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年度计划 >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_校企合作办学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_校企合作办学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

来源:年度计划 时间:2019-11-30 07:50:58 点击:

校企合作办学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

校企合作办学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 摘要:校企合作办学在提高职业院校的大学生综合素质、 专业能力、社会实践、团队合作等多方面意义深远,通过校 企合作办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并通过校企合作办学、推行素质拓展证书等多方面、多角度、 多渠道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校企合作;
大学生;
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 (2015)03-0044-02 职业教育是作为一种与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结合的教育 类型,决定了其必须走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办学之路[1], 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的实践证明,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是职 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最佳途径之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是 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创新型国家建设,须高 度重视[2]。校企合作办学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成为 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必须解决的问题,通过校企合作办学,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专业能力、社会实践、团队合作能力, 与学校的日常教育如素质拓展等紧密结合,提高大学生的就 业能力,得到了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的思考,并成为高校日 常教育和就业工作中的重点内容。

一、校企合作办学 (一)校企合作办学的内涵 纵观世界各国的校企合作办学实践,如: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工学交替”、日本的 “产学合作”和澳大利亚TAFE等模式[3]为实践证明其是行 之有效的办学模式,学校与企业合作是当今社会发展主流趋 势,是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特色,虽然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和文化背景不同,校合作办学的方式和运行机制也各有下同,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无疑对我国职业教育有十分重要的指 导意义。

(二)校企合作办学实践 为了确保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学院通过校企合作 办学的实践,建立了大量基于大学生就业的基地,通过校企 合作办学实践和有效运行,与行业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并使招生就业处于良性循环之中,通过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 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书,运用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 机制,并在实践中转变观念,不断开拓校企合作办学条件的 领域,较好地实现了校企合作办学,如基于上海百度分公司 的“百度班”、基于合肥龙旭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网络班” 和基于上海智昂通讯科技有限公司的“智昂班”等,通过校 企合作办学条件实践,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社会 实践、团队合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学院的大学生就业率连 续多年名列全省前列,成为安徽省就业先进单位及标兵单位。

二、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根据企业和高校的调查,目前大学生普遍比较浮躁,存 在理论知识不扎实,动手实践能力水平低,整体综合素质偏低的现象,达不到就业能力水平,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这种现象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改变这种现状,本文认 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主要是,营造提高大学生就业 能力的社会环境、改革高校的办学理念和提高大学生自身的 素质。

(一)营造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社会环境 大学生毕业却无法达到就业能力水平这种现象的出现 其因素很多,包括职业教育体制方面,传统文化的影响,应 试教育方面,学生个体差异等等。先天环境无法改变,我们 要努力提高后天环境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营造。2005年开始, 教育部开展了就业和实习基地建设,但实施结果并不遂人愿。

在这方面外国经验比较丰富,我们可以借鉴。比如:我国政 府应该对职前参加培训的毕业生给予一定的资助,同时给用 人单位相应的优惠政策,税收方面等,还要建立相关的制度 保障,使双方的合法权益都得到保障,如职前培训合同制 度;
建立高校、大学生和企业三方共赢的合作机制,解决高 校和大学生毕业后实践岗位问题,解决企业人才储备问题, 大学生职前培训规范、有序、可持续地开展,这些校企合作 模式,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改革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理念 高等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上不够科学。高职院校专业设 置一定要与市场接轨,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及时调整专业 设置,认清和找准社会对各专业人才的需求是提高就业能力不竭动力。通过校企合作实践,企业参与学院人才培养的制 订,科学设置专业,并经过调研和论证,真正建立起以能力 为本位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进一步明晰职业岗位基础能力 和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以及岗位素质、职业意识的锻炼提高, 引导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市场的需求相协调,并以“双师” 素质作为专业设置的基础,专业的设置和更新完全适应市场, 教学改革与时俱进以造就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 由于其发展时间短等因素影响,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 学手段在一定范围内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有直接影响。

学院通过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实施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改革、营造院级技能大赛平台以及 增加过程考核与教学评价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有多个改革获教育厅教研立项和教学成果,重视实践教学, 强化职业岗位核心课程能力建设,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和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加大校企合作办学以及校内外实训基 地建设的力度,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有 了明显提高。完善就业指导机制。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发展至今已近二十年,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成 立了五级就业网络体系,即一级为学院领导班子、二级为学 院就业指导中心和系部教学管理机构、三级为就业指导教师、 四级为辅导员、班主任和就业联络员队伍、五级为学生代表 及学生干部队伍。通过校企合作办学,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 基地和完善就业指导机制,学院连续多年就业率居全省前列并获安徽省就业标兵单位和就业先进单位。

(三)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素质 当今的大学生中对专业选择较盲目是一个比较普遍的 现象,我院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职业规划测评,科学地开展职 业生涯规划,制订职业生涯规划书并开展就业指导实践教学, 较好地解决了大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规划,实现个体与 职业的匹配,尽可能实现大学生天赋和兴趣的最佳结合,对 自己有更加全面了解,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大学生的基本工 作能力。基本能力包括适应环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 沟通能力、团体协作能力、学科知识、外语和计算机运用能 力以及从事相关岗位工作所必须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心理素 质[4]。企业和高校越来越注重大学生的基本工作能力培养, 针对学院大学生进校分数低等不利因素,学院加强实践教学 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开展教学改革,重视大学生素 质拓展,有效提高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和组织管理能力,提高了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三、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树立做中学、 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 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 创业能力”。高职教育如何健康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客 观要求,培养出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改革中的重 点。高职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应从专业人才模式、科学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完善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把大学生 就业能力的培养当做一项系统长期的工程来完成。

(一)确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技能型 专门人才,其本质特征是具有专业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其 规格是高等技术应用人才,并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在提高就业能力的众多组合项目中,最关键的当属专业技能, 学生的专业技能主要通过专业本身的设置和专业教学的培 养获取。当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根源主要还是因为专业设置 和调整没有紧跟社会发展需求。要确立以“能力本位”的专 业人才培养模式,以专业能力、专业技能、核心岗位能力来 明确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

(二)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积极完善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核心是提升大学生的综 合素质。我院为培养大学生的岗位核心竞争力,努力建立高 校与企业紧密联系的校企合作机制,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 形成了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为宗旨的校 企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实践能力本身固有的实践 性特征也要求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过程中,通过校企 合作使学生更广泛的接触到用人单位,了解当前社会需求, 为大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具体做法,一是要引进 企业管理层或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师资力量,通过校内外联合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是实践教学引 入企业环境,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让学生 深入企业的工作环境进行见习、实习或顶岗实习,让学生参 与到企业生产过程实践中,为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搭建平 台。通过项目化实践教学和院级技能大赛平台,充分提高大 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能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校企合作办学,提高职业院校的大学生 综合素质、专业能力、社会实践、团队合作等能力,改革人 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同时通过校企合作 办学、推行素质拓展证书等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全面提 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并通过大学生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和 自身的努力,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实现 大学生的充分就业,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石丽敏.国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 高等农业教育,2006(12):81. [2]程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安徽大学出 版社,2009:5. [3]曹晔.国外职业教育产教结合的比较研究[J].河北 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3). [4]代洪甫.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及提高对策[J].人 力资源开发,2009(1):32.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