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契约理论的概念 进行有关心理契约的研究最早的是阿吉利斯,紧跟其后 的施恩、列维森等也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并证明了阿吉利 斯的观点,采用了他关于心理契约的定义。虽然他们的定义 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但是他们对心理契约内涵的观点基本 上是一致的。他们对心理契约的定义是:“组织和员工之间 内隐的、未公开说明的一套对对方权利和义务的感知,以及 由此形成的相互期望”。心理契约实际上是施恩正式提出的, 他认为,心理契约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 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提供的一种配合”。
虽然这不是有形的契约,但却发挥着有形契约的作用。
二、现阶段高职生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院校主要是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为了保证学生在校外的实习效果,现在大部分高职院校采取了 “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为2年, 主要进行课堂学习,辅之以实验、实训与实习等实践性教学 环节,最后一年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习主要有 两种形式:一种是由高职院校统一安排实习单位,一种是由 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单位。虽然一年的实习时间,有利于学生 职业技能的培养,让学生能在正式进入社会前有一个较好的 适应阶段。但部分高职院校实习管理机制不完善,实习过程 中管理不到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
(一)高职院校的就业压力与学生懈怠形成反差。目前 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存在就业压力,因为高的就业率会提高学 校在社会中的声誉,从而有助于其招生,因此学校往往以就 业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从而会高度重视学生的实习问 题。而学生对实习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不够重视,认为实习 是为了完成必须修习的学分,甚至很多学生认为实习是学校 和家长逼迫的,因此应付了事,去实习也就是混个学分,达 到毕业要求,顺利拿到毕业证就可以了。学生从思想上彻底 降低了对顶岗实习的重视,对实习的参与度与积极性都不高。
(二)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实习岗位。用人单位对员工需 求量大,网上有很多招聘信息,很多企业也主动到学校招聘, 但很多时候却找不到合适的学生。很多学生也积极参加面试, 却找不到合适的实习岗位。笔者对广西某高校校内毕业双选 会进行了调查,该高校2013年共有2486名毕业生,当年在学校举办了2场大型双选会,共邀请230多家企业来参加,为毕 业生提供3500多个岗位。双选会结束后,该校招生就业处对 学生面试情况做了粗略统计,参加双选会面试的学生一共有 1235名,其中成功递交简历的有735名,而用人单位表示有 意向的只有128个,在双选会现场面试成功的只有39名,从 面试结果来看,面试成功的学生只占到参与双选会面试学生 的3%。该校招生就业处对面试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用人单 位对学生的需求量比较大,但大部分面试的学生没有达到用 人单位的需求,其中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很多参与面试的学生 对实习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很多学生的简历都显得 比较简单,对岗位的重视程度也不是很高,导致相当一部分 学生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甚至部分学生把面试当成学校 安排的一次任务。
(三)学生实习过程的监管不到位。毕业实习是属于一 个教学过程,但往往却成了一个“放羊”的社会化过程,在 实习过程中,部分学校往往简单地将管理和培养的责任推给 企业,对实习学生缺乏有效管理。另外,部分高职院校学生 实习地分散,学生的流动性大,实习过程中主要靠学生自动 联系指导老师,导致实习常常处于失控和半失控状态,不利 于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与管理。
三、高职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一)学生实习目标不明确。大多数学生不清楚为什么 要实习,有些只是当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有些是为了待遇,有些则是迫于家庭压力等。有的学生则对自身专业学习认识 不足,不能正确地思考自己的兴趣与专业之间的共通点,对 实习期望值太高,容易将实习想象成自己理想化的模式,就 不能对实习制订出科学的目标计划,当真正开始实习,发现 实际和想象差距较大时,容易出现浮躁、不稳定的情绪。学 生对顶岗实习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发生偏离,他们没有意 识到实习对学生来讲,既是校外学习实践技能和积累经验的 过程,也是作为一个即将要毕业的大学生适应社会、适应企 业工作环境的过程,是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二)“90后”学生更追求个性和自我。随着知识经济 时代的到来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许多家庭条件得 到改善,而走进大学校园的“90后”学生,其价值观呈多元 化,功利性的行为增多。他们对工作要求较高,不愿吃苦, 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缺乏, 难以适应从安逸的学习状态到紧张的工作状态的过渡,当在 工作中出现一点困难,却被无限度放大,心理承受能力差。
(三)学校对实习前的指导不够重视。许多高职院校不 重视学生实习前的指导,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 学生的心理和思想教育工作不到位。学生并没有清楚地认识 到顶岗实习的意义和目的,对顶岗实习产生认同感。二是顶 岗实习前的职业技能培训缺乏,许多高职院校在学生沟通能 力、协调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耐挫能力方面并没有进 行强化训练,以致学生的实习适应期较长。四、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高职生实习管理策略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 实现的需要。一般当人的某一级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 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提升,从而成为继续努力的潜在动 力。著名的管理学者埃尔顿·梅奥认为,真正能影响生产质 量的不是物理原因,而是心理原因。心理契约论认为,只有 当人的高级需要得到满足时,才能使人体会到最大的满足感, 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工作热情。因此,从心理契约理论 来看,高职生实习管理应从“管”向引导转变,提高学生实 习的自觉性。
(一)加强实习前指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实习的目的。
要将学院相关毕业顶岗实习的政策和办法,在实习前对学生 进行统一教育,强调纪律和安全,同时发放相关管理办法及 资料,并与每位学生签订安全责任状。在学生进行实习前, 应当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实习心理工作,使学 生从主观上正确认识实习的重要性与意义,并为即将开始的 实习做充分的准备,从而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新环 境的要求,同时坦然面对实习中将会发生的各种难题与困惑, 进而帮助学生圆满地完成实习任务,使学生实习达到较理想 的效果。
(二)实习前适当安排更多见习或社会实践机会。关于 用人单位对实习生的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显示,81.54%的单位认为需加强学生理论与技能的培养,73.85%的单位认为需加 强实习前的安全教育,64.62%%的单位认为需加强实习过程 的监督与管理,56.92%的单位认为需加强主动与实习单位沟 通能力。因此,高职院校需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新型校企 合作机制,调动企业参与实习的积极性。假期安排学生到企 业实习,在实习过程中使学生对自身的专业有进一步认识, 将自身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获得论证所学理论的机会, 通过近距离接触社会,及时发现自身学识不足地方和能力的 缺陷,从而在学习过程有针对性地完善不足的地方。
(三)了解学生实习需求,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心 理契约本质上是一种情感契约,是形成组织凝聚力和团队氛 围的一种无形手段。心理契约是以满足人的心理需求为基础 的,可以让人获得情感的满足。因而可通过建立心理契约管 理的模式加强对实习生的积极引导。学校需完善实习管理的 相关机制,实行分层次管理,做到责、权、利分明,将毕业 顶岗实习的学生名单落实到教师个人,以便更全面、更细致 地指导学生。实习指导老师要转变观念,不要只是等学生联 系老师,要主动和自己所指导的学生联系,每个星期至少联 系一次,可以通过QQ、电话、微信等方式加强与学生联系, 及时了解学生的在岗情况及思想动态,这有利于帮助学生解 决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对学生进行技术方面的辅导和安 全等方面的教育警示。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感受到学校的关心, 获得了精神满足和情感关怀,其职业能力也有所收获的同时,其满意度会得到提升,也会使心理契约发挥更好的作用。
(四)定期举办各种实习经验交流会,帮助学生提升信 心。将顶岗实习列入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之中,通过举行大学 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系列讲座及人文方面的讲座,如邀请 优秀校友回校以自身成长经历现身说法,进行主题为“职业 发展与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讲座,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 观、道德思想观教育,加强学生的交际与沟通能力以及团队 合作精神,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思想。
综上所述,高职生实习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 门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作为一种情感契约,心理契约 管理有利于加强对实习生的积极引导,提高学生的实习满意 度和实习质量,同时也是对实习管理制度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董丽君.心理契约理论在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教 学与管理,2013(3) [2]潘伟,董月芬,宇文利.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新视角 ——心理契约[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 [3]王静.心理契约在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9) [4]刘钰佳.心理契约理论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综 述[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2) [5]祁爱英,姜美娟.高职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 [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2014JGB330)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