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李白的诗歌是中国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照耀千古,永彪史册。
关 键词:
李白诗风飘逸浪漫 在中国,李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李白的诗歌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 的最高峰,是中国乃至世界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李白就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 天才诗人。他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 的浪漫情怀,是成就其浪漫主义诗风的源泉。可以说,李白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 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用古人之言,飘逸就是“落笔生云烟” (欧阳修),“万象奔走于笔端”(范传正);
就是“飘飘有凌云驭风之意”(李调 元);
就是雄伟瑰丽,奔放豪迈,清新俊朗,自然率直,无拘无束,变化万千。
读者得到的美感则是鼓舞振奋,轻松舒畅,超脱开阔,浮想联翩。他生活的时代, 既有《诗经》《楚辞》、三曹二谢、陶潜、陈子昂等诗作可以直接借鉴,又有诸子百家、《史记》等文化的滋养,特别是儒、佛、道世界观的广泛传播,加上唐 王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一百多年来的稳定发展,造就了富于创新、 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盛唐气象,等等。因此说,李白飘逸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 并非偶然所得。
一、李白飘逸诗风的构成 话说回来,到底什么是飘逸呢?李白流传至今的诗作,无非是一些文字材 料,所谓飘逸,也就是读者读了这些文字材料之后产生的一种美感了。飘逸这种 美感,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古人有不少论述,稍加综合、分析,就可以 回答这个问题。
范传正、晁公武、欧阳修、徐积等感觉到李白诗歌“万象奔走于 笔端”;
“手下忽然片云飞,眼前划见孤峰出”;
“李白笔下生云烟”;
“盖自有诗人 以来,我未尝见大泽深山,雪霜冰霰,晨霞夕霏,千变万化,雷轰电掣,花葩玉 洁,青天白云,秋江晓月,有如此之人,如此之诗”;
“笔锋缥缈生云烟,墨骑纵 横飞霹雳”;
“往往风雨争飞,鱼龙百变,又如大江无风,波浪自涌,白云从空, 随风变灭”。古人叙述的这些感觉,在美学上可以归之为壮美,丰富多彩,变化 万千,雄伟瑰丽,奔放豪迈。李维桢、李调元、李纲等则感到读李白的诗“如餐 霞饮露,欲脱骨冲举”,“使人飘扬欲仙”,“遗篇凛凛有生气”,“飘飘有凌云驭风 之意”,“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他们得到的美感则是鼓舞、轻松、 振奋、超脱、舒畅、开阔、浮想联翩。从美学角度说,这些感觉既具有壮美的特 点,又具有优美的特征,可以说是壮美与优美的完美结合。任华、元稹等,还感 到李白的诗“多不拘常律。振摆超腾,既俊且逸”、“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若 飞将军,用兵不按古法,士卒逐水草自便”。他们感到的则是诗歌内容和表现形 式上的无拘无束,活泼、自然。
前人的这些论述,道出了读李白诗歌的共同感 受:好像被一阵清风吹进了蓬莱仙境,铺在你眼前的是前所未见的雄奇景色,到 处是壮美,遍地是奇丽,你顿时会觉得自己就像已经被“超度”了一样的愉悦,一 身是正气,五内是舒畅,胸襟开阔,思路开朗,超脱解放,振奋坚强。这种美感, 概括起来就是前人所说的“飘逸”。
这种飘逸,分开来讲,应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其诗平易自然又多奇想 细看会发现,李白诗很少生僻字,所用典故大部为人熟知,组句口语化, 思路清晰,使大家容易理解。不刻意雕琢,不随意扭曲,语不牵强,韵不险怪, 情真意切,真如“出水芙蓉”,天然可爱。完全是直抒胸臆,无所隐避。那些句子的组合,给人毫不费力的感觉,那些话就该那样说,那种感情,就应那样表达。
就连押韵也不肯汲汲以求,怎么合适便怎么押。这就使得读者读李白诗,就好比 和一个胸怀坦荡、率真质朴又远见卓识、文采飞扬的老朋友谈天,无拘无束,如 坐春风,不觉壮思飞动,飘飘欲仙。
同时,自然之中穿插奇特的想象,使人读李白诗就仿佛进入了神山仙境, 处处使人耳目一新,浮想联翩,产生“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云”的感觉。其感情 可以打破任何界限,如“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 到夜郎西”,空间千里万里,挡不住诗人的深情。“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邀 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 关”,时代不同,仙凡远隔,李白都能精诚所至,招之而来。其奇想,无论用于 布局谋篇,还是用于写景、抒情、记人、叙事,都能异想天开,涉笔成趣,使人 读来妙思泉涌,意兴盎然。
(二)夸张与对比巧妙运用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海水直下万里深”、“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昔 时红粉照流水,今日青苔覆落花”等等,读来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让人感觉 或酣畅淋漓,痛快无比,或悲愤交加,触目惊心!不可一世的气势,跃然纸上! (三)构思上超凡脱俗 比如,《蜀道难》中用“难于上青天”“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 援”来写蜀道行路之难,《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虎鼓瑟”、“鸾回车”来写梦境 之瑰奇都是非凡构思的好例子。
又比如,李白和杜甫写过同一个场面:亲人送 子弟远征。杜甫的《兵车行》写的是“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是实 写,而李白却是这样写的“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 开始是“长号”,比杜甫的“哭”,更加激烈,后来是泣尽以血,嗓子已经“号”哑了, 哭不出声来了,比杜甫的人物更惨烈。这样一比,不能不说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四)文学修饰丰富多彩 比如其活用对偶,“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上有 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上有无花之 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朝作 猛虎行,暮作猛虎吟”;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 忧”。不避重字,不管平仄格律,合适就用,读来活泼顺口,又有巨大的气势,等等。
综上所述,可以把李白的飘逸诗风的构成归纳为率真豪放的情志,平易自 然的句子,巧妙的夸张与对比,超凡脱俗的构思,鲜明强烈的修辞等。
二、李白飘逸诗风的成因 对李白诗风的认识,要本着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因为任 何事物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也有其必然的因素。也只有对形成的原因有所了解, 才能更好地感受李白诗风的精神内涵。本人认为李白的创作风格的形成主要有以 下重要因素:
(一) 唐朝政治、经济的繁荣和繁荣景象是李白诗风形成和取得重大成 就的一切基础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于意识,存在决定于精神。研究作为意识 形态的文学及文学现象,首先就要考察其依赖的物质基础,因为任何文学流派的 产生、发展,都归根于一定经济基础的决定和制约。
唐朝是我国封建时代最强盛和统治时期最长的王朝,前有“贞观之治”后有 “开元盛世”,其疆域之大、民族之多都是空前的,甚至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鼎 盛时期。特定的时代孕育着特定的风气。政治上的开明、文化上的兼容并包性, 使得大唐帝国逐步的形成并孕育着一种乐观、自信与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
人们富有生气、胸襟开阔。而这种骄傲自豪、乐观奋发、继往开来的精神 无疑是时代的主旋律,也是历史的表达。
李白生活在一个文化交流与繁荣的时代。作为被这个时代孕育的诗人,李 白像一颗巨星从大唐的大地上冉冉升起,俯视天下。他在盛唐时期取得的令人瞩 目的成就,正所谓 “时世造英雄”,当时的文化氛围,也正是他得以成长的沃土。
他那追求理想、反抗权贵、争求自由的精神,便形成张扬的个性,高亢的性格, 飘逸的诗风。特别是他那吞吐天地、囊括寰宇的豪迈气势。无疑就是唐朝政治、 经济全面繁荣昌盛在文化精神领域的真实反映和淋漓的写照。
特定的时代必会有特定的文化,风格是时代的产物。李白乘时代之风,翱 翔于诗坛,因而他的诗风完全打破了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的格式,没有依傍,笔 法不定,便达到了随心所欲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境地,也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积极向上的所富有的时代精神。可以说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正是盛唐气息的 反应,更重要的是当时诗歌是在南北、中外文化交流下所形成的新产物,而李白 也正是在这种文化影响下步入了巅峰,成为这种新诗歌的杰出代表。
(二)李白积极浪漫主义诗风善于总结时代的营养 李白诗风的形成不仅靠唐朝经济的繁荣沃土,也有经济因素的影响,不然 也结不出如此丰硕的成果。李白飘逸诗风的形成与唐朝特定的文化大背景就有着 必然的深刻联系。
初唐的辉煌带来了文学的繁荣,而作为封建正统的文学的主要形式的诗歌 更是迅猛的发展着,并且呈现出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景象,也造就了中国诗歌 的黄金时代。唐诗的繁荣不但表现在数量上,三百年间诗作近五万首,比西周至 南北朝一千六百年间遗存总和还多出两三倍。这一时期的诗人更如璀璨群星,这 使得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均达到较高的境界,诗作的形式和流派也都得到了空 前的发展,形成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新纪元。
唐朝诗歌思想倾向的表现、不同题材的发展、声律的运用、语言风格的创 造以及手法技巧的革新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盛唐文化以中国本土文化为载体, 广纳域外精华而蔚为大观,这种广阔的文化空间和自由的文化气氛对盛唐诗人的 心理和气质所造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同时也促使了盛唐诗人对新生事物、气 象的追求不断进步。而李白正是在这种时代风气的熏陶和浸润下,很快成为这个 时代的典型代表。
李白怀着批判、继承、推陈出新的创作诗歌的态度,继承了以往诗人浪漫 主义的创作成就。以他叛逆的思想、豪放的风格,反映了时代的进取精神以及不 满封建社会秩序的潜在力量,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描 写手法。同时他尊重传统,学习前人,又大胆创新,善于从多方面学习并汲取精 华,这不仅对他诗歌思想内容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并且对他诗歌的语言风格 的形成也起了重要的作用。陈子昂扫荡齐梁诗风的文学改革对李白影响极大,李 白在《赠僧行融》中曾赞扬陈子昂“峨眉史怀一,独映陈公出”。李白“清水出芙 蓉,天然去雕饰”的文学主张正是陈子昂文学革新的深化。所有这些已有的文学 成就李白都是兼收并容、广为接纳,也一一加以批判地继承,并转化为自身积极 浪漫主义诗风的营养。因而他便形成脱口而出的诗歌情怀,他的诗里有一股与云 天比高、与历史等量的豪迈气概,也呈现出透明纯杰而绚丽的光彩,从而反映出 他自身不肯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格,这不得不让人佩服他的人格魅力。(三)李白受儒、道、侠思想的影响,便使他独特风格的最终形成,还使 他成为积极浪漫主义诗风的伟大代表 李白出身于一个富有文化教养的商人家庭。他从小"诵六甲,观百家",喜 欢击剑、游侠。他少年时代生长于道教气氛浓郁的蜀中,环境对他的儒道信仰影 响极大,后来他又学习纵横术。也就是因为他少年时代受到的各种影响,使他具 有了狂傲、飘逸、洒脱的气质,也使他的诗中有了那种奔泻而出的感情和奋发昂 扬的气势。
从26岁起,李白就踏上游历的生活,并多次希求荐用,但屡遭失败。天宝 元年,李白奉召入京,这一时期是就他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时刻。但好景不长,没 多久就被权贵们诋毁,仕途再受打击,使他对朝廷充满愤懑和失望的情绪,但又 关心国家,希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并无减退。
安史之乱起,李白以为报国时机已到,入永王幕,慷慨从军,后却被定为 反叛罪,被迫离开长安。虽然他觉得极端痛苦,总是在那里挣扎、抗议、奋斗, 但仍然表现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铮铮傲骨!在这一时期 他揭露现实的作品越来越多,反抗精神也愈演愈烈。
李白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 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的信念,使他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远大抱负。
这种理想成为他一生追求目标的基石。但“穷则独善其身”思想不免与道家 厌世的思想合流,游侠的思想又使他重诺轻物,轻视传统,追求一种个性的张扬, 养成狂傲不拘、飘逸洒脱的气质和豪迈旷达的作风。
李白深深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老子的“无为”,庄子 “无用” 的思想,厌 世、孤傲的风格在李白身上可找到影子。这种道家思想影响又有着双重作用。积 极的一面是狂放不羁、大胆追求、热切的寻求个性自由与洒脱。森严的封建礼节 和庸俗的社会关系使他窒息,黑暗的社会中找不到出路,所以便采取狂放不羁的 生活态度,急切地追求着个人自由与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消极影响是表现颓废避 世的一面,一味地求山访道、饮酒作乐、脱离现实,将道家那种人生如梦及其行 乐的消极因素带到了他的诗中,无形中削弱了他的浪漫主义表现力和感染力。
独 特的经历也造就了他独特的思想,而独特思想又造就了诗人独特的性格。他们既 有区别又有联系,在李白身上以不同程度地体现着。这就导致李白思想的积极与 消极、入世与出世、求仕与隐居思想行为的交织与融合。天地之道,得之于心, 然而吐之于文章,这就是李白的诗歌特有的特点。儒、道、侠三种思想奇妙地统一于李白思想性格和气质中,这种独特的思想使他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出强烈的浪 漫主义精神和极大地批判现实主意力量。
总而言之,李白积极浪漫主义诗风是诗人一生思想经历的真切表现,也是 盛唐时代社会现实和精神风貌的必然反映,这就是李白积极浪漫主义形成的最根 本的原因。
李白的壮丽诗篇是艺术表现的最高典范,它把艺术家自身的人格精神与作 品的气象、意境完美的结合起来,达到浑然一体,并洋溢着永不衰竭和至高无上 的创造力!因此李白的诗风影响也极为深远,他的诗也便广为传颂,其他各种流 派的的诗人也极为仰慕。
韩愈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杜甫评价李白的诗“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陆游、李 贺、辛弃疾、龚自珍乃至郭沫若等大家无不是从李白那里汲取了养料、丰 富了自己,从而使浪漫、豪放、飘逸的诗风不断形成、发展,最终成为李白诗风 的典范,李白积极浪漫主义诗风及精神不愧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座新的里程 碑。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