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培训计划 > 诵读经典体验语文之美_语文示范诵读

诵读经典体验语文之美_语文示范诵读

来源:培训计划 时间:2019-10-20 07:57:43 点击:

诵读经典体验语文之美

诵读经典体验语文之美 文化同行的美。“经典”是指这些流传广远、存续持久, 在思想上具有超越性,在内容上具有深度与广度,在语言上 具有审美艺术的重要作品。与此同时,“经典”也是学生感 受语文之美的载体。“诵读”是一种能表现语气、语调、韵 律节奏的读法,就是叶圣陶所说的“美读”,包括朗读、吟 诵、背诵、默读等。琅琅成韵地诵读通过对文本的眼观、口 诵、心惟、耳听、熟读精思成诵,达到“送之不辍,其境愈 熟,其味愈长”的意境。经典诵读承担着传承优秀文化、构 建学生人格、培养语文素养的人文教育的重任。但是在现实 的教学活动中,由于种种原因,中学生经典诵读的现状令人 担忧。

一、中学生经典诵读的现状 1. 诵读内容的庸俗化 现在的学生更喜欢读卡通漫画、武侠言情、网络小说等, 有的甚至迷上了所谓的非主流文学、恐怖小说、鬼故事之类 的低俗文本。还有许多学生喜欢看漫画、卡通片,喜欢阅读 童话、科幻等。另外,还有许多学生喜欢快餐式文化、“网 络文学”,许多学生经常读的是《传奇故事》《故事会》《知 音》等读物,喜欢不追求空间深度和时间绵延的平面化、浅 表化快乐文本的“网络文学”。“文学大师”不敌“文学侏 儒”,“精品文化”和“快餐文化”相碰撞的现象充分表明, 流行读物在中学生中的分量越来越重。2. 诵读目的的功利化 尽管课改以来一直强调应试教育全面转向素质教育,但 是只要考试这个制度存在一天,应试教育的方式策略就会存 在。学生的诵读功利性太强。不难发现,如今学生订阅的报 刊杂志多为学习性辅导材料,如《英语周报》《英语沙龙》 等,自主订阅多为文摘类报刊,如《意林》《读者》等,因 为老师认为对中考有一定帮助。名著考查题是历来中考的必 考题型,出题范围便是语文教材推荐名著。很多老师为了应 付这类题目,就给学生勾重点,拟提纲,让学生死记硬背名 著的主要情节、人物、主题思想……,应试教育还使部分学 生的阅读范围桎梏在教辅类图书中,更是功利心十足。

3. 诵读观念的陈旧化 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读书时间大大缩减,许 多学生埋首“题海”,根本没有时间阅读,也根本没有能够 认识到诵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人的人生观、思想观、价值观 的影响。其次,家长对孩子课外诵读的重视程度不够,觉得 孩子的课堂学习最重要。

4. 诵读习惯的缺失化 学生的诵读往往没有目的性,有的只是为了打发时间, 为了休闲娱乐,只是走马观花,草草看过。能主动写读书笔 记、做摘抄的学生少之又少。教师的推荐也带有一定的盲目 性,缺少行之有效的检查策略,以及有的放矢的指导策略, 学生诵读更是无所适从。二、培养学生诵读习惯的意义 1. 反复诵读,可以增强记忆 日本心理学家高本重朗提出:“一般来说,朗读比较好 记,尤其是头脑不清的时候,更应该清楚地读出声来,这是 因为朗读会给大脑以刺激,思想容易集中到一点,整个身心 好像进入了‘临战’状态。”记忆是人脑的一种特殊功能, 是人类储存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因为朗读能加深记忆,巩 固记忆,能唤起人们的感知和想象,起到联想记忆的作用。

只有通过大声朗读,才能够背诵。

2. 反复诵读,能领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知道,诵读 可使我们领会到文章的精妙之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积 极让学生进行朗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累大量的语言材 料和背景知识,激发出思考的热情,从而获得深刻的语言洞 察力和透视力。例如,朗读国学大师季羡林所写的《幽静悲 剧》时,就会使我们感受到藤萝蓬勃的生命力所带来的美与 震撼。

4. 反复诵读,能培养语感 语感能力的培养涉及对词义的理解、词语的选择、句子 的规范和变化、语言色彩、语言风格等诸多方面。但不论哪 个方面都是学生在听过、读过之后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和感 觉,它既是经验的,又是不自觉的。从语文教学角度来说, 我认为语感教学是使学生在长期的规范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 悟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它既包括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反复运 用语言而不自觉地养成一种良好的语言习惯,又包括在平时 的语文学习中自觉运用语言知识来分析、使用语言而形成的 能力。而诵读是语感培养的基本方法。言为心声,反复诵读 就能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就能真 正从感情上、知觉上、整体上认识、体验语文材料。正如叶 圣陶先生所说:“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 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 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5. 反复诵读,能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6.反复诵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作文资料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 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因此,在课堂教学 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这样对学生理解 语言文字、掌握规范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并能对学生的写作 带来深远的影响。

三、经典诵读的指导策略 1. 正确引导学生的诵读方向,培养诵读兴趣激发兴趣, 就是把学生诵读课文的欲望和热情调动起来,让学生从被动 的呆读死记中转变为主动的理解记忆。首先让学生意识到自 己记忆的潜力是很大的,从而坚定诵读的信心;
其次,通过 具体事例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诵读的重要性;
另外,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课内外作品,如精美的散文、豪放雄浑的 诗歌、柔肠万缕的词曲、犀利的杂文等,认真地去读,或浅 吟,或放声高歌,尽量释放他们所感悟的情感。通过相互间 阅读体验的交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阅读经典文学的兴趣。

2. 精心编排学生的诵读教材,拓展诵读广度“文以载 道”,优秀的课文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根在《谈读书》 中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 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 所学皆成性格。”而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的中学生,更应该从阅读好书中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感情上 的陶冶。因此,我校根据初中生心理接受的特点对七、八年 级分层编排了诵读教材,选取一些名家名篇或优秀文章推荐 给学生,师生共读共赏,并每周开设一堂专门的诵读课,大 家一起诵读、一起讨论,交流阅读后的感受。这样不仅使学 生利于学生学习接受,还拓宽了学生诵读的广度。

3. 耐心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掌握诵读方法一旦学生 有了端正的学习态度,掌握了正确的读书方法,就会轻松诵 读,克服诵读经典的畏难情绪,不再一提到经典阅读就发愁。

应让学生形成将经典诵读渗透在生活的认识,养成抓住一切 时间、一切机会,时时读经典,处处读经典的习惯。至于诵 读的方法,也无需死记硬背。对先秦两汉的散文论赋、唐诗 宋词、明清小品,因其短小精悍,应以品读、诵读、精读为 主;
对古代神话、元明戏曲小说,因其鸿篇巨制,则以默读、选读、泛读为主。对以欣赏为主的文章,阅读的环境宜清雅 幽静,这样更容易达到跨越时空,与圣哲灵犀相同的境界。

只要学生体会到这些好处,不怕他不变成一种自觉自愿的阅 读习惯。另外,“不动笔墨不读书”,读的时候也可圈点, 可批注,可摘抄,可复印,可记卡片,可写读后感,不拘形 式。读完后与师友交流,共同提高。

4. 努力打造学生的诵读环境,丰富诵读形式要利用丰 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载体,在娱乐放松学生身心的同时,于潜 移默化中改善学生阅读的厚度、深度和广度。学校可充分利 用图书馆、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等硬件设施,满足学生对经 典作品阅读和观赏的需求。其次,学校通过举办学校读书节、 阅读知识擂台赛、读书笔记展览、专题阅读讨论会等活动, 促进学生由自发的阅读到自觉的阅读热爱。其中专题阅读方 式,更有助于学生阅读广度和思维深度的提升,对比性阅读、 评价性阅读、扩展性阅读等方式对于学生语文学习各层面的 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此外,我们还要从校园环境的建设 入手,营造一种让师生时时沐浴、处处浸润的文化氛围,全 方位、立体化的文化环境,让师生仿佛徜徉在书海,自然地 感受语文的魅力。

诵读经典,使学生每天必有所诵,每诵必有所得,每得 必有所写,采来百花,必酿甜蜜,假以时日,书香校园。教 师更应努力为学生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多渠道地激发学生 的诵读兴趣,使学生置身于一个宽松、自主、愉悦的大阅读环境中,有目的地学习、汲取,从而不断地提高阅读能力, 感受语文之美,提高语文素养,在耳濡目染中飞向更广阔的 蓝天。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