的影响,争取让他们以自己为榜样,慢慢养成自己 的德育素养。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多的,他们的言行举止 都会成为学生的关注对象,因此,以身作则是每个德育教师 都应该做到的。

3.德育课堂需要融入生活化元素 就德育课堂来说,要做到生活性,不仅要注意将生活融 入课堂,更要做到将课堂延伸进生活。而情景剧这样的方式 功能性就很强,学生们能参与到活动中,也能发挥想象联系 生活进行表演,当然,与学生的对话互动也能了解学生们的 想法,同时,让学生们组织属于自己的活动能更快地锻炼他们,得到更多属于他们自身的知识。除了德育与生活的联系, 德育的生活性还有一个内容,那就是德育与生活的相互作用。

德育课堂上的生活化内容给学生们提供了了解生活的机会, 让他们在课堂上积累知识,为生活实践做好准备;
反之,生 活中的实践经验带给学生直观上的感受,他们不再局限于课 堂上的主管臆想,而是变身为体验者。这种相互作用是生活 化的完美诠释,真正做到了德育课堂的生活性[9]。

4.德育活动一定要具有有效性 德育课堂上开展的活动,能够给学生一个参与实践的机 会。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活动带给他们的东 西是具有实践意义的,而不仅仅是活动结束后的教师总结。

对于学生来说,自己感知到的会让他们更有信任感,在老师 的引导下,他们才会获得正确真实的德育。教师设计活动时 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将自己代入学生的角色,而不是以自己 的看法为主,这就需要老师在平时要对学生进行观察,要了 解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情况等因素可能对活动造成的影 响。在设计活动时,就要考虑这些因素,综合设计一个可行、 有效的德育活动。

5.德育过程中要践行知行合一的原则 通过德育课堂的学习和收获,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在是 非对错面前,运用道德观去指导实践,这就是知行合一。对 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掌握了较系统的知识,能够分清善恶, 因此,他们具备了实践的前提。当然,知行合一更重要的是要把“知”与“行”相结合,也就是说,我们要在知识的指 引下去实践,更要在实践中不断吸取经验,完善自己的道德 观,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知行合一对于初中生的发展影响 很大,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懂得实时引导学生理解知行合 一的具体内容,并能够付诸实践。

参考文献 [1]施艳,杜尚荣.中小学道德教育启用“家、校、社会” 联动机制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5). [2]王正平,著.中国传统道德论探微[M].上海:上海三 联书店,2004. [3]陶行知.教育生活漫忆全集三[M].长沙:湖南教育出 版社,1985. [4]卢梭.爱弥尔[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5]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 [6]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2003. [7]赖雄麟,邵晓军.生活世界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省 察[J].思想教育研究,2008(10). [8]高德胜.生活德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9]杜尚荣.数字化时代中小学德育方法创新策略研究 [J].教育探索,2016(2).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