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依托”加强学术团队建设。以体育教育学院现有的省 级培训基地、市级培训基地、市级学术组织、省级教学团队 等实体为主要平台(学生体质与学校体育研究基地、辽宁省 体育传统项目培训基地为省级基地,辽宁省田径裁判员培训 基地为省级培训基地;沈阳市体育教师培训基地为市级培训 基地,辽宁省体育科学学会体育教育专业委员会为市级专业 学会;体育教育学教学团队、田径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 以校级实体性学术组织、院级教学团队(体育教育研究中心、 心理研究中心、体操教学团队)为辅助平台,组建若干学术 研究团队,明确研究方向,开展系统的研究工作和青年教师 的培养工作。“传帮助引”加速青年教师的培养。老教师和中年教师要在帮助广大青年教师作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 充分发挥高职称、高学历的特长和优势,向青年教师传授教 学、训练经验,帮助和引导广大青年教师确立科学研究方向, 带领广大青年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从而全面提高广大青 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为自身的发展和专业 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人才培养 目标和培养规格更加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师范专 业为根本、以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 质培养为支撑的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特色更加鲜明,所 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需求。具体措施如下:以社会需求 为导向,不断优化培养方案。密切关注和科学预测社会、行 业的变化趋势,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先导,始终将学生必须做 到“把握一个规律(学校体育工作规律)”、“具备两个能力” (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掌握三个基本(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够“全面适应”(适应学校体育 工作中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科研、管理与社会 体育指导多项内容)为基本准则,不断优化和调整人才培养 目标与培养规格,为培养中小学合格的体育教师做好顶层设 计。以全方位信息反馈为依据,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策略。建 立包括教育主管部门、同类院校、用人单位、实习单位、毕 业生、在校生及家长组成的立体型的信息反馈平台,依据各种途径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策略,保证人才培养目 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的实现。以教师培训基地为平台,开展学 生毕业后的跟踪培训,延长培养过程。体育教师培训是体育 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后持续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体育教 育学院是沈阳市教育局指定的体育教师培训基地,十二五期 间要对沈阳市近2000名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全员培训(目前 已完成7期),通过培训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专门的 培训网站。网站包括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将对在校学生和 本专业的毕业学生免费开放,同时能够互动。通过这种远程 教育,真正实现了对毕业生的跟踪培训,延长了培养过程, 拓展了培养的空间,为广大毕业生的快速成长搭建了坚实平 台。以体育教育专业委员会为依托,整合省内同类院校的优 质教学资源,实施联合培养。2011年9个体育教育专业院系 组成的辽宁省体育科学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和辽宁省学校 体育学会体育教育专业委员会先后在沈阳体育学院成立。体 育教育学院作为体育教育专业委员会的牵头单位,正在积极 倡导和筹划学会成员单位联合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相 关事宜,得到了成员单位的高度认可和行动支持。这种联合 培养模式可以促进院系之间优势教学资源的共享。共享可以 通过互派优秀教师到校讲课、互派学生代表到校学习、组织 体育教育专业技能大赛、组织体育教育专业论文报告会等多 种途径实现。
3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突出“以需求为导向、以师范专业技能为基础、 以体育专业技能为根本”,通过课程内容的更新与改造,突 破传统课程内容竞技化、理论化给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带来 的不利影响,不断提高课程社会适应性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实效性。同时以课程内容更新与改造为突破口,建设一批符 合当前形势和发展需要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系列教材。具体 措施如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在全面 深入地了解社会需求和准确把握就业市场的前提下,适时地 对课程的结构进行调整,增加社会适应性高、发展前景广阔、 对人才培养规格实现和学生就业贡献率较大的新兴课程,删 除社会适应性低、发展空间狭小、对人才培养规格实现和学 生就业贡献率较低的陈旧课程,从而实现课程体系的科学化 和系统化。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传统课程的更新与改造。
以中小学学校体育的实际需要为导向,以强化师范专业的基 本技能和体育技能培养为目标,加强对传统课程(尤其是专 项理论与实践课程)内容的更新与改造,构建符合师范专业 特征、体育专业特色突出的课程内容体系和培养策略。以课 程内容更新和改造为突破口,加强特色教材建设。以课程内 容的更新与改造为突破口,重点做好传统课程(尤其是传统 术科课程)内容的更新与改造,删除部分竞技化、理论化过 强、社会适应性较低的教学内容,增加趣味性强、社会适应 性强、易操作的教学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新的课程内容 体系,为特色教材建设打好基础。以打造精品课程为目标,尝试开发研究性课程和综合性课程。以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为 目标导向,依据“应用型人才”的内涵,从就业岗位和社会 服务的实际需要出发,设计若干综合课程和研究性课程,实 施有计划的建设工作,督促广大教师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4实践教学改革 建立“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一般性社会实 践与专业性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多层次实践体系,搭建实践 平台,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具 体措施如下:加强基础性专业训练平台建设,培养学生的专 业实践能力。基础性专业训练平台主要包括第一课堂、第二 课堂、专业性社会实践活动,三者相互衔接、互相补充。学 生通过第一课堂的课内实习、教育见习、教法观摩、教学体 验,掌握体育专业必备的专业实践能力;学生通过第二课堂 掌握师范类专业必备的基本技能;学生通过裁判等专业性社 会服务活动掌握专业必备的技巧与方法。加强综合性专业实 践平台建设,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性专业实 践平台主要是指教育实习。实习作为人才培养过程的一个综 合性末端环节,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影响学生教育实习的关键在于实习基地的数量和实习 指导过程的质量。因此,要通过双优评选活动(优秀实习基 地和优秀实习指导教师)等激励措施来扩大实习基地的规模 和提高实习过程指导的质量。2012年,联合共建基地建平县实验中学被辽宁省教育厅评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典 型案例。加强综合性社会实践平台建设,培养学生的社会适 应能力。进一步挖掘社会资源,建立岗前教育与培训基地, 通过假期社会实践进行职前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训 练学生的职业能力。2012年4月,我院与深圳菲普莱体育发 展有限公司达成联合培养协议,并于当年9月共同签订了联 合办学协议。加强学术实践平台建设,培养学生学术素养和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毕业论文,参加学术论坛、听学 术报告、参加论文报告会等都是培养学生学术素养和分析解 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完成毕业论文。因此加强毕 业论文的质量管理,并从论文开题、中期检查、论文答辩各 个环节进行监控,确保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真正得 到锻炼。加强社会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专业服务于社会发展 的宗旨。目前已经完成了8期沈阳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全员培 训和1期的辽宁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2012年,与沈阳市 教育局达成协议,体育教育专业辅修教师专业方向的学生将 分批次在沈阳市所属区县进行顶岗实习。
5教学方式改革 改革“教材+教师、课件+教师”等传统教学方式,构建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知识技能传授和学生能力 培养并重,符合体育类课程本质规律,有利于课程目标实现 的新型教学方式和授课模式。具体措施如下:以学生的发展 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符合条件的学科类课程教学中尝试“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发现式 学习”等现代教学方法。在强化运动技能掌握和教学能力培 养本位目标的指引下,在术科课程的教学中探索“自主式学 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发现式学习”等现代教学方 法的最佳实现形式,为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方法保障。
以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为核心,积极探索课堂教学 与现场观摩相结合的授课形式,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知 识技能运用的针对性。
6教学管理改革 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队伍的结构,提高管理水平,打造 一支高素质、懂专业、熟悉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体育规律的 教学管理队伍;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形成 教学质量控制的长效机制。具体措施如下:吸收本学科和其 他学科的高层次人才进入教学管理队伍,选派中青年教学管 理干部到综合性院校参观学习、到同类院校交流考察等措施, 进一步优化教学管理队伍的结构,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修订和完善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坚持和落实学校教研活动 制度、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教师听课评课制度、教育教学工 作过程性督查制度、教学工作的办公会例会制度、教职工教 学例会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专家治学制度、考核激励 制度、竞赛制度、科研制度。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各环节的 质量标准,建立由学校、二级学院、教研室等管理部门组成 的行政监控体系,以及由教师、学生、社会组成的社会性监控体系。两套监控体系相互支撑、共同作用。
7小结 体育教育专业的综合改革涉及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是 一项系统工程。体育教育专业经过几年的综合改革,目前基 本形成了寓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开放性人才培养 模式,形成了政、企、研、用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机制。体 育教育专业学科内涵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 量也明显提高。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