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中听写的不少词语,我们耳熟能详,但提笔忘字情况频见, 连我这个当语文老师的人都常如此!我思考了语文阅读课 堂教学的一些现象:对话教学特别充分,教师与文本对话、 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整节课以对话居多,有的课 堂甚至“满堂问、满堂读”,整节课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 多,动笔机会严重不足,有的老师甚至把写的任务放在课后 作业上,加重了学生负担。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 王尚文教授在《走进语文教学之门》中指出:语文教学重在 培养学生“文”的能力。由此可见,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语言的同时,应该重视课堂上的动 笔练习,在动笔练习中巩固积累语言,在动笔练习中理解运 用语言,从而促使学生在动笔练习中形成语言表现能力。正 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语文学习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动起 笔来。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们手指尖上。”我 在课堂教学中作大胆的尝试和革新,强调训练的内容和深度, 增加学生课堂动手动笔的时间,竟有不少收益。
一、句式仿写——《山中访友》仿写就是摹仿范文的写作练习。它好像是绘画的临摹、 写字的临帖一样,是一种作文基本练习的形式。这种形式能 帮助学生理解原文的优点,学习原文的写作方法,是我在阅 读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练习形式。
学生写好后,我让他们先在小组交流,选出优秀的句子, 再在全班交流。有的学生写:你好,辛勤的蜜蜂!你嗡嗡地 叫着,是在开演唱会吗?你好,美丽的蝴蝶!你穿梭在百花 丛中,是在举行一场欢快的舞蹈盛会吗?有的学生写:你好, 高段的树木!你撑起一把巨伞,是要我停住脚步休息吗?你 好,温柔的柳树,你甩起柔和的长发,是要我帮你梳妆吗? 学生的交流,让我不由感叹:你们的想象好丰富,语言 灵气生动,你们简直是一个个小诗人! 二、片段改写——《将相和》 改写,是在不改变原文内容的前提下,把原来的写作形 式改变成另一种写作形式的作文练习。改写一般有这样几 种:改变语言形式,如把对话改为叙述;
改变体裁,如把诗 歌改写成记叙文;
改变叙述方法,如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 称等。
潘新和教授指出:“作为学校教育的阅读,一定是有明 确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言语表现。”引导孩子形成“言语 表现”的能力,就需要引导孩子在阅读中感悟、吸收,在练 习中巩固、运用。而当今课堂,教师只重言语感悟,忽视言 语巩固、运用。学生的随堂练笔,立足言语表现,可引导学生从感悟到运用的练习中,形成“言语表现”的技能。
在教学《将相和》时,我发现廉颇得知蔺相如顾全大局, 不与他计较时,上门负荆请罪。文章只用了两句话对这件事 进行了描述。我组织学生对这个情节进行改写,把记叙语气 改为对话形式,使文章的两位主人公有表情、有神态、有动 作,开口说话。在交流的时候,学生的改写,写出了对他们 人物性格和品质的准确把握,全班不时传来阵阵掌声。
迟盛杰同学交流——廉颇满脸愧疚,单膝跪地说:“蔺 上卿,是我廉颇老糊涂了。要打要骂随你。”蔺相如慌忙扶 起老将军,说:“快快请起,快快请起。都是小事情,我不 怪您。国事为大。”邓嘉欣同学交流——廉颇光着肩膀,背 着荆条,来到蔺相如府前,行跪拜之礼,说:“蔺上卿,以 前我说的话不好,侮辱了你,你打我吧!你骂我吧!我错了, 不该只顾自己出口气,应该顾着国家啊。”蔺相如赶紧俯身 搀扶起老将军说:“快快请起,如果我们闹不和,对国家不 利。您德高望重,我要好好向您请教治国的方法。” 精彩的改写激发了学生的提笔兴趣,促进了学生理解、 写作能力的提高。最后老师不忘为孩子们补充京剧《将相和》 中负荆请罪的这段唱词,让学生品读:
廉颇:这一番话似春雷当头震响,惊醒了老廉颇大梦黄 粱,心问口,口问心,暗自思量,真为自己做事差悔恨难当。
蔺相如非常感动,他说:老将军你何必身背荆杖,有什 么衷肠话细说端详,我虽然在秦邦完璧无恙,我虽然渑池会羞辱秦王,我虽然侥幸封为丞相,怎比得你老将军东挡西杀, 南征北战,可算是盖世忠良。
经过如上的改写,胸怀宽广的良相和知错就改的老将军 形象栩栩如生地走进了学生心中,我想他们那顾全大局的音 容笑貌将永远在学生脑海中熠熠生辉。
三、心理补写——《草船借箭》 为了对学生进行文章完整结构的训练,教学时,我故意 给一些结构不完整的文章,有的缺原因,有的缺经过,还有 的缺结果,要求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补充完整,这叫做补写。
补写在于使原文完整,文章中有很多情节,如当时主人公的 心理活动,这些通常用一笔带过或干脆没有出现,其实,这 些地方就可以引导进行很好的补写训练。
在教学《草船借箭》时,开头有一段周瑜与诸葛亮的对 话,讲周瑜让诸葛亮立军令状,三天造十万支箭。这段对话, 两位主人公像拉家常般商量公事,表面上风平浪静,其实他 们的每句话都暗藏心机。周瑜有自己的算盘,诸葛亮有自己 的应对。他们说每句话时心思各不相同。为了让学生揣摩透 他们的心理,读出感情,以让他们为每一句话加上表示心理 的提示语,来让他们的心理浮出水面。改后这段话变成了: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明知故问地)说 ∶“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诸葛亮(不紧不慢地)说∶“用弓箭最好。”周瑜(顺水推 舟地)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 葛亮(心平气和地)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 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迫不及待地)问∶“十天造 得好吗?”诸葛亮(顾全大局地)说∶“既然就要交战,十 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暗自窃喜地)问∶“先生 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胸有成竹地)说∶“只要三 天。”周瑜(满心狐疑地)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哈哈大笑地)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 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 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波澜不 惊地)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 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补写后的文章,将两人的心理清楚明白地表达了出来, 与原文风格一致,且补入的情节与原文衔接自然,浑然一体。
使得文章结构严谨、天衣无缝,更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四、镜头特写——《怀念母亲》 “特写”本来是一种电影术语,电影中拍摄人像的面部、 人体的某一局部、一件物品的某一细部的镜头。特写是用近 距离拍摄的方法,把人或物的局部加以突出、强调的电影艺 术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我把这一手法用于阅读课堂中,让 学生用笔来对人物进行特写。
教学《怀念母亲》时,季羡林先生写了自己留学德国期 间,对祖国母亲和生身母亲的思念。其中的一句话有:“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我在这“面影” 上做文章,让学生对母亲的面影进行特写,写写这是怎样的 面影。
学生写出了自己脑海中的镜头,有的写:我看到母亲一 边在为我缝补衣服,一边回答我的问题,她脸上挂着慈祥的 笑容。有的写:母亲把好吃的饭递给了我,她自己吃黑面的 饭,她的脸色憔悴。有的写:母亲坐在村口等儿子回来,她 满脸皱纹,头发被风吹乱了,眼睛还注视着路的尽头。
学生笔下的“面影”细微地表现了母亲的面部表情,给 了我们原文中难得一见的特殊的视觉感受。使季老母亲的形 象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特写镜头让我们进一步感受 到了季老对母亲的怀念,增强了思念的分量。
苏霍姆林斯基肯定了这样一个事实:各个学生的智力发 展水平是不相等的。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教育理论也 告诉我们这个道理。而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各有所获, 这是素质教育内涵之所在。为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 了解每个学生,掌握不同学生水平的差异,并找出不同类别 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精心设计不同层次、多梯度、难易有别 的提笔作业,分层练习,因人评价,有的放矢,使全体学生 通过提笔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达到朱熹所说的:
“圣人教人,各因其才,大以大成,小以小成。” 五、情节扩写——《青山处处埋忠骨》 扩写就是在一段完整的话或一篇短文及一个片段的基础上,按照要求加以扩展,使原有的内容更加充实,更加生 动形象。扩写时不脱离原文的意思,注意要发挥想象力。
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时,最后一句话是:“电 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毛岸英同志的牺牲,对主席 来说,心如刀绞,老来丧子,悲痛万分。主席经过一夜矛盾 的抉择,决定将儿子遗体葬在朝鲜。那他这一夜都想了什 么?我要求学生对这一句话进行扩写。
有的学生写道:他想起了岸英的母亲,一个人带着孩子 奔波,实在辛苦。他没看好孩子,对不起岸英的母亲。有的 学生写:毛岸英目睹了母亲的被捕,被迫害致死,童年苦难, 毛主席对他尤其舍不得。有的写:主席想起了岸英下乡劳动, 和普通的孩子一样,他吃苦了。有的写:主席想起岸英牺牲 的样子,心如刀绞。
WWw.dYLw 总之,结合阅读教学进行课堂小练笔,真正将课堂还给 了学生,体现了新课改的方向。小练笔变教师的“教”为学 生的“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加了学生提笔的时 间,给了学生独立表达思考结果的机会。教师走下讲台,走 到学生中间,了解学情,真正起到了指导作用。从每学期的 考试结果看,学生阅读和作文水平也得到了提高。而且在这 个练笔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师生共 同收获了凝神静思后提笔的惊喜。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