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年度计划 > [基于不教理念的小学语言建构运用教学策略] 语言领域教学策略

[基于不教理念的小学语言建构运用教学策略] 语言领域教学策略

来源:年度计划 时间:2019-10-16 07:51:23 点击:

基于不教理念的小学语言建构运用教学策略

基于不教理念的小学语言建构运用教学策略 我国学者在结合我国教育教学学情的基础上提出的核 心素养这一概念,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 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 和关键能力。[1]语文新课标研制组认为,语文核心素养 主要包括四个要点: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 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水 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表征之一,是发展语文能力的基础和 关键。在日常教学中要提高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素养,以 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状态。

一、“不教”理念以及小学语言建构运用模型概述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一语语人,凡为教,目的在达到 不需要教。”[2]“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 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

怎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了门,上了路, 他们能在繁复的事事物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 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2]那么 教师的“教”,究竟教什么?怎么教?在思考这两个问题之 前,要先明确教师角色的定位,教师不单是知识的传播者, 更是学生的启发者、引路人。教师的教是“授之以渔”,是 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达到不需 要教”的理念对学生“语言构建与运用”素养养成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能不断扩大 自己的语文积累,自觉整理在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中获得 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能根据具体的语境组织表达内 容,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以此提高语文素养。那么这就是 一个从“教”到“不教”的过程,即“不教”的结果。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初稿)指出:语言建构与 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 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 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 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根据叶圣陶的“不教”理念,当前我国中小学语文课堂 教学基础性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教学模型以“自能 学习为中心”,由一个不断循环的示意图构成。示意图外围 是学生语言建构运用的五个基本程序,分别是“积累语料经 验”“掌握语用规律”“形成语感结构”“情境交际修订” “自觉转化运用”。内核是“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 学目标。在五个基本程序之间用箭头连接,表示“教是为了 达到不需要教”的逻辑内涵,箭头旁边均标注教学策略为“评 价促进”。“语言建构与运用”核心素养的这五个程序是螺 旋式上升的。

二、基于“不教”理念下的小学语言建构运用教学策略 (一)积累语料,沉淀经验 1.课堂渗透,以教为引,注重积累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语料的积累应当贯穿在每 堂课中。课堂上教师以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形式吸引学生,激 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挖掘学生已有知识。教师教学时要有意 识地提供给学生学习的材料,学生在互动学习的过程中会不 断积累和生成,让课堂的积累和生成最终沉淀为学生的语言 素养。

常州市朝阳桥小学史瑜琳老师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是 这样进行课堂常规积累的:
师:(播放幻灯片,边放边说)看我们在干什么?哇, 这么多活动的照片,你能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当时的情景 吗? 生:欢声笑语。

师:是的。

生:鬼哭狼嚎。

师:说的是你自己。

生:喜怒哀乐,样样俱全。

师:各种各样的表情都有了。

生:乐此不疲。

生:快乐至极。

生:提心吊胆。

师:那肯定是在说万乐怡同学。

生:欢天喜地。

师:非常合适。生:天旋地转。

师:也是在说万乐怡的那次活动。

师:我们的活动丰富多彩,你们的词语也丰富多彩,老 师这里也有很多词语。一起来读读看。

生:心烦意乱。

师:停,读得好听些。

(生齐读,正音:龇牙咧嘴、小声嘀咕、捶胸顿足) 师:看一看,这些词语还能分类的,你能来分一分吗? 生:神态类——心烦意乱、心花怒放、提心吊胆、心潮 澎湃、心急如焚。

师:这些不是神态是描写,是描写人的心理的。还有呢? 生:描写动作的:手舞足蹈、龇牙咧嘴、小声嘀咕、眼 疾手快、捶胸顿足。

师:剩下的呢?大家一起说。

生:表情。

师:我们也说神态。

师:是的,今天我们看到了很多词语,你有没有把其中 没有学过的词语记在心里呢?我们平时遇到新鲜的词语就 把它记下来,这样在写作时才会得心应手。[3] 从这个师生对话片段,我们发现,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学 生的积累,用图片的形式唤醒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在问 答中积累词语。教师还为学生提供了描写语言、动作、神态 的词语,这些词的呈现也为学生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语料。教师教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积累语料,在习作中避免“巧妇难 为无米之炊”的尴尬,这个“教”就是指向于“不需要教”。

2.依托教材拓展延伸,形成个人语料库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载体,也是学生语言文字积累的 重要来源。然而,学生的学习积累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应 在教师的引导下,依托教材将课堂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开展 行之有效的阅读积累活动。

教材可供学生去理解,去揣摩,去做细琢细磨的研讨功 夫。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广泛阅读,读的 越多越好,用研读教材得来的本领,去学习其他的内容。对 于小学生来说,摘抄是知识积累的最直接方式之一,阅读后 将自己认为的好词、好句、好段摘抄下来。好词、好句、好 段需要学生进行选择和判断,需要根据教材学习的经验不断 地思考,这样反复历练的过程,也是积累的过程。教师依托 教材的“教”,向课外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 断积累知识并获得经验,逐渐形成自己的语料库。如此一来, 当学生需要时,那些“沉睡”的知识就会喷涌而出,就能达 到“不用教”的状态。

(二)理解整合,灵活运用,形成语感结构 1.以听读为基础,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性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 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 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的能力,也需要读者将自己的生活体验融入进去。多读和多听是增强语感的有效途径,结合自己 的生活体验是进入语境的最佳方式。读包括广泛阅读和反复 阅读,广泛阅读通过量的积累促进质的飞跃,反复阅读通过 深度思考,促进捕捉文字的敏锐度。听,需要学生集中注意 力,通过听觉来获得感知,它更注重对语言文字的捕捉。听 读还要跟生活体验相结合,通过视觉听觉,配合人在听读后 的心理活动,产生感知并形成表象,以此增强学生对语言文 字的敏锐性。

2.创设情境,互动探究,获得语感 个人的生活体验直接制约着语言的运用。创设特定的情 景,让学生进入语境,参与言语活动,从动态的语言中获得 语感的方式也是形成语感结构的有效途径。教师根据教学需 要,创设的场景要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学生有类似的生活经 验感受,通过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

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白静亚老师执教的习作课中有一 个环节是这样的:
师:刚才我们回味的是快乐的春游时光,但是生活中也 难免会有不如意的时候。一天,你和你最好的朋友因为一件 小事闹起了别扭,你的朋友甚至还跟你说了狠话,要和你绝 交。你独自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生:伤心、糟糕、失落。

师:如果让你利用大自然的景物写出你此时难过的心情, 你会写吗?请大家拿出纸和笔动手写一写。(生自由写) 师:我挑选了几位同学写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请大 家读一读。

(生读) 师:请同学们结合星级表评一评他写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能得三颗星。因为他写了天阴沉沉的,树叶 发出沙沙声,本来美好的东西因为心情不好也变得不美好了。

生:我觉得他用了对比的手法,以前树叶、车子都是美 好的,现在因为心情不好,这些景物都不美好了。

师:这位同学写的非常符合星级表中提到的“结合生活 体验”这一点。比如,“天阴沉沉的”“树叶的沙沙声”, 包括“车子的呜呜声”都写得比较好,但是语句稍微有一些 不通顺,因此还要注意,下课后把它修改好。

师:看,第二位同学写的,请读一读。

师:有一处不怎么通顺,可以改成“每个人都在嫌弃我”。

请同学评价一下,觉得他写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能得三颗星,因为他结合了自己的生活体验 来写,心情不好时,太阳和其他人都“嫌弃”我,就连垃圾 也嫌弃“我”,都随风飘走了。

师:老师也有同感,我也觉得他这句写得非常好,再来 看另外一篇。

(生读) 师:豆大的雨水要改成“豆大的雨点”会好一点。第二句要注意一下句子的顺序,可以先写天空再写下雨。你觉得 他写得怎么样? 生:在他心情不好的时候,觉得车子都故意溅了他一身 的水。

生:我觉得整段中没有出现一个表示伤心、难过的字眼, 却能看出他很伤心。

师:今天我们学的都是不同的景抒发同样的情,其实同 样的景还能抒发不同的情,课后大家可以去练一练。[3] 从这个教学片段上看,老师创设了一个场景“和好朋友 起别扭了”,让学生谈自己的心情。生活中,学生自身也会 发生类似的情况,或者见过类似的场景,这和学生的实际生 活相契合,就能调动起学生的情绪,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 就能积极地运用语言,以完成课堂的交流活动。后一环节, 教师布置学生利用大自然的景物写心情,写作的过程就是学 生调动、组织语言材料的过程。写完后教师引导学生交流互 评,在探究中学生获得他人的经验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体验, 在完成交流互评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感。

(三)加强训练,梳理整合,逐步达到“自能学习” 所谓训练,当然不只是教学生拿起书来读,提起笔来写, 就算了事。第一,必须讲求方法。怎样阅读才可以明白通晓, 摄其精英,怎样写作才可以清楚畅达,表其情义,都得让学 生心知其故。第二,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生以之的习 惯。[4]学生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如果不能转化为自己具体的语文学习方法,不能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那么只能是 一潭死水,没有活力,学生最终不能得到发展。务必要让学 生不断地去尝试,在反复进行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与此同时, 教师积极跟进,适时指导,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常州市高级中学郭家海老师在教授小学习作“围绕中心 选材”作前知识课时,先让学生明确一篇优秀记叙文的主要 构成因素,然后就怎么样做好围绕中心选材这一点进行研讨。

老师提供给学生一个标准,即发展性评价层级表,让学生根 据已有经验,再结合同伴互助,一起修改发展性评价层级表。

通过个人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等反复修改,学生 生成了一张新的“发展性评价层级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 及时给予学生引导,学生在修改过程中要和同伴一起进行思 辨,通过反复探讨,将自己的言语活动经验逐渐转化,运用 到了课堂,从而生成了新的语料,如此循环,在实践中语言 的运用炉火纯青。

在进行第二课时“围绕中心选材”的体验课时,教师就 从上节课学生的作业中提取几个案例,对照“发展性评价层 级表”进行自评和组评。课堂上,学生能够快速、有理有据 地为自己的选择定级,并进行修改。掌握了“自评——组评 ——升级”的学习方法,学生在作文选材方面就能自己梳理 和整合,就标志着已达到“自能学习”。

附:发展性评价层级表 层级小学记叙文习作“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发展性评价层级 参照标准 草稿 修改完善 ★级 ①材料与中心没有什么关系;
②材料太空洞,或者没有 什么意义;
③读者可能反感。

★★级 ①材料与中心有关系,但是不典型;
②材料有意义,但 是大多数人都会选用;
③读者可能不感兴趣。

★★★级 ①材料典型,能很好地表达中心;
②材料有意义、新颖, 一般同学注意不到,或者少有的生活;
③读者可能很感兴趣。

附:等级案例 题目:为自己喝彩 中心:表达对自己进步的高兴。

材料:
★★★级:
例1:在学校武术操比赛中,我们班级获得全校第一名。

分析:用“我们班级”表示“自己”,很新颖,一般同 学想不到。

例2:帮助小区工作人员清理垃圾。

分析:为小区服务,材料新颖,不是像一般同学那样只写自己个人的学习、生活。

★★级:
例1:周末在家给小乌龟做了一个别墅,妈妈夸我动手 能力很棒。

分析:材料体现了自己的能力,但是,意义不大。

例2:经过自己努力,这次数学考了90分。

分析:材料体现了自己的努力,但是,多数人都会选用。

★级:
例1:经常在家里帮奶奶做事,奶奶夸我是聪明能干的 小伙子。

分析:材料太空洞,做什么事,要选择一件典型的写出 来。

例2:别人落下的东西,我会帮忙拾起,我变得乐于助 人了。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