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年度计划 >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新动向与动力机制的模型构建_数字化模型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新动向与动力机制的模型构建_数字化模型

来源:年度计划 时间:2019-10-27 07:56:23 点击: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新动向与动力机制的模型构建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新动向与动力机制的模型构建 一、引言 以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进而加 快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是我国教育发展规划中的一个重要 命题。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协作 式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式学习在数字化教育中的应用屡 见不鲜;
以学生为中心的终身学习体系和非正式学习社区正 逐步形成;
移动终端的应用已成为教育领域的新宠;
互联网 时代开放共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动也在全国轰轰烈烈地 进行……目前,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需求的多元化、网络 文化理念的侵入、技术的不断革新等诸多要素共同催生了我 国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新动向,分析这些新动向背后的动 力机制对推动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

二、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新动向 (一)高校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 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 具体举措,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它是以 普及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为目的、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 学规律、展示教师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服务学习者自主学 习、通过网络传播的开放课程。“十二五”期间,教育部计 划建成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和500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

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以高校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同时 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 与学术讲座[2]。2011年11月9日,教育部推出的20门课程通 过“爱课程”网和其合作网站中国网络电视台、网易同步向 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正式打响了我国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头炮。

短短5天,视频点击量已逾10万,首战告捷的喜讯迅速成为 各大媒体的热点新闻。有国外成功案例在前,国内视频公开 课的建设一直处于暗潮涌动蓄势待发之中,教育部政策的发 布如同东风,迅速掀起了视频公开课的浪潮。尽管公众对国 内视频课有所争议,但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公众对国内视频课 的关注和响应。此外,不少高校也迅速加入这一浪潮中,开 始本校网络公开课的开发。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高校教师和 大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 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3]。除了保持以往课程建设的精品理 念,精品资源共享课特别强调了开放和共享的目标。2011年 8月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研讨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明确提出通过制定课程资源建设标准实现优化课程教学资 源的共享共建,实现从网络有限开放转变为充分开放。

(二)区域试点的电子课本开发行动 近年来,iPad,Tablets,e-Book阅读器及其他数字 化便携终端设备日益风行,这一触角业已伸入教育领域并催 生了电子书包与电子课本的应用研究。电子书包和电子课本作为传统书包和课本的隐喻,除了具备基本的容器功能和内 容功能外,能够在课前、课中、课后对学习活动进行一体化 支持。引入“电子书包”后,班级差异化互动学习、数字化 探究实验学习、小组合作项目学习、个性化按需按兴趣学习、 能力本位评估引导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将成为可能[4]。目 前,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多个省市均加入了电 子课本应用试点行动,其主要形式是以区域试验为先行,分 阶段有步骤地扩大应用范围。以上海为例,虹口区第一批试 点覆盖了幼、小、初、高各个阶段共计8所学校;
第二批试 点范围扩大至18所学校。与此同时,在国家标准化领导机构 的支持下,由华东师范大学领头,企业、出版社、学校等组 织机构参与的电子书包与电子课本的标准研究工作正在紧 锣密鼓地展开,其研究旨在解决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的学习 内容、学习平台、学习工具和学习终端(人机交互)的互操作 需求[5],通过顶层设计与标准先行保障电子书包和电子课 本的应用研究的先进性与实用性。

(三)公共媒体兴起的公开课行为 在教育部将视频公共课的建设纳入教育信息化建设 的重要内容之际,国内几大主流媒体如网易、新浪、凤凰、 腾讯等也争相开设视频公开课单元,利用网络传媒的力量积 极参与到公开课的推广建设中。公共媒体公开课频道的课程 资源主要是国外名校视频公开课和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由 乐于分享知识的个体和组织自愿加入公共课传播计划,以公众投票形式决定课程的优先进度,同时与其他网络平台或媒 体工具形成信息联动,同步传播课程最新信息以扩大其影响 力。此外,除了聚合改造现有的课程外,部分传媒也加入课 程的创建,将自建视频课程也纳入了视频公开课的范围之内, 例如凤凰卫视的“世纪大讲堂”、网易的“网易大讲堂”等, 进一步扩大了视频公开课的领域。

(四)企业兴建的辅学助考资源 巨大的升学压力和激烈的就业竞争为培优助学机构 和职业培训企业开拓了庞大的市场空间,利益刺激下的企业 资源建设呈现出一片蓬勃生机。此类培优助学机构提供服务 的方式主要是面授、在线同步授课、课件自学等,学生支付 一定的费用来购买资源与服务。以中小学网校为例,它利用 学校的优秀师资力量,以面授+在线授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采用远程课堂直播系统,同时辅之以学习资源、在线测验等 功能模块,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

(五)网众自发贡献的生成性资源 三、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动力机制分析 (一)关于动力机制 动力是指推动工作、事业前进和发展的力量,机制则 是指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在协调方式及其 调节原理。系统动力学将系统定义为:“一个由相互作用的 诸元素有机地联结在一起,而具有某种功能的集合体。”[6] 动力机制这一概念正是源于物理学的系统动力原理,系统是其研究的出发点。在社会科学领域,动力机制常被用于进行 主体行为动力分析,它是对系统协调运转的构件及构件间的 相互作用关系的一种隐喻,强调系统内部要素及其内部机制 间的合力。

因此,研究动力机制需要把握三点:(1)系统的要素 是什么;
(2)系统中的这些要素存在怎样的关系;
(3)这些关 系是如何推动系统发展的。其中,“如何推动系统的发展” 在不同的应用情境中,其实现机制又不尽相同。

(二)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动力机制研究 将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看作一个系统,则其动力机制 是指为了满足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和发展目的,分析建设系统中各个要素和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方式,形成良好的运作机制以推动系统良性发展。

理解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系统需要以系统的眼光来 看待问题,即:系统中的要素——动力主体及动力来源;
系 统要素间的关系——动力作用模式;
系统的推动——实现机 制。可以认为,对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体系动力机制的研究 就是对其动力主体及来源、动力作用模式及其实现机制的研 究。

1.资源建设的动力主体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主体成员主要包括:政府职能 部门、高校及科研机构、企业、个体等。其中政府是以非营 利为目的的一种行政组织,把握着教育发展的总体方向,是教育领域主体资源建设的风向标。高校科研机构是响应教育 政策,实现应用研究的核心成员,企业是市场经济下利益追 逐的活跃团体,个体成员是信息社会下资源建设的弄潮儿。

主体身份具有多重性,他们是资源建设系统的贡献者、 受益者,有时也是竞争者。他们在为系统提供动力的同时也 在吸纳系统发展中所产生的有利力量。

2.资源建设的动力来源及动力作用模式 基于建设主体的多重性及各主体的特性,资源建设的 动力来源可概括为政策驱动、市场利益、社会文化和价值实 现四种类型。其中,政策驱动是指国家职能部门为了指导教 育改革和发展方向,提出一系列政策纲领和发展战略;
市场 利益是指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个人或团体所获得的经济收 益或社会效益;
社会文化是指人类后天获得的并为一定社会 群体所共有的一切事物,由实物、行为、信仰和态度所组成 [7],具有时代性、导向性、继承性等特征;
价值实现是最 高层次的力量来源,体现了个人或团体的自我实现需求。

不同的利益主体其动力来源不尽相同,图1展示了三 种类型的动力作用模式:单轮驱动、双轮并进、三轮协调。

其中,社会文化驱动在各种模式中起着润滑助力或者抑制减 缓的作用,即,顺应社会文化趋势则动力加强,违背社会文 化趋势发展则动力减弱。同时,不同模式运行过程中所产生 的积极力量又不断地被社会文化所吸纳。图1 资源建设的动力来源及作用模式示意 单轮驱动模式是指社会发展趋势下主体以单一驱动 力为主进行资源建设,如完全依靠国家政策经费支持或完全 以市场利益为目的等;
双轮并进模式指社会发展趋势下两两 组合形成合力以促进发展,如政企合作模式、高校间的合作 等;
三轮协调模式则指集合所有动力,协调利益主体间的关 系以实现互动互补,促进效益最大化形成多赢局面。

3.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实现机制分析 实现机制可看作是动力机制在实践层面的具体应用。

不同的利益主体与不同的动力来源纵横一体形成关系,主要 形成了五种实现机制,即:国家项目引动、产业利益驱动、 公众媒体推动、网众互动生成、多方合作联动,这些实现机 制共同维持着整个资源建设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下面就这五 种动力实现机制展开分析,如图2所示。

图2 五种动力实现机制 (1)国家项目引动机制 以政府为主体,以政策驱动为动力,是保障我国教育 体系资源建设的基础。它由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自上而下带 动学校、科研机构等非盈利机构共同参与,研究与应用并重, 以促进资源共建共享的良性循环。教育管理部门和各高等学 校均从政策引导、组织管理资金支持、技术支持、人员支持 等方面给予保障,积极推动项目实施[8]。这种模式具有全局性和长久性,有力促进了资源建设的快速发展,并在一定 程度上解决了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外部条件。

在这一机制的作用下,自2003年4月我国启动实施精 品课程建设工作以来,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课程中心已建成 近15000门本科课程,近6000门高职高专课程,逾50门新世 纪网络课程,资源中心各类资源的总和更是以百万计,如此 庞大的课程资源充分展示了其力量优势。目前如火如荼的中 国大学公开课建设是该项计划的延续与深化,国家引动的机 制以自顶向下的发展模式带动各界积极性,是资源共享共建 的主力军。

(2)产业利益驱动机制 指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或机构为了提高其经济效益 或品牌竞争力向社会提供资源和服务,此类机制下的资源紧 扣市场需求,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所保证,如e-Learning 教育培训机构、数字化学术资源服务运营商、IT设备供应商、 通信公司等。

产业驱动的方式包括有偿和无偿两种,但以有偿方式 为主。例如,以培优助学为导向的网校一般由知名教育专家 和名校一线教师亲身参与制作资源,提供大量的优质课件和 素材
数字化学术资源服务运营商以收费方式为目标用户提 供科技信息为主,集经济、金融、社会、文化、教育等信息 于一体的综合性信息服务,等等。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建设需 要企业的参与,要让企业积极地投入开发、投入应用推广、投入用户服务。要找到一种合理的投入产出方式,使企业在 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优势,得到自身发 展[9]。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到了一定的规模就会思考企业 发展战略,需要通过各种形式来资助教育,承担社会责任, 聚集更多的未来潜在客户和市场[10]。

(3)公众媒体推动机制 指大型综合门户网站为代表的网络媒体,参与资源建 设过程,借助其传播力量,制造积极的舆论导向,以扩大社 会影响力,最终促成文化的渗透,如网易、新浪等。公众媒 体是连接文化形态与社会群体的中介,具有信息传播快、跨 时空、互动性强等特点。

作为文化传播载体的网络媒体的广泛影响力在国家 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1]。公众媒体的作用方 式分为三种类型:其一,公众媒体作为资源的主动创建者, 是实践层面社会价值的体现。其二,公众媒体作为资源的传 播者,是媒体基本功能的实现。从传播学的角度而言,对同 一文化理念长时间、多频次的传递与接收,会使受众无形中 对其产生亲近感、信任感,最终对其认同,甚至是依赖。这 种通过网络强制性传递的文化信息,不可抗拒地影响受众的 相关感受和价值判断[12]。其三,公众媒体作为文化的传承 者,将人们的理念沉淀到社会文化中。媒体所主导的舆论方 向能以建设性意见来推进人们对社会发展的延伸思考,使相 应的社会舆论具有更大的价值潜力,这是大众传播媒介的历史责任㈣。

(4)多方合作联动机制 指各建设主体秉承多赢理念,联手合作优势互补,共 同构建数字化资源。从合作的主体来看,可分为政府组织下 的联动和社会力量共识下的联动。社会力量也可以称为社会 资源。作为一种能动性的社会资源,社会力量在很大程度上 弥补了教育系统推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在技术、资金以及专 业服务等方面的不足,可以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中 发挥重要的作用[14]。

资源的共建共享离不开社会各个层面的积极作用,包 括社会各管理层面和社会教育、企业等各个层面[15]。一般 而言,政府组织下的联动带有整体性和强制性,社会力量共 识下的联动则具有自发性,其合作主体可以是同领域或跨域 成员。值得注意的是:多方合作联动模式并非一个独立存在 的机制,它往往依赖于其他机制而产生,既可以存在于其他 机制内部,也可以是其他几种机制共同作用的概括。

(5)网众互动生成机制 指社会成员借助Web2.0工具汇聚集体智慧共同创建、 传播、使用、分享资源,是网络时代草根文化的一种表现。

“草根”这一说法产生于19世纪美国寻金热流行期间,盛传 有些山脉土壤表层、草根生长的地方就蕴藏黄金[16],它隐 喻着不起眼的群体所拥有的强大潜力。网络技术的发展将草 根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致,例如Wiki、微博、微群、优酷、土豆等,其参与的每一个主体都是“微”个体,但是其合力却 构造了一个“一切正在生成”的资源共享空间。草根力量是 一股自发的中间力量,采用自底向上的发展模式,它是对政 府和市场力量的补充和平衡,为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提供 了源源不断的力量。

四、动力机制的案例分析 以上在分析五种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新动向的基础 上,提出了促进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动力机制,我们对体 系内的关键要素——动力主体、动力来源、动力作用模式及 动力实现机制皆进行了论述,特别提炼出了五种典型的动力 实现机制,为了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这些关键要素及其内在 协调运作方式,有必要将前述的五种新动向作为数字化教育 资源建设案例,在此基础上对动力机制进行反向分析。由下 表可知,这五种资源建设形态在动力主体、动力作用模式、 动力实现机制上均有不同程度的重叠。

由上表可以看出,单一的教育资源建设的动力运转机 制难以满足信息环境下人们的多元化需求,只有形成政府、 高校、企业、社会、个体等纵横一体的多主体资源建设的动 力机制,实现多元合作、良性互动发展模式,才能有效促进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体系的均衡稳步发展。例如,高校精品 开放课程的建设中,国家启动项目,给予政策导向和经费支 持,其中精品视频公开课首批建设的103个课程选题由“985”高校分工合作,各自承担项目中的子课题,首批建设成果通 过爱课程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易等公众传媒同步向社会 公众免费开放。

五、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谐发展的协调机制问题 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探索系统稳定演化的实现机制, 为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系统 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为系统提供良好的发展 环境是保障,解决好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关系是关键,一个稳 定的系统必然是各要素间协同并进、持续优化的结果。为了 推动系统的良性发展,结合现有资源建设中的问题,笔者总 结了以下两点供思考。

(一)维持系统的动力来源,协调动力主体利益 系统的发展需要动力来推动,如何为一个系统注入源 源不断的动力以维持可持续发展是核心。尤其当动力作用模 式为双轮并进或三轮驱动模式时,协调系统中各动力主体的 利益关系,平衡各动力来源的分布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政 企合作的项目中,对企业利益的保护以维持企业参与热情是 政府必须考虑的因素;
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过程中的版 权问题需要解决,引入开放性质的版权协议和共同创作协议 在知识产权与产权保护间寻找平衡也许是一条可供选择的 路径。

(二)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实现资源的深度共建共享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